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将手下尽是弱兵

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道理如此,兵书也是如此,事实与之处处相反。大树底下不长烟,英明神武的中小企老板手下几乎全是弱兵。环顾老板四周,没有一个人能次助他们,要么能力不足,要么担当不起大旗。员工有问题一定出在老板身上,多数老板不培训下属,让员工不胜任。
创业时小老板多数是三无人士,无资金、无技术、无人才,因此什么事都是大事,什么事都是自己的事,最后小老板养成一个习惯来什么事,就干什么事。SME中小企业有一个基本战略,就是活下去。中小企老板做企业生存是第一位的,讲生存决不能做详细的企业规划或计画,讲的是吊命活命哲学,实用,把细节做好,把身边的问题解决掉决好!成功通常会让人自信,中小企老板因此自我感觉良好。创业期角色定位模糊,又身兼多职,中小企老板因此自我感觉良好,有强大的综合实力! 现代商业基本原则是分功,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功,专业的事一定得让专业人士来干,老板树榜样做了自己本不该自己干的事,多数时候他们却浑然不知!

多数小老板对培训不感兴趣。这事还得从传统文化说起!中国有‘教识徒弟冇师傅’的古训,留一手几乎是任何一个行业的惯例,特别是餐饮业,大厨二厨的本领任何师傅都会严防死守!这股文化有强大惯性,对中小企老板的影响很强大。现实商业中,多数老板在培训上交过学费,但是不会贯彻。
中小企老板做培训,结果大抵有二;其一,培养竞争对手,其二,为他人做嫁衣裳。特别是有能力的人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思想很严重,培训就是老板做黄埔军校,培训员工出来掉转来打自己,打工的当成是跳板,一有机会就与老板说再见,另谋高就,培训对于中小企老板来说都是饮酒起石头砸己的脚,一朝初蛇咬,十年怕井绳从此小老板再不提培训那个伤心事。
另一方面小老板讲求安全第一,必须一切尽在掌握。培训就是提升员工技能,能力强做野就多,立功机会就越大,功高必然震主!中小企老板一般不会让这样的事发生,除非能证明你与老板是同路人,一条心,否则必须拒你于千里之外,教你真本事,那更是一种奢望。中小企老板做企业,最想干的一件是Copy自己!多数老板当不好教练,自己是解决问题的高手,自己又讲不清,加上性急,于是强将手下尽是弱兵。
如何令员工比个Like你?
很多老板、主管,在员工面前都想扮亲民、友善的形象示人,但是老板又很难知道其他人如何睇你。当你到店面走一转,兜一圈,如果你发现以下几客人隐藏的信号,这些信号表明,你并非好似你想像中那样大受欢迎,如如何令员工比个Like你?
第一个Like
要仔细看看你的员工,判断哪种员工跟你最耐。当你的员工劈炮时,是会很后悔,还是笑住走?如果你偶遇一个之前的员工,这个人是很高兴看见你,还是调头走?Hi and Bye? 通常能从你团队员工的士气中分辨出来,一个好老板,一般很多年后还会收到之前员工的信息,可能请你写顶荐信,这是第一个Like。
第二个Like
员工抱怨一定有一个相应的主题,今天的开放办公环境里,很难让流言蜚语隐瞒很久,最后,你会无意中听到背后谈话的细节,或者你会看见员工们聚在一起吹水时,偶尔瞥一眼你的办公室。
作为一个领导,要呃第二个Like,你走Break the Ice,让你的员工知道你是可亲近的,无论你单独和他们在一起,还是走进在团队中,就是通过你对他们想法和担忧的回馈的最好方式,关键是要甄别抱怨,看这种抱怨是否自己管理风格有问题。
第三个Like
许多主管比他们下属更努力工作,这无可厚非,长时间的投入,应该与一般中小企的生存和增长有关,但如果你正在抢其他人的工作来做,而非站在员工之上,确保正确完成。有时会弄巧反拙,那就是要检讨你管理风格的时候了。
一个好的管理者授权工作,信任团队成员做,最终的结果可能会更好的,一田百货就是极佳例子,CEO庄伟忠先生以不开会出名,公司年年双位数增长。
作为管理者的目标,不一定要成为每个员工的朋友和呃Like,但是也不能成为被惧怕和被责骂的对象。当你的员工喜欢你,他们会做好工作来次你成功。保持高士气,不仅会改善生产力,也会让员工的流失率下降,次助你的企业继续增长和繁荣。对照上面那些信号,你呃了几个Like?

