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魏大中_...顺昌为文送之,指斥无所讳。魏大中被逮,道吴门,顺...[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以故士民德顺昌甚.及闻逮者至,众咸愤怒,号冤者塞道.至开读日,不期而集者数万人,咸执香为周吏部乞命.诸生文震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前谒一鹭及巡按御史徐吉,请已民情上闻.旗尉厉声骂曰:“东厂逮人,鼠辈敢尔!”大呼:“囚安在?”手掷锒铛于地,声琅然.曰:“始吾以为天子命,乃东厂耶!”蜂拥大呼,势如山崩.旗尉东西窜,毙一人,余负重伤,窬垣走.一鹭飞章告变.东厂刺事者言吴人尽反,谋断水道,劫漕舟.忠贤大惧.已而一鹭言缚得倡乱者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乱已定,忠贤乃安.然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
周顺昌在地方上很做些好事.遇到民众受冤屈压迫以及有关吴县重大利害问题,就向主管官吏陈述,因些地方民众很感戴顺昌.等到听说逮捕他的差役到了,群众都非常气愤,为周公喊冤的充满了道路.到了宣判那天,几万人不约而同地集会到府城来,大家都手持香火替周吏部请命.县学的生员文辱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求见巡抚毛一鹭和巡按御史徐吉,要求他们将群众的意见上报朝廷.一个旗尉恶声恶气地说:“东厂捕人,这些小子们竟敢这样捣乱!”大声叫嚷:“犯人在哪儿?”于是把铁锁往地上一扔,哗啦啦地作响.群众一看,更气愤了,一齐说道:“起初我们还以为是皇帝的命令呢,原来是东厂啊!”大伙儿一拥上前,愤怒地高呼,形势紧张严重.旗尉们吓得东逃西窜,群众就跟着追打,结果打死一个旗尉,其余的带着伤跳墙跑了.
巡抚毛一鹭发出紧急文书向朝廷报告这次事变.东厂的特务诬蔑苏州人民都反了,企图截断水道,抢劫水运船只.宦官魏忠贤非常害怕.过了些时候,毛一鹭说逮捕了带头闹事的人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变乱平定了,魏忠贤才放了心.不过从这次事变以后,东厂的缇骑们就不敢再出京城了.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明史《周顺昌传》的翻译
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以故士民德顺昌甚.及闻逮者至,众咸愤怒,号冤者塞道.至开读日,不期而集者数万人,咸执香为周吏部乞命.诸生文震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前谒一鹭及巡按御史徐吉,请已民情上闻.旗尉厉声骂曰:“东厂逮人,鼠辈敢尔!”大呼:“囚安在?”手掷锒铛于地,声琅然.曰:“始吾以为天子命,乃东厂耶!”蜂拥大呼,势如山崩.旗尉东西窜,毙一人,余负重伤,窬垣走.一鹭飞章告变.东厂刺事者言吴人尽反,谋断水道,劫漕舟.忠贤大惧.已而一鹭言缚得倡乱者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乱已定,忠贤乃安.然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
周顺昌在地方上很做些好事.遇到民众受冤屈压迫以及有关吴县重大利害问题,就向主管官吏陈述,因些地方民众很感戴顺昌.等到听说逮捕他的差役到了,群众都非常气愤,为周公喊冤的充满了道路.到了宣判那天,几万人不约而同地集会到府城来,大家都手持香火替周吏部请命.县学的生员文辱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求见巡抚毛一鹭和巡按御史徐吉,要求他们将群众的意见上报朝廷.一个旗尉恶声恶气地说:“东厂捕人,这些小子们竟敢这样捣乱!”大声叫嚷:“犯人在哪儿?”于是把铁锁往地上一扔,哗啦啦地作响.群众一看,更气愤了,一齐说道:“起初我们还以为是皇帝的命令呢,原来是东厂啊!”大伙儿一拥上前,愤怒地高呼,形势紧张严重.旗尉们吓得东逃西窜,群众就跟着追打,结果打死一个旗尉,其余的带着伤跳墙跑了.
