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绮丽不足珍_古诗词中的问题李白写过哪些有名的诗,像《行路难》,...[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写月的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1]
影入平羌江水流.[2]
夜发清溪向三峡,[3][4]
思君不见下渝州.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天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2]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浄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2.写酒的
【将进酒】 (李青莲的代表作啊)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哭宣城善酿纪叟】 (写于安史之乱后)
纪叟黄泉里,换应酿老春.
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2][3]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4]
【广陵赠别】
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
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
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
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
【送别】
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
南湖秋水夜无烟, 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 将船买酒白云边.
3.边塞诗(这个有点少啦)
从军行】
百战沙场碎铁衣,
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
独领残兵千骑归.
【从军行】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1]
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塞上曲】
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
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
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
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
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
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
【塞下曲六首】
其一
五月天山雪,[1]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2]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3]宵眠抱玉鞍.[4]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5]
其二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其三
骏马似风飚,鸣鞭出渭桥.[6]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其四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其五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其六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7]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2、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
3、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独漉篇》
4、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
5、玉阶生白露,夜久浸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行路难三首之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三首之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塞下曲六首(其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卷161_1 「古风」李白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蟾蜍薄太清,蚀此瑶台月.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
螮蝀入紫微,大明夷朝晖.浮云隔两曜,万象昏阴霏.
萧萧长门宫,昔是今已非.桂蠹花不实,天霜下严威.
沈叹终永夕,感我涕沾衣.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巿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凤飞九千仞,五章备彩珍.衔书且虚归,空入周与秦.
横绝历四海,所居未得邻.吾营紫河车,千载落风尘.
药物秘海岳,采铅青溪滨.时登大楼山,举手望仙真.
羽驾灭去影,飙车绝回轮.尚恐丹液迟,志愿不及申.
徒霜镜中发,羞彼鹤上人.桃李何处开,此花非我春.
唯应清都境,长与韩众亲.
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
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不笑亦不语,冥栖在岩穴.
我来逢真人,长跪问宝诀.粲然启玉齿,授以炼药说.
铭骨传其语,竦身已电灭.仰望不可及,苍然五情热.
吾将营丹砂,永与世人别.
代马不思越,越禽不恋燕.情性有所习,土风固其然.
昔别雁门关,今戍龙庭前.惊沙乱海日,飞雪迷胡天.
虮虱生虎鹖,心魂逐旌旃.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宣.
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
五鹤西北来,飞飞凌太清.仙人绿云上,自道安期名.
两两白玉童,双吹紫鸾笙.去影忽不见,回风送天声.
我欲一问之,飘然若流星.愿餐金光草,寿与天齐倾.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
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驰.意气人所仰,冶游方及时.
子云不晓事,晚献长杨辞.赋达身已老,草玄鬓若丝.
投阁良可叹,但为此辈嗤.
庄周梦胡蝶,胡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
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
富贵故如此,营营何所求.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人生非寒松,年貌岂长在.
吾当乘云螭,吸景驻光彩.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
身将客星隐,心与浮云闲.长揖万乘君,还归富春山.
清风洒六合,邈然不可攀.使我长叹息,冥栖岩石间.
君平既弃世,世亦弃君平.观变穷太易,探元化群生.
寂寞缀道论,空帘闭幽情.驺虞不虚来,鸑鷟有时鸣.
安知天汉上,白日悬高名.海客去已久,谁人测沉冥.
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
荒城空大漠,边邑无遗堵.白骨横千霜,嵯峨蔽榛莽.
借问谁凌虐,天骄毒威武.赫怒我圣皇,劳师事鼙鼓.
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
且悲就行役,安得营农圃.不见征戍儿,岂知关山苦.
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鹤举,千里独裴回.
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精光射天地,雷腾不可冲.
一去别金匣,飞沉失相从.风胡灭已久,所以潜其锋.
吴水深万丈,楚山邈千重.雌雄终不隔,神物会当逢.
金华牧羊儿,乃是紫烟客.我愿从之游,未去发已白.
不知繁华子,扰扰何所迫.昆山采琼蕊,可以炼精魄.
天津三月时,千门桃与李.朝为断肠花,暮逐东流水.
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续流.新人非旧人,年年桥上游.
鸡鸣海色动,谒帝罗公侯.月落西上阳,馀辉半城楼.
衣冠照云日,朝下散皇州.鞍马如飞龙,黄金络马头.
