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奇异的琥珀_奇异的琥珀讲的是什么[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课文从一块琥珀的发现,推测到一万年前的故事和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使我们进一步增加了有关化石的科学知识.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第一部分:(1—12自然段)先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其中(3-10段)讲述了挂在老松树上的松脂球的形成;(11—12段)讲述松脂球变成化石,即琥珀的形成.其中包裹着一对天敌,说明这块琥珀很少见.
第二部分(13—17自然段)接着叙述了琥珀的发现.渔民确认了它是琥珀,并且说“这是很少见的”.
第三部分(18自然段)最后描写了琥珀的形态,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全段共4句话,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层层推理,得出最后的判断.
要注意松脂球不等于琥珀,琥珀是古代松脂的化石,因此描写松脂球变成化石的文字虽然简短,但绝不可忽视,要激发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因为这是一种沧海桑田的巨变.
教法思路
1、课前可以组织学生观察松脂,让学生找一找琥珀(琥珀标本),说一说松脂的特征,从课题入手,说说什么是琥珀?文中讲的琥珀是什么样?
2、教学要紧紧抓住琥珀形成的过程这一重点来突破,围绕着“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让学生讨论.文章内容和课件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明白琥珀的成因和形态.
3、可回顾学习《黄河象》一课的方法,从板书引入,让学生自己学习,总结出两课的内容有相同之处,但叙述顺序却有所不同,比较差异.
4、指导学生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如:7-10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松脂球形成的过程,要读得节奏分明、层次清楚,突出“一大滴松脂”“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起包在里头”“前俯后仰”“不动”“重重包裹”等词语.朗读的情调应该是轻松、活泼、情趣盎然.
词语注释
松脂:针叶树的树干上流出的胶状液体,是制造松香和松节油的原料.
拂拭:指掸掉或擦掉.
粘稠:形容液体的粘性很强.
飒飒:风的声音.【例句】风越刮越大,树叶飒飒作响.
琥珀:古代松柏树脂的一种化石,浅黄色、褐色或红褐色的透明固体.可用它制造漆、装饰品等.
断绝:指原来有联系的失去联系,原来连贯的不再连贯.
推测:根据已知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生机:生命力、活力.
澎湃:形容涛声互相撞击.
前俯后仰:形容身体前后晃动.俯,头向下;仰,脸朝上.
约摸:估计,大概的意思.
怒吼:原指猛兽发威吼叫.课文中比喻水的风浪声很大.
热辣辣:形容热得像火烫着一样.
词语积累
近义词
约摸——大约推测——推想拂拭——擦拭
反义词
柔嫩——僵硬远古——现今
多音、多义字
句段赏析
1.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黄色的泪珠”指的是松树的松脂.为什么用“泪珠”这个词呢?这是与前文“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相照应的.蜘蛛步步逼近苍蝇,只想一饱口福,竟双双被一大滴松脂裹住了,这是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悲剧.课文这么写,正体现了它生动的文学色彩.
2.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苍蝇和蜘蛛是今天常见的小昆虫,但是,到底从什么时候起就有了这样的小昆虫呢?这块奇异的琥珀的发现,为科学家研究昆虫的起源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这也说明了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
文章导读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也可称科学小品.作者是德国作家柏吉尔,他用极其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和充分的想像,介绍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发展的过程,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文章结构
全文按故事的发展顺序,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推测琥珀形成的时间.
第二段(第2至12自然段):讲琥珀形成的条件和过程.
第三段(第13至17自然段):讲琥珀的发现过程.
第四段(第18自然段):讲琥珀在科学上的价值.
写作特点
1.这篇课文故事生动,语言优美.
2.科学家根据形成琥珀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进行了合理的想象和推测.
中心思想
本文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假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从而判断出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琥珀的形成,价值及依据,懂得想像要科学、合理.
2、感情朗读课文.
3、培养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要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像.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
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和同学.
(2)边读边画出带生字的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3)思考:琥珀是什么?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琥珀有何特点?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
(1)自己拿不准的字音或不理解的词虚心向班上任何一位同学请教,答对者给小组加分,激励同学自学、上进的意识,增强小组荣誉感.在同学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2)第3个思考题,小组议答,全班交流.
