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晴明分众容_写大海壮阔的诗有哪些?除了曹操的《观沧海》[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1、题海图屏风(元和己丑年作)
白居易
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鳞介无小大,遂性各沉浮.
突兀海底鳌,首冠三神丘.钓网不能制,其来非一秋.
或者不量力,谓兹鳌可求.赑屃牵不动,纶绝沉其钩.
一鳌既顿颔,诸鳌齐掉头.白涛与黑浪,呼吸绕咽喉.
喷风激飞廉,鼓波怒阳侯.鲸鲵得其便,张口欲吞舟.
万里无活鳞,百川多倒流.遂使江汉水,朝宗意亦休.
苍然屏风上,此画良有由.
2南海
曹松
倾腾界汉沃诸蛮,立望何如画此看.无地不同方觉远,
共天无别始知宽.文魮隔雾朝含碧,老蚌凌波夜吐丹.
万状千形皆得意,长鲸独自转身难.
3、楚州盐壒古墙望海
长孙佐辅
混沌本冥冥,泄为洪川流.雄哉大造化,万古横中州.
我从西北来,登高望蓬丘.阴晴乍开合,天地相沉浮.
长风卷繁云,日出扶桑头.水净露鲛室,烟销凝蜃楼.
时来会云翔,道蹇即津游.明发促归轸,沧波非宿谋.
4、蒲门戍观海作
陈陶
廓落溟涨晓,蒲门郁苍苍.登楼礼东君,旭日生扶桑.
毫厘见蓬瀛,含吐金银光.草木露未晞,蜃楼气若藏.
欲游蟠桃国,虑涉魑魅乡.徐市惑秦朝,何人在岩廊.
惜哉千童子,葬骨于眇茫.恭闻槎客言,东池接天潢.
即此聘牛女,曰祈长寿方.灵津水清浅,余亦慕修航.
5、观海
独孤及
北登渤澥岛,回首秦东门.谁尸造物功,凿此天池源.
澒洞吞百谷,周流无四垠.廓然混茫际,望见天地根.
白日自中吐,扶桑如可扪.超遥蓬莱峰,想像金台存.
秦帝昔经此,登临冀飞翻.扬旌百神会,望日群山奔.
徐福竟何成,羡门徒空言.唯见石桥足,千年潮水痕.
6、海上·日入空山海气侵
顾炎武
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
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
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
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壮士心.
7、海水
韩愈
海水非不广,邓林岂无枝.风波一荡薄,鱼鸟不可依.
海水饶大波,邓林多惊风.岂无鱼与鸟,巨细各不同.
海有吞舟鲸,邓有垂天鹏.苟非鳞羽大,荡薄不可能.
我鳞不盈寸,我羽不盈尺.一木有馀阴,一泉有馀泽.
我将辞海水,濯鳞清冷池.我将辞邓林,刷羽蒙笼枝.
海水非爱广,邓林非爱枝.风波亦常事,鳞鱼自不宜.
我鳞日已大,我羽日已修.风波无所苦,还作鲸鹏游.
8、登东海龙兴寺高顶望海,简演公
刘长卿
朐山压海口,永望开禅宫.元气远相合,太阳生其中.
豁然万里馀,独为百川雄.白波走雷电,黑雾藏鱼龙.
变化非一状,晴明分众容.烟开秦帝桥,隐隐横残虹.
蓬岛如在眼,羽人那可逢.偶闻真僧言,甚与静者同.
幽意颇相惬,赏心殊未穷.花间午时梵,云外春山钟.
谁念遽成别,自怜归所从.他时相忆处,惆怅西南峰.
9、夜半观海·思
龙越礁头万花起,涌争一线碧海前.
望月对明无思量,浓雾朦烟随风清.
浪牵潇声日夜复,缭缭不尽天水间.
叹奇潮汐寻觅迹,寄去浮萍遥无期.
10、海上作
宋务光
旷哉潮汐池,大矣乾坤力.浩浩去无际,沄沄深不测.
崩腾翕众流,泱漭环中国.鳞介错殊品,氛霞饶诡色.
天波混莫分,岛树遥难识.汉主探灵怪,秦王恣游陟.