行人皆辟易,志气横嵩丘.入门上高堂,列鼎错珍羞.
香风引赵舞,清管随齐讴.七十紫鸳鸯,双双戏庭幽.
行乐争昼夜,自言度千秋.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
黄犬空叹息,绿珠成衅仇.何如鸱夷子,散发棹扁舟.
西岳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答案补充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塞下曲六首】
其一
五月天山雪,[1]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2]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3]宵眠抱玉鞍.[4]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5]
其二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其三
骏马似风飚,鸣鞭出渭桥.[6]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Θ情椛メ祶① 回答采纳率:14.3% 2008-11-09 15:02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答案补充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7]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答案补充 oljinoji 冭ふ﹎凶 2008-11-14 06:15 这首我喜欢
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冷酷风暴 回答采纳率:33.3% 2008-11-14 10:41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古诗中还有哪些诗是以曲名为题[语文科目]
渔歌子 塞下曲 采莲曲 凉州词 浪淘沙 杜牧的《江南春》诗: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张先《菩萨蛮》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王安石《桂枝香 金陵怀古》
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幺.——白居易《琵琶行》
怕人间换谱《伊》、《凉》,素娥未识.——蒋捷《瑞鹤仙》
问题2:太平洋舟中诗的古诗词是什么呢?[语文科目]
黄遵宪《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
这篇读黄遵宪诗《八月十五日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的关键词是中国古代文学论文,
[内容摘要] 本文尝试阅读晚清诗人黄遵宪的《八月十五日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由此探讨中国的全球性问题.作者认为全球性有个不能被遗忘的基本的地面----个人对生活世界的体验.全球性涉及的是个人对自身的生存境遇的体验.个人不只是从思想、观念而是根本上从对生活世界的切身体验中才领略到世界的全球性变革.黄遵宪透过对中国人熟悉的月亮的新奇体验,揭示了中国人生存境遇的全球性变迁.全诗由56句和五部分组成,依次显示诗人在太平洋上的望月体验从古典性向全球性的转变过程.第一部分显示对月亮的原初同一性体验;第二部分写同一性体验发生巨大裂变――由同趋异;第三部分表达出在差异中寻求再度同一的渴望――即异中见同;第四部分透过个人身世而回复到对差异境遇的描写――同中见异;第五部分抒发内心的疑问和对未来的期待――异中求同.诗表明,中国的全球性体验充满"古"与"今"、"中"与"西"的对立以及更为根本的"同"与"异"的矛盾,即呈现出古代时空意识与现代时空意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同一性与非同一性之间的紧张关系,它们构成中国的全球性体验的必然组成部分.这首诗透过诗人在太平洋上的新奇的望月体验,显示出中国人的全球性体验的曲折的内心发生轨迹及其包含的"同"与"异"的冲突性内涵.这表明,全球性归根到底是以个人对生活世界的体验为地面的.现在已到返回这种全球性的地面的时候了.
[关键词] 望月;全球性;体验;地面;同与异;返回
人是应当生存在地面的,只有在地面时我们才会有中国人习惯说的"脚踏实地"之感.地面是我们的生存的基本层面.尽管有时我们会飞上天空,但我们注定了是会返回地面的.全球性(globality)是一个被人们从地理、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层面分别加以谈论的转变过程,这些谈论似乎有着各自充分的理由,常常引领我们升腾到思想的太空里驰骋遨游.不过,在我看来,全球性问题是应当有个不能被遗忘的基本的地面的,这就是个人对于生活世界的体验.换言之,全球性涉及的是个人对自身的生存境遇的体验.个人往往不只是从思想、观念、理智上而是根本上从对生活世界的切身的总体感受中,才深切地领略到世界的全球性变革的.而对此,中国晚清诗人黄遵宪在他的诗里透过对中国人熟悉的"月亮"形象的体验,提出了一种答案.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广东梅县)人.光绪 2年(1876)中举,随即被任命为清朝驻日使馆参赞,次年秋赴日本,开始长达十余年的外交官生涯,足迹遍及日本、新加坡、美国和英国.著有诗集《人境庐诗草》11卷,《日本杂事诗》 2卷,及《日本国志》40卷等.
