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学习资料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外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_关于外国文学史的一些问题(急 1,有人说,“一个中国人...[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中国读者对《简·爱》的阅读与接受,首先得益于诸多翻译家的译介之功.据不完全统计,自20世纪30年代迄今,《简·爱》的汉译本已逾20余种.丰富多样的译本,既为读者分析理解小说文本提供了多元的视角,同时也折射出我国不同时期的文化语境.
1935年8月,郑振铎主编的《世界文库》开始连载李霁野全译本《简·爱自传》,这成为此部小说以完整形象与中国读者见面的契机.该版本被称为“民国版李译《简·爱》”,作家茅盾称其“尽可能地移译了原文句法”,具有“谨慎细腻流利”的特点.
此外,193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伍光建从英文版节译的《孤女飘零记》.伍译《简·爱》在序言中云:“此书于描写女子爱情之中,同时并写其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气概,为女子之最高人格.”这显示了受“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潮熏染的知识分子对于女性问题的关注.该本采用节译法,措词简练,句式短小,加入回目,显出译者深厚的国学功底.尽管此二种译本在今天已殊为少见,但其价值不容低估.
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据说夏洛蒂在创作之初曾对她的妹妹说:“我要写一个女主角给你们看,她和我同样貌不惊人,身材矮小,然而她却要和你们所写的任何一个女主角同样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此言不虚,且在中国得到了极好的验证.《简·爱》之所以成为享誉中国的经典且深受中国女性欢迎,还缘于这部小说始终以细腻真诚的笔调讲述了一个平凡女子,她在追求心仪爱情时表现出来的追求自由平等的女性意识.
就普通读者层面而言,如果对西方经典名著在中国的传播状况稍加留意,我们就会注意到,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小说中传达的女性尊严意识就已在中国获得普遍感动与认同.1978—1989年堪称西方经典与社科名著的井喷时代,《简·爱》是那个时代最畅销的外国文学名著之一.如祝译本自1980年初版以来,累计印数早已超过300万册.书中简·爱的独白“你以为,因为我贫穷、微贱、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有和你一样多的灵魂,一样充实的心.我不是藉着习俗、惯例,甚至不是藉着可朽的肉身和你谈话——是我的精神向你的精神谈话,就如同我们都要从坟墓里复现,我们站在上帝的脚旁是平等的”,更是诸多中国女性耳熟能详的片段.
此外,主人公的经历再现了一个身世卑微,性情敏感的女性心理成长历程,这些都令那些渴望独立自由,对未来生活充满幻想的年轻女性不由产生哀乐与共之感.
就文学研究层面而言,众所周知,20 世纪初的中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反封建精神的感召下,人们开始关注女性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中,《简·爱》进入了中国读者的期待视野,但此期对其中女性意识的挖掘尚嫌粗浅.
自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后,国内评论家开始运用多种理论方法来剖析其女性意识.学者朱虹的文章《〈简·爱〉与妇女意识》、《禁闭在“角色”里的疯女人》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作者认为,疯女人伯莎代表简愤怒的另一重自我,这与西方女性主义批评遥相呼应.这引发了国内评论界的论争,譬如,如何重新评价简·爱形象?一般认为简·爱以其行为证明并维护了女性尊严,也有学者认为,简·爱实质上是一个期望挣脱男权束缚而未果的形象.受国外文艺思潮的影响,已有学者对《简·爱》进行后殖民式解读,如有人认为简·爱的成功,其实建立在对于来自西印度群岛的殖民地女性伯莎诋毁的基础之上.无论对普通读者还是对文学研究者来说,对这部小说的探讨都仍存未尽之意,但它对女性的积极引导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当勃朗特三姐妹专心致力于小说写作之时,夏洛蒂已30岁了.她花了将近一年时间,写成长篇小说《教师》,并给自己起了“柯勒·贝尔”这样一个男性化笔名.可数次寄给出版商后,都毫无例外地收到了冰冷的退稿信.