巡抚毛一鹭发出紧急文书向朝廷报告这次事变.东厂的特务诬蔑苏州人民都反了,企图截断水道,抢劫水运船只.宦官魏忠贤非常害怕.过了些时候,毛一鹭说逮捕了带头闹事的人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变乱平定了,魏忠贤才放了心.不过从这次事变以后,东厂的缇骑们就不敢再出京城了.
问题2:英语翻译快完整一点,
(节录)
周顺昌在地方上很做些好事.遇到民众受冤屈压迫以及有关吴县重大利害问题,就向主管官吏陈述,因些地方民众很感戴顺昌.等到听说逮捕他的差役到了,群众都非常气愤,为周公喊冤的充满了道路.到了宣判那天,几万人不约而同地集会到府城来,大家都手持香火替周吏部请命.县学的生员文辱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求见巡抚毛一鹭和巡按御史徐吉,要求他们将群众的意见上报朝廷.一个旗尉恶声恶气地说:“东厂捕人,这些小子们竟敢这样捣乱!”大声叫嚷:“犯人在哪儿?”于是把铁锁往地上一扔,哗啦啦地作响.群众一看,更气愤了,一齐说道:“起初我们还以为是皇帝的命令呢,原来是东厂啊!”大伙儿一拥上前,愤怒地高呼,形势紧张严重.旗尉们吓得东逃西窜,群众就跟着追打,结果打死一个旗尉,其余的带着伤跳墙跑了.
巡抚毛一鹭发出紧急文书向朝廷报告这次事变.东厂的特务诬蔑苏州人民都反了,企图截断水道,抢劫水运船只.宦官魏忠贤非常害怕.过了些时候,毛一鹭说逮捕了带头闹事的人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变乱平定了,魏忠贤才放了心.不过从这次事变以后,东厂的缇骑们就不敢再出京城了.
问题3:英语翻译周顺昌,字景文,吴县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福州推官.捕治税监高寀 爪牙,不少贷.寀激民变,劫辱巡抚袁一骥,质其二子,并质副使吕纯如.或议 以顺昌代,顺昌不可,纯如以此衔顺昌.擢吏[语文科目]
周顺昌在地方上很做些好事.遇到民众受冤屈压迫以及有关吴县重大利害问题,就向主管官吏陈述,因些地方民众很感戴顺昌.等到听说逮捕他的差役到了,群众都非常气愤,为周公喊冤的充满了道路.到了宣判那天,几万人不约而同地集会到府城来,大家都手持香火替周吏部请命.县学的生员文辱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求见巡抚毛一鹭和巡按御史徐吉,要求他们将群众的意见上报朝廷.一个旗尉恶声恶气地说:“东厂捕人,这些小子们竟敢这样捣乱!”大声叫嚷:“犯人在哪儿?”于是把铁锁往地上一扔,哗啦啦地作响.群众一看,更气愤了,一齐说道:“起初我们还以为是皇帝的命令呢,原来是东厂啊!”大伙儿一拥上前,愤怒地高呼,形势紧张严重.旗尉们吓得东逃西窜,群众就跟着追打,结果打死一个旗尉,其余的带着伤跳墙跑了.
问题4:英语翻译顺昌为人刚方贞介,疾恶如仇.巡抚周起元忤魏忠贤削籍,顺昌为文送之,指斥无所讳.魏大中被逮,道吴门,顺昌出饯,与同卧起者三日,许以女聘大中 孙.旗尉屡趣行,顺昌瞋目曰:“若不知
顺昌为人刚正耿介,嫉恶如仇.巡抚周起元因触犯了魏忠贤被罢职丢官,周顺昌专门写文章来为他送别,指责斥骂魏忠贤无所避讳.魏大中被逮捕,经过吴县城门,周顺昌外出饯行,三天中和他同睡同起,答应把女儿许配给魏大中孙子.旗尉多次催促上路,周顺昌瞪着眼睛说:“你不知世上有不怕死的男子吗?回去告诉魏忠贤,我是以前故吏部郎周顺昌.”于是手指着大喊魏忠贤的名字,骂不绝口.旗尉回去后,把这件事告诉了魏忠贤.御史倪文焕是魏忠贤的干儿子,诬告弹劾同僚夏之令,使他死了.顺昌曾经对人说,终有一天倪御史要为夏御史偿命.倪文焕非常气愤,于是秉承魏忠贤的意旨,弹劾周顺昌与罪人(魏大中)家通婚,并且诬告他贪赃受贿,魏忠贤即就假传圣旨削夺了周顺昌的官职.以前周顺昌所得罪的副使吕纯如,是周顺昌同郡的人,以京卿的身份信在家里,心怀前恨,多次在织造中官李实及巡抚毛一鹭前说周顺昌的坏话.不久,李实对周起元追查定罪,趁机诬陷周顺昌私下接受托付,有关联,与周起元等人一起被捕.