如何令老板比个Like你?
打工仔常常自问:到底客人做做才能让上司发现我的潜力? 比个Like我?这一问题背后的动机很多。有时员工需要的仅仅是他人对自己工作重要性的肯定。有些则是因为有志于进入管理层,更上一层楼。
但他们一面得到这样的上司回馈:‘做得唔错,出年继续保持就得啦’,一面却眼看别人晋升到了比自己高的位置。那么,哪些Like把最佳员工与普通散仔区分开来?我们从最重要的开始:
第一个Like:高目标,高要求
这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与普通散仔分开的方法。 最佳员工们会设置并且达到一个很高的目标,通常普通员工觉得这样的目标根本是Mission Impossible。虽然设置一个高目标并不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但它确实能区分最佳员工和普通员工。萍果CEO Tim Cook接任后,用了三年时间,做到公司零库存,这个当时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务,但是今天做到了。
第二个Like:善于合作
许多员工情愿单打独斗,独立完成工作。他们相信,独立工作更能凸显他们的努力成果,成绩好证明能力强。如果真如他们所想,组织或者公司存在的意义何在?Teamwork团队运作比个人单打独斗所取得的成就多得多。这么看来,无论是对最佳员工还是对普通员工而言,Teamwork都一定被广泛认可,有能力参与并强化团队运作,的确能区分员工高低。
第三个Like:做团队的班长
最佳员工常常在公司内部的跨部门交流中,能更好代表本部门。如果你想脱颖而出,就请拿出勇气,多承担一些,当别的部门提到你所在部门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如此一来,你会得到更多赏识,老板会望多你一眼,认识更多人,还有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
第四个Like:懂得认衰
没有人永远是对的,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上都会遭遇失望、失败和成果受损。犯错之后,最佳员工会及时发现问题,然后继续努力检讨。他们不会只懂埋怨其他人,也不会散播伤害性评论。认衰有时是上司们的责任,有时也是普通员工的分内事,所以才会让员工显得与众不同。即便检讨并不完美,却弥足珍贵,因为没人会期待同僚的评价。
职场中的马太效应
什么是‘马太效应’?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阿乜水怎么运气那么好?工作好、薪水高,贵人也多,做什么事情都有人次。自己呢,总是人肉黑气石,碰上的尽是衰老板,每天忙到要死,薪水还是那么鸡碎,怎么就是没有一个好东家?

在职业发展中,好的人越来越好,差的人却可能衰运连连,这就是职场中的‘马太效应’。我们应该如何应用马太效应,来改变自己的职场运气?马太效应,是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们常用的术语,反映的社会现像是两级分化,贫富悬殊,富的更富,穷的更穷。马太效应也存在于职场中,值得令人深思。
那些没有发展目标、没有发展规划、也无积极心态的人,在发展中容易陷入负面循环,局面会越来越局促并难以突破;而那些从一开始有目标、有计划且心态积极、有闯劲的人,即使遇到一些困难,也能通过不断努力排除障碍,破茧成蝶,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这样的两极分化,其实就是职业生涯中的马太效应。
年青人职业定位不清,职业目标不具体,没能够将最终目标分解为阶段目标,且没有配套实施相应的行动计画和学习方案,杂乱无章的跳槽,在薪水低、无资源、无认可、工作无成就感等各种不顺的连环影响下,自信心、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都逐渐下降,产生了抱怨、焦躁等负面情绪,难以看清问题本质,陷入越来越乱的境地中。
如何摆脱马太效应的负面影响呢?
有时候需要一些外援、上司、前辈的引导。将工作经历进行梳理,并罗列出有意向的发展方向,结合他的能力专长、职业价值观等逐一进行了筛选和分析。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明确方向是关键的第一步,只有明确前进的方向,明确你的目的地,才能确保自己在前进,而不是在错误的路上兜圈;心态,也可以说是心理资本,它是职场生涯中与技能、知识同等重要的要素。好运气通常都围绕在乐观、积极、坚韧的人的身边,总是怨天尤人的人,总是得不到好运的垂青。
环境、薪酬、文化等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在于你自身内生涯的增长和修炼,努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素养,这才是你和命运谈判的资本,也是争取好资源和好平台的筹码。
敢批评你的上司才是你的贵人。
关于批评,一般有几种场景:
1. 一般人被老细批评时,心里会很难受。
2. 当老细去批评下属时,也知道对方心里会很难受。
3. 如果关系是一般的人,你批评他就会得罪他,所以犯不上因批评对方而得罪对方。
4. 认为对方是上下级、听得明的人,才会直接批评对方。所以批评你的人是你生命中的贵人。
为什么咁讲?

90后增长于温室的这一代,面对上司的批评常常认为是挑衅,是无理取闹,很少安静地审视自己的错误。回顾一下,从小到大批评自己最多的人是谁?是我们的父母。哪个父母不是望子成龙?在学校批评你最多的是谁?是我们的老师。哪个老师不是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有出息?同样,今天那些批评你的上司,也是起码觉得你还是个人才。
人人都爱听肯定、表扬的话,所以才有‘忠言逆耳’。对你负责任的人才会批评你;认为你孺子可教也,真心待你的人才会批评你,良药苦口,这年头真正听到别人跟你说句心里话,别人真正为你增长与完善来批评你,是很不容易的,所以,一旦有人批评你,尤其是上司,你一定要珍惜。
听到批评,你可以做两件事:
一是尽力去做好你的份内事,用事实、时间证明你是对的,别人再怎么说,也无关重要了。如果事情确实没做好,就是花10倍的精力为自己辩解,也没有用。
二是去和批评你的上司交谈,听取意见,意见接受,态度是否照旧自己作主。也许你会知道自己错在哪儿。受到批评用不着气馁,关键是要去正视,这是相信自己,也是信任别人的表现。
能直言不讳地指出你缺客人的人是你的贵人,整天在你跟前奉承、时常把你吹上天的人,往往才是真小人。接受批评意见的过程,实际上是人们思想交锋的过程,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过程。对于冇希望的下属,有时我索性会悭番啖气。
@四月份星岛Job Market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