(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本文所讲的琥珀里面裹着一个苍蝇,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课文主要讲了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像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三、(电脑出示琥珀图片)学生对照图片,练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四、听课文录音,动画显示琥珀形成发现的过程,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五、学生复述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课文写了关于琥珀的哪些内容?哪方面内容是作者想象的?哪方面内容是对琥珀的真实描绘?(生回答).
那么作者想象的依据是什么?要形成这样的琥珀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这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默读形成过程部分思考上述两个问题.(点击课件,出示问题).
(l)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由一人执笔把小组意思记录下来,以便全班交流.)
(2)集体交流.
(3)学生交流过程中师相机引导板书.
(4)师生共同归纳形成的条件和想象的依据.
(第一,要有松树、柏树.依据是琥珀是松树树脂形成的.第二,炎热的夏天正晌午.因为只有在这一时间松柏才渗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第三,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面.)
(5)出示课件.松脂球——琥珀.直观感受琥珀的形成.
2.科学家又是怎样想象发现过程的?探究想象依据.
(1)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师生交流.
(2)角色朗读此部分.
(3)小结: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据是什么了吗?
(讨论后学生归纳:要想进行合理的想象,必须根据事物的特点创设情境.)
3.科学家研究这块琥珀有何价值呢?
(l)默读思考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组讨论后回答.
4.济览全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并想一想本课与《黄河象》一文叙述顺序有什么不同.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三、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练读.
2.分角色朗读.
四、学生质疑问难
五、扩展延伸
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样想象的?和同学交流交流.
六、布置作业
以《未来的××》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板书设计:
20 琥珀
太阳光:暖暖的、火热、热辣辣
松脂球形成 松脂:厚厚的、继续滴
时间长 苍蝇、蜘蛛:巧遇
被淹没
松脂球化石
课外阅读资料
琥珀是如何形成的
琥珀是如何形成的呢?那些昆虫又是如何进入到琥珀中去的呢?原来,当古代可分泌树脂(胶)的树木被折断枝条的时候,树胶就从伤口中流出来,并散发出阵阵清香,引来了嗅觉灵敏的昆虫.当昆虫与树胶一接触,它就被牢牢地粘住了.而树胶仍源源不断地流出来,把昆虫包裹得严严实实,昆虫与外界就完全隔绝了.因此,昆虫与外界就完全隔绝了.因此,昆虫也就幸免于细菌的分解作用,而完整地保存下来.随着年代的推移,地壳的运动,原始森林被埋在地下,树木变成了煤炭,而一团团树胶就变成了透明的化石.所以,琥珀实际上是由古代植物分泌物所形成,是一种遗物化石,而琥珀中的昆虫则是一种身体未变的遗体化石.
还有,你听说过鱼儿“游”上山的故事吗?现在就请你看看“游”到喜马拉雅山峰上的鱼龙吧!鱼龙是古代海洋中成功的一支,是海洋鱼类的劲敌.在1964--1968年,我国科学家在对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了许多鱼龙化石.这是世界现知海拔最高的脊椎动物产地.那么它是如何“游”到喜马拉雅山上的呢?原来产有鱼龙化石的地层时代为晚三叠世,距今2亿1千万年前.当时,喜马拉雅地区为一片汪洋大海,并与地中海相通,以后随地壳运动而上升为平地、山峰,而原来埋
在海底的鱼龙也随着地壳的上升而“游”到了山上.喜马拉雅是一条年轻的山脉,至今仍在继续上升着.从这里我们不仅找到了海洋生物化石,研究生物进货提供了依据,同时还可以为古地理学的研究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证据.
琥珀之最
一、琥珀是世界上唯一将生物保存其中,历经千万年依然完好如初的宝石.
二、已知宝石种类中最轻盈的宝石.
