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校人烹鱼_《校人烹鱼》文言文训练题原文: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子产:我知道是那个校人把鱼吃了,他却编瞎话来骗我,我就饶了他吧.
校人:用花言巧语编造的谎言,终于骗过了不了解实际情况的子产.
其他回答
子产:对鱼儿回到水中而感到高兴。
校人:对子产的智慧不以为然。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关于文言文的一些练习题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于焉,今吾子又死于焉.”夫子曰[语文科目]
苛政猛于虎《礼记》
又名:《苛政猛于虎也》
原文: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翻译: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孔子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孔子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第一句: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
第二句:过去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
第一句:孔子过(路过)泰山侧(旁),有妇人哭于(在)墓者(表判断可不译)而(表顺连可不译)哀(悲伤).
第二句:昔者(过去)吾舅死于(表被动)虎(虎患,被老虎吃了),吾夫又死于虎焉,今吾子又死焉(语气词可不译).
而:表顺连 而曰的而是"乃"的意思
使:让,命令
然:是的,表肯定
去:离开
苛政:苛刻的暴政
于:比
寓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孔子提出“德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孟子提出施“仁政”,“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 ,死其长也”(《孟子·梁惠王下》).表达的都是儒家的政治主张.这则小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苛政猛于虎”的道理,发人深省.
寓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问题2:文言文练习题[语文科目]
2011届广东高考文言通假字大全
必修1
<14>《诗经》两首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通 ,含义: ; 通 ,含义: .
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通 ,含义: ; 通 ,含义: .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通 ,含义: .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通 ,含义: .
5.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通 ,含义: .
6.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通 ,含义: .
7.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通 ,含义: .
8.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通 ,含义: .
9.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通 ,含义: .
<15>离骚
10.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通 ,含义: .
11.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通 ,含义: .
12.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通 ,含义: .
13.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通 ,含义: .
<16>孔雀东南飞
14.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通 ,含义: .
15.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通 ,含义: .
16.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通 ,含义: .
17.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通 ,含义: .
18.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通 ,含义: .
必修2
<15>赤壁赋
19.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通 ,含义: .
<16>项脊轩志
20.某所,而母立于兹 通 ,含义: .
21.比去,以手阖门 通 ,含义: .
<17>与妻书
22.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通 ,含义: .
23.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通 ,含义: .
<18>逍遥游
24.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通 ,含义: .
25.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通 ,含义: .
26.三餐而反,腹获果然 通 ,含义: .
27.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通 ,含义: .
28.此小大之辩也 通 ,含义: .
29.德合一郡,而征一国者 通 ,含义: .
30.旬有五日而后反 通 ,含义: .
31.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通 ,含义: .
必修3
蜀道难
32.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通 ,含义: .
琵琶行
33.家在虾蟆陵下住 通 ,含义: .
元曲三首
34.蒯通言那里是风魔 通 ,含义: .
35.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 通 ,含义: .
36.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必修4
孔孟两章
3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通 ,含义: .
3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 ,含义: .
39.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通 ,含义: .
劝学
40.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通 ,含义: .
4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通 ,含义: ; 通 ,含义: .
4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 ,含义: .
4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通 ,含义: .
过秦论
44.外连衡而斗诸侯 通 ,含义: .
45.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通 ,含义: ; 通 ,含义: .
46.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通 ,含义: .
47.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通 ,含义: .
48.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通 ,含义: .
师说
4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通 ,含义: .
50.句读之不知,或之不解 通 ,含义: .
晏子治东阿
51.属托行,货贿至 通 ,含义: .
52.并曾赋敛,仓库少内 通 ,含义: ; 通 ,含义: .
53.(晏子)再拜便辟 通 ,含义: .
谏太宗十思疏
54.虽董之以严武刑,振之以威怒 通 ,含义: .
必修5
鸿门宴
55.距关,毋内诸侯 通 ,含义: ; 通 ,含义: .
56.张良出,要项伯 通 ,含义: .
57.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 通 ,含义: .
58.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通 ,含义: .
59.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通 ,含义: .
60.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却 通 ,含义: .
61.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通 ,含义: .
陈情表
6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通 ,含义: .
63.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通 ,含义: .
段太尉逸事状
64.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 通 ,含义: .
65.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通 ,含义: .
66.太尉判状,辞甚巽 通 ,含义: .
67.宗元出入岐周邠斄间 通 ,含义: .
