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杨花_古诗中杨花代表什么?[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杨花,据《辞源》解释为“柳絮”.庾信《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落满飞”.举几个例子.首先是苏轼那首著名的咏杨花的《水龙吟》:“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这里用的就是柳絮入水化为浮萍的典故,这是苏轼很喜欢的一个典故.苏轼《再次韵曾仲锡荔支》:“杨花著水万浮萍”.其中苏轼自注云:“柳至易成,飞絮落水中,经宿即为浮萍”.从这里看,这个诗文中用的是“杨花”,自注中说的就是柳絮,所以明显杨花就是柳絮.
而苏轼那首《水龙吟》是次韵章质夫的《水龙吟》杨花词的.章质夫《水龙吟·咏杨花》:“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标题说的是咏杨花,而词中说正堤上柳花飘坠.显然这里的杨花也是指柳絮.很显然,古代说的杨花基本上就是指柳絮.
至于现在说的杨树,柳树,是两种不同的,前者代表如白杨,而后者就如一般的垂柳了,不过它们同属杨柳科.但现在说的杨树,的确杨花也是和柳絮差不多会到处飘舞的.只是杨树飘的是花,柳树飘的是种子.而且杨花和柳絮体态也很相似,大概这个就造成现代人的误解了.
杨花的轻柔多情,使得自己成为古往今来情愫满怀的迁客骚人、浪迹天涯的异乡游子们寄托感情和哀思的信物.早在北魏时,就有传为胡太后(宣武帝皇后)所作的杨花词,词曰:“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巢里.”以杨花隐喻逃往南方的情人杨华,巧妙双关,哀婉动人.词人们把自己的理想抱负、与红粉佳人的缠绵哀思、与亲朋好友的离愁别绪以及自身的抑郁不得志寄予温柔多情的杨花,希冀从中寻求自己的归宿.
“飞絮淡淡舞起,轻裳浅浅妆成.去时散漫住何曾?总付流光一梦.素心原无管束,岂为牵惹东风.旧时烟柳又满城,惆怅青衫犹冷.”一曲《西江月??杨花》把作者内心的孤寂、失意、怅然和抑郁表现得淋漓尽致.可是那如蒙蒙细雨般的杨花又怎能解尽词人的愁绪呢?杨花是多情的,“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她想要抚平人生的伤痕,但是也许她只会增加词人的无奈、感慨.杨花又是无情的,“无情雪舞杨絮,离复聚、几番寻觅”,杨花真的懂得什么是离愁吗,但是她不知道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不知道游子们的深深眷恋.杨花目睹了“多情自古伤离别”的世间爱情纠葛,“百尺章台撩乱飞,重重帘幕弄春晖.怜他漂泊奈他飞.澹日滚残花影下,软风吹送玉楼西.天涯心事少人知.” 这是对分手之初的内心复杂难言之苦涩的自我咀嚼.词人在此小词中表述了相思、阻隔、无望之哀,更浓重的是对“他”的怜爱怜惜.倘若没有一种心音相通的理解的露水姻缘,分手不会有太难磨灭的痛苦.既是红粉知己,又是两情投合,却无力永成连理;更何况明知所爱者际遇哀苦,飘泊不能自主,此去将会落得怎样的命运安排?真难预料亦不堪想象时,其心底之失落和歉疚感交杂摩荡,最无法言语以传.“怜他”句的动人处,正在于从“理还乱”的情思里抽理出最凝重的一层,传述了难以尽传的心灵悸动.也许此时的杨花最易于表达作者的感情,“天涯心事少人知”,唯有将哀思寄予杨花.不过历史上,最为有名的还是苏试的那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是非花”,使杨花的“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的生动神态跃然纸上,而最末一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更成为千古名句.这首词将杨花的精魂描写的淋漓尽致,把杨花与思妇的形象处理的不即不离、若即若离,表现出极其缠绵悱恻的情思,达到了物与神游的境界,堪称极品.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杨花在古诗中代表什么[语文科目]
古代杨柳即是指柳树,而且一般都是指垂柳,杨花,即柳絮,古代骚人们把自己的理想抱负、与红粉佳人的缠绵哀思、与亲朋好友的离愁别绪以及自身的抑郁不得志寄予温柔多情的杨花,希冀从中寻求自己的归宿.
问题2:“杨花”在古诗中常象征什么?[语文科目]
古人把柳絮称做杨花.一般会抒发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晏殊的杨花让人感到的是淡淡的闲愁;张先描写的杨花给人的是宁静的感觉;杨花在苏轼那里寄托着思妇怀人的幽情;而曾巩眼里的杨花,就像个得意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问题3:旧体诗中的杨花通常代表什么?[语文科目]
古人把柳絮称做杨花(把垂柳称做垂杨,有时杨柳合称,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这么一叫,本身就有感情色彩.把这样一种絮状物叫做花,至少有一种喜爱的表示.杨花的确太特别了,别的花只有长在枝头,绿叶相扶,才会格外妖娆,杨花却是要离开枝头飞起来,才能给春天增添一种况味.在古人的笔下,那纤细洁白的杨花经常被情绪化.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王昌龄因不拘小节而无端遭贬,诗人是充满同情与关切的.首句写景,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很在内,也就融情入景.
宋词中也多有关于杨花的描写.晏殊的“春风不解禁杨花,朦胧乱扑行人面”,在纷纷扬扬的杨花中,让人感到的是淡淡的闲愁.“中厅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月色中的杨花给人的是宁静的感觉,这是张先最得意的词句.女词人朱淑真的杨花,则是一种生命的放飞:“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春还去,独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苏东坡更是写杨花的高手,杨花在他那里,一会儿寄托着思妇怀人的幽情,“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一会儿又如沦落天涯的离人,“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而曾巩却对杨花不屑一顾,“乱条犹未复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解把飞花蒙月日,不知天地有清霜.”在他眼里,漫天飞舞,蒙蔽日月的杨花,就像个得意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在文人的眼里,杨花到底是不一样的;而在一般人眼里,垂杨是柔丽的,可杨花却有些轻浮,如一个感情不太专一的女性,想来,“水性杨花”一语,任何女性听了都不会高兴.
杨花本无情无思,只因人有情.我们在解读“杨花”这一意象时,要根据杨花的纤细洁白、轻柔漂浮的特点,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的把握其含义.
问题4: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什么?
扬花的落英缤纷象征着衰败和颓废
扬花落尽子归啼
问题5:古诗词中“杨花”是[数学科目]
杨花,据《辞源》解释为“柳絮”.庾信《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落满飞”.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