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登楼赋 作者_...后赤壁赋》《西湖香市》《与陈伯之书》《登楼赋》...[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指南录》后序
1、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诣:到……去 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除:免除③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萃:精华 ④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纾:缓解 ⑤予分当引决 引决:自杀 ⑥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 诡:隐藏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④⑤⑥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B、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C、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D、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3、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
A、 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第二天,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
B、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就当面揭露元军统帅不讲信用,多次指出吕师孟叔侄的叛国行为.
C、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我想元军也还是可以用语言来劝说动的.
D、 予更欲一殿北——我更想(趁此机会)探察一下元军方面的情况.
4、下面对文章的叙述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写当时的混乱形势和自己出使元军的原因及目的,表现出作者以国家利益为重,不顾个人安危的高尚情操和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
B、作者被元军扣留不得归国,本想以身殉国,但他忍辱活着,其目的是要寻找机会,以图对国家有所作为.
C、文天祥出使元营前对形势估计不准,对敌人抱有幻想;到元营后,深感形势复杂,问题严重,国事危艰,但他并不考虑自己的安危,不顾一切地与敌人进行英勇的斗争.
D、这三段文字以叙述经历为主,间有抒情;语言精炼,句式灵活,感情充沛,气势豪迈,都有表现力.
与陈伯之书 ①
1、 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 因:因为
B、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 与:嘉许,赞赏
C、部落携离,酋豪猜贰 猜贰:猜忌有二心
D、吊民洛汭,伐罪秦中 吊:慰问,抚慰
2、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弃燕雀之志,墓鸿鹄以高翔②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③沉迷猖獗,以至于此④汉主不以为疑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 ②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A、①寻找你离开梁而投奔北魏的时候,没有其他的原因② 希望你早日作好归来的打算,自己谋取幸福.
B、①推求你离开梁而投奔北魏的时候,没有其他的特殊的原因.②希望你早日做好归来的打算,自己谋取幸福.
C、①不久你就离开梁而投奔北魏,没有他人的原因.②想到你应该早一点定下好的规矩,自己寻求更多的幸福.
D、①推求你离开梁而投奔北魏的原因,没有其他人的原因.②希望你早一点定下好的规矩,自己寻求更多的幸福.
4、下列表现丘迟直接规劝陈伯之回梁朝的句子是( )
①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 ②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 ③不远而复,先典牧高④将军独无情哉 ⑤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 ⑥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A、①②④⑥ B、 ①③⑤⑥ C、②③④⑥ D、 ①②③⑤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信一开头,作者就首先陈伯之的才干和往昔的功名显赫.然后笔锋一转,写陈伯之“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而屈膝”,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指出陈伯之弃梁投魏的错误.
B、第三段作者引经据典,极论梁朝的宽大政策,远引历史上著名事例,近举陈伯之切身私事,层层论证,以打消陈伯之的疑惧.
C、第四段作者进一步陈述现实的利害,指出魏内部相互猜忌、自相残杀的现状,说明陈伯之在北魏如同“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的危险.
D、第五段大着笔墨写醉人的江南春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实际上也表达了作者对陈伯之弃梁奔魏的斥责!
登楼赋①
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实显敞而寡仇 寡仇:少于匹敌,很少与之相比
B、路逶迤以修迥兮 修迥:又长又远
C、冀王道之一平兮 冀:希望
D、循阶除而下降兮 除:除去,离开
2、对下列加点“之”“以”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登兹楼以四望兮 ②漫逾纪以迄今
② 揽斯宇之所处兮 ④惟日月之逾迈兮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相同
B、两个“以”相同,两个“之”不同
C、两个“以”不同,两个“之”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不同
3、对下列句子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华实蔽野,黍稷盈畴: 花果遮蔽原野,谷物布满田地.
B、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心中思念故乡希望回去,谁能忍受这种(思乡的)忧思啊!
C、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人思念故乡的感情是相同的,岂会因为穷困还是显达而表现不同呢?
D、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虽然(我)相信这里很美,但是却不是我的故乡,那么怎么值得在此地稍微逗留呢?
4、下列都能表现作者思念故乡的一项是( )
①揽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②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③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④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⑤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⑥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5、下列对文意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写登楼所见.呈现在作者眼前的是显敞的地势、肥沃的原野、茂盛的庄稼,这些壮美的景观正反衬出作者深深的忧思.
B、文章第二段抒写怀乡之情,关山壅隔,路远济深,欲归不得,最后六句列举古代圣贤为例,言怀念乡土,人情所同,不因穷达而异.
C、第三段由对故乡的忧思转到写怀才不遇的悲愤.时光流逝,而清平无期,壮志难酬,报国无望.中间的景物写衬托出作者心情的凄怆.
D、此赋是王粲南依刘表时所作,文章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表达了作者看到山川壮美之景时机发起的想建功立业的情怀以及壮志难酬是思念故乡的悲伤之情.
