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婴宁_婴宁重点字词[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重点词语
1,古今通假
我有志,匪伊朝夕(匪,同"非")
形影殊无少异(少,同"稍")
2,古今异义
医师诊视,投剂发表(古义:把病发散表托出来.今义:在刊物上登载(文章,绘画,歌曲等);表达见解.)
当代访之(古义:一定替你…….今义:当前这个时代.)
咤咤叱叱,是何景象(古:模样.今:现象,状况.)
3,一词多义
就 故求凰未就也(成功)
金就砺则利(靠近)
日就平复(渐渐的)
适 适吴生来(恰好,正逢)
我一姊适秦氏(嫁)
乃 我以为谁何人,乃我姑氏女(竟)
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
失手而堕,笑乃止(才)
我所谓爱,非瓜葛之爱,乃夫妻之爱(是)
但 但望南山行去(只)
何但远走(徒然)
4,重点字词
五子服,莒之罗店人.早孤(孤,幼年丧父)
婴宁亦无姑家(姑家,婆家)
笑声始纵(纵,放声大笑)
此上元妹所遗(遗,丢下,扔掉)
生出门,适相值(值,遇到,遇见)
生以姨女对(对,回答,答对)
妾又无兄弟,所恃者惟君(恃,依靠)
生恨不邀留(恨,埋怨)
5,词类活用
怀梅袖中(名词作动词,怀揣)
乱山合沓,空翠爽肌(使动用法,使……爽)
意其园亭(名词作动词,猜测)
无术可以悟之(使动用法,使……悟)
人皆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6,文言名式
常不令游郊野(省略,状语后置常不令游于郊野)
方步步于野(状语后置)
何亲可探(宾语前置)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婴宁》人物形象,婴宁象征什么,代表什么[语文科目]
婴宁人性美的回归
内容提要:婴宁作为《聊斋志异》中一位勇于反抗封建礼教的鲜明女性形象,其“爱笑”的特点与《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哭”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无独有偶的绝调.本文试从婴宁爱笑的特点入手,对其性格及其形成原因进行理性的探索.最终站在美学角度认为婴宁的笑是一种人性美的体现.并且肯定这种人性美,是作者对于先秦时代理想人性的回归.从而对《聊斋志异》的审美理想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把握.
关键字:婴宁 人性美 回归
《聊斋志异》驰想天外,幻迹幽冥,花妖狐媚,梦魂依稀,成为集神话志怪寓言之大成的宝典.其神仙狐鬼精魅故事,不仅在叙事模式上超越了六朝志怪小说,更为重要的是,其“志怪”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将其“游心娱目,亦足以发明神道之不巫的六朝志怪”[1]小说发展成为作者“集腋成裘,浮白载笔”仅成的“孤愤之书“.充分表达了作者寄寓其中的对于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忧思孤愤之情.而《婴宁》一文,更是以蒲松龄”我婴宁“的爱称表达了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格倾向,在婴宁“率直,纯真,浪漫”的美好人性背后,是蒲松龄对于一种完美人性的执著的追求.
一 婴宁的笑
婴宁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笑.文中用“笑”来刻画其天真烂漫共26处.出游时“笑容可掬”,见有人挑逗她时是“笑语自去”在园内是“含笑捻花”,见客人时是“笑不可揭”,下树时是“且下且笑”,行婚礼时是“笑极”.再看与王子服见面一节[2]:
媪曰:“唤宁姑来.”婢应去.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媪又唤曰:“婴宁,汝姨兄在此.”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媪逋目曰:“有客在,咤咤叱叱,是何景象?”女忍笑而立,生揖之.媪曰:“此王郎,汝姨子.一家尚不相识,可笑人也.”生问:“妹子年几何矣?”媪未能解;生又言之.女复笑,不可仰视.媪谓生曰:“我言少教诲,此可见矣.年已十六,呆痴如婴儿.”生曰:“小于甥一岁.”曰:“阿甥已十七矣,得非庚午属马者耶?”生首应之.又问:“甥妇阿谁?”答曰:“无之.”曰:“如甥才貌,何十七岁犹未聘?婴宁亦无姑家,极相匹敌.惜有内亲之嫌.”生无语,目注婴宁,不遑他瞬.婢向女小语云:“目灼灼贼腔未改!”女又大笑,顾婢曰:“视碧桃开未?”遽起,以袖掩口,细碎连步而出.至门外,笑声始纵.
这样的举止言行,是超越我们常人正常的行为表达方式的.也许,在许多人的眼中,婴宁的笑已被归入了傻大姐的行为表现当中.那么,婴宁到底傻不傻呢?实际上婴宁不傻.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婴宁一露面,捻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她看到王子服对自己一个劲地盯着看,笑吟吟地说了句“个儿郎,目灼灼似贼.”大大方方地把花丢到地上,跟丫鬟有说有笑的走了.婴宁说的“贼”不是“小偷”,是淄川方言,淄川人叫心爱的小男孩是“小狼贼”.婴宁似乎无意的丢花,其实是丢的是爱情信物.