黄遵宪的《八月十五日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1885),正表达了他对处于新的全球性境遇中的中国个人的独特体验."月亮"历来是中国古典诗歌反复吟咏的一个意味深厚的原型性形象,相应地,"望月"或"赏月"也是其历史悠久的主题之一.例如,"举头望明月"(李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海上生明月"(张九龄)、"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等等.月亮是如此经常地出现并显示出抒情上的重要性,以致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基本标志性形象和主题之一 .这种月亮形象往往与中国古典宇宙观形成密切的联系,这种宇宙观相信中国就是世界(天下)的中央.诗人对月亮的体验,如果被一直包容在中国古典宇宙模式的框架内,那表明世界还是原有的"中国中心"幻觉主导的世界;而一旦这种体验出现重大变异,那么,原有的宇宙模式就面临分裂的危机了.月亮形象的变异,尤其能显示中国在由古典性步入全球性的过程中的内在冲突状况.
中国人的全球性体验在其发生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正是凝聚在月亮形象上的传统审美方式在全球性进程冲击下的被迫变形、肢解或转型状况.置身在新的"地球"视野中的黄遵宪,对月亮产生了与古人和自己此前的体验颇为不同的新体验.光绪11年 8月(1885年 9月),他由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任上请假回国,正值旧历八月十五之夜,轮船航行在茫茫太平洋上.诗人仰望明月,思乡情浓,不知哪位西方游客唱着异国歌曲,于是感慨颇多,做成这首诗.全诗如下:
茫茫东海波连天,天边大月光团圆,送人夜夜照船尾,今夕倍放清光妍.一舟而外无寸地,上者青天下黑水.登程见月四回明,归舟已历三千里.大千世界共此月,世人不共中秋节.泰西纪历二千年,只作寻常数圆缺.舟师捧盘登舵楼,船与天汉同西流.虬髯高歌碧眼醉,异方乐只增人愁.此外同舟下床客,梦中暂免共人役.沉沉千蚁趋黑甜,交臂横肱睡狼藉.鱼龙悄悄夜三更,波平如镜风无声.一轮悬空一轮转,徘徊独作巡檐行.我随船去月随身,月不离我情倍亲.汪洋东海不知几万里,今夕之夕惟我与尔对影成三人.举头西指云深处,下有人家亿万户,几家儿女怨别离?几处楼台作歌舞?悲欢离合虽不同,四亿万众同秋中.岂知赤县神州地,美洲以西日本东,独有一客欹孤篷.此客出门今十载,月光渐照鬓毛改.观日曾到三神山,乘风竟渡大瀛海.举头只见故乡月,月不同时地各别,即今吾家隔海遥相望,彼乍东升此西没.嗟我身世犹转蓬,纵游所至如凿空,禹迹不到夏时变,我游所历殊未穷.九州脚底大球背,天胡置我于此中?异时汗漫安所抵?搔头我欲问苍穹.倚栏不寐心憧憧,月影渐变朝霞红,朦胧晓日生于东.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生平从未经历的独特体验:中秋夜在太平洋上望月.以往中国诗人对中秋月夜的描绘,多是从内陆大地或近海(四海)做出的,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张九龄《望月怀远》等.他们"望月",是处在中国古典宇宙观模式控制下的行为,这样,他们的时间和空间观念都是属于中国的,并且想当然地以为这就是天下唯一的时空模式.可以说,他们是在中国固有的"中国中心"传统框架内体验中秋月夜的,心中想当然地以为天下人对于月亮都拥有同一种感情.然而,当黄遵宪生平第一次横跨太平洋而游历美洲以后,眼中的月亮却悄悄地然而又意义重大地改变了形象.
全诗由56句组成,描写诗人的中秋望月体验.这56句可以说由五部分组成:1、第1至4句为开头,显示中国人原有的对于月亮的原初同一性体验;2、第5至20句描写诗人的原初同一性体验已发生巨大裂变:由同趋异;3、第21至34句表达出在差异中寻求再度同一性的渴望,即在"不同"中见"同";4、第35至49句透过个人身世而回复到对差异境遇的描写;5、第50至56句抒发内心的疑问和对未来的期待.这五部分依次显示出诗人的望月体验从原有的古典性体验向全球性体验的转变过程:同--异--同--异--同.这五阶段如果可以说得更具体些,就是:原初同一--由同见异--异中见同--同中见异--异中求同.
