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tring
1、初始化:
一般由String声明的字符串,长度是不可变的,这也是它与StringBuffer和StringBuilder最直观的一个区别。一般初始化方式:String s = "hello world";经过这条语句,JVM的栈内存中产生一个s变量,堆内存中产生hello world字符串对象。s指向了hello world的地址。像上面这种方式产生的字符串属于直接量字符串对象,JVM在处理这类字符串的时候,会进行缓存,产生时放入字符串池,当程序需要再次使用的时候,无需重新创建一个新的字符串,而是直接指向已存在的字符串。
2、String s = "123" + "456"内存中产生几个字符串对象?
这是个比较有争议的问题,面试的时候,老师还挺喜欢问,论坛上大家说几个的也有,我给大家分析一下,因为我们前面有提到Java字符串的缓存机制,编译器在编译的时候会进行优化,所以在编译的过程中123和456被合成了一个字符串"123456",因此,如果缓存池中目前没有123456这个对象,那么会产生一个,即""123456",且栈中产生一个引用s指向它,如果缓存池中已经存在"123456",那么将产生0个对象,直接用s指向它。
3、StringBuffer、StringBuilder
StringBuffer和StringBuilder就是所谓的可变字符串类,共四个构造方法:
StringBuffer()
public StringBuffer(int paramInt)
public StringBuffer(String paramString)
public StringBuffer(CharSequence paramCharSequence)
观察其源码发现,使用StringBuffer()时,默认开辟16个字符的长度的空间,使用public StringBuffer(int paramInt)时开辟指定大小的空间,使用public StringBuffer(String paramString)时,开辟paramString.length+16大小的空间。都是调用父类的构造器super()来开辟内存。这方面StringBuffer和StringBuilder都一样,且都实现AbstractStringBuilder类。
二者几乎没什么区别,基本都是在调用父类的各个方法,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StringBuffer是线程安全的,内部的大多数方法前面都有关键字synchronized,这样就会有一定的性能消耗,StringBuilder是非线程安全的,所以效率要高些。
二、对象
1、初始化顺序:总体来说执行顺序为:静态块->静态属性->非静态块->属性->构造器。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类的属性和方法。
2、属性:
类中的属性一般分为类属性(全局变量)、实例属性(全局变量)、局部属性(局部变量)。<我是这么分的,尽管有人不这么分,但是分法无所谓,理解它们的含义最重要>.
类属性:前面已经说过就是那些声明为static的属性,在整个过程中只进行一次初始化,在内存中只开辟一个空间,不论在哪儿调用,值保持一致。一旦被修改,所有引用它的地方都会跟着修改。一般直接通过类名进行调用。
实例属性:实例变量是可以不进行初始化,比如一个整型的实例变量假如没有初始化,则默认值为0;而局部变量假如不赋初值语法上是通过的,但是在使用这个变量是程序就报错了。实例变量在堆和栈中都分配内存空间,在堆当中分配的是对象本身,而栈中则是对这个对象的引用。
局部属性:局部变量是在方法内部声明的变量,生命期仅在方法内,方法结束后变量就消失了;局部变量必须初始化再使用,否则会报错,也就是说,假如你在方法内定义了一个局部变量,并且没有赋值,那么你在使用这个变量的时候一定得赋值,不然就报错了。同时,局部变量可屏蔽全局变量。
3、重载:
是指在同一个类中,具有相同的方法名,不同的参数列表的方法之间的一种机制。参数列表的不同体现在:类型不同、个数不同、顺序不同,只要满足任一一个,就可以进行方法重载。
4、重写:
重写是在继承中存在的,在两个类(子类和父类之间存在的关系)中,子类重写父类的方法,方法名相同,参数也相同的一种机制。
5、不定参数调用
public static String a(String ... value);
和下面的效果一样
public static String a(String[] value);
6、类与对象的关系
1)类是一类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的统称,是一种抽象。
2)对象是类的具体体现,又称实例。
3)类是一种静态的概念,而对象是一种动态的机制。
三、抽象类、接口
1、抽象类与接口:
抽象类是一种类,里面除了有抽象方法外,还可以有具体的方法;
接口里面必须都是抽象的方法;
在Java中,凡是声明为形如:abstract void function()的方法,都是抽象方法;
包含抽象方法的类就是抽象类,抽象类中是可以没有抽象方法的;
有抽象方法的类必须是抽象类;
抽象类不一定有实体方法。
2、继承:
Java继承机制不允许多重继承类,但一个类允许实现多个接口
继承抽象类时,必须重写其抽象方法;
抽象类不能被声明为final类型的,因为加final关键字的类保证不能被继承,因此为抽象类加final关键字,这个类就没法用了。抽象类只能被继承,不能被实例化!