婴宁再露面,执杏花一朵,她爬到树上摘花,看到王子服,哈哈大笑,差点儿从树下掉下来.王子服拿出珍藏的花给婴宁看,婴宁说:“枯矣,何留之?”王子服说,他保存花是为“相爱不忘”,婴宁说:这好办啊,等你走的时候,让老奴把园中花折一巨捆负送之.王子服说:我非爱花,爱捻花之人,并进一步表白,这种爱不是亲戚间的爱,而是夫妻间的爱.婴宁问:“有以异乎?”夫妻之爱和亲戚之爱有什么区别呀?王子服回答:“夜共枕席耳.”婴宁低头寻思许久,回答:“我不惯与生人睡.”婴宁竟然说出这样的话,表面看,她憨极了,简直是个傻大姐,实际上她假装不懂王子服的爱情表白,是为了让他把爱情表达得更热烈,更赤诚.她说折一巨捆负送之,就是让王子服进一步把爱捻花之人的话说出来,婴宁还把“大哥欲我共寝”这句话,当着王子服的面说给母亲听,吓得王子服魂飞天外.其实,她说“大哥欲我共寝”的话时,丫鬟出去了,而她母亲是个聋子!听到这个话而且着急得不得了的,只不过是王子服.婴宁是在跟王子服进行妙趣横生的爱情逗乐,让王子服把爱情表白得更炽热一点.
所以我们说,在婴宁极其憨直的外表下,实际掩藏的是一颗及其聪慧的心.
那么,婴宁为什么如此爱笑呢?这就要从婴宁生活的内外环境说起了.
这里所说的外环境,指的是婴宁生活所处的自然环境.婴宁从小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山谷之中.那里山峦起伏却寂无人行.繁花似锦,绿草如茵,如婴宁般美丽;洁净的空气,朴素的摆设如婴宁般无邪.由于这是一个世外桃源,所以没有礼教的熏染,也没有世俗风气的浸浊.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女,不懂人情事故,只有自然与清纯.这时的婴宁是自由的,她那爱美爱笑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伸长.当然,在我过的文学作品宝库中,在如此绿色环保的环境下生长起来的女性形象并非是绝无仅有的.沈从文笔下湘西《边城》中的翠翠,汪曾祺《受戒》中的小英子,不都是纯朴的自然环境影响下而形成的典型女性形象?
再看她的内环境.也就是作为自身主体的内在条件.在那个受封建礼教的枷锁牢牢束缚的时代,现实世界中的少女永远也无法像狐女那样去寻找自己的爱恋者.假如婴宁,作为一个闺中少女,逢人就笑,在户外“哧哧笑不已”,在树上“狂笑欲坠”,笑得“不能自止”,笑得“不可仰视”,甚至笑掉了自己的婚礼,这种行为岂能为世人所容?然而婴宁是狐,那么一切都可以原谅,一切都可以通过,封建礼教对于她而言,简直可以说是形同虚设.
台湾王溢嘉先生在《欲望叫响曲——〈聊斋〉狐妖故事的心理探索》[3]中用分析心理学的理论指出“《聊斋志异》狐妖故事可以说是汉族文化的潜意识里浮现出来的助人实现欲望的非法力量.如果说《聊斋志异》里狐妖的故事是中国人个人原我及社会原我的显影,那么作为个人超我的道德意识及作为社会超我的人间法律和礼教,在这里都派不上用场,对它少有制裁力量,它们成为只有原我,而没有超我的欲望交响曲”.也就是说,狐妖实际上是作者一种原我潜意识的体现,是一种浪漫主义的象征隐喻手法.
二 笑——人性美的体现
什么是人性?
马克思在其成熟的著作中,把“一般的人性”或“人类的天性”肯定的归结为人类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他在为新亚马克思撰写的美学条目中写到:
最可靠的心理学家们都承认,人类的天性可分作认识,行为,情感,或是理智,意志和感受三种功能,与这三种功能相对应的是真,善美的观念.美学这门科学和感受的关系正如逻辑学和理智,伦理学和意志的关系一样.逻辑学确定思想的法则;伦理学确定意志的法则;美学则确定感受的法则.真是思想的最终目的,善是行为的最终目的,美则是感受的最终目的.
确实,对于真善美的自觉追求及与此相联系的追求真善美的对象化活动,正是人之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显示出人性的美好,崇高和庄严.[4]而笑,做为一种人类精神状况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一种真心诚意的表达,是一种对于虚情假意的反抗,正是一种对于“真善美”的回归.正如果戈里所说:“笑的美学意义就在于使人们对于那些极其卑鄙的事物唤起明朗的高贵的反感.”婴宁的笑,率直,纯真,浪漫.他的笑,涤除了人性中“假丑恶”这一作为兽性的部分.没有了假——迷信,谎言,欺骗,恶——残忍,贪婪,诈伪,丑——嫉妒,寡情,势利眼.她以纯乎又纯自然的美来净化人的心灵,化解人类的纷争,以蕴涵着崇高理想的美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激发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给人类带来和平和温馨,创造和求进.