1、原初同一."茫茫东海波连天,天边大月光团圆,送人夜夜照船尾,今夕倍放清光妍.".这表达了黄遵宪在中国传统审美方式的无意识支配下产生的对于月亮的原初的同一性体验.诗人置身太平洋上,适逢中国传统的中秋节,一时间感到分外亲切,心中涌动着传统审美方式赋予他的那些生动感人的月亮原型,所以有"天边大月光团圆"和"今夕倍放清光妍"的特殊感受.天上的"月圆"与地上人的"团圆"之间的同一性关系,是中国文化传统模式规定的.诗人的望月之眼早已被灌注了这种中国文化传统内涵,相比而言,西方诗人则不会有这样的眼睛.于是,在中秋夜凝神望月的瞬间,他自然会无意识地"看见"格外光亮和浑圆的团圆之月.当然,这同时也与切身体验有关:在太平洋上看见的月亮确实比在内陆看见的显得更大更亮更圆.
2、由同见异.然而,上述原初同一性体验却是短暂易逝的.在这古典性体验与全球性体验相转化的关口,它不可能持续长久.诗人突然意识到,自己已不再置身在中国大地,而是浪迹茫茫太平洋上."一舟而外无寸地,上者青天下黑水",这样新异环境下的太平洋望月体验,对这位生长在中国大陆的诗人来说,是陌生、神秘并带着恐惧的.他的属于中国传统的望月无意识已在此悄然转换为新的全球性意识.黄遵宪发现:"登程见月四回明,归舟已历三千里".过去在中国大陆时,在人工船上看月亮,四夜行走至多不过数百里而已.而现在在机械轮船上望月,却竟已行进"三千里".行进的速度变了,人所跨越的实际空间及相应的心理时间就都同时发生了改变,从而对整个生存境遇产生了全新体验.
诗人在这里体验到了古今之"异"和中西之"异"."大千世界共此月,世人不共中秋节"."大千世界"在这里借助佛教语汇指今日意义上的世界.也就是说,这不再是古典中国宇宙观所拥有的"中国中心"意义上的"天下",而是指今日所谓全球或全世界.黄遵宪不得不接受了新的全球性宇宙观.然而,他又惊奇而懊恼地发现,全球各民族诚然共同拥有一个月亮,却没有同样的"中秋节",无法获得同样的望月体验.中秋望月似乎只属于中国人."共"强调全球地理之"同",而"不共"则有力地突出了古今文化、中西文化之"异",从而显示了全球地理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冲突.
诗人的时间意识也出现了裂变."泰西纪历二千年,只作寻常数圆缺"."纪历二千年"是指公历纪年,当时实际只有1885年,这里举其成数."泰西纪历"显然是与中国的阴历、夏历或农历迥然不同的别一种纪历方式,显示了中国人与西方人在时间意识上的巨大差异.时间意识及相应的纪历方式不同,对月亮的感受也就有差异.黄遵宪意识到,月亮的阴晴圆缺只是对中国人具有特殊的团圆与分离意味,而在西方人那里则只不过是平常的阴晴圆缺而已,即使是对于中国人如此重要的中秋节,也只是寻常的宇宙运行而已.
诗人由中西方之间望月体验的差异,更联想到种族或民族之间的差异,即由望月之异进展到种族之异."虬髯高歌碧眼醉,异方乐只增人愁".诗人异常强烈地感受到,当白种人乐兴大发地沉醉于自己的民族歌曲时,中国人不仅不能同醉,反倒凭添愁怨.
"此外同舟下床客,梦中暂免共人役.沉沉千蚁趋黑甜,交臂横肱睡狼藉".诗人的视线转向同舟共济的下等劳工,一种同情感油然而生.这种同情感,实际上已不同于昔日中国诗人笔下的属于中华民族内的同情体验,而开始具有全球普遍人性特征.在这种全球普遍人性意识支配下,诗人强烈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的不平等或差异.