声明为interface的类为接口,比抽象类更加抽象的一种机制。在接口中,我们不能提供任何实现,所有方法必须都是抽象的,可以不加abstract关键字,但是编译器对于接口中的方法,都是直接按抽象方法处理的。我们通过implements来实现某个接口。当我们实现某个接口时,必须重写其所有方法。
3、总结一下抽象类与接口的区别和联系:
a) 抽象类是类,可以有实体方法。
b) 抽象类不能实现多继承,而接口可以。
c) 如果需要创建不带任何方法定义和成员变量的基类,则使用接口,如果类中需要有部分具体的实现,则使用抽象类。
d) 如果事先想要将某类设计为一个基类,那么首选接口。
四、内部类
内部类的意思就是将类的定义放在另一个类的内部,有时合理的内部类使用会使代码更加简洁,令程序更加巧妙。而且作为外部类的成员,内部类可以访问外部类私有的成员变量。
使用匿名内部类应该注意:
a) 匿名内部类不能有构造方法
b) 匿名内部类不能定义任何静态成员、方法和类。
c) 匿名内部类不能是public,protected,private,static。
d) 只能创建匿名内部类的一个实例。
e) 一个匿名内部类一定是在new的后面,用其隐含实现一个接口或实现一个类。
f) 因匿名内部类为局部内部类,所以局部内部类的所有限制都对其生效。
五、静态类
在一个类中创建另外一个类,叫做成员内部类。这个成员内部类可以静态的(利用static关键字修饰),也可以是非静态的。由于静态的内部类在定义、使用的时候会有种种的限制。所以在实际工作中用到的并不多。
在开发过程中,内部类中使用的最多的还是非静态地成员内部类。不过在特定的情况下,静态内部类也能够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六、静态内部类的使用目的。
在定义内部类的时候,可以在其前面加上一个权限修饰符static。此时这个内部类就变为了静态内部类。不过由于种种的原因,如使用上的限制等等因素(具体的使用限制,笔者在下面的内容中会详细阐述),在实际工作中用的并不是很多。但是并不是说其没有价值。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少了这个静态内部类还真是不行。如在进行代码程序测试的时候,如果在每一个Java源文件中都设置一个主方法(主方法是某个应用程序的入口,必须具有),那么会出现很多额外的代码。而且最主要的时这段主程序的代码对于Java文件来说,只是一个形式,其本身并不需要这种主方法。但是少了这个主方法又是万万不行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将主方法写入到静态内部类中,从而不用为每个Java源文件都设置一个类似的主方法。这对于代码测试是非常有用的。在一些中大型的应用程序开发中,则是一个常用的技术手段。为此,这个静态内部类虽然不怎么常用,但是程序开发人员还必须要掌握它。也许在某个关键的时刻,其还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也说不定。
七、静态内部类的使用限制。
将某个内部类定义为静态类,跟将其他类定义为静态类的方法基本相同,引用规则也基本一致。不过其细节方面仍然有很大的不同。具体来说,主要有如下几个地方要引起各位程序开发人员的注意。
一是静态成员(包括静态变量与静态成员)的定义。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内部类不是被定义成静态内部类,那么在定义成员变量或者成员方法的时候,是不能够被定义成静态成员变量与静态成员方法的。也就是说,在非静态内部类中不可以声明静态成员。如现在在一个student类中定义了一个内部类age,如果没有将这个类利用static关键字修饰,即没有定义为静态类,那么在这个内部类中如果要利用static关键字来修饰某个成员方法或者成员变量是不允许的。在编译的时候就通不过。故程序开发人员需要注意,只有将某个内部类修饰为静态类,然后才能够在这个类中定义静态的成员变量与成员方法。这是静态内部类都有的一个特性。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有时候少了这个静态的内部类,很多工作就无法完成。或者说要绕一个大圈才能够实现某个用户的需求。这也是静态的内部类之所以要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在成员的引用上,有比较大的限制。一般的非静态内部类,可以随意的访问外部类中的成员变量与成员方法。即使这些成员方法被修饰为private(私有的成员变量或者方法),其非静态内部类都可以随意的访问。则是非静态内部类的特权。因为在其他类中是无法访问被定义为私有的成员变量或则方法。但是如果一个内部类被定义为静态的,那么在引用外部类的成员方法或则成员变量的时候,就会有诸多的限制。如不能够从静态内部类的对象中访问外部类的非静态成员(包括成员变量与成员方法)。这是什么意思呢?如果在外部类中定义了两个变量,一个是非静态的变量,一个是静态的变量。那么在静态内部类中,无论在成员方法内部还是在其他地方,都只能够引用外部类中的静态的变量,而不能够访问非静态的变量。在静态内部类中,可以定义静态的方法(也只有在静态的内部类中可以定义静态的方法),在静态方法中引用外部类的成员。但是无论在内部类的什么地方引用,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只能够引用外部类中的静态成员方法或者成员变量。对于那些非静态的成员变量与成员方法,在静态内部类中是无法访问的。这就是静态内部类的最大使用限制。在普通的非静态内部类中是没有这个限制的。也正是这个原因,决定了静态内部类只应用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其应用范围远远没有像非静态的内部类那样广泛。