婴宁的笑,简直可以和《红楼梦》中的黛玉的哭共同成为我国小说史上无独有偶的绝调,她无拘无束的笑,无法无天的笑,笑的那样天籁,那样美,把封建时代少女不能笑,不敢笑,不愿笑,甚至于不会笑的条条框框都打破.那时代的女人只能“向市儿井下,听人笑语”只能笑不露齿,笑不出声,否则就是有悖纲常,有失检点,不正经[5].婴宁如此率直,天真,浪漫的个性不是人性最美的真实写照么?
婴宁的笑,打破了一切封建礼教的苑囿,她的美赢得了王子服的爱情,赢得了身边众多女子的的友情,她的笑赢得了王母的疼爱,这种笑,难道不值得赞美吗?
她宛如山涧的清泉,丛林的清风,纯净得让人忘记生在尘世.这种美,又岂是我们这个到处充满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社会所得企及?
所以,我们可以说,婴宁的笑实际上就是作者内心所深切渴望的,人性中至真至纯至善的美.
关于回归为什么说这种人性之美是一种回归呢?事实上,这种人性之美,早在先秦时代就有所反映.比如说《诗经》.尤其是“风”的部分,是古代社会的真实反映.其中有不少写爱情,生活的作品,就是人性美的体现.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经?邶风?静女》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 郑风 溱洧〉
前一首写一个女子相悦的男子在城隅约会.女子赠男子彤管示爱,男子则用彤管比况和夸赞女子的美.后一首写的是一个女子同一个男子到洧水边上参加驱除不详的盛会,问答笑谑,互赠鲜花,而在《婴宁》的开头,作者也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上元佳节,游女如云” 的场面于是才有了两人的偶然邂逅,一人扔花,一人拾花,两情相悦,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不能不说是作者对于男女自由恋爱的向往.而实际上在那个充满程朱理学,三纲五常,男女之大不防的时代,男女之间自由,单独见面,岂是社会所允许?
再者,我们从《婴宁》之名看,它取自《庄子∶大宗师》,“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婴宁,撄宁者也,撄而后宁者也.”所谓“婴宁”,就是指的得失成败都不动于心的一种精神追求.赞美婴宁这一女性形象,也正寄寓着对老庄人生哲学中所崇尚的复归自然的天性的向往,对于人世的叹息与无奈.
这种回归,犹如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追求.是一种人性意识的觉醒,婴宁作为生命力的象征,勇敢地冲破了封建社会女子三从四德的牢笼,以超然宁静的心境,傲然独立在这个风刀霜剑的恶浊的时世中.她犹如一泓清泉,在这个非人间所能建构的精神世界中涤荡着世俗的灵魂.
蒲松龄的一生穷困潦倒,封建统治的黑暗腐朽,科举考试的屡试不中,程朱理学的束缚,让他对这个黑暗的现实世界失却了理想与希望,因此,作者对于这种美好人性的回归,是一种心灵的解脱,是一种芳草美人式的隐喻.
然而,这种回归也是有局限性的.蒲松龄生活在清初,就文化心理而言,正处于明中叶兴起的启蒙思潮和复古思潮的交汇处,人生观,世界观,充满复杂性,在文学作品中呈现为矛盾性.在《婴宁》中,就可以看出作者既有明代后期文学主情重欲的思潮色彩,又有清代文学内敛和重实的倾向.在《婴宁》浪漫故事的背后,有一个现实主义的背景.作者丛来也没有忘记现实,婴宁最终被王子服带入了现实社会,并且始不复笑,笑是人的本性,天赋性情,竟为世俗所禁锢,这无异于失去了精神与灵魂.这种不笑看似一种成熟,其实是人性之花的凋谢.张爱玲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最可恶的是莫过于一个才女成为少奶奶.”婴宁出嫁是一个悲剧,她的婚姻代表她从世外走入尘世,一个可爱的美丽的女孩儿成为人妇,成为只知相夫教子男性的附庸.于是她的性情,梦想也就随之而泯灭了.
出嫁后的婴宁身上,我们再也看不到人的价值,尊严,权利,正当的欲望.看到的只是极端自卑,极端软弱,任人宰割.这时的人性,已被完全扭曲变形,甚至成为一种“人性的异化”.[6]
蒲松龄希望人性完美,期盼人性复归,以便实现人性的重建.这种愿望不仅可以理解,而且令人钦敬.他试图以鬼、狐、仙去改造世人的灵魂,劝说人们远离污浊的现实, 即使身不能远离,心也要远离,以此摆脱现实给人们所带来的压抑、辱和烦恼.这种思想情节,正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不肯同流合污的传统品格,表现了同统治阶级明显的离心倾向,具有积极意义.然而,作为一种封建时代历史的局限性,这种理想仅仅只能成为一种回避矛盾,逃避现实的幻想,这仅仅只是这位乡村秀才乌托邦式的幻想罢了.
当然,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嘲笑作者理想的空幻,太脱离现实.
当一般人面对阶级社会的人生重压而委曲求全时,当一般人麻木得把剥削阶级给自己套上的精神枷锁视为本体的自然组成部分时,蒲松龄却发现这是一种人性的异化和失落,这难道不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人性自觉吗?他对人性回归的梦想和追求,难道不是一般庸俗作家难以企及的精神品格吗?