问题5:英语翻译我要翻译我不要原文[语文科目]
译文如题:
宋濂, 字景濂, 其祖先是金华潜溪人, 到宋濂这一辈才迁至浦江.宋濂幼时聪敏, 记忆力强, 就学于闻人梦吉, 精通《五经》, 后又跟随吴莱学习.不久, 又在柳贯、黄氵晋门下游学, 他们两人都极推崇宋濂, 自谓不如他.元至正年间, 宋濂因举荐授为翰林编修, 但他以父母年老为由坚辞不就, 而到龙门山闭门著书.十余年后, 朱元璋攻取婺州, 召见宋濂.当时婺州已改为宁越府, 知府王显宗奉命开郡学, 故聘请宋濂及叶仪为《五经》老师.第二年三月, 由于李善长的举荐, 宋濂与刘基、章溢、叶琛一起应征来到应天, 授为江南儒学提举, 奉命讲授太子经, 不久又改撰起居注.宋濂比刘基大一岁, 两人都起于江南, 皆负重名.刘基雄健豪放, 有奇才之气, 而宋濂则自命为儒者.刘基在军中出谋划策, 宋濂则以文学之长受到朱元璋的赏识, 随侍朱元璋左右, 作为顾问.太祖曾召宋濂讲解《春秋左氏传》, 宋濂进言道:“《春秋》是孔子褒善贬恶的书, 如能遵行, 则赏罚公正适中, 天下便可平定!”太祖御临端门, 口释黄石公《三略》.宋濂说:“ 有了《尚书》二《典》、三《谟》, 帝王所需大经大法便已经具备, 但愿能留意而将其讲明.”不久,朝廷论功行赏,宋濂又说“: 得
天下以得人心为本.如果人心不固, 尽管有许多的玉帛财富, 又有什么用呢?”太祖认为他所说的全都有理.三月, 宋
濂请求返乡探亲, 太祖及太子都对他备加慰劳、赏赐.宋濂上书谢恩, 并致信太子, 勉励他要孝友敬恭, 进德修业.太祖
看了这封信后十分高兴, 立即传召太子,将信中内容告诉他.太祖还亲自赐信褒奖, 答复宋濂, 并令太子回信以示回报.
随后宋濂便因父亲去世, 服丧守制, 守丧期满, 即奉诏返京.
洪武二年( 1369 ) , 太祖下诏修《元史》, 宋濂被任命为总裁官.当年八月书成, 宋濂被授为翰林院学士.第二年二月, 儒士欧阳佑等收集元朝元统年以后的事迹回京, 太祖仍命宋濂等续修《元史》, 六个多月后完成, 太祖赐以金帛.当月, 宋濂因上朝有误被参劾, 降为编修.四年, 升为国子司业, 因考证孔子礼奏不及时而获罪, 被贬为安远知县, 旋即又被召回, 任礼部主事.第二年升为赞善大夫.这时, 太祖很留意文治, 征召四方儒士张唯等数十人, 选择其中一些年轻有才者, 提升为编修, 让他们进入宫中文华堂学习, 以宋濂为老师.宋濂担任太子之师十余年, 太子的一言一行, 宋濂都要以礼法来劝导, 使其归于正道; 而有关政教及前代兴亡之事, 宋濂必定会拱手说:“应当是这样, 而不应当是那样.”每当这时, 皇太子都非常严肃虚心地接受, 而且对宋濂言必称师父.
