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学习资料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国柄_英语翻译人尝谓辅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我就不一个字一个字的机械翻译了,大体翻译如下,纯手打:
人们都说大臣(尤指辅国宰相、公卿)有草拟圣旨的职权,所以简直可以掌握国家的大权,其实事实远非如此!因为每一个被草拟出来的圣旨,皇帝都要仔细地一一过目,大部分都要修改,有的甚至只剩下几个字.即便是草拟的圣旨完全符合了皇帝的心意,但是皇帝也要改几个字,这样才能显示出皇帝的英明神武!如果圣旨草拟的不符合心意,那就要驳回让大臣重新拟一份,如果再拟一份都还不如意,大臣就免不了受到责备甚至是惩罚了!所以,这些大臣公卿,一个个的终日都惴惴不安,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啊!(伴君如伴虎,真不戏言!)
其他回答
人们曾认为辅佐的大臣拟定圣旨,接近于掌握国家大权,其实不是这样。看见他你定的圣旨,皇帝要一件件地审定,有的圣旨删掉后就没留几个字。即使完全符合皇帝的想法,皇帝也要改动几个字,用来表示皇上清楚明白的决断。有不符合皇帝心意的,就退回去再拟写;第二次还不符合皇帝心意,皇帝就会讥笑批评他。所以台阁大臣常常担心受怕。——...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文言文是难以理解的.[语文科目]
这段话对吗?
文言文之所以被称作半死文字,主要原因是我国文人自命清高,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文言文成为古代文人身份的象征,自我标榜的工具.普通民众的语言、书信和民间文艺,都使用通俗文字,被文人们鄙视成下里巴人的行为.从我国有文字到上世纪初的五四运动,足足四千余内,文人们一直高高在上,不愿与民众靠近,致使文言文只用于官方、文人和文史的活动,同广大民众的语言基本上没有关系.不做官和学问的一般人,包括普通文人或者落魄文人,使用的也是通俗言语和通俗文字.这就形成了我国的第一个文化断层.文言文不利于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广,在历史上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问题2:文言文的传统是什么
什么传统?用语精炼,言简意赅
问题3:求历史古文翻译!行中书省,凡十,族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郡,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夫有定制.[历史科目]
错了吧
应该是 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
意思是元廷设立中书省,也就是现代的国务院,置十一人,每人品级都为一品,分掌全国的大小事情,统制全国的州县,镇制边疆,和京城内外相应.建国之初,有征伐劳役,分别担任军队和民夫的管理,都称为行省官,但不是正规的制度.中统、至元年间,才开始分立行中书省,.
问题4:关于历史和文言文一,填空1,天行健,君子以( ).2,祸兮,( );福兮,( ).3,老吾老以及( );幼吾幼以及( ),天下可运于掌.4,衣带渐宽( ),为伊( )人憔悴.5,乱石( ),惊涛( ),( )千堆[语文科目]
1自强不息
2福所依 祸所依
3老 幼
4终不悔 消得
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6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动笔写作(《史记》).全书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共五个部分,约五十二万六千多宇,共一百三十篇.记载了(3000 )年的历史
7作者:北宋画家张择端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
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
8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全长1700余公里.2500多年的历史
1中国文化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种:1.宗法文化 2.农业文化 3.血缘文化.
这三种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并且随着历史的演变它们之间相互渗透作用越来越紧密.例如:在封建社会的大家庭里面,血缘关系十分重要,特别强调辈分和地位的等级差距,因此十分重视家族家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国家的一些制度更具有凝聚力和威信,在鲁迅先生的小说里我们常常可以看见宗法文化对封建统治和人们思想产生的影响;我国自古以来直至今日还是一个农业大国,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形态必然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制度.
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几千年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因此我认为中国文化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儒家文化:强调天人合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使人的内在修养和外在的经世治国达到完美的统一.儒家文化的精髓就是平和中正,思无邪!
其次,农耕文化、家族文化、还有一些地域文化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历史的漫长演变中逐渐的形成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采的内涵.
2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现在的农历既不是阴历也不是阳历,而是阴历与阳历结合的一种阴阳历.农历存在闰月,如按照正月初一至腊月除夕算作一年,则农历每一年的天数相差比很大(闰年13个月).为了规范年的天数,农历纪年(天干地支)每年的第一天并不是正月初一,而是立春.即农历的一年是从当年的立春到次年立春的前一天.例如2008年是农历戊子年,戊子年的第一天不是从公历2008年2月7日(农历正月初一),而是公历2008年2月4日.
当然有存在价值,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3标志是飞天,特点是将各个人物、动物、植物的形象变化的各种手法塑造
4我同意.
因为,最早的长城是秦灭六国后,将六国的防御城墙连接起来,用来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的防御工事.现在的长城是明代重修的产物,它的象征意义更大一些.
而都江堰则是战国时期,李冰父子和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用自己超凡的智慧建造的用来灌溉,防洪,排沙的一个极其成功的水利工程,它让周边的人民受益达2000多年.用现在系统学的观点看仍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是系统学一个非常经典的范例.
问题5:英语翻译不需要像语文考试的文言文翻译得那么准,只需翻译到大致意思.材料1: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普通百姓) 曰[历史科目]
材料一: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如果轻义而重利,他们不夺取(国君的地位和利益)是绝对不会满足的.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自己父母的,没有行义的人会不顾自己君主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行了,何必谈利呢?”
材料二:在天上的东西,没有什么比太阳月亮更显明的;在地上的东西,没有什么比水火更显明的;在万物中,没有什么比珠玉更显明的;在人类所具有的东西中,没有什么比礼义更显明的.所以说,太阳月亮如果不高悬空中,它的光辉就不会显著;水火如果不积聚起来,它们的光辉和润泽就不会广大;珠玉的光采如果不显现在外面,王公贵族就不会把它们当成宝贝;礼义如果不用在国家的治理上,执政者的功绩和名声就不会显赫.所以人的生命受之于自然,国家的命脉决定于礼制.统冶别人的人,推崇礼制而又尊重贤人,就可以在天下称王;重视法治而又爱护人民,就可以在诸侯中称霸.如果贪图私利、多用欺诈,就很危险;如果使用权术、颠覆、阴险等手段,那就彻底灭亡了.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