人性是要回归的,但不是回到老庄时代的“小国寡民”,不是回到原始人的深山丛林,更不是回到动物世界.只有当人类彻底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压迫之后,才能在更高的社会形态里去实现这种复归.存在决定意识.生活在那个时代的蒲松龄不可能认识到这一点.但他又是可敬的.他尊重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让他笔下的“婴宁”按照客观环境的制约因素及其自身的性格逻辑去发展,没有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到她身上.这种“真”,真正达到了美学意义上的李泽厚先生所认为的“真与善的和规律性和和目的性的统一”,成为了文学作品“美的本质和根源”.[7]
注释:[1] 《搜神记》干宝等编著,顾希佳选译,浙江古籍出版社. [2] 《聊斋志异》蒲松龄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版,143页 [3] 《古典今看:从诸葛亮到潘金莲》王溢嘉 国际文化出版社 2006年4月第1版 2156 [4] 《人性精神论 》许苏民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0年5月第1版 62页\[5] 《马瑞芳揭密聊斋志异》马瑞芳 东方出版社 2006年5月第1版 381[6] 《聊斋美学》吴九成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5月第1版 358页[7] 《美学四讲》李泽厚 三联书店 1989年6月第1版 75页
《婴宁》篇,但明伦评说:“以笑字立胎,而以花为眼,处处写笑,即处处以花映带之.”篇中爱笑与爱花两个细节极富象征意蕴和表现力. 狐女婴宁含笑捻花出场:“……有女郎携婢,捻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后,又遗花地上,笑语自去”.王子服一见倾心:“拾花怅然,神魂若失”,相思成疾.“至家,藏花枕底,垂头而睡,不语亦不食”.后,“探视枕底,花虽枯,未便凋落,凝思把玩,如见其人”,及至“怀梅袖中”寻访婴宁,得见时:……(生)乃出袖中花示之.女接之曰:“枯矣.何留之?”曰:“此上元妹子所遗,故存之.”问:“存之何意?”曰:“以示相爱不忘也.自上元相遇,凝思成疾,自分化为异物,不图得见颜色,幸垂怜悯!”女曰:“此大细事!至戚何所勒惜.待兄行时,园中花,当唤老奴来,折一巨捆负送之.”生曰:“妹子痴耶!”“何便是痴?”曰:“我非爱花,爱捻花之人耳.” 以上处处写花,也是处处写人,一枝梅花不仅是婴宁爱花成癖个性的象征,而且充当了她与王子服建立真挚、纯洁爱情的无声媒妁,终至合卺. 爱笑的细节描写,让读者“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王子服到婴宁家,其养母老媪让婢去唤宁姑后,“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媪又唤曰:‘婴宁!汝姨兄在此.’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 这里处处写笑,也是处处写人. 据计,篇中有二十多处不同境遇,用细节凸现婴宁迥然各异的笑貌之妙.比如“含笑”、“隐笑”、“嗤嗤笑”、“笑不可遏”、“忍笑”、“笑不可仰视”、“大笑”、“笑声始纵”、“狂笑不止”、“笑而依树不能行”、“微笑而止”、“笑辄不辍”、“吃吃笑”、“浓笑不顾”、“放声大笑”、“笑嫣然”,等等.种种笑貌细节,将一位憨态可掬、纯洁天真、乐观开朗而又非幼稚的少女形象,描摹、刻画得栩栩如生.行文至此,人们自然会联想到《红楼梦》中,娴熟自如地运用笑貌细节刻画人物形的极致.它的造诣是不言而谕的.但须说明的是,《红楼梦》是长篇巨制《聊斋志异》是短篇,在一个短篇里,一个主人翁身上,运用这种传神细节,细腻、精妙刻画塑造典型形象,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问题2:对《婴宁》中婴宁的评价ps:我是要写成一个500字以上的文章
你可以看百家讲坛上有一期是讲婴宁的,
你可以在www.tudou.com里搜百家讲坛就行了
问题3:新聊斋之婴宁的婴宁是谁扮演的
本名~蔡君茹
艺名~六月
英文名字~June Tsai
生日~1976.3.17
血型~O型
星座~双鱼座
出生地~台北
学历~保密
身高~161cm
体重~42kg
何时进入演艺圈~1997年
第一部电影~爱情来了
第一部电视剧~青春教室
最喜欢自己饰演过的角色~奈何花—阿焱
拍过最难忘的一部戏~奈何花
最想拍的戏剧类型~有质感的戏剧
平日兴趣~看电视、上网
喜欢的食物~义大利面
喜欢的味道~薄荷
喜欢的歌曲~爵士乐、轻音乐
喜欢的国家~日本、美国、义大利、法国
喜欢的运动~我很懒~
喜欢的歌手~不设限
喜欢的看的节目~H.B.O、旅游地理频道、所有影片台...
喜欢逛街的地方~奇摩网站
喜欢的电器产品~对电器无任何抵抗力
平时怎麼保养~只有基础保养
怎麼保持身材~吃完睡、睡完吃
喜欢的衣著打扮~舒服就好
嗜好与休闲~出国旅游
擅长的拿手菜~都在尝试中
将来伴侣的条件~疼我、让我、爱我、生活中只能有我、哈!哈!哈!