搜奇大壑东,竦望成山北.方术徒相误,蓬莱安可得.
吾君略仙道,至化孚淳默.惊浪晏穷溟,飞航通绝域.
马韩底厥贡,龙伯修其职.粤我遘休明,匪躬期正直.
敢输鹰隼执,以间豺狼忒.海路行已殚,輶轩未皇息.
劳歌玄月暮,旅睇沧浪极.魏阙渺云端,驰心附归冀.
11、登北固山望海
吴筠
此山镇京口,迥出沧海湄.跻览何所见,茫茫潮汐驰.
云生蓬莱岛,日出扶桑枝.万里混一色,焉能分两仪.
愿言策烟驾,缥缈寻安期.挥手谢人境,吾将从此辞.
12、西陵口观海
薛据
长江漫汤汤,近海势弥广.在昔胚浑凝,融为百川泱.
地形失端倪,天色灒滉漾.东南际万里,极目远无象.
山影乍浮沉,潮波忽来往.孤帆或不见,棹歌犹想像.
日暮长风起,客心空振荡.浦口霞未收,潭心月初上.
林屿几邅回,亭皋时偃仰.岁晏访蓬瀛,真游非外奖.
13、奉和圣制春日望海
杨师道
春山临渤海,征旅辍晨装.回瞰卢龙塞,斜瞻肃慎乡.
洪波回地轴,孤屿映云光.落日惊涛上,浮天骇浪长.
仙台隐螭驾,水府泛鼋梁.碣石朝烟灭,之罘归雁翔.
北巡非汉后,东幸异秦皇.搴旗羽林客,跋距少年场.
龙击驱辽水,鹏飞出带方.将举青丘缴,安访白霓裳.
14、望海
周繇
苍茫空泛日,四顾绝人烟.半浸中华岸,旁通异域船.
岛间应有国,波外恐无天.欲作乘槎客,翻愁去隔年.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曹操的诗《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宽广胸怀的句子是什么[语文科目]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问题2:曹操的诗《观沧海》的内容?观沧海 诗的内容是什么 在加上李白对曹操的评价怎么 没人 回答 到点之上?[语文科目]
观沧海
[魏晋]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①碣石:山名.碣石山有二,这时指的大碣石山.一说即指今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
②澹澹:水波摇荡貌.
③竦峙:耸立.
④星汉:银河.
[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赏析]
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就不必细说了.
[特色]
《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
在这首诗中,景和情是紧密结合着的.作者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但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寓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水何”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气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于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日月”四句是写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发展的高潮.宋人敖陶孙说曹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观沧海》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
[链接]
读《观沧海》 文/陈晓彦
月初,读到曹操的诗《观沧海》.初读时,未能领悟其内涵.但我还是将它背了下来.今天在车上,不知怎的想起,就顺口背了起来,也想想它的意思,觉得虽然不太压韵,但也有它的意境,将沧海之壮丽景象包含其中.于是,我回家后又翻出书来,找到这首诗,参照注解,仔细读着.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出观赏时的位置,临碣石而观沧海,简单明了.“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气势.“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沧海是何等广阔,日月星汉,又是多么的灿烂.读到此,使人不禁想到作者必也是一个大有作为,能叱咤风云的人物.
一首诗,往往能反映一个人当时的心境,甚至他本人一个时期的心情.关键是去体会诗的感情,诗的内涵,诗的气势.而这些,是要经过仔细的咀嚼方能体会到.像唐朝大画家阎立本,几次去看梁朝画家张僧繇的壁画一样,应该仔细观摩,方能体会其中奥妙.个中滋味总是在反复的品尝中才能渐渐渗透出来的.尤其是佳作,其魅力也正在于此.
问题3:《观沧海》中描写大海雄伟壮阔的诗句是,急显示大海惊人力量的是.显示大海辽阔和威严的是.[语文科目]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问题4:曹操的诗观沧海是什么时候写的[语文科目]
是曹操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岳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问题5:《观沧海》 曹操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语文科目]
它通过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色,以浪漫的笔调,写出了大海的宏伟与博大,表现他在政治上的胸襟与抱负,抒发意气昂扬的豪迈情怀.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