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天下大观_天下打观或探索发现 观后感观看《天下大观》或《探索...[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1.观(探索发现——清宫秘档)有感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衰败的契机是一场局域的国际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从经济学的观点来讲这次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当时的国人没有弄清楚伟大的现代货币理论,在清朝的时候,中国以银子为本位制,但是中国不出产银子,是要靠进口的.中国在几百年前,出口丝和茶叶,引进了许多银币,这些银币是从墨西哥经过西班牙进入中国的,而当时英国立法是不允许银子出口的,他们也以银子作本位的.以银子为本位的话,只要银子不够的话,就会发生很大的问题,本来是中国进口了很多银子,到了18世纪末期左右,西班牙不够银子供应.英国商人要来中国买丝绸茶叶,他们没有足够的银子给中国商人,他们把鸦片卖给中国.把鸦片卖给中国后,鸦片很好卖,自此之后中国的银子开始流失,进口的银子就少了.林则徐后来分析,中国人抽鸦片导致中国贫穷,林爷爷的理论差强人意的说.比较合理的理论是银子出口,货币流通量减少,引起收缩.当时中国如果懂得改变货币制度的话,或许历史会改变.
2.《探索·发现》的观后感
在电视里看了CCTV-10的《探索·发现》节目,讲的是湖南里耶出土秦简的经历和后续研究,我记得几年前的暑假在家的时候,中午的新闻30分经常播放一些考古方面的新闻,其中就有里耶发掘出两万多枚秦简的轰动性消息,当时就对这个消息非常感兴趣,因为在里耶秦简出土之前,全国各地出土的秦简总计也才几百枚,这两万多枚秦简记录的信息足以重写一个朝代的历史,所以这一期节目引起了我强烈的兴趣,可惜央视的节目是分几天播出的,后面播出的时段我正好要上班,错过了,郁闷之下,在水木上向著名的DVDRW买了包括央视《探索·发现》在内的100张DVD数千部科学探索纪录片,昨天邮包终于到了,看着上面清华大学邮局的邮戳,感觉挺亲切的.
但在这些DVD里面却没找到关于里耶秦简的那一期节目,估计是播出时间太近,DVDRW还没来得及收藏,不过其他节目也一样引起了的兴趣,今天花了两个多小时,看完了《中国史话》的第一期节目《寻找失落的年表》,非常的震撼,想写观后感了.
中学时历史学得不错,至今仍记得书上说公元前841年的“共和元年”是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相信很多人也都还记得与之相连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个典故,而更早的历史,确切年代就已经模糊了,而《寻找失落的年表》里介绍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进行的夏商周断代工程通过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化学家和天文学家的通力配合,找到了西周建立也就是武王伐纣的确切年份,公元前1046年,并以这个为标尺,得到了夏和商的大致建立年份(公元前2070和公元前1600),我立即上网查现在的中学历史课本,果然,上面清清楚楚写着:
约前2070年 夏朝建立 禹
约前1600年 汤灭夏,商朝建立 商王汤
约前1300年 盘庚迁殷 商王盘庚
前1046年 牧野之战,西周建立 周武王(姬发)
前771年 西周灭亡 周幽王
而记得十几年前我使用的历史课本里,武王伐纣只能用“约公元前11世纪中叶”这样模糊的语言来记录,看来夏商周断代工程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它至少将中国历史的确切坐标向前推进了两百年,并大大缩小了之前一千年中历史事件的年代误差.
红茶来宿舍找我,看见我正在看这种历史记录片,大为不解,他说“这有什么意思啊,现在过得好不就行了,几千年前的事,知道得这么精确有什么意思?”
我一时找不出话来回答或者反驳他,是啊,确定了武王伐纣的年份于我们的生活真的没有什么影响,它既不会增长GDP,也不会在现代人里面掀起什么风波,现在手捧着新的历史教材上课的孩子,可能根本不会知道,十年前的课本上,中国历史还只能精确到公元前841年……但是,我仍然为这个变化而激动着,在我心里,如果几千年以后,我们的后人只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在约公元二十世纪中叶,那么我们这几代人的存在和留下的痕迹无疑会模糊很多.