觉得爱情最重要的一点~诚实
如果不当演员想做的行业~老师or保母
想像自己十年后的生活 贤妻良母
搭档默契不错的演员~董洁、江宏恩
讨厌的事情~被人诬赖
心情不好想做的事情~看DVD(一直不停地看)
人生观~简单就是快乐
愿望~40岁后可以环游世界
问题4:谁知道 婴宁 的故事?白话文,具体一点,
王子服,莒县罗店人.幼年丧父,他非常聪明,十四岁考取秀才,入泮宫读书.母亲最钟爱他,平常不让他到郊野游玩.聘定萧氏为妻,还没嫁过来就死去,所以王子服求偶未成.
恰逢正月十五上元节,舅舅的儿子吴生,邀王子服同去游玩.刚刚到村外,舅舅家有仆人来,把吴生叫走了.王生见游女多得像天上的云彩,于是乘着兴致一个人到处游玩.有个女郎带着婢女,手拿一枝梅花,容貌绝美,笑容可掬.王生目不转睛地看着女郎,竟然忘记了顾忌.女郎走过去几步,看着婢女笑着说:“这个年青人目光灼灼像贼!”把花丢在地上,说说笑笑地离开了.王生拾起花来神情惆怅,像是神魂都丢掉了,于是怏怏地回家.到了家里,把拾来的花藏到枕头底下,倒头就睡,不说话也不吃东西.母亲为他担忧,请和尚道士施法以消灾祛(发“曲”)邪,病情反而加剧.身体很快消瘦下去.医师来诊视,让他吃药发散体内的邪火,王生更恍恍忽忽,像是被什么逮住了.母亲细细地问王生得病的来由,他默默地不作答.恰好吴生来,王母嘱咐他细细盘问王生.吴生到王生榻前,王生见到他就流下泪来.吴生靠近床榻劝解安慰王生,渐渐开始细问.王生把实情全说出来,而且求吴生代为谋划.吴生笑着说:“你的心意也太痴了,这个愿望有什么难以实现?我将代你访求她.在郊野徒步行走一定不是显贵家族.假如她尚未许配人家,事情就一定成功;不然的话,拼着拿出众多的财物,估计一定会答应.只要你病愈,成事包在我身上.”王生听了这番话,不觉开颜欢笑.吴生出去告诉王母,寻找那女子居住的地方,但探访穷尽,一点踪迹也没有.王母十分忧虑,拿不出什么主意.但是自吴生离开后,王生的愁容顿开,吃饭也略有长进.几天之后,吴生又来了.王生问谋划的事办得如何,吴生欺骗王生说:“已经找到了.我以为是什么人,原来是我姑姑的女儿,就是你的姨表妹,现在还在等人聘定.虽然是家中亲戚婚姻有些隔碍,但以实情告诉他们,一定会成功.”王生高兴的神色充满眉宇间,问吴生说:“住在什么地方?”吴生哄骗说:“住在西南山中,距这里大约三十余里.”王生又再三再四嘱托吴生,吴生自告奋勇地承担了下来.
王生从此之后饮食渐渐增加,身体一天一天地恢复.看看枕头底下,花虽然干枯了,还没有凋落,细细地拿在手上赏玩,如同见到了那个人.吴生不来他感到奇怪,写信叫吴生来.吴生支吾推托不肯赴召.王生因怒恨而生气,心情悒郁,很不高兴.王母担心他又生病,急着为他选择女子作妻,稍微和他一商量,他总是摇头不答应.只是每天盼着吴生.吴生最终没有消息,王生更加怨恨他.转而又想,三十里地并不遥远,为什么一定要仰仗别人?于是把梅花放在袖中,赌气自己去西南山中寻找,家中人却不知道.王生孤零零地一个人走,没有人可以问路,只是朝着南山走去.大约走了三十余里,群山重叠聚集,满山绿树,空气新鲜,感觉特别清爽,四周安静,一个行人也没有,只有险峻狭窄的山路.远远望见谷底,在丛花群树中,隐隐约约有小的村落.走下山进入树林,见到房屋不多,都是茅屋,而环境十分幽雅.向北的一家,门前都种着柳树,院墙内桃花杏花还开得很繁茂,夹杂着几株美竹,野鸟在其中鸣叫.猜想是人家园房,不敢贸然进去.回头看着,对着门有块石头平滑而光洁,就坐在石头稍事休息.不久听见墙内有女子高声叫“小荣”,声音娇细.正在静心听的时候,有一女子由东向西,手执一朵杏花,低着头自己想把花簪在头上;抬头看见王生,于是就不再簪花,含笑拿着花走进门去.王生仔细一看,这女子就是上元节时在途中遇见的.心中非常高兴,但是考虑找不到进去与婴宁攀谈的理由;想喊姨,只是从来没有来往,害怕有讹误.门内又无人可问,坐立不安,来回徘徊,从早晨直到太阳偏西,眼光顾盼,几乎要望穿,连饥渴都忘了.时时望见女子露出半个面孔来窥看他,似乎是惊讶他久不离去.忽然一位老妇扶着拐杖出来,看看王生说:“你是哪里的年青人,听说你从早上辰时就来了,直到现在,你想要干什么?不会肚子饿吗?”王生赶忙起来行揖礼,回答说:“将在这儿等亲戚.”老妇人耳聋没听见.王生又大声说了一遍.老妇人于是问:“你的亲戚姓什么?”王生回答不出来.老妇人笑着说:“奇怪啊!姓名尚且不知道,怎么能探亲?我看你这年青人,只不过是书痴罢了.不如跟我来,吃点粗米饭,家里有短榻可以睡,到明天早上回去,问清楚姓名,再来探访,也不晚.”