三是在创建静态内部类时不需要将静态内部类的实例绑定在外部类的实例上。
通常情况下,在一个类中创建成员内部类的时候,有一个强制性的规定,即内部类的实例一定要绑定在外部类的实例中。也就是说,在创建内部类之前要先在外部类中要利用new关键字来创建这个内部类的对象。如此的话如果从外部类中初始化一个内部类对象,那么内部类对象就会绑定在外部类对象上。也就是说,普通非静态内部类的对象是依附在外部类对象之中的。但是,如果成员开发人员创建的时静态内部类,那么这就又另当别论了。通常情况下,程序员在定义静态内部类的时候,是不需要定义绑定在外部类的实例上的。也就是说,要在一个外部类中定义一个静态的内部类,不需要利用关键字new来创建内部类的实例。即在创建静态类内部对象时,不需要其外部类的对象。具体为什么会这样,一般程序开发人员不需要了解这么深入,只需要记住有这个规则即可。在定义静态内部类的时候,千万不要犯画蛇添足的错误。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静态内部类与非静态的内部类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一般程序开发人员可以这么理解,非晶态的内部类对象隐式地在外部类中保存了一个引用,指向创建它的外部类对象。不管这么理解,程序开发人员都需要牢记静态内部类与非静态内部类的差异。如是否可以创建静态的成员方法与成员变量(静态内部类可以创建静态的成员而非静态的内部类不可以)、对于访问外部类的成员的限制(静态内部类只可以访问外部类中的静态成员变量与成员方法而非静态的内部类即可以访问静态的也可以访问非静态的外部类成员方法与成员变量)。这两个差异是静态内部类与非静态外部类最大的差异,也是静态内部类之所以存在的原因。了解了这个差异之后,程序开发人员还需要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该使用静态内部类。如在程序测试的时候,为了避免在各个Java源文件中书写主方法的代码,可以将主方法写入到静态内部类中,以减少代码的书写量,让代码更加的简洁。
总之,静态内部类在Java语言中是一个很特殊的类,跟普通的静态类以及非静态的内部类都有很大的差异。作为程序开发人员,必须要知道他们之间的差异,并在实际工作中在合适的地方采用合适的类。不过总的来说,静态内部类的使用频率并不是很高。但是在有一些场合,如果没有这个内部静态类的话,可能会起到事倍功半的反面效果。
八、java基础知识总结
1、开发Java语言的公司?
美国Sun (Sun Microsystems)公司开发。
2、Java的3个版本?
J2SE(Java2 Standard Edition) 标准版
J2EE(Java 2 Platform,Enterprise Edition) 企业版
J2ME(Java 2 Micro Edition) 微小版
在5.0以后新版本中称作:JavaSE JavaEE JavaME
3、Java语言的几个主要特点?
平台无关性:能运行于不同的平台上
安全性:去掉了指针操作,内存由操作系统分配
面向对象:利用类使程序更加利于维护
分布式:可以使用网络文件和使用本机文件一样容易
健壮性:检查程序编译和运行的错误
4、Java的三大核心机制
虚拟机机制:利用虚拟机解释字节码执行java程序实现跨平台
垃圾收集机制:自动内存回收
代码安全性机制:加载代码后校验代码后再执行代码。
5、JDK是什么?
JDK(Java Development Kit)Java开发工具包。包括了JRE,是开发Java的人员必备的开发运行Java程序的工具。
6、JRE是什么?
JRE(Java Runtime Environment)Java运行环境,运行JAVA程序所必须的环境的集合,包含JVM标准实现及Java核心类库。
7、JVM是什么?
JVM (Java Virtual Machine) Java虚拟机,它是一个虚构出来的计算机,是通过在实际的计算机上仿真模拟各种计算机功能来实现的。
8、安装JDK的操作系统问题?
必须针对于不同的操作系统下载安装不同的JDK,例如windows下安装针对于windows的JDK,linux下安装针对于linux的JDK。
9、需要配置的相关环境变量?
path:用于搜索外部命令,例如编译程序的javac命令,执行程序的java命令
classpath:用于搜索类,即class文件,例如可以在不同的位置执行类文件
10、可以编写Java程序的常见开发工具?
记事本,Eclipse,MyEclipse,Jcreate
11、Java文件的类型?
有两种:
扩展名为java的文件:是Java源文件,属于编译之前的纯文本文件,存储java源代码。
扩展名为class的文件:是Java类文件,属于编译之后的二进制文件,存储字节码。
12、Java的编译运行原理?
首先编写java源文件,然后编译成class类文件,然后通过虚拟机解释成机器码到硬件执行。
13、Java是编译型语言还是解释型的语言?
既不是完全编译型,也不是完全解释型,是半编译半解释的。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