在记录片里看到那些白发苍苍的考古学、历史学教授们,油然而生一种敬仰之情,他们的成绩或许仍然存在很多争议,也许下一次出土的某些文物又将推翻他们的结论,但他们的努力一定是有价值的,哪怕仅仅是为了公元前1046这一个数字
退出光盘,回味刚才节目的内容,历史学,天文学,化学,这些都曾经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学科,还记得五岁那年,还没有上学之前,外公问我的志向,我回答的是“清华历史系”,年幼的我并不知道那时清华已经没有历史系,后来自己也选择了理科慢慢远离了历史,但今天看完这个纪录片之后,竟隐约感觉和20年前那种对历史、对知识的向往相似,如果那时我能看到这些丰富而生动科学纪录片,那是多好的科学启蒙,也许我的人生将是完全不同的轨迹,也许我现在做的将是更有意义和价值,也更适合自己性格的工作……现实中是没有也许的,天亮以后还要上班,还要重复我那体力劳动的意义大于脑力劳动的工作.
希望我能遇见一个热爱科学与探索的孩子,能把这些dvd送给他,让我儿时的梦想可以延续……
2-2《探索与发现》观后感
我怀着敬佩之情,看完了《探索与发现之秦始皇陵》.这一集大概讲的是:秦始皇赢政为了显得自已功高天下,前后一共用了130万人民和工匠来兴建自己的陵墓.介绍了秦始皇陵的地宫经及兵马俑的事.
秦始皇陵的地宫有18万平方米,中心点的深度约为30米,就像是一座宏伟的地下宫城.地宫里以水银灌为大江大海,以鱼油为蜡烛求明.地宫里还收藏着许多奇珍异宝,而且有机关,为防盗墓.墓室位于地宫中央,高15米,大小相当于一个标准的足球场.国际历史学家都说:“埃及的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陵墓,中国的秦始皇陵的地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陵墓.”
举世闻名的兵马俑是地宫的守卫.整个地宫一共有3个兵马俑坑.一号兵马俑坑是一个长方形,总面积为14260平方米,是三个兵马俑坑中面积最大的俑坑.一号兵马俑坑多为武士俑.武士俑高1.7米左右,体格健壮,手持兵器.二号兵马俑坑是一个尺形,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中的兵马俑是一支特殊部队,有战车,骑兵、步兵、驽兵.每个兵马俑都是身材魁梧,目光炯炯.三号兵马俑坑是凹字形,总面积约为520平方米,有武士俑68个,就像是一个统领三军的指挥部,可惜遭到了严重的人为破坏.
看完后,我感受到了秦始皇陵它的宏伟,它的奢华,它的玄妙.它是130万人民劳动的结晶,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的象征!
3.探索发现之王羲之观后感
看过关于王羲之的片子,他的一生是那样的坎坷而有意义,他追求的一种人生洒脱的境界是世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他的洒脱、他的高傲都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有这个资本,而以他的书法造诣,被世人称为“书圣”也是理所当然的.
灰暗的画面配上精彩的解说,这使得原本没有颜色的银屏瞬间变得亮丽、光彩四色.对于观众来说,这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这是一种内在的魅力.就如一个演说者,也许她长得并不出众,但是当她站在舞台的时候,为什么会让人觉得她在“发光”呢?那也许是她内在的自信和从容在散发着的魅力吧.而王羲之在当官后又弃官回归大自然,不为名利、虚荣所累及,这也是他对生活、对人生的责任,他宁愿放弃官名,因为在官场上他看不到他存在的人生价值,这就是他的从容.