王生正肚子饿,想吃饭,又因为从这以后便可渐渐接近那美丽女子,非常高兴.跟从老妇人进去,见到门内白石铺成的路,路两边树上开着红花,一片一片坠落在台阶上.顺着路曲折转朝西边,又打开一扇门,豆棚花架布满庭中.老妇人恭敬地请客人进入房舍,四壁泛白,光亮如镜;窗外海棠树,枝条带花伸入屋内;垫褥坐席,茶几坐榻,样样都非常洁净光亮.刚刚坐下,就有人从窗外隐约窥看.老妇人叫道:“小荣,赶快做饭.”外面有婢女高声答应.坐着的时候,详细介绍家族门第.老妇人说:“你的外祖父,是不是姓吴?”王生说:“是的.”老妇人吃惊地说:“你是我的外甥!你母亲,是我妹妹.近年来因为家境贫寒,又没男孩子,于是致使相互之间消息阻隔.外甥长成这么大,还不认识.”王生说:“我这次来就是为了找姨,匆忙当中忘了姓名.”老妇人说:“我姓秦,没有生育,只有一个小女儿,也是妾所生.她的母亲改嫁了,留下来给我抚养,人也不算愚钝;只是教育太少,喜嬉闹,不知道忧愁.过一会儿,叫她来拜见你认识你.”没有多久,婢女准备好了饭,鸡鸭又肥又大.老妇人不断地劝王生多吃,吃完饭后,婢女来收拾餐具.老妇人说:“叫宁姑来.”婢女答应着离开.过了不久,听到门外隐隐约约有笑声.老女人又唤道:“婴宁!你的姨表兄在这里.”门外嗤嗤的笑声不止.婢女推着婴宁进门,婴宁还掩住自己的口,笑声不能遏止.老妇人瞪着眼睛说:“有客人在,嘻嘻哈哈,成什么样子!”婴宁忍住笑站着,王生向婴宁行揖礼.老妇人说:“这是王生,是你姨的儿子.一家人尚且互不相识,真是让人好笑.”王生问:“妹子有多大年纪?”老妇人没有听清,王生又说了一遍.婴宁又笑起来,笑得俯下身子,头都没法抬起来.老妇人对王生说:“我说教育太少,由此可见了.年纪已经十六岁,呆呆傻傻像个婴儿.”王生说:“比我小一岁.”老妇人说;“外甥已经十七岁了,莫非是庚年子出生,属马的?”王生点头说是.又问:“外甥熄妇是谁?”王生回答说:“还没有.”老妇人说:“像外甥这样的才貌,怎么十七岁还没有聘定妻室呢?婴宁也还没有婆家,你两人非常相匹配,可惜因为是内亲有隔碍.”王生没作声,眼睛注视着婴宁,一动也不动,根本无暇看别的地方.婢女向婴宁小声说:“眼光灼灼,贼的样子没有改变.”婴宁又大笑,回过头对婢女说:“去看看碧桃花开了没有?”赶快站起来,用袖子掩住口,用细碎急促的步子走出门.到了门外,才纵声大笑.老妇人也起身,叫女仆铺设被褥,为王生安排住的地方,说:“外甥来这儿不容易,应当留住三五天,慢慢再送你回去.如果嫌幽闷,房屋后面有小园可供你消遣,也有书可供长读.”
第二天,王生到房子后面,果然有半亩大的园,细草如毡铺在地上,杨花朵朵散落在小径上.有草房三间,花树四面环绕着草舍.王生穿过花丛,慢步行走,突然听到树上有沙沙的声音,仰头看,原来是婴宁在树上.看见王生来,狂笑起来,几乎要从树上掉下来.王生说:“不要这样!要掉下来了.”婴宁一边从树上下来一边笑,笑不能止,将要到地上的时候,一失手,掉下来了,笑声才止住.王生扶着婴宁,暗中捏她的手腕,婴宁的笑声又起,靠着树不能止,很久才停下来.王生等她笑声停下来,才拿出袖中藏的梅花给她看.晏宁接过花来说:“花枯了,为什么留着它?”王生说:“这是上元节时妹子留下来的,所以留着它.”婴宁说:“留它有什么用意?”王生说:“用以表示爱你不忘你.从上元节和你相遇,天天思念以致生病,自以为要死了,没想到能再见到你的面容,希望你怜悯我这一片痴情.”婴宁说:“这是很小的事情,既是亲戚还有什么吝啬,等兄长走的时候,将唤老奴来,在园中折一大捆花背着送你.”王生说:“妹子太傻了.”婴宁说:“怎么就是傻?”王生说:“我不是爱花,是爱拿花的人.”婴宁说:“本来就有亲戚之情,爱还要说什么?”王生说:“我所说的爱,不是那种亲戚之间的爱,而是夫妻间的爱.”婴宁说:“有区别吗?王生说:“夜晚同床共枕啊.”娶宁低头想了很久,说:“我不习惯与不熟悉的人一起睡觉.”话还没说完,婢女暗中来到,王生急忙忙地走开.不一会儿,在老妇人那儿会面,老妇人问:“去了哪里?”婴宁回答在园中说话.老妇人说:“饭熟已经很久了,有什么长话,琐琐碎碎到这个样子?”婴宁说:“大哥想要和我同睡.”话还没说完,王生十分窘迫,急忙用眼睛瞪着婴宁,婴宁微笑着停了下来.幸好老妇人没听见,还是絮絮叻叨地盘诘着.王生赶快用别的话掩饰过去,就小声地责备晏宁.婴宁说:“刚才这话不应当说吗?”王生说:“这是背着人说的话.”婴宁说:“背着别人,难道能背着老母?况且睡觉原本是家常事,为什么要背人.”王生怨怪婴宁的傻,但没有办法使她领悟自己的话.