三、最古老的宝石.(琥珀是已知不分国家、不分文化、不分地区,已流行有7000年之久的宝石)
四、色彩最丰富却又最中性的宝石.(琥珀是不分年龄、不分性别都能佩戴的一种宝石)
五、琥珀是任何一种宗教都信仰的宝石.(如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其他回答
课文从一块琥珀的发现,推测到一万年前的故事和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使我们进一步增加了有关化石的科学知识。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第一部分:(1—12自然段)先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其中(3-10段)讲述了挂在老松树上的松脂球的形成;(11—12段)讲述松脂球变成化石,即琥珀的形成。其中包裹着一对天敌,说明这块琥珀很少见。 松脂→柯巴脂→琥珀. 琥珀是史前松树枝的化石,形成于4000万年至6000万年前.琥珀的主要成分是碳,氢,氧以及少量的硫,硬度2-3,比重1.05-1.10,熔点150℃-180℃,燃点250℃- 375℃. 琥珀是一种有机宝石,可以用来做成饰品,工艺品等.琥珀有疗效,可入药. 琥珀的来源 四千万年前,欧洲北部有大片森林,那时的气候温暖,尚无人类,树脂由今日松杉的祖先植物垂淌下.那些原始森林没入水下,被泥土沉淀物掩埋,树脂因此得以保存,以迄今天.许多北欧大片的地方变成了海底,这就是何以世上的琥珀大多出产于波罗的海沿岸的原因.琥珀大多产于波兰,立陶宛,俄罗斯等波罗的海沿岸,这些国家的琥珀颜色金黄透明,质地晶莹,品质好,产量大.另外,多米尼加,中国抚顺,缅甸等也有少量各具特色的琥珀出产. 琥珀的种类及特征 如果按琥珀的透明度来划分,可分为:透明琥珀,不透明琥珀,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花琥珀.不透明的琥珀,传统上习惯称之为 “密蜡”,我们还常碰到有关琥珀的其他名称: 老蜜---指出土年代久远的不透明琥珀,红橙色. 血珀---指出土年代久远的透明琥珀.颜色如同高级红葡萄酒的颜色. 骨珀---指白色的琥珀. 琥珀的硬度低,质地轻,涩,温润,有宝石般的光泽与晶莹度,琥珀的另一个特征是含有特别丰富的内含物,如昆虫,植物,矿物等. 琥珀的魅力 它的色泽含蓄,质地温润,具有无比的亲和力.给人民一种安详恬静的心灵感受,每一颗琥珀都是独一无二的,仿佛这千万年前大自然的杰作,就是为了这美妙的一颗能与您做生命的接触,与您结缘! 如何欣赏琥珀的美 琥珀,除了有宝石的风采之外,琥珀的美更在于它的内涵是含蓄的,智慧的.千百年来,古今中外在文学上对琥珀的歌颂不知凡几.琥珀是唯一有生命的“活化石”.在时间的雕琢下,它的颜色会更加红润,质地更加晶莹(Hone y),拥有一块琥珀,遨游其中,您看到的是一个变幻莫测的世界. 有关琥珀的传说 自古以来在欧洲,琥珀都被视为吉祥物,是欧洲文化的一部分.凡属狮子座,双鱼座及天蝎座的人,都是和佩带琥珀,因这些星座和琥珀是互相关联的,同时,琥珀也是十一月份的“生日石”.琥珀室象征快乐和长寿.琥珀与金,银,珍珠,珊瑚,车渠,琉璃一起列为佛教七宝. 治疗功效 琥珀,含有一种乙醚油质,可穿过皮肤帮助血液循环,治疗肌肉关节的酸痛于紧张,可醒脑,此外因琥珀含有微笑的琥珀粒子,容易与皮肤接触形成保护膜,是很好的美容品. 