《兰亭序》的创作是他一生最显著的成就,为后人留下了思考和学习的方向,也是历史的一个伟大遗留,从这篇他用真情和生命写下的对大自然的依恋和敬佩可以看出他向往大自然的熊熊生命的成长,没有官场间争斗的气息,没有人际间交往的污浊空气,闻着大自然洁净的空气是那么的令人舒畅,而它的心胸却是那样的宽广.唐太宗会特别喜爱《兰亭序》不仅仅是看到了王羲之的书法造诣,也许更喜爱的是他的书法灵魂,他的人生追求和对大自然的清新空气的向往.
探索·发现真的是个好的栏目,它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历史的解答,也是历史的问题,从中我也学到了很多,以前从不看这些纪录片的的,总是把时间消耗在那些肥皂剧上,感觉很惭愧.
PS:个人觉得第二篇2-1会有很多人COPY的.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求视频《生物探索》《地球探索》《探索节目-搜索微生物世界》3个视频中的其中一个观后感啊 别说自己写!视频百度上可以才到的 求观后感![政治科目]
地球有着许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发现.可这本《地球探索》书里面都详细写明了不同的奥秘,非常精彩.
人类最重要的是什么?对,是水.人类没有了水,就不能再生存;植物没有了水,就不能再生长.很多东西都离不开水,水是多么重要.没有了水,人类也活不了,造成大量人数死亡,地球就光秃秃的,就即将发生大灾难,把整个地球给毁灭.所以我们要珍惜水.
就像在生活中,也发生过.每一个人都在浪费水、污染水.在工业店里排出的污水流到河上;人们乱扔垃圾扔到海上;把那些杂物等等都扔到河里,把水都搞成色泽变化;浊度变化;有臭味.把水资源搞得越来越少.
水资源污染严重.全世界工业和城市排放的废水已达每年5000多亿立方米,2000年将达30000亿立方米,世界地下水资源的一半正在受到污染;人们乱砍滥伐森林造成雨量减少,地下得不到补充.全世界每年抽取约5500亿立方米的地下水,许多地区取用地下水已呈失控状态.
像我一样,有时不假思索地把垃圾随地扔.你扔一块,我扔一块,那千千万万个人扔就有千千万万块垃圾,地球环境怎么会不破坏呢?
大家都来节约水和保护环境吧!都要把坏习惯改了.我希望我们的每一个人都要珍惜水.人类不能没有水,但污染了的水对人的生命、健康将产生更严重的威胁.防止水污染,别让人类的眼泪成为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吧!
望采纳!
问题2:发现你对动漫的看法太深刻了,本人也很喜欢研究动漫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当个朋友么~
我不喜欢看那种后宫动漫…我喜欢看点人物比较个性的和有剧情的…比如:火影吧,每次看完就感觉到自己的斗志澎湃,不服输…掉车尾,也一样可以当火影…嘿嘿
问题3:求一篇,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读后感看过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吗?写下你的读后感,或者结合他的世界敢谈谈你的世界观!500字就行,做好是自己写.高中水平!行吗
我的世界观
爱因斯坦的世界观居然是相对的?每每想到这就觉得不可思议,想到时间可以伸缩更觉玄妙,自己也开始对世界有一点看法.
爱因斯坦的世界里,除了光速不变还有什么不是变的?一想到锺慢效应也就理解了为什么运动可以使人长寿,因为运动的时间比静止的时间走的慢啊.爱因斯坦已经让人匪夷所思,但我觉得世界还远不及如此简单.
如果我是一只聪明的蚂蚁,那么我就想竭尽全力去解释这个世界发生的事情.我认为草是不会动的,可一阵风吹来,他还是动了.为什么呢?于是我就在构想,也许是一种力吧!于是我就发明了力,并想同伴们解释这个世界.同伴们都叫我科学家,我也不辜负大家所望,继续探索这个莫大的世界.
有一天,我终于发现自己这个体系有时不适用,我努力地想重新解释.可我至死也不会想到是人类倒了一杯水导致了我们所谓的洪灾.人类捉了一个伙伴,我们就认为伙伴离奇失踪.现在知道了是空的,我早就死了.也许死了就知道所有的所有了吧.