饭刚吃完,王生家中人牵了两头驴来找王生.这以前,王母等王生很久不回家,开始怀疑.到村中寻找,竟然没有一定踪迹,就去询问吴生.吴生记起以前说的假话,就让王母到西南山中去寻找.一头经历几个村庄,才到这地方.王生出门,恰好遇见找自己的人.于是就进去告知老妇人,并且请让婴宁和自己一同回去.老妇人高兴地说:“我有这个愿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是我老弱的身躯不能去远处,外甥能带妹子去,认识阿姨,非常好.”就呼叫婴宁,婴宁笑着来了.老妇人说:“有什么喜事,笑起来就不停?你假若不笑,将会成为一个完好的人.”婴宁就故意鼓起眼睛.老妇人就说道:“大哥想要同你一起离开,你可以就去整理行装.”又用酒食招待王生家中人,才送他们出门,说:“你姨家田产丰裕,能养很多人.到了他们那儿将不要回来,稍微学些诗,学些礼,也好将来事奉公公婆婆.就烦阿姨为你选择一个好的配偶.”王生等人于是出发.走到山坳回头看,还隐约看见老妇人靠着门朝北望.回到家中,王母看见婴宁非常漂亮,惊奇地问是什么人.王生回答是姨表妹.王母说:“以前吴生和你说的,是哄骗你.我没有妹妹,从哪里得到外甥女?”于是问婴宁,婴宁回答说:“我不是这个母亲生的.父亲姓秦,死的时候,我还在襁褓中,记不起那时的事.”王母说:“我有一个姐姐嫁给姓秦的人,倒是确实的.但她死了很久,怎么能又活过来?”于是细问老妇人的面目特征和脸上的黑痣,都完全和那姐姐的特征符合.王母又疑惑地说:“这倒是我姐姐,但是已死多年,怎么能又活过来?”正在疑惑的时候,吴生来了,婴宁回避进入内室.吴生询问知道了情况,迷迷惑惑地想了很久.忽然说:“这个女子名叫婴宁吗?”王生肯定了,吴生急忙说是怪事.问他怎么知道婴宁的名字,吴生说:“嫁到秦家的姑姑去世后,姑夫一个人独居,被狐妖所迷惑,害虚症而死.狐妖生下个女儿,名叫婴宁,用襁褓裹着卧放在床上,家中人都见过她.姑夫死后,狐妖通时常来.后来家中求得道士的符咒贴在壁上,狐妖才带着女儿离去.莫非这就是那个女儿吗?”大家正在疑信参半的时候,忽然只听到室内传出哧哧的声音,都是婴宁的笑声.王母说:“这女子也太娇痴了.”吴生请求和她见面.王母进入内室,婴宁笑声正浓不顾母命.王母催促她出去见吴生,她才极力忍住笑,又面对墙壁呆了一会,才从内室出来.刚刚行完拜礼,又转身急忙进入内室,放声大笑.在屋子里的妇女,都被她逗笑了. 吴生请求让自己去婴宁家看看有什么奇异的地方,顺便为王生、婴宁作媒.找到那村庄所在的地方,全无房屋,只有零落的山花而已.吴生记起姑姑埋葬的地方,好像离这儿不远,但是坟墓已经被荒草埋没,没有根据可以辨认,于是诧异惊叹地返回去.王母怀疑婴宁是鬼,进去把吴生看到的情况告诉婴宁,婴宁一点儿也不害怕;王母又体恤婴宁没有家,婴宁也一点儿没有悲伤的意思,嗤嗤地憨笑而已.没有人能猜到她的心意.王母叫小女儿和婴宁同起同住,清晨婴宁就来请安.婴宁会操持女工,手艺精巧,无人能比.只是喜欢笑,即使禁止她笑也不能止住.但她笑起来非常好看,虽然有些随意但不损害她容貌的美好,人们都乐于见到她笑.邻人家的女孩、年青的妇人,争着和她来往.王母挑选吉日将为她和王生举办婚礼,但终究害怕她是鬼.暗中在太阳底下察看,她的身影又和常人没什么两样. 到行婚礼的这一天,人们让婴宁穿上华丽的服装行新嫁妇的礼仪,婴宁笑得非常厉害,以致不能抬头弯腰,于是只好作罢.王生因为她娇痴,担心她泄漏房中隐秘的事情,但婴宁却深藏这秘密,不肯说一句.每次遇上王母忧愁或是发怒,婴宁来了,笑一笑就会解忧息怒.奴婢有小的过错,害怕遭到鞭打,往往求婴宁到王母处去和王母说话,有罪的奴蜱这时来求见,常常得以免罚.而婴宁爱花成癖,在亲戚中到处寻找好花来栽种,并且私下典支金钗,重价购求纯种来种植,几个月后,台阶路旁藩篱旁边,处处都种了花.