琥珀的保养 琥珀与珍珠,珊瑚,象牙同属于有机物宝石,挥发性,腐蚀性的物质对它不利,使用后可用湿布轻轻擦拭.其次,要避免与硬质首饰一起保存,以免磨擦受损.正常的佩戴与把玩不会造成损伤. 因为里面有一只蜘蛛和一只苍蝇,十分罕见,而且,松脂正好滴在它们身上,正巧地面陷下去,十分难得,又机遇巧合,正好被踩到,挖了出来. 远古时代的树脂包裹小昆虫! 琥珀,通俗地说就是一种植物的树脂,近似于我们常说的“松香”,是由植物(多数是有木质结构的树木)在一定的温度下,当然一般温度偏高才能促使其分泌出一种粘稠状或凝胶状的液态分泌物,分泌物经长期掩埋渐渐失去挥发的成分,再经氧化、固结逐渐形成为树脂化石.看起来这类化石没有岩石类的石质感,但它也经历了百万——千万年的地下埋藏,经历了形成化石的一切过程,我们称之为特殊的化石——有机化石,类似的还有煤精等.正因为如此,它也就和现代的天然树脂有本质的不同 2. 琥珀里的昆虫是如何保留下来的? 琥珀依据颜色和里面的包裹物分类,它的类型很多.常见的颜色有金黄色、褐红色、紫色等,有包裹物的类型多为昆虫、植物等类.但是,有昆虫类的琥珀化石是比较稀少和珍贵的,我们称其“虫珀”.那么,琥珀里的昆虫是怎样保留下来的?这是一个比较复杂同时又非常巧合的过程,首先,粘稠状的树脂沿着树干流淌下来,并且没有马上凝固,这时有昆虫在此飞翔盘旋,不巧,昆虫在无意的飞行过程中不留神被粘在树脂上,接着,树干上的树脂又沿着先前的路线流下来,昆虫力尽千难万险也没能逃脱股股分泌物,最后就成为珀中昆虫.后来经过地质作用,早先的树木也纷纷倒地被埋藏,连有机物的树脂也一同被埋在地下,经过千万年的变迁,就是今天看到的琥珀. 3. 世界上的琥珀主要在哪里? 琥珀能够集中在一起形成为琥珀的矿床,这是经过流水的搬运,因为琥珀密度比较小,所以,很容易就全部搬迁到地势比较低矮的、环境相对封闭的小型湖泊或凹地里.在世界上琥珀集中产出的地方有波罗地海滨海琥珀矿,那里精品较多,其中20%可以用来做首饰.在俄罗斯加里宁格勒的琥珀层厚度有3米,此外,在罗马尼亚、加拿大、墨西哥等地也出产琥珀.我国辽宁省的抚顺煤田的琥珀质量优,数量多,并且很多包含昆虫和植物化石,形成于早第三纪. 4. 琥珀是怎样作伪的? 琥珀作假的手段很多,由于它和现代的树脂制品从感性上没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常常易被作假者所迷惑. 利用天然琥珀的碎块经过受热熔解,然后在里面放置昆虫、植物标本,再加压冷却,形态和天然形成的虫珀十分相近.在鉴别时留心里面包裹物的形态、类型以及琥珀化石内部的气泡形态,因为里面的昆虫或植物很难制造成上亿年的类型,常常是现代的苍蝇、蚊子或蜘蛛,而不是琥珀形成时代的类型.另外,由于人工作假,天然树脂在从熔化到冷却的过程中,由于人工的挤合,沿最后的封闭出会出现一连串的气泡,气泡的排列有一定规律.这在天然形成的琥珀中很少见,一般气泡很少,并且也无任何规律. 琥珀的英文名称为Amber,来自拉丁文Ambrum,意思是“精髓”.也有说法认为是来自阿拉伯文Anbar,意思是“胶”,因为西班牙人将埋在地下的阿拉伯胶和琥珀称为amber.中国古代认为琥珀为“虎魄”. 琥珀是第三纪松柏科植物的树脂,经地质作用掩埋地下,经过很长的地质时期,树脂失去挥发成分并聚合、固化形成琥珀.它常与煤层相伴而生.琥珀是碳氢化合物,含有琥珀酸和琥珀树脂,化学成分为C10H16O,其中碳79%,氢10.5%,氧10.5%,有时还含有少量硫化氢.琥珀的形状多呈饼状、肾状、瘤状、拉长的水滴状和其它不规则形状.属非晶质体.颜色多呈黄色、橙黄色、棕色、褐黄色或暗红色,浅绿色和黄色、淡紫色的品种极为罕见.