郑伯克段于鄢
68.谓之京城大叔 通 ,含义: .
69.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通 ,含义: .
70.姜氏欲之,焉辟害 通 ,含义: .
71.无庸,将自及 通 ,含义: .
72.段不弟,故不言弟 通 ,含义: .
73.遂寘姜氏于城颍 通 ,含义: .
74.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通 ,含义: .
75.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通 ,含义: .
报任安书
76.古者富贵而名磨灭摩 通 ,含义: .
7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通 ,含义: .
78.思垂空文以自见 通 ,含义: .
79.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通 ,含义: .
80.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通 ,含义: .
81.则仆偿前辱之责 通 ,含义: .
选修2
道山亭记
82.自粤之太末,与吴之豫章,为其通路 通 ,含义: .
《张中丞传》后叙
83.此矢所以志也 通 ,含义: .
84.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 通 ,含义: .
六一居士传
85.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通 ,含义: .
方山子传
86.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 通 ,含义: .
寄欧阳舍人书
87.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 通 ,含义: .
88.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 通 ,含义: .
89.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通 ,含义: .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90.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通 ,含义: .
原毁
91.不若是,强者说于言 通 ,含义: .
心术
92.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 通 ,含义: .
鞭贾
93.则遫然枯,苍然白 通 ,含义: .
兴贤
94.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 通 ,含义: .
选修9
项羽本纪
95.马童面之 通 ,含义: .
苏武传
96.女为人臣,不顾恩义 通 ,含义: .
97.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 通 ,含义: .
98.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 通 ,含义: .
99.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通 ,含义: .
100.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通 ,含义: .
101.空自苦亡人之地 通 ,含义: .
102.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通 ,含义: .
103.信义安所见 通 ,含义: .
104.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通 ,含义: ; 通 ,含义: .
105.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 通 ,含义: ; 通 ,含义: .
106.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 通 ,含义: ; 通 ,含义: .
107.异域之人,壹别长绝 通 ,含义: .
108.士众灭兮名已颓 通 ,含义: .
参考答案
必修1
1.爱通薆,隐藏,遮掩;见通现,出现.2.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这里代指彤管.3.归通馈,赠送.4. 匪通“非”,不是.5.蚩蚩通媸媸,笑嘻嘻的样子.6.无通毋,不要.7.于通吁,表感叹.8.说通脱,解脱.9.泮通畔,边,岸.10.锡通赐,赐给.11.辟通僻,幽僻.12.道通导,引导13.正通证,作证.14.取通娶,娶妻.15.帘通奁,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16.纫通韧,柔韧牢固.17.藏通脏,脏腑.18.奄奄通晻晻,日色昏暗无光的样子.
必修2
19.属通嘱,劝酒.20.而通你,第二人称代词.21.阖通合,关闭.22.彀通够.23.念通廿,二十.24.冥通溟,海.25.垂通陲,边际.26.反通返,返回.27.知通智,智慧.28.辩通辨,区别.29.而通能,能耐.30.有通又,反通返.31.辩通变,变化.
必修3
32.匪通非,不是.33.虾通蛤.34.那通哪.35.坝通耙,一种平地碎土的农具.36.见通现,现成的.
必修4
37.无通毋,不要.38.颁通斑.39.涂通途,道路.40.輮通煣,使……弯曲.41.有通又,暴通曝,曝晒.42.知通智,理智.43.生通性,本性,这里指天生的资质.44.衡通横.45.从通纵;举通与,交好.46.弊通敝,困顿.47.景通影,影子.48.棘通戟,一种兵器.49.受通授,传授.50.读通逗,停顿.51.属通嘱,嘱托.52.曾通增,增加;内通纳,交纳.53.辟通避,退避.54.振通震,震慑.
必修5
55.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56.要通邀,邀请.57.豪通毫,细毛.58.倍通背,违背,背叛.59.蚤通早.60.却通隙,隔阂.61.参通骖.62.闵通悯,这里指所忧愁的事.63.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64.嗛通慊,满足,快意.65.椎通槌,打.66.巽通逊,谦恭.67.斄通邰,今陕西武功.68.太通太.69.参通三.70.辟通避,躲避.71.庸通用.72.弟通悌,合乎做弟弟的道理.73.寘通置,安置.74.阙通掘,挖掘.75.锡通赐,赐予.76.摩通磨.77.底通抵.78.见通现,表现.79.失通佚,散失.80.纪通记,历史记录.81.责通债.