爱因斯坦做的对,这个世界应该是变的.可我觉得他烦了一个莫大的错误,为何偏偏要有公式呢?没有公式还不是一样的活?也许到后来有被哪个公式所代替呢?
世界变幻莫测,岂是一两个公式能解释得了的?今天某某离奇失踪,明天某某说自己看到了外星人.说不定光速是可以变的,说不定时间是可以穿越的.所以不要对科学家抱有太多的希望,其实我也只能解释一点点啊.
也不必去知道这个世界,人生短暂.研究出来了又如何?说不定就像一条蛇咬着自己的尾巴,结束就是开始,开始就是结束.在另一个世界,重新来吧.
世界改变我们,不是我们改变世界!
问题4:观看《动物世界》写一篇观后感,500字,联系生物知识来写.[语文科目]
《动物世界》各集节目里,我觉得最震撼人心的,莫过于看东非草原上的动物大迁移.现在,这个壮观以及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观光项目.下面抄袭一段广告语:
每年七、八月开始,东非大草原上数以百万计的野生动物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大迁徙,这是一场壮观的迁徙,成群结队的角马、斑马和羚羊开始向北方迁移,在高峰时,这支浩浩荡荡的动物大军竟长达10余公里,角马达上百万只.无论旅途多么凶险,这一年一度的大迁徙都会像季节一样如期而至,此时正是观赏和拍摄野生动物的最佳时机.
自驾车驰骋在辽阔的东非大草原上,穿越比电线杆还要高的仙人掌,看蓝天白云下一望无垠的绿草地上散布着成群的斑马、长颈鹿、羚羊和转角牛羚.洋槐树林中充满了鸟类和猴群.大象和非洲水牛在宽广的姆西阿拉沼泽地里打着滚.纳库鲁湖边,你能看到无数的火烈鸟,湖面上红红的一片,这种壮观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
随之迁徙的,还有在一定范围内活动的鳄鱼、狮子、豹子、鬣狗等猛兽,当然也有天上的秃鹫.这股迁徙大军,由几百万几千万各式各样的个体,汇成波澜壮阔的潮流.与其呼应的,是草木的枯荣,是河流的涨涸,是气流的旋停,是雨水的丰缺,是食物的多寡,是声音的噪歇,是尘土的扬抑,是脚步的起止.
在这样伟大的潮流中,不知道有多少跋涉者,被洪水吞噬,被鳄鱼撕咬,被猛狮追击.即便不考虑这些吧,又有多少动物因为年老体衰,三病两痛,折腰瘸足,只能在内心里遥想着草木丰盛的目的地,却将尸骨化为半道的尘土!
正是这样惨痛的轮回,动物们用他们的粪便和腐朽的身体反哺着这片广袤的草原,使其生生不息!伟大的自然界,竟是如此冷静的斗转星移春去秋来,不带丝毫感情,没有丝毫怜悯,更无丝毫偏爱.
还有什么能与这样的壮观相提并论?
问题5:一饭一世界读后感
《一饭一世界》由《舌尖上的故乡》、《边吃边幻想》、《行旅吃天下》和《古代人吃饭》四辑组成.在《舌尖上的故乡》一辑中,白菜、南瓜、秋天跌落的板栗以及乡间酒席上的肉,都让我们看到了故乡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而当看完这辑时,却已形成了故乡完整的记忆;《边吃边幻想》却是把饮食细节与城市男女生活融为一体,风趣幽默,令人捧读之下怀想生活的美好;《行旅吃天下》中价廉物美的洛阳美食和成都小吃倒是让人有了一种舌尖上的中国的感觉了;而《古代人吃饭》则又让我们领略到了古人吃饭时的另一种风情.每篇美食,皆是舌尖上的旅行,亦有味蕾上的乡愁散漫. 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让观众领略了中华餐饮的博大精深,那么周华诚的《一饭一世界》却让我们在餐饮中寻找到了故乡的影子.这本散文,读来有一种轻灵、清新、小温暖的感觉,一去现代人的浮躁之情,平添一丝淡淡的乡愁.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