油脂光泽,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539-1.545,无多色性.硬度2-3,密度1.1-1.16g/cm3.性脆,无解理,具贝壳状断口.琥珀为有机物,加热到150℃即软化,250℃-300℃熔融,散发出芳香的松香气味.琥珀溶于酒精.常含有昆虫、种子和其它包裹体. 琥珀的品种和评价.中国根据琥珀的不同颜色、特点划分的品种为金珀、血珀、虫珀、香珀、灵珀、石珀、花珀、水珀、明珀、蜡珀、密腊、红松脂等,其中金珀是珍贵优质琥珀.现在琥珀的价值不高,除非是古董、精湛的艺术品或含有生物遗体.琥珀依昆虫的清晰程度、形状大小、颜色决定其经济价值.颜色浓正,且无杂质者为佳.颜色以绿色和透明红色为最好.最贵重的品种是包裹含昆虫的琥珀,俗称“琥珀藏蜂”,以昆虫清晰、形态栩栩如生、个体大、数量多为最佳.多用来制作串珠、佛珠、雕刻品、香烟盒、卫生香等. 琥珀的保养.琥珀的熔点低,易熔化,怕热,怕曝晒,琥珀制品应避免太阳直接照射,不宜放在高温的地方.琥珀易脱水,过份干燥易产生裂纹.琥珀属有机质,易溶于有机溶剂,如指甲油、酒精、汽油、煤油、重液中,不宜放入化妆柜中,一般情况下,不要用重液测定其密度和用浸油法测折光率.琥珀性脆,硬度低,不宜受外力撞击,应避免磨擦、刻划,防止划伤、破碎. 琥珀仿制品及其识别.琥珀的仿制品有电木、塑料和玻璃仿琥珀.一般根据琥珀很低的密度、硬度、易软化来区别.把琥珀和其它仿制品一起放入盐的饱和溶液中,只有琥珀能浮起来,而电木、塑料、玻璃仿琥珀等仿制品均沉入饱和的盐水中.折光率:电木1.66,塑料1.63,均大于琥珀.用热铁针试,琥珀发出松香味,而电木、塑料则发出辛辣味.与琥珀最相似的是压制琥珀.压制琥珀是将块度很小的琥珀集中在一起,在200℃-250℃之间加热,使其熔化、冷却后即融凝在一起,有拉长或扁平的气泡,显流动构造,在放大镜下观察可见到浑浊的粒状结构. 琥珀是一种古老的宝石饰品材料,作为宝石,也有近6000年的历史.在中国、希腊和埃及的许多古墓中,都曾出土过用琥珀制成的饰品.古罗马的妇女,有将宝石拿在手中的习惯,其原因是在手掌的温度下,琥珀受热能发出一种淡淡的优雅的芳香.古罗马人赋予琥珀极高的价值,一个琥珀刻成的小雕像比一名健壮的奴隶价值都高.琥珀还能够消痛镇惊,有的地方常给小孩胸前挂一串琥珀,以此驱邪镇惊. 琥珀常产于煤层中,与煤精伴生.抚顺琥珀主要产于新生代早期第三纪含琥珀的煤层中,欧洲波罗的海沿岸国家产的琥珀最著名,其它如北美、美国、印度、新西兰、缅甸等国均有产出.中国的琥珀产地有辽宁抚顺和河南南阳地区,抚顺产的琥珀呈黄到金黄色,其中常包含有昆虫,清晰美观,是极珍贵的品种.南阳产的琥珀质量差些,只能药用和制作压制琥珀. 拂晓的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奇异的琥珀》中这块奇异的琥珀是怎么形成的[语文科目]
问题2:为什么说这是一块奇异的琥珀?'[数学科目]
问题3:奇异的琥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越正确越好哦.
问题4:奇异的琥珀中这块奇异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语文科目]
问题5:16.奇异的琥珀要求写300字作文,在炎热的下午,蜘蛛为什么要爬向这只苍蝇?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