选修2
82.粤通越.83.志通识,标志,标识.84.常通尝,曾经.85.佚通逸,安逸.86.阳通佯,假装.87.见通现,显现,表彰.88.材通才,才学.89.畜通蓄,积蓄,富于.90.轴通舳,船尾把舵处,代指船.91.说通悦,高兴.92.暴通曝,暴露.93.遫通速,极短时间,极快速.94.涂通途,指治世的境界.
选修9
95.面通偭,以背相向.96.汝通汝,你.97.畔通叛,背叛.98.县通悬,悬挂.99.旃通毡,毛织的毡毯.100.去通弆,收藏.101.亡通无,没有.102. 亡通无,没有.103.见通现,表现.104.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辞别.105.乡通向,向着;欧通呕,呕吐.106.宿通夙,早;昔通夕,晚.107.壹通一.108.颓通颓,毁坏.
问题3:文言文的练习题及答案文言文文章也要[语文科目]
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一:孟母戒子(《韩诗外传》)
【选文】
孟子少时,诵(1),其母方织.孟子辍然(2)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讠宣 (3)也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4)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讠宣 矣.
【注释】
(1)[诵]背诵.(2)[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3)[讠宣 ]xāun,遗忘.(4)[戒]警告.
【练习】
1、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① 孟子辍然中止( ) ②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
处士笑而然之( ) 何有于我哉?( )
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失:( ) ②此:( )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呼而问之 B、以此戒之 C、多作自能见之 D、自是之后
【阅读提示】
孟轲的母亲用刀割断她自己织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诵不得遗忘,使孟子从此养成了严谨治学的态度,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问题补充:、① 孟子辍然中止( ) 然字加点
②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 何字加点
3.处士笑而然之( ) 然字加点
4.何有于我哉?( ) 何字加点
① 孟子辍然中止(然:……的样子 )
②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何:什么)*(因为“何为”应是“为何”,翻译成“为什么”,所以我觉得“何”是“什么”的意思)
处士笑而然之(然:同意,赞同.)
何有于我哉?(什么 )
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①失:([讠宣 ]xāun ) ②此:( 是)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D、自是之后(其余皆为代词)
问题4:马说 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满井游记 最好是关于课内阅读的,[语文科目]
1.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忧一乐,似难相容,如何理解?
答:"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满难平,因而凄苦也是他的感情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2.幽深凉寂的气氛景色表现乐作者怎样的心情?
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被排挤受迫害甚是遭遇的反映,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痛苦的心情.
我就这两道,不只你能不能用上.这些是《小石潭记》的
《马说》:1.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二者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千里马 比喻人才,伯乐比喻发现人才并能赏识人才的人.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就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满和控诉.
2.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答:本文虽短,但是结构精巧.先从正面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然后笔锋一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反面议论.千里马和伯乐的依赖关系是如此密切,而伯乐却不常有,千里马被终身埋没的命运就不可避免了.接下去,自然就写道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其“美不外现”的原因,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强烈的谴责,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本文虽短,中心却十分突出.以“伯乐不常有”开头,中间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千里马“才美不外现”写食马者的无知及其造成的恶果,然后对食马者的无知进行痛斥,最后归纳出“其真不知马也!”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句.
《岳阳楼记》:
1.如何理解《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答:范仲淹幼年丧父,生活贫苦,却刻苦读书,少有大志.据《宋史》记载,他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智”的誓言.欧阳修给他写的墓碑文也说:“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范仲淹自幼的心语,而借《岳阳楼记》一文广为人知.“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渊源,即儒家的仁爱思想.孟子曾经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范仲淹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知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范仲淹的从政生涯,始终践行乐这一信念.
2.本文的句式是怎样做到骈散结合的?
答:这篇文章以单行散句为主,间以骈偶短句,又简洁凝练.散句骗局的运用依文章的内容而变化.如开头结尾的叙述和文字用散句,庄严而质朴;中间写景状物的语句多用骈句,辞采华美,音韵和谐;议论抒情一段(“嗟夫”)也用散句,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样,骈散交替,叙议结合,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3.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人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我就学到《岳阳楼记》不好意思,就这些
问题5:文言文《狼》的练习题文中两只狼非常狡诈阴险,但为什么会死于屠夫之手?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语文科目]
因为屠夫后来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对于狼这样的敌人,不能够抱有幻想,仁慈,应该用自己的智慧战胜它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