3、异中见同.接下来抒情转入第三阶段.如果说上一阶段表达了一种新的陌生、奇异而又令人恐惧、、痛苦的全球性体验的话,那么,这里则是在陌生、奇异和痛苦中,通过古典传统原型而寻求同一性体验.这是一种新的异中见同.而全诗也在此时达到抒情的高潮.而这一高潮是以身心激动后的平静或平和的方式出现的,是对上述全球性震惊作内在调节的心理结果."鱼龙悄悄夜三更,波平如镜风无声.一轮悬空一轮转,徘徊独作巡檐行.我随船去月随身,月不离我情倍亲".诗人仿佛于突然间消除了全球性带来的陌生感和创痛而重新与古人接通,从月亮身上获得了熟悉而亲切的认同性体验.尽管身处全球性境遇中,月亮毕竟还是如他回忆中的月亮那样满溢亲情,亲如知己."汪洋东海不知几万里,今夕之夕惟我与尔对影成三人".上句显示诗人在全球性境遇中的陌生而奇异的体验,在这种体验中太平洋宽阔无边,深不可测;下句则诉说他在全球性境遇中的重新认同:他与明月如老朋友般亲切地"对影成三人".黄遵宪显然清晰地记得唐代诗人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置身在浩瀚而陌生的太平洋上,黄遵宪竟然重新发现了仿佛已久违的知音,使自己在望月的瞬间实现了一个现代中国人的身份认同.他似乎在宣布:即便是置身在一个陌生而奇异的全球性世界中,中国人还是能够通过月亮而重新发现失落在茫茫地球上的自我!
由这专属于中国的月亮,诗人自然联想到祖国亲人."举头西指云深处,下有人家亿万户,几家儿女怨别离?几处楼台作歌舞?悲欢离合虽不同,四亿万众同秋中".诗人的个人体验骤然间升华为整个中华民族的集体体验:在西边的白云深处,生息着四亿中国同胞,他们的怨别伤离、悲欢离合等体验方式虽彼此各有不同,却由于有着同一个中秋节,而呈现出同一性.正是由于中秋节这一民间节庆的存在和延续,使得中华民族能够在同一个纽带维系下团聚为一个整体.既"不同"又"同",这样的语词运用是十分恰当和有力的,明确而深刻地表达出诗人在不同境遇中的同一性体验.那么,这种同一性体验在全球性时代能长久持续吗?
4、同中见异.在下面的第四阶段里,诗人又从个人的亲身体验出发,由同而见异,清醒地意识到古今、中西之间的差异不可避免."岂知赤县神州地,美洲以西日本东,独有一客欹孤篷.此客出门今十载,月光渐照鬓毛改.观日曾到三神山,乘风竟渡大瀛海"."岂知"一词,准确地传达出诗人的体验的转折,预示着由"同"到"异"的心理转变."三神山"本指传说中的渤海三座仙山蓬莱、方丈和瀛州,这里借指日本.而"大瀛海",来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人邹衍认为,中国居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像赤县神州的州还有八个,合为九州,其外有小海环绕.被小海环绕的九州又可称为一州,像这样的大州也共有九个,外面有"大瀛海"环绕."大瀛海"在这里借指黄遵宪正置身于其中的太平洋.诗人的思绪不禁转向自身.作为一个中国人,他与足不出"四海"的先辈不同,到过日本和美国,遭逢前所未有的全球性境遇,似乎身不由己地被抛入一个新奇的世界.这是幸运还是不幸?无论如何,诗人已注定了置身在一个全球性世界里,领受到全球性带来的个人命运变故."大瀛海"一词的使用是一个富有意义的象征性事件,表明作为诗人的黄遵宪已经抛弃了古典"中国中心"的"天下"观,而接受了经过古代邹衍"九州"说过滤的现代全球意识.
"举头只见故乡月,月不同时地各别,即今吾家隔海遥相望,彼乍东升此西没.嗟我身世犹转蓬,纵游所至如凿空,禹迹不到夏时变,我游所历殊未穷".这里的"不同"、"各别"、"不到"、"变"、"未穷"等词语,鲜明地突出了"异"的存在和诗人对其的痛切体验.这里述说诗人的特殊的同中见异处境:我尽管沐浴在"故乡月"的同一性光辉中,但游踪所至却是大禹未曾到过的、不用夏历的地方,那是一个奇异的全球新世界.由此,诗人经受到古今、中西两种时空意识的冲突的煎熬,清醒地意识到自身的"异化"境遇.
