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回忆作文
童年的回忆作文,当我们不用再过六一儿童节的时候老师就会安排些这样的文章,其实那个时候要我们写下这样关于童年回忆作文也没有很大的意义,只有像本文作者一般在年长之后对童年进行回忆,才是最有韵味的童年回忆作文。
我出生在南方的一个小山村, 伴随我一段童年时光的小屋,坐落在离村子两里多远的小山坡上,孤零零地。绿意轻抹的山坡,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土黄色的小路,婉转的山鸟啼鸣,朦朦胧胧的细雨,带着甜味的清新空气,其美丽舒适度,真够得上现在的度假山庄了。记忆中的小屋,虽简朴但很敞亮,其格局,套用现在的话,是两室一厅一厨吧,祖孙两人,起居很方便。
小屋依傍一座低矮又缓缓倾斜的山体,丛生的灌木中夹杂着野金银花和映山红,以及探出头来的小毛栗子树,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像一幅悬挂着的水墨山水画。打开窗户,淡妆浓抹的绿色扑面而来,仿佛一伸手就能揽在怀里。

屋后有一条通往山上的路,奶奶常带我上山采蘑菇,拾柴火。当令时路边就有毛栗子,黄黄的,毛绒绒的,很诱人。怕扎到我,奶奶总是用脚轻轻蹂踩,去了它的锋芒剥开给我吃,白白的,脆生生的,满口清香, 山腰上有一棵高大的皂荚树,繁茂的枝叶荫庇着树下一小方沃土,树根草丛中有一簇簇野香葱,一团浅绿,鲜嫩可人,早上趁露水未褪,奶奶摘回来与鸡蛋同炒,顿时香气溢满小屋。野香葱生命力可谓强矣,过几天就是一盘菜。我们坚守着这小小的秘密,再加上独占地域之利,没有人能与我们夺爱。于是野香葱炒鸡蛋成了50年代末我家餐桌上的私房菜,也是我的最爱。
山上有不少宝贝,据说日本入侵时,日本兵看到山上某一草木,兴奋得叽里呱啦乱叫,老百姓听不懂,加上害怕,终了也没搞清楚它的宝贵之处,实一憾事。蘑菇也是山上的一宝。前几年回家乡,口福饱了一回又一回。只要在长蘑菇的季节,雨过天晴后到山上随便走走,不花多少时间,更不需翻山越岭,轻轻松松,城里人稀罕的蘑菇就端上了桌。现在乡下人很少专门去采蘑菇,他们见多了,不稀罕,又嫌浪费时间,常常让它们自生自灭,除非城里来了客人,或者自己格外喜欢这一口。野金银花是山上另一宝。
每到暑假,山下的小姐妹们为挣点学费,或扯上一块花布做衣裳,挎着篮子来采撷。此时沉寂多时的小山热闹起来,平时少有玩伴的我也跟着热闹起来。因为父亲大学毕业后在外工作,我不用为衣食操心,便空着手乐颠颠地跟着她们满山跑,有心无心地为这个摘一把,又为那个摘一把,很快被“早当家”的姐妹们看好,争着喊着让我帮忙,常常刚被这个叫过去,又被那个喊过来,俨然成了香饽饽。我乐此不疲地穿梭其间,内心充满被人需要的快乐,并莫名产生了与快乐孪生的优越感。
小屋前有一块平地,是我家无须筑墙的院落。离小屋七八米外,有一陡坡,坡下一片桃林,长势喜人,靠平地的桃树,枝桠高出地面一米多。成熟季节,桃子缀满枝头,圆润艳泽,散发着成熟的芬芳,可口可鼻。但这不是我的最爱,最爱的是春暖花开或枝叶扶疏时,选一舒适的丫杈,坐在上面摇头晃脑地读书。树枝颤悠悠的,我的身体随着荡啊荡,小小的心儿像要飞到天上去。
