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中国兵马俑_中国兵马俑作文150字[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游秦始皇兵马俑 这里便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虽说透着一丝古色古香的气息,但是仍然能感觉出刀光剑影的寒气.今天,我们一行人就是专程来参观这里的.
我早早就听说过秦始皇兵马俑的雄伟和壮观,但是不亲临其境还是难以体会到这种叹为观止的壮丽.我们一进大门口,就匆匆赶到了一号坑.据说一号坑中的兵马俑数量最多,而且秦始皇兵马俑就是在这里被发掘的.
我刚刚迈进一号坑,就被惊呆了:面前是一个长一公里,宽半公里的长方形大坑,坑的四条边都被栅栏围上了,栅栏的另一边是一条两米宽的供游客参观的小路.我抬眼往上望去,这里简直就像一个巨型的蔬菜大棚,房顶好像是用一条条钢筋编织而成的,上面还盖上了猩红色的钢板,近十条类似施工用的铁架子把房顶分割成了10块儿,每一块儿都有一个可以透进阳光的长方形小洞,温暖的阳光从中斜斜的射了进来,照亮了位于坑底的兵马俑.
兵马俑不愧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我的正前方整整齐齐地排列了三排威武的“士兵”,每一排大概有二三十个,神态各异,全都面向前方,似乎正在为后面的军队开路.后面便是竖着的一排排齐人高的土山似的战壕,战壕之间零零散散地站着几个士兵,同样是面向前方.在他们的正前方偏右一点,竖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打井位置”.第一个兵马俑就是从这里发掘的.
我们顺着小路慢慢往前走,来欣赏这一千多个兵马俑.有些兵马俑掉了脑袋,只剩下一架躯体,还有些肩膀也掉了,最惨的是位于右边的几个兵马俑,生生地变成了残疾人.虽然这些兵马俑已经不算完好.这里的兵马俑大部分都保存完好,并且排列整齐,就像一支真的皇家军队,正在威武地像敌人进发.
我们顺着小路继续往前走,我的腿肚子已经微微有些酸.在1号坑的后面,几匹马在一个断了手的马夫的指引下朝前威武地屹立着.这些马毛皮光滑,脑袋高高地扬着,全部是上等的好马.在这些马的前方,有两辆漂亮华丽的马车,由4匹马拉着,顶棚上似乎还有一些花纹,我可以想象出这辆马车刚刚制造出来时是多么的美观.正在我沉醉于这两辆马车时,我们已经到了二号坑的入口.二号坑相比之下就小多了,并且光线非常暗,这里大部分都是一些首脑人物,大部分将军都在这里安置着.我们没有在这里停留多久,直接走向了三号坑.
三号坑的结构很复杂,但是兵马俑却很少.据导游介绍,这里的大部分兵马俑还没有被挖掘,远处盖着塑料布的地方就是已经发现但未被挖掘出土的兵马俑.我顺着她的手指往那儿看,竟然看见了一个半截身子埋在土里只露着脑袋的马匹.
我们又看了兵马俑的介绍,逛了逛小商店,买了一些带有纪念意义的微型兵马俑,便迈出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大门.
回头再望望这古香古色的大门,我真是感慨万千.5000年的文明古国,孕育出了多少勤劳智慧的人民!这些兵马俑,不仅仅是一件件艺术品,还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象征着我们泱泱古国的灿烂文化.看着这些兵马俑模型,我真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急求一篇关于兵马俑的作文,600字左右[历史科目]
概述
兵马俑( terra-cotta figures; soldier and horse figures)
兵马俑多用模塑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是先烧后接,有的是先接再烧,火候均匀、色泽单纯、硬度很高.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当时,秦朝总人口约2000万,而筑陵劳役达72万之多.修陵家用土,取自今陵园以南2000米的三刘村到县采石场部之间,有高5~25米的多级黄土崖.修陵园所用大量石料取自渭河北的仲山、峻峨山,全靠人力运至临潼,工程十分艰难.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仲山,峻峨山下死尸成片,侧面显示了整个工程的残酷.它还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呢!
