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数学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祖冲之的资料_祖冲之是什么时候提出圆周率的[数学]”,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请参考.
好像没得具体年代时间.估计在宋朝.
南北朝的时候,祖冲之为了计算圆周率,他在自己书房的地面画了一个直径1丈的大圆,从这个圆的内接正六边形一直作到12288边形,然后一个一个算出这些多边形的周长.那时候的数学计算,不是用现在的阿拉伯数字,而是用竹片作的筹码计算.他夜以继日、成年累月,终于算出了圆的内接正24576边形的周长等于3丈1尺4寸1分5厘9毫2丝6忽,还有余.因而得出圆周率π的值就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准确到小数点后7位,创造了当时世界上的最高水平.
其他回答
注意!!!祖冲之求圆周率,具体用的是什么方法,现在学术界还在争论不休,割圆术是刘徽的,至于祖冲之是否用的割圆术,至今没有定论!大家只是猜测他可能使用的是割圆术而已。 “祖冲之关于圆周率的研究工作和其他重大贡献记载在《缀术》一书中,可惜这部内容丰富的数学专著后来失传了。因此,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方法现在已经无法查考。” 相关资料: 刘徽割圆术 在解决求圆周长、圆面积、球体积等类问题的时候,经常要用到圆...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祖冲之和圆周率祖冲之的简介和他的著作要全的[历史科目]
祖冲之(ZǔChōngzhī ,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中国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字文远.生于未文帝元嘉六年,卒于齐昏侯永元二年.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先世迁入江南,祖父掌管土木建筑,父亲学识渊博.祖冲之从小接受家传的科学知识.青年时进入华林学省,从事学术活动.一生先后任过南徐州(今镇江市)从事史、公府参军、娄县(今昆山县东北)令、谒者仆射、长水校尉等官职.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在数学方面,他写了《缀术》一书,被收入著名的《算经十书》中,作为唐代国子监算学课本,可惜后来失传了.《隋书·律历志》留下一小段关于圆周率(π)的记载,祖冲之算出π的真值在3.1415926(朒数)和3.1415927(盈数)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第7位,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这一纪录直到15世纪才由阿拉伯数学家卡西打破.祖冲之还给出π的两个分数形式:22/7(约率)和355/113(密率),其中密率精确到小数第7位,在西方直到16世纪才由荷兰数学家奥托重新发现.祖冲之还和儿子祖暅一起圆满地利用「牟合方盖」解决了球体积的计算问题,得到正确的球体积公式.在天文历法方面,祖冲之创制了《大明历》,最早将岁差引进历法;采用了391年加144个闰月的新闰周;首次精密测出交点月日数(27.21223),回归年日数(365.2428)等数据,还发明了用圭表测量冬至前后若干天的正午太阳影长以定冬至时刻的方法.在机械学方面,他设计制造过水碓磨、铜制机件传动的指南车、千里船、定时器等等.此外,他在音律、文学、考据方面也有造诣,他精通音律,擅长下棋,还写有小说《述异记》.是历史上少有的博学多才的人物.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古代科学家,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问题2:祖冲之的圆周率π=?[数学科目]
答:圆周率是指平面上圆的周长与直径之比.
祖冲之通过艰苦的努力,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π)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
即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
他提出约率227
问题3:祖冲之的圆周率有什么意义大家都说祖冲之把圆周率算到了小数点后的N位,到底对我们有什么具体的意义,还是只是对于数学界有作用?为什么我们那么推崇他,并且月球上也有按他名字命名的
⒈最简单的说就是:可以通过半径来算圆的周长和面积,或者通过圆的面积和周长来算圆的半径,并且可以衍生到求球体的直径(星球的直径).
⒉我们崇拜他,是因为祖冲之的圆周率早于欧洲人近1000年,是中国的骄傲.
问题4:祖冲之的圆周率是怎么得来的?[语文科目]
哈哈 其实 他是一个善于思考和寻找规律的数学家!也许后来的人,更愿意将他夸张的说成什么已经掌握了现代微积分的基本原理什么的.
其实很简单,他就是把一个轮子上做一个标记,然后滚一周,测量一下这个轮子走了多远(其实就是周长),然后有测量了轮子的直径.这样的实验他做了许多次,而后发现了这么一个直径和周长的规律.就是这么简单!至于,圆周率的精度 那完全取决于轮子的大小和尺子的精度.这个没有什么的!
就是这么简单!失望吗?别失望,形式越简单,内涵越丰富.他是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如同一个苹果砸出一个万有引力一样.他们伟大,是因为他们思考了!
问题5:祖冲之怎样发明的圆周率?[数学科目]
纠正一下,圆周率并不是祖冲之发现的,他之前,刘徽就就计算过圆周率.
作为数学家,研究计算圆周率应该是他们的专业方向之一.
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方面的研究工作,成绩是突出的.早在三国时期,著名数学家刘徽就用割圆术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在刘徽研究的基础上,将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后7位,这一成就比欧洲人要早一千多年.
祖冲之是和他儿子一起从事这项研究工作的,当时条件很差.他们在一间大屋的地上画了一个直径1丈的大圆.从内接正6边形开始计算,12边形,24边形,48边形的翻翻,一直算到96边形,计算的结果和刘徽的一样.接着,内接边数再逐次翻翻,边数每翻一次,要进行7次加减运算,2次乘方,2次开方,运算的数字都很大,很复杂,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十分困难的.祖冲之父子一直把边形算到24576边,得出了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精确到了小数点后7位.其近似分数是 355/113,被称为"密率".德国数学家奥托在1573年重新得出这个近似分数.当时,欧洲人还不知道在一千多年之前祖冲之就己经算出来了.后来荷兰人安托尼兹也算出这个近似分数,于是欧洲人就把这个称为"密率"的近似分数叫着"安托尼兹率".日本数学家认为应该恢复其本来面目,肯定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研究的贡献,改称"祖率"才对.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