5、异中求同.最后,诗人在强烈的非同一性体验中禁不住对中国、世界及个人的生存境遇发出激烈的质疑."九州脚底大球背,天胡置我于此中?异时汗漫安所抵?搔头我欲问苍穹.倚栏不寐心憧憧,月影渐变朝霞红,朦胧晓日生于东".诗人感到,自己是身在"九州"脚底、"大球"脊背,而"异时"将置身何处,竟不得而知,不得不仰问上苍."异时"一词突出了对未来的不可知及其焦虑.面对这一全球性"异化"境遇,诗人不禁发出"天问"式质问:"天胡置我于此中?异时汗漫安所抵?搔头我欲问苍穹".这一"天问"自然是一时无法解答的,但诗人依旧执著地仰望上天,寻求答案,一直望到月亮消失而朝日升起."倚栏不寐心憧憧,月影渐变朝霞红,朦胧晓日生于东".答案没有找到,但见"朦胧晓日"已升腾于东方.末句"朦胧晓日生于东",可以说隐约地表征着诗人对于祖国的朝日般未来的朦胧想象和期冀.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古代诗歌中"海日生残夜"的原型形象的延续.诗人从这一古典审美与文化原型中,似乎已经遥望到了他急切盼望的新的同一性基础.不过,联系全诗语境看,这种同一性基础是脆弱的:毕竟此月已非古时月,业已转化为全球性月亮了.
这样,全诗以五阶段展现出"同"与"异"、"同一"与"非同一"的冲突.这一冲突的存在及其,显示了诗人内心的全球性体验的进程及其冲突状况.它表明,全球性体验并不是一个内容单一的同一性整体,而是充满了"古"与"今"、"中"与"西"的对立以及更为根本的"同"与"异"的矛盾,即呈现出古代时空意识与现代时空意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同一性与非同一性的紧张关系.而且这些对立或矛盾又并不只是全球性体验的原因,而同时就是它的必然组成部分.换言之,全球性体验本身就包含着种种复杂的内心冲突,就是这种冲突的及其寻求解决的过程.
对《八月十五日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当然还可以有别种读法,即便是五阶段划分也还可以讨论,我的读法只是表明了我从全球性验角度阅读和理解黄遵宪的过程及其结果.尽管如此,这诗的意义已经显露出来了:它透过诗人在太平洋上的新奇的望月体验,具体地显示了中国人的全球性体验的曲折的内心发生轨迹及其内部所包含的丰富的"同"与"异"的冲突性内涵.读完这首诗,一位古典格律诗人在面对新奇的全球性境遇时经历的震惊、痛苦、欣喜、平静和焦虑等种种复杂反响,已经鲜明地呈现在我们的脑海里.借助望月体验而刻划中国人的全球性体验的复杂演变过程,典范地体现出黄遵宪自己的美学原则:"诗之外有事"和"诗之中有人" .他是通过描写个人的望月体验的演变("诗之中有人")而揭示了中国人生存境遇的全球性转变这一历史性事件("诗之外有事").这样一种望月体验显然已成为全球性中国形象的一部分.
由于是以古典格律诗表现新的全球性体验,这诗更显示了特殊的审美与文化价值:它在中国诗歌的旧格律框架中尽情地表达新的全球性体验的曲折发生过程及其复杂内涵,显示了旧格律在开拓全球性体验方面所能达到的最高美学绝境,从而也等于宣告了中国旧体诗表现全球性体验的终结.在我们考察中国全球性体验的具体发生状况时,这首诗正是一个可供反复阅读的意味深长的典范性本文.它作为中国诗歌由古代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的一个代表性本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审美与文化意义.
对这首诗的阅读也表明,全球性归根到底是以个人对生活世界的体验为地面的.现在已经到了返回这种全球性的地面的时候了.
问题3:古诗中的三峡5分钟之内[语文科目]
【上 三
峡】
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白帝城怀古】
陈子昂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
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岩悬碧流通.
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
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度荆门望楚】
陈子昂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
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
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天远,
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
暂时分手莫踌躇.
【白帝城怀古】
陈子昂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
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岩悬碧流通.
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
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亭浊酒杯.
【八
阵 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神 女
庙】
刘蜀锡
巫山十二郁苍苍,
片石亭亭号女郎.
晓雾乍开疑卷幔,
山花欲谢似残妆.
星河好夜闻清佩,
云雨归时带异香.
何事神仙九天上,
人间来就楚襄王.
【楚
城】
陆游
江上荒城猿鸟悲,
隔江便是屈原祠.
一千五百年间事,
惟有滩声似旧时.
【观秭归龙舟竞渡】
陆游
斗舸红旗满急湍,
船窗睡起亦闲看.
屈平乡国逢重五,
不比常年角黍盘.
【三
游 洞】
苏洵
洞中苍石流成乳,
山下寒溪冷欲冰.
天寒二子苦求去,
我欲居之亦不能.
