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数学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新课标数学_新课标高一数学目录多谢了[数学]”,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上册-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集合
1.1 集合
1.2 子集、全集、补集
1.3 交集、并集
1.4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解法
1.5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
二、简易逻辑
1.6 逻辑联结词
1.7 四种命题
1.8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第二章 函数
一、函数
2.1 函数
2.2 函数的表示法
2.3 函数的单调性
2.4 反函数
二、指数与指数函数
2.5 指数
2.6 指数函数
三、对数与对数函数
2.7 对数
2.8 对数函数
2.9 函数的应用举例
第三章 数列
3.1 数列
3.2 等差数列
3.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3.4 等比数列
3.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下册-
一、任意的三角函数
4.1 角的概念的推广
4.2 弧度制
4.3 任意角色的三角函数
4.4 同角三角函数的工本关系式
4.5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二、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4.6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
4.7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三、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4.8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4.9 函数y=Asin(ωx+ρ)的图象
4.10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4.11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第五章 平面向量
一、向量及其运处
5.1 向量
5.2 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5.3 实数与向量的积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处
5.5 线段的定比分点
5.6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
5.7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5.8 平移
二、解斜三角形
5.9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5.10 解斜三角形应用举例
其他回答
请点击查看大图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高一数学目录我要高一人教版上册目录[数学科目]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集合
1.1 集合
1.2 子集、全集、补集
1.3 交集、并集
1.4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解法
1.5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
二、简易逻辑
1.6 逻辑联结词
1.7 四种命题
1.8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第二章 函数
一、函数
2.1 函数
2.2 函数的表示法
2.3 函数的单调性
2.4 反函数
二、指数与指数函数
2.5 指数
2.6 指数函数
三、对数与对数函数
2.7 对数
2.8 对数函数
2.9 函数的应用举例
第三章 数列
3.1 数列
3.2 等差数列
3.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3.4 等比数列
3.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问题2:有物理更好要人教版的谢谢了[数学科目]
我学的如下: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 集合
1.1 集合………………………………………………………………………4
1.2 子集、全集、补集………………………………………………………7
1.3 交集、并集………………………………………………………………10
1.4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解法…………………………………………………14
1.5 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17
阅读材料 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23
二 简易逻辑
1.6 逻辑联结词………………………………………………………………25
1.7 四种命题…………………………………………………………………29
1.8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34
小结与复习 …………………………………………………………………38
复习参考题一 ………………………………………………………………42
第二章 函数
一 函数
2.1 函数………………………………………………………………………46
2.2 函数的表示法……………………………………………………………53
2.3 函数的单调性……………………………………………………………57
2.4 反函数……………………………………………………………………60
二 指数与指数函数
2.5 指数………………………………………………………………………65
2.6 指数函数…………………………………………………………………70
三 对数与对数函数
2.7 对数………………………………………………………………………75
阅读材料 对数的发明………………………………………………………80
2.8 对数函数…………………………………………………………………82
2.9 函数的应用举例…………………………………………………………85
阅读材料 自由落体运动的数学模型……………………90
实习作业 建立实际问题的函数模型………………………………………92
小结与复习 …………………………………………………………………94
复习参考题二 ………………………………………………………………101
第三章 数列
3.1 数列………………………………………………………………………106
3.2 等差数列…………………………………………………………………110
3.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115
阅读材料 有关储蓄的计算 …………………………………………………120
3.4 等比数列…………………………………………………………………122
3.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125
研究性学习课题: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 ……………………………130
小结与复习 …………………………………………………………………132
复习参考题三 ………………………………………………………………135
问题3:集合B={a,b,c},C={a,b,d},集合A满足A属于B,且A属于C,问集合A的个数[数学科目]
空集,a,b,ab 4个
问题4:新课标高一数学集合与函数概念这章,我是高一新生,最近刚学了数学集合与函数,尤其是函数,原理懂了就是不会做题.哪位高人给俺提供几道典型题,难度适中,最好介绍一下解法(答案也行,详[数学科目]
集合 集合jí hé
1、分散的人或事物聚集到一起;使聚集:紧急~.
2、数学名词.一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数学元素:有理数的~.
3、口号
集合,在数学上是一个基础概念.什么叫基础概念?基础概念是不能用其他概念加以定义的概念,也是不能被其他概念定义的概念.集合的概念,可通过直观、公理的方法来下“定义”.