王家庭后有木香一株,攀援满架,与两边邻家相近.婴宁常常攀登架上,摘花赏玩,或是簪在头发上.王母有时遇见,就会呵斥她,婴宁最终还是没有改掉这爱好.有一天,西邻的青年看见她,注视出神,心驰神往,婴宁不躲开,只是笑.西邻的青年人认为此女已有意于自己,心意更加没有约束.婴宁指着墙底,笑着从架上下来.两邻的青年人认为她是指示约会的地方,非常高兴.到晚上赶过去,婴宁果然在那儿.于是靠过去就行淫乱,而自己的下身像是受到锥子刺,痛彻于心,大叫着倒了下来.仔细一看,并不婴宁,原来是一段枯木倒卧在墙边,他交接的地方是枯木上水滴出来的一个洞.西邻老父听到叫声,急忙跑过来细问,西邻青年只是呻吟而不说话.妻子来,才把实情告诉妻子.点着火把照看那个水淋洞,看到洞中有个巨大的蝎子,像小的螃蟹那么大.西邻老父砍碎枯木,捉住蝎子杀死了.把儿子背回家半夜就死了.西邻老父就把王生告到官府,告发婴宁的妖异行为.县官一向仰慕王生的才气,熟知王生是笃行正道的士人,说西邻老父是诬告,将要杖责西邻老父.王生代他乞求才免于受杖责,于是把他放回去.王母对婴宁说:“憨狂到这样子,早知道过于高兴就隐伏着忧虑.县官神明,幸好不牵累我们;假如碰上糊涂官,一定传唤妇女到公堂对质,我儿还有什么面目见家乡的人?”婴宁脸色严肃,发誓不再笑.王母说:“没有人不笑,只是应当有一定的时候.”但婴宁从此竟然不再笑,即使故意逗她,也终不会笑;但是整天未曾看到她有忧戚的神色.
有一天晚上,婴宁对着王生落泪.王生对此感到奇怪.婴宁哽咽着说:“以前因为跟从你的日子短,说出来怕引起你们害怕惊异;现在看婆母和你,都十分关爱我,没有异心,把实情告诉你恐怕无妨吧.我本来是狐生的.母亲临离开的时候,把我托给鬼母,我和鬼父相依十余年,才有今天.我又没有兄弟,依靠的只有你.老母在山坳里孤寂独处,没有人同情她让她和丈夫合葬,在九泉之下常常为此伤心怨恨.你假如不怕麻烦不惜资费给她改葬,使地下的人消除这怨痛,也希望以后生养女儿的人不忍心溺死或遗弃.”王生答应了她,但是担心坟墓被荒草遮掩.婴宁只说:“不用担忧.”夫妻二人选定日子,用舆装着棺材去山中.婴宁在荒草杂木中,指示墓的位置,果然从中找到老妇人的尸身,皮肉还留存.婴宁拍着尸身哀痛地哭.装入棺材抬回来,找到秦氏姨父的墓合葬.这天夜晚,王生梦见老妇人来道谢,醒过来向婴宁陈述这事.婴宁说:“我夜晚见到了鬼母,她嘱咐我不要惊吓了你.”王生怪她不挽留鬼母,婴宁说:“她是鬼,活人多,阳气盛,她哪里能久留?”王生问小荣,婴宁说:“这也是狐,最狡黠.狐母把她留下来照看我.常常取来果饵喂着我,所以非常感激她,对她的思念常常记挂在心中.昨天问鬼母,说她已经嫁了人.”从此,每年寒食节,夫妻二人到秦氏姨父墓地拜扫,从不间断.过了一年,婴宁生了一个儿子,在襁褓中,就不畏惧生人,见人就笑,也大有母亲的风范.
异史氏曰:“看她嗤嗤憨笑,好像是全无心肝的人;但是那墙下的恶作剧,她的狡黠又有谁比得上!至于她凄告地眷恋鬼母,笑改变为哭,我们的婴宁恐怕是用笑隐藏真实情感的人啊.我听说山中有种草,叫做‘笑矣乎’,嗅嗅这种草,就会笑而不止.房中种有一株‘笑矣乎’,那么合欢草、忘忧草就都没有价值,相形逊色了;至于像杨贵妃那样的‘解语花’,就要嫌她扭捏作态了.”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