当太祖剖符封功臣时, 召宋濂前来商议怎样封五等爵位.宋濂住在大本堂, 通宵达旦, 引鉴汉、唐前例, 择其适用部分奏报皇上.后来当上天屡降甘露时, 太祖又问其中是否意味着有灾异或祥瑞, 宋濂回答说:“天子不是受命于天,而是受命于人, 美德的基础并不是祥瑞,而是仁义.《春秋》只记灾异, 不书祥瑞,就是这个道理.”太祖的堂侄朱文正被定罪, 宋濂说:“文正固然罪当死, 但请陛下体谅他是你的亲人, 还是把他发配到远方为好.”太祖到方丘祭祀, 感到心绪不宁, 宋濂从容说道:“养心莫过于寡欲, 能够择善而行, 那么便可以心境清静, 身体平安.”太祖听后连连称赞有道理.太祖也常向宋濂询问帝王之学, 并问哪些书最值得看, 宋濂推荐《大学衍义》一书, 太祖于是下令把这本书的内容用大字刻在大殿两边廊壁上.不久太祖亲临西廊,众大臣也都在场, 太祖挑出《衍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之学中的一段, 让宋濂讲析.待宋濂讲完, 太祖便说:“ 汉武帝沉溺于方技荒谬之说, 一改汉文帝、景帝节俭之风, 民力既已疲惫, 而汉武帝还要用严刑来加以监督.如果为人之主能以仁义来治理民心, 那么异端邪说就不会传播, 而以学校来治理百姓的话, 祸乱就不会发生, 所以刑罚并不是要优先考虑使用的.”太祖又问三代国运及封疆大小,宋濂都详细作答, 并说:“ 三代都是以仁义治天下的, 故能国运长久.”朱元璋又问“: 三代以前,人们读什么书呢?”宋濂回答说“: 上古时还没有书籍, 也没有人专门讲习学问, 君主既治理百姓, 也兼教育之责, 自己以身作则, 百姓自然就已接受了教育.”宋濂曾奉命作诗咏鹰, 要在七步之内完成, 其诗中有“ 自古戒禽荒”之言, 太祖高兴地说:“ 这可是很好的进言啊!”宋濂随事朱元璋, 一向忠诚, 这些都是例子.
六年七月, 宋濂升为侍讲学士, 负责起草诰文, 同修国史, 兼赞善大夫.受命与詹同、乐韶凤修订日历, 又与吴伯宗等编修宝训.九月, 给散官定官阶职务.太祖任命宋濂为中顺大夫, 想让他处理政事, 宋濂推辞道:“臣无他长, 只要能就近侍奉皇上就已经很满足了.”太祖对他愈加看重.洪武八年九月, 宋濂跟随太子及秦、晋、楚、靖江四王到中都讲武.太祖获得地图《濠梁古迹》一卷, 派人送给太子, 并在图外题词, 命宋濂访询, 随处讲解.太子将地图拿给宋濂看, 宋濂逐一举陈, 随事劝说, 对太子很有规劝告诫作用.