参考答案:
《指南录》后序 1、D(○2除:拜官,授官○3萃:聚集,会集);2、B;3、B(就当面诟骂元军统帅不讲信用,列举罪状指出吕师孟叔侄的叛国行为.4、A(没有视死如归的精神)
《与陈伯之书》 1、A(因:顺着)2、B(①②“以”为连词,相当“而”,③“以”相当以致,④“以”和“为”搭配,把……当作……)3、B、4、C;5、D
《登楼赋》 1、D(除:台阶) 2、C (“以” ①而 ②到;“之”③④的 )3、D、即使(我)这里的确很美,但是却不是我的故乡,那么怎么能够值得(我)在此地稍微逗留呢?4、C;5、D
后赤壁赋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是岁十月之望
(2)履 岩
(3)披蒙茸
(4)适有孤鹤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如此良夜何
(2)顾安所得酒乎
(3)以待子不时之须
(4)江山不可复识矣
(5)听其所止而休矣
3、这篇赋渲染的气氛前后有什么变化?
4、孤鹤有什么象征意义?
5、末段所写的梦境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梦境在创作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6、末段所写的梦境寄托作者怎样的情思?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 是岁十月之望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 顾而乐之 顾——看
C. 履巉岩 履——踏,攀
D. 攀栖鹘之危巢 危——危险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有不相同的一组是(4分)
A. ①归而谋诸妇. B. ①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②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 ②不能兴风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C. ①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D. ①听其所止而休
②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禄升斗之禄 ②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顾安所得酒乎 翻译:
(2)归而谋诸妇. 翻译: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跪求高二文言文翻译跪求高二上期五六单元文言文翻译 最好副上原文 谢谢谢谢![语文科目]
没有这么多字数可以上传啊!
问题2:所有语文读本的文言文翻译 急[数学科目]
这个太为难了.
问题3:1)与“过而能改者,民之上也”(《季文子论妾马》) 的“者”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吾妻之没我者,私我也B 无乃非相人者乎?(《季文子论妾马》)C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D 其父兄之[语文科目]
1)那些父老兄长吃着粗粮又穿着破衣的很多啊
用法:.者,.矣,是文言文中典型的判断句的格式,具体意义没有,是一个虚词,也可以说是助词
2)“王之动愈数”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助词,解释为“的”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助词,解释为“的”
这两个用法相同
3)与“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前后并列,分别又是动宾搭配,兵字古今异义
A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河北河南是名词作状语,并且古今异义
B 四海之大能有几人欤,中国之大,能有几个人呢?反问,异义
C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燕国赵国收藏的奇珍,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齐国楚国保存的瑰宝.收藏经营精英,名词作动词
D 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人没有欺骗我们啊!应该是不欺余,这里是倒装,宾语前置
答案:B
4)“人持议,甚失孤望”中的“失”是什么用法?
这些人所持的议论,非常使我失望.
使动用法
5)与“饰之玫瑰”(《买椟还珠》)句势相同的一相是( )
A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用“见”或“见……于……”表被动,
B 乃设九宾礼于庭,于,介词,在,状语后置
C 贾家庄几为巡檄所陵迫死,为.被动
D 易于皆亲自与语,何易于都亲自和他们谈话,皆.表示判断
6)与“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宋人酤酒》)中的“所以”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是.原因,就是之所以的意思,相当于因为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谓老师,就是(用来)传授道理、授与专业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就是用来,以是“凭借”的意思
B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与赵者,之所以.的原因
C 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可是天地用来养活人的东西,原本不过这有限的数量;用来,和A相同
D 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所用来,和A相同
7)与“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宋人酤酒》)的句势不同的一项是( )判断
A 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判断
B 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判断
C 子何恃而往,反问
D 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士大夫,判断
答案:C 注:同第3题
8)与文中加点的“雨”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左右欲刃相如 加点:刃,名词作动词
B 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 加点:腰,名词作动词
C 去今之墓而葬焉 加点:墓,名词作动词
D 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加点:囊,名词作状语
答案:D 注:解释4个选项中加点字的用法
你这里并没有文中,估计是名词作状语,象雨一样的意思
累死了,做的累死了
问题4:高二文言文有哪些?我要想知道有一篇文章开始,也就是第一句是一个具体的日期的那篇文言文,麻烦帮忙找下...麻烦把那句说说出来 ...我现在不能确定是不是高二的了经常默写的篇目[语文科目]
必修一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必修三 指南录后序 文天祥 “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九月甲午.”
必修五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以上
问题5:帮我找这些高二文言文陈情表 李密祭十二郎文 韩愈愚溪诗序 柳宗元前赤壁赋 苏轼逍遥游 《庄子》滕王阁序 王勃柳毅传 李朝威促织 蒲松龄[语文科目]
这是我先找到的两篇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祭十二郎文
韩愈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七日,乃能衔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幼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又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幕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又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而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也.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者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乎?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健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待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殓不得凭其棺,窆不得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