秦始皇陵土陵冢高43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都城的皇城和宫城.内城略呈方形,周长3890米,除北面开两门外,其余三面各开一门.外城为长方 形,周长6294米,四面各开一门.陵冢位置在陵园南部.
秦始皇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l 500米处.昔日,这里是一片坟地,当地农民在掘墓时曾发现有像人一样的东西.1974年3月,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 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宝藏.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
在一号坑中已发掘出武士俑500余件,战车6乘,驾车马24匹,还有青铜剑、吴钩、矛、箭、弩机、铜戟等实战用的青铜兵器和铁器.俑坑东端有210个与人等高的陶武士俑,面部神态、服式、发型各不相同,个个栩栩如生,形态逼真,排成三列横队,每列70人,其中除3个领队身着销甲外,其余均穿短褐,腿扎裹腿,线履系带,免盔束发,挽弓挎箭,手执弩机,似待命出发的前锋部队.其后,是6000个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个个手执3米左右长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马战车间隔在11条东西向的过洞里,排成38路纵队.南北两侧和两端,各有一列武士俑,似为卫队,以防侧尾受袭.这支队伍阵容齐整,装备完备,威风凛凛,气壮山河,是秦始皇当年浩荡大军的艺术再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号坑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呈曲尺形方阵,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二号坑建有1.7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秦兵马俑博物馆官长袁仲一解释说:“一来,为的是更好地保护文物,二来,因为把整个军阵全部清出地面,起码需要5~7年的功夫.这样做的好处是游客既可以参观到二号坑局部的风采,有可以亲眼看到二号坑的挖掘工作.”
据初步推算,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2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
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
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车系木质,仅留遗迹).每列8乘,共有8列.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
第三单元,位于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
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其中第1、3列为战车6辆.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
三号坑在一号坑西端25米处,面积约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门前有一乘战车,内有武士俑68个.从3号坑的布局看,似为总指挥部,统帅左、右、中三军,只是没有建成而已.
四号坑有坑无俑,只有回填的泥土.
从2个坑的布局和阵法看,二号坑阵式复杂,兵种齐全,是对阵的中坚力量.这种编组方法在兵书上叫作“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偶落钩连,折曲相对.”《孙膑兵法》说:“在骑与战者,分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反则广其弩”,三者有机结合,才能百战不殆.二号坑是这位古代军事家的理论图解.
从秦俑坑出土兵器的刻记年号看,兵马俑从葬坑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修建的.秦始皇凭借他“挥剑决浮云”、“大略驾群才”的能力,灭六国,统天下.兵马俑反映了秦王朝兵强马壮、叱咤风云的气势.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位,继续大修阿房宫和弛道,赋税徭役比以前更为繁重,从而引起农民大起义.在这种形式下,三号坑中途终断,四号坑未及放兵马俑,就匆匆填死了.发掘中发现有火焚痕迹,可能与楚霸王入关火烧阿房宫有关系.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秦始皇陵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兵马俑一号坑址上建成的拱形展厅,设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向中外广大旅游者开放.2007年5月8日,西安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沧海桑田,雄壮的兵马俑军阵曾沉寂千年.二十世纪的今天,在一代又一代考古工作者的不懈探索中,古老的兵马俑焕发出了新的生命,走向了新的辉煌.
兵马俑共计8000余件,规模十分宏大.