小屋前还有一条通往村子与学校的路,也是土黄色的,一边傍山,一边依田。小屋居高临下,故小路坡度很大,上学去一路下坡,我如同小鸟出巢,总是蹦蹦跳跳的。记得有一次上学,穿着爸爸寄来的红毛衣,毛衣领口有两个毛绒绒的小球,软软的,柔柔的,可爱极了。蹦跳中小球欢快地拍打着我的小脸,痒痒的,我乐不可支。为了加强这种感觉,我特意强化跑跳动作,小球回报我更快更强的拍打节奏,我乐得咯咯咯地笑出了声。几十年后的今天,还清楚地记得这种感觉。还有一年儿童节,我穿着白衬衣蓝裤子到学校去(不怕现在年轻人笑话,这是当时很好的学生服饰),还特意把根本用不着的钢笔别在衣服口袋上。
别钢笔是当时的一种时尚,也是一种身份标志,即表明你是一个有文化又能买得起钢笔的人。懵懂的我,小小年纪就盲目跟风了。现在想想,一件红毛衣,一套白衬衣蓝裤子,一支普通的钢笔,现如今是最稀松平常的东西,但却招惹得我心花怒放,从中不难看出,两个不同时期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
小屋左面有一池塘,那是我儿时的乐园。绿草、绿树环绕着绿水,绿色就像是喷洒出来的,连空气都被染绿了。每到夏季,青蛙在这里欢唱,蟋蟀在那里弹琴,再加上知了的伴奏,是不需排练的山村大合唱。漫步池边,满眼是“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恬静和闲适。夏夜,微风送来缕缕花香,我们摇着大蒲扇在池边纳凉,我时而仰望着缀满星星的夜空出神,时而追逐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好不惬意。池塘边有一棵大桑树,枝干横斜伸向池内,有一段没长枝叶,粗粗平平的,紧贴水面,象独木桥。
潮湿的水汽滋养着它,树干上长着木耳,骑在上面采木耳,或趴在上面捞小鱼,是我开心一刻。天气晴好的日子,奶奶坐在池边缝衣做鞋,我也凑着热闹跟着学,缝得皱皱巴巴的,被奶奶戏称“鸡屁股”。池塘里有很多小鱼小虾,奶奶常常捞出晒干做菜,现在我还有爱吃鱼,尤其是小鱼干的喜好。奶奶做饭烧菜一把好手,以至于很多菜的味道至今还记得,很多饮食习惯现在还保留着。几年前回家乡,听说小时候住的地方修了一条大水渠,小屋不复存在。尽管如此,我还是去看了看。想不到池塘还在,只觉得小了许多。大概是见了太多大湖大江,甚至大海,池塘在它们面前是小巫了。大桑树也顽强地活着,佝偻“背”,光秃着“顶”,满目沧桑,全没有儿时乐园的模样了。
小屋右面有一块不大的红薯地,在那些以薯代粮的年代,曾起过不小的作用。记得每次煮饭,奶奶都要放一些红薯进去,但每次盛饭,她总是一半红薯一半米饭,而我,白白的米饭,偶尔沾一点红薯而已。奶奶人好,心态好,活到97岁。我也知道感恩,曾专程回家乡为她修了墓,在当地是毫不逊色的,以表示对她的怀念,尽管我在观念上并不看重这些。
这就是我的小屋,它的格局、它的环境以及和它有关的人和事。
我爱我的小屋,它远离喧嚣与尘埃,如桃花源。我在桃花源式的环境中度过了几年美好时光。在那些没有同伴的日子里,我虽孤独但始终平静而快乐,因者何?因父母给了我一个比较优裕的物质条件,因奶奶给我创造了一个充分享受心灵自由的空间,还因大自然给了我这份丰厚。
到此,本篇文章就要结束了,从作者老练的文字中,我们看出作者对于童年小屋的依旧还是怀着一种无法言喻的情感,因此相信大家读完这篇超有韵味超有价值的文章之后,写下童年的回忆作文也就变得容易多了吧!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