宋濂性情诚恳谨慎, 长期在宫中为官, 却从不攻击他人过失.他的住室, 题名为“温树”, 如果有客人问起宫中情况,宋濂便将“温树”两字指给他看.有一次宋濂在家中与宾客一起饮酒, 太祖派人暗中观察.第二天, 太祖便问宋濂昨天喝酒没有, 请了哪几位客人, 吃些什么.宋濂一一如实回答.太祖笑道:“ 说得对, 你没有欺骗我.”太祖闲时召宋濂询问群臣的善恶优劣, 宋濂只是列举表现优良的大臣, 并说:“ 善良的人与我交朋友, 我了解他们, 而对那些不善之人, 我不了解他们!”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太祖大怒, 以此询问廷臣的看法.有的指着茹太素的上书说:“ 这是不敬, 是诽谤,是违法.”太祖问宋濂,宋濂回答“: 茹太素是尽忠于陛下的, 陛下现在刚敞开言路, 怎么能给他定以大罪呢?”不久, 太祖翻阅茹太素的上书, 觉得有不少可取之处, 于是便将廷臣全部召来责问, 并直呼宋濂的字说道:“ 若不是景濂, 我几乎就要错误地加罪于上书言事的人了.”于是太祖又当场称赞宋濂说“: 我听说最上等的是圣人, 其次是贤人, 再次为君子.宋景濂为朕效力十九年, 从未说过一句假话, 也从未讥讽别人的短处, 始终如一, 他岂只是君子, 还真可以说是贤人了.”每当闲暇之时, 宋濂来见, 太祖都要下令设座上茶.每当早晨见宋濂, 总要下令做膳招待, 反复地向宋濂咨询, 常常谈到夜半才作罢.宋濂不会饮酒, 而太祖有一次硬让他喝了三觞, 使他醉得行不成步, 太祖见他这样, 十分高兴, 并亲自作《楚辞》一章, 又下令词臣作《醉学士诗》.太祖又有一次将甘露调入汤中, 亲手舀起来给宋濂喝, 并说:“ 这种汤能治病, 还可以益寿延年, 我愿与你共享.”又下诏令太子赏赐宋濂良马, 然后又亲自作《白马歌》一章, 也命侍臣赋诗附和.宋濂所受恩宠便是如此.九年, 宋濂晋升为学士, 承旨负责起草诰书, 仍兼赞善大夫.第二年, 宋濂担任官职, 太祖赐给他《御制文集》及绮帛, 并问宋濂年纪多大了, 宋濂回答:“六十有八.”太祖便说:“你若将此绮收藏三十二年, 你就可以拿它来做一百岁时的衣服了.”宋濂顿首谢恩.又过了一年, 宋濂来朝拜见.洪武十三年, 宋濂的长孙宋慎因胡惟庸案获罪, 太祖要将宋濂处死, 由于皇后和太子全力相救, 才将他安置到茂州.宋濂相貌丰伟, 满脸美髯, 眼睛近视却很明亮, 能在一粒黍子上面写几个字.从少到老, 没有一天离开过书籍, 对学问无所不通.宋濂文风淳厚而飘逸, 可与古代作者媲美.在朝时, 凡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 朝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四裔贡赋、赏劳之仪, 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之辞, 都委托给宋濂负责.宋濂屡次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登门索要诗文者, 接踵而至.甚至外国前来进贡的使者都知道宋濂的名声, 多次问起宋先生日常起居及身体安康否.高丽、安南、日本甚至出双倍价收购宋濂文集.四方学者都称宋濂为“ 太史公”, 而不称其姓氏.宋濂虽以白发老者随侍朱元璋, 其功业、爵位却比不上刘基, 而一代礼乐制作, 宋濂所裁定的居多.
第二年, 宋濂逝于夔, 终年七十二岁.知事叶以从将其葬于莲花山下, 蜀献王仰慕宋濂大名, 又将宋濂之墓移至华阳城东.弘治九年( 1496 ) , 四川巡抚马俊上奏说:“ 宋濂是了不起的大学者,述作可师, 又辅佐帝业, 功昭绩著, 却死在远戍之地, 时间已久, 坟墓都已败落,乞请皇上体恤审察.”于是, 孝宗便将此事下到礼部商议, 恢复宋濂原官职, 每年春秋两季在其所葬之地举行祭祀.正德年间, 又追封谥号文宪.
在宋濂儿子中, 次子宋王遂最为有名,宋王遂字中珩, 善于作诗, 尤精于书法, 洪武九年(1376) , 因为宋濂的缘故, 被召为中书舍人, 宋濂兄长之子宋慎也为仪礼序班.太祖曾多次测试宋王遂与宋慎, 并教育、告诫他们,并笑着对宋濂说“: 你为
朕教育太子及诸王, 朕也教一教你的子孙吧.”宋濂步行艰难, 太祖总要让宋王遂、宋慎搀扶着他.宋濂一家, 祖孙父子, 同在内廷为官, 众人都觉得这是很荣耀的事.宋慎获罪, 宋王遂也被牵连, 两人都被处死, 家属也全被迁往茂州.建文帝即位后, 追念宋濂兴宗旧学, 便召宋王遂之子宋怿到翰林院做官.永乐十年(1412 ) ,宋濂之孙因是奸党郑公智的外亲, 被牵连获罪, 永乐帝下诏特赦了他.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