给点资料参考一下
问题2:900字的作文兵马俑导游词 [语文科目]
?我来
问题3:关于兵马俑的作文我这边有一个作文作业,关于兵马俑的~原题是这样的~【西安兵马俑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一尊跪姿俑,之所以成为镇馆之宝,是因为保存得相当完好.据专家分析,其完好的原因就[语文科目]
我和妈妈在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像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大家都在焦急的等待着!一群小鸟从我们的头顶飞过,停在了屋顶上,像是在猜想我们要做什么.它们猜得到吗?大家都在等兵马俑,他们就是秦王朝强大军队的缩影.队伍慢慢往前移动.我跨进大门,到了一号俑坑,秦始皇兵马俑是是秦始皇陵墓中最大的一组陪葬坑,共有三个俑坑,三个俑坑面积约有20000平方米.我终于看到他们了,他们和真人差不多大小,整个身体只是一种灰色.听说原来是有色彩的,只是挖出来时见了光消失了.兵马俑整整齐齐的队形,他们的造型生动、神态逼真,肩膀上还带着几丝淡淡的黄色,你仔细看你会怀疑他们就是真人站在你的面前,后面还站着几匹高大威猛的铜赤马,仿佛使我看见了当时秦始皇那浩大的军队和战场上的战鼓声.已出土的兵马俑,有的高有的矮,高的即是将军俑、武士俑等,矮的就是传递信息的兵俑.你认真看他们的服饰、冠带、神态各不相同,千姿百态,几千件俑没有一张相同的脸.我们一边走一边听导游的讲解,至今已发掘了三个秦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但是听外婆说她十年前去看的时候,兵马俑还是彩色的,但现在为什么都是淡淡的黄色和灰色的呢,导游说那是因为兵马俑身上的着色会随着空气发生氧化而脱落,现在已经开始控制每天的客流量,所以让我们行动起来,让这个伟大的奇迹能够延续.走出兵马俑馆,深深感到他的神奇,他能够让我们去感受二千年前的金戈铁马,这个“奇迹”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全世界人类的财富.
问题4:兵马俑作文 300字.
始皇帝视死如视生.生前享有一切死后全部带入墓穴.未生育嫔妃全部殉葬.始皇生于河南死于河南,葬在骊山脚下.秦始皇自登基即开始修建陵墓,其总面积相当于欧洲小国国土面积.迄今为止只开挖出的是被誉为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都说5000年中国看西安,这座古都有太多的历史.所以导游也说,在西安,三分看,七分听.当天我们去的时候,恰好在北京参加完开幕式的西班牙王储和王妃也在参观,我们被闭馆在外半小时,出来时就看到这位元首的穿着黑衣服,视力差就是亏啊.兵马俑的发现人是位当地农民,现在是西安兵马俑博物馆的名誉馆长,当年被克林顿总统接见过,现在坐在馆内为游人签字售书.兵马俑气势恢宏,千人千面.导游讲,几年前有位德国留学生在参观时被兵马俑魅力所倾倒,回去做了一套兵马俑衣服.几天后再次来到一号坑时,跳入兵马俑阵中,换上俑衣.博物馆发现有人跳入坑内,保安立即进来搜查愣是没发现人,后来严密排查下才把这位站在兵俑阵中的德国人“请”出来.这位德国学生讲,他被秦俑所感动,宁愿化为兵勇,成为秦朝一名武士.这个故事我很感兴趣,看着这些根据真人1:1.2比例做出的秦俑,这些活生生的秦朝手艺人(每个俑身都刻有工匠名字,烧制不好即被砍头,所以这些兵俑可以看做是工匠的复活),真有一种感觉——梦回大秦.
这是我自己游玩后感想,楼主看看吧
问题5:中国习俗的作文要150字的[语文科目]
一. 春节
中国民间最隆重传统节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二.元 宵 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三.二月二龙抬头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四.清明节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五.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叫“端阳”、“蒲节”、“天中节”、“大长节”、“沐兰节”、“女儿节”、“小儿节”.它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艾节、端五、夏节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六.六月初六姑姑节
"六月六,请姑姑".过去,每逢农历六月初六,农村的风俗都要请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
七.七 夕节
旧时在民间七月七日是一个很热闹的节日,当时对这一天兴趣最大的,还是年轻女子.她们穿新衣,拜双星,并乞巧.
神话的七夕作为一个"情人节",也应该是有其意义的.
八. 中秋节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九.重 阳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十.腊 八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十一.冬至节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