在近乎绝望的心情之下,她又将这部手稿寄给了史密斯—埃尔德出版公司.该公司审稿人史密斯·威廉斯认为小说深具文学感染力,但对其能否获得商业成功心怀疑虑,于是给夏洛蒂写了一封谦和委婉的信,认真诚恳地讨论了其长处与不足,就是这样一封信重新燃起了夏洛蒂的信心.她曾经描述过这封信对她的影响:“信中的分析入情入理,评点颇有见地.结果这封拒绝信对作者的鼓励竟超过了普通表示采用的回信.信中还说,即使寄来的是一部三卷的作品,也会受到认真的对待.”于是她充满激情地开始写作《简·爱》,不到一年即将手稿寄给了威廉斯,他们通宵不眠地审读了这部令人欣喜的杰作,第二天便决定出版.两个月后,《简·爱》(1847)终于问世并获得了极大成功.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外国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分别是?
1.夏洛克 (英国戏剧家 莎士比亚 喜剧《威尼斯商人》)
2.阿巴贡 (法国剧作家 莫里哀 喜剧《怪吝人》,或译名为《吝啬鬼》、《怪吝鬼》)
3.葛朗台 (法国作家 巴尔扎克 长篇小说《守财奴》,原译名为《欧也妮·葛朗台》)
4.泼留希金 (俄国作家 果戈里 长篇小说《死魂灵》)
问题2:《外国文学史》作业一、 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1.古希腊喜剧的代表人物是:( )A、埃斯库罗斯 B、索福克勒斯 C、欧里庇得斯 D、阿里斯托芬2.古罗马诗人奥维德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语文科目]
应该是这个样子,每个题都有资料查证
DCCBB AABAD 11 ABC 12 ABC 13 C 14 D 15 B
1 《失乐园》的艺术特点在于雄浑宏伟的风格.除全诗结构宏伟之外,作品中又充满了宏伟的图景.长诗的文字在朴素庄严之中体现出宏大壮丽的美.以无韵诗的体制,抑扬格五音步,铿锵洪亮,但不拘泥,其中多跨行的长句子,表现出雄伟的革命气势和革命激情.《失乐园》的另一个艺术特点是巧妙隐蔽的讽喻.他在极端恶劣的政治环境下,在敌人的严密监视下,把自己的满腔的革命热诚,在诗中向英国人民诉说.(外国文学史P117)
2 堂吉诃德是一位奇情异想的“骑士”.他身跨瘦马,全身披挂,带着一个侍从,几乎走遍了全世界.桑丘与堂吉诃德是既对立又互为补充的形象.一身村夫打扮,矮墩墩,胖乎乎,骑着灰驴的侍从跟堂吉诃德出外闯荡世界.主仆二人,一个是狂热的骑士,一个是冷静的村夫;一个耽于幻想,一个讲求实际;一个在虚幻中遨游,一个脚踏实际求生存.一主一仆,相反相成,相映成趣.(外国文学史P86)
1思想意义:小说反映了作家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憎恨和对受压迫的下层人民的同情.艺术特色:小说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情节紧张,变幻莫测,戏剧性很强.(外国文学史P212)
2《神曲》分为三部分《地狱》《炼狱》《天堂》.是人采用中世纪流行的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一个幻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故事,诗人在诗中自叙他再人生的中途(35岁),在一片很暗的森林中迷了路,正想往一个秀美的山峰攀登时,忽然出现了三只野兽----豹狮狼拦住他的去路,在危机关头,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出现了,他受贝阿特丽采之托前来救援但丁从另一条路走向光明,维吉尔引导但丁又离了地狱炼狱,最后由贝阿特丽采引导他游历天堂.
《神曲》中表现了中世纪基督教世界观的明显烙印,包含着不少神学和繁琐哲学的知识,神学色彩浓厚.但丁创作这部作品目的是为人类指出一条从黑暗走向光明的途径.(外国文学史P58)
外国文学史为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朱维之 赵澧 崔宝衡主编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