【水 调 歌
头】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洒石壁,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神
女
峰】
舒婷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
谁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
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
代代相传
但是,
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了眺望天上来鸿
而错过无数人间月明
沿着江峰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着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问题4:古诗中的风花雪月[语文科目]
梅 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其一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其二
苏轼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竹里馆
王维
独 坐 幽 篁 里,
弹 琴 复 长 啸.
深 林 人 不 知,
明 月 来 相 照.
赠汪伦
李 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 舟 泊 烟 渚,
日 暮 客 愁 新.
野 旷 天 低 树,
江 清 月 近 人.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绝句
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 雪
柳宗元
千 山 鸟 飞 绝,
万 径 人 踪 灭.
孤 舟 蓑 笠 翁,
独 钓 寒 江 雪.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 暮 苍 山 远,
天 寒 白 屋 贫.
柴 门 闻 犬 吠,
风 雪 夜 归 人.
塞下曲
卢纶
月 黑 雁 飞 高,
单 于 夜 遁 逃.
欲 将 轻 骑 逐,
大 雪 满 弓 刀.
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王维:《观猎》)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1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12.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
13.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14.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白居易〈观刈麦〉)
1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6.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
17.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18.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9.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杜甫:《赠花卿》
花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5.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司空曙《江村即事》)
6.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李频《湖口送友人》)
7.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四月南风大发黄,枣花未落荫桐长.(李颀《送陈章甫》)
10.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
11.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道潜《临平道中》)
1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4.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姜白石《除夜自石归湖苕溪》)
15.满地芦花和我老,归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
雪
1.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 墙角数支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问题5:《古诗中的 》作文![语文科目]
古诗中的花-范文
古诗中蕴涵着的花 “古诗”,虽只有两个字,却包含着无限的情怀,无尽的美景……其实,你要是仔细寻找,还会发现,古诗中还蕴藏着一片大自然!要说花,就必须得说说花王——牡丹.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那句“天下真花独牡丹”更是证明了牡丹百花之王的地位.唐朝,牡丹更是王室中的“宠儿”,刘禹锡就曾说:“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瞧,小小一朵牡丹花开花时节竟能震动京城.牡丹的雍容华贵,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贵妇,古时的美人杨贵妃就最喜欢北平稀有的绿牡丹,怪不得唐朝的罗隐在《牡丹花》中写到: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与牡丹相比,桃花就像一位小家碧玉.虽羞答答的却有股清秀非凡的感觉直逼而来.桃花妹妹可真爱美,浓妆艳抹打扮得花技招展,艳而不妖,恰到好处.我现在终于明白什么叫“每对春风竞吐芳,胭脂颜色更浓妆.”桃花色彩缤纷,红似火,粉似霞,也有素面美人,白似雪……每种桃花都让人爱不释手,真是“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 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从古至今就是诗人名士所赞诵的对象.荷花凭借婷婷玉立的姿色,心旷神怡的芳香,吸引着无数人,荷花,哦不,就是花蕊,含苞欲放的花骨儿躲在茂密的荷叶中,可那尖尖的头儿藏不住,就成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像水一样清嫩的荷叶就如一池无暇的翡翠,绿得沉迷,绿得心醉.绿叶陪红荷,好一幅“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那楚楚动人的花瓣,新雨后梨花带雨的脸蛋,婀娜多姿的身材,亭亭玉立的气质,无不在诉说“出污泥而不染,清涟而不妖.” 岁寒三友也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先说梅吧!《梅花》中立在墙角迎着严寒盛开的梅花,有股高洁坚强的意志.《墨梅》中只愿留下清香的梅花,抒发了梅与世无争的高尚品德.《红楼梦》中“千红万紫,终让梅花夺魁”的诗句,同样写出了梅花与世无争的品德,却隐约流露出一种自有专长的傲慢.有些梅花却平白无故地遭受百花的嫉妒,就似“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喔,这朵梅花却又是这样的傲骨,这样的无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再说说竹!民以食为天,可大诗人苏轼却说:“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听,多有趣,吃饭时可以不要吃肉,可居住时却不能没有竹子.《竹石》中写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把竹子不畏风雨,不怕困难的顽强品质,描绘得淋漓尽致.古诗是一个放大镜,帮助我们仔细寻找大自然中的美.古诗奇就奇在用朴素的文字描绘不平凡的情操;妙就妙在能借用普通的事物,抒发出不平凡的感情;美就美在使人意犹未尽,回味悠长!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