集合是把人们的直观的或思维中的某些确定的能够区分的对象汇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或称为单体),这一整体就是集合.组成一集合的那些对象称为这一集合的元素(或简称为元).
现代数学还用“公理”来规定集合.最基本公理例如:
外延公理:对于任意的集合S1和S2,S1=S2当且仅当对于任意的对象a,都有若a∈S1,则a∈S2;若a∈S2,则a∈S1.
无序对集合存在公理:对于任意的对象a与b,都存在一个集合S,使得S恰有两个元素,一个是对象a,一个是对象b.由外延公理,由它们组成的无序对集合是唯一的,记做{a,b}.由于a,b是任意两个对象,它们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当a=b时,{a,b},可以记做{a}或{b},并且称之为单元集合.
空集合存在公理:存在一个集合,它没有任何元素.
[编辑本段]数学术语
集合的概念
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是集合.
一定范围的,确定的,可以区别的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就叫做集合,简称集,其中各事物叫做集合的元素或简称元.如(1)阿Q正传中出现的不同汉字(2)全体英文大写字母.任何集合是它自身的子集.一般的,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或成员).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与“不属于”两种.
集合的分类:
并集:以属于A或属于B的元素为元素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B(或B∪A),读作“A并B”(或“B并A”),即A∪B={x|x∈A,或x∈B}
交集:以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为元素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或B∩A),读作“A交B”(或“B交A”),即A∩B={x|x∈A,且x∈B}
例如,全集U={1,2,3,4,5} A={1,3,5} B={1,2,5} .那么因为A和B中都有1,5,所以A∩B={1,5} .再来看看,他们两个中含有1,2,3,5这些个元素,不管多少,反正不是你有,就是我有.那么说A∪B={1,2,3,5}.图中的阴影部分就是A∩B.
有趣的是;例如在1到105中不是3,5,7的整倍数的数有多少个.结果是3,5,7每项减1再相乘.48个.
无限集:定义:集合里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有限集:令N*是正整数的全体,且N_n={1,2,3,……,n},如果存在一个正整数n,使得集合A与N_n一一对应,那么A叫做有限集合.
差:以属于A而不属于B的元素为元素的集合称为A与B的差(集)
注:空集包含于任何集合,但不能说“空集属于任何集合”.
补集:属于全集U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的补集,记作CuA,即CuA={x|x∈U,且x不属于A}
空集也被认为是有限集合.
例如,全集U={1,2,3,4,5} 而A={1,2,5} 那么全集有而A中没有的3,4就是CuA,是A的补集.CuA={3,4}.
在信息技术当中,常常把CuA写成~A.
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含有有限个元素叫有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叫无限集,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记做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的真子集.任何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子集,真子集都具有传递性.
『说明一下:如果集合 A 的所有元素同时都是集合 B 的元素,则 A 称作是 B 的子集,写作 A ⊆ B.若 A 是 B 的子集,且 A 不等于 B,则 A 称作是 B 的真子集,一般写作 A ⊂ B.中学教材课本里将 ⊂ 符号下加了一个 ≠ 符号(如右图),不要混淆,考试时还是要以课本为准.
真子集所有男人的集合是所有人的集合的真子集.』
集合元素的性质:
1.确定性:每一个对象都能确定是不是某一集合的元素,没有确定性就不能成为集合,例如“个子高的同学”“很小的数”都不能构成集合.这个性质主要用于判断一个集合是否能形成集合.
2.互异性:集合中任意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如写成{1,1,2},等同于{1,2}.互异性使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重复,两个相同的对象在同一个集合中时,只能算作这个集合的一个元素.
3.无序性:{a,b,c}{c,b,a}是同一个集合.
4.纯粹性:所谓集合的纯粹性,用个例子来表示.集合A={x|x
问题5:三角形ABC是正三角形,AE,CD都垂直于平面ABC,AE=AB=2CD=2a,F为BE的中点.求证:AF垂直BD[数学科目]
连接FD,AD,因为AE=AB,F又是BE中点,所以AF垂直于BE,又由计算可得AF=根号2a,FD=根号3a,AD=根号5a,由勾股定理得AF垂直于FD
AF垂直BE
AF垂直FD
所以AF垂直BE与FD所在平面BED,所以AF垂直于BD.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