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随笔日记
教师随笔日记
封闭了一周,一直想着我学生苗苗那句话——老师太幼稚。
她的意思是我对不起她师母,去新疆一年半。回来痛苦的思考这些和自己无关的事。不仅和自己无关,别人也不会太在意的。因为中国的教育,就是这个现状,无人可以改变。苗苗在一个很不好的中学教英语,我查了查那个学校的贴吧,初三的学生喜欢她,把那么个破学校英语教的嗷嗷的,学生这样说她。大概我比较注重形式。苗苗为此,拒绝做家教,拒绝校长做班主任,拒绝上课。我喜欢那些敢于说不的人,因为我很难说出不,那么自己就会痛苦。
我思考这有什么用?
我的老师喝酒问我,最在乎什么?我说,在乎我教的学生好不好,校长批评。老师说,没必要。过了四十,还在乎领导批评,白活!我当时明白了,我很2。
屠主任说,我把痛苦留给自己,快乐留给别人分享。我只是觉得,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可以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但是,当我的想法发生了巨变的时候,我真真切切感到自己——彪,还不轻。
这不是一个文化的时代,也不是一个纯洁的时代,更不是一个智慧的时代。这个时代不惜要过程,只需要结果;不需要探索,只需要剽取;如果哪个人很优秀,跟着学就行了,无需考虑个人,这是一个失去了理想和个人内心的时代。就像各行各业一样,大家很优秀。因为都学优秀的人,能不优秀?
2
感谢开原高中老同学!那么认真回复了我的文章。你教生物,那么优秀,我不如你。干嘛来大连?在老家多好?这个城市是一个没有文化的沙漠,一个流氓统治的社会。各行各业,各级别,他们似乎能通天。
等我有时间把你珍贵的留言整理一下,我喜欢你那些建设性的意见。 虽然我知道,我引导你思考的问题很2,但是我做了,就继续做到底。
在隔离的日子里,想起高中不好好学政治,悔之晚矣。那几天我想起高中政治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记得大学毕业20年聚会,已经成为局长的大哥,在给辅导员老师敬酒的时候,感谢老师,在入学第一天的集会上,告诉大家什么是“社会”,这个定义在高中就学过,我怎么没记住?或者记住了,就当知识去学习了,而没有作为行动去实践。
社会是人与人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很经典。但是我没理解,直到这把年纪,才明白—— 社会是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为了求得生存,必了解社会;为了求得发展,必深刻地了解社会。作为人类生存的共同体,社会要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并相互联系。在物质生产活动中,生产力最活跃、最有决定意义的因子。生产力的繁荣推动着生产关系的繁荣,又和繁荣了的生产关系一起,推动着上层建筑的繁荣。新型的社会便是这样脱颖而出。
社会是人与人关系的总和,谁能在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纽缠中自如地生存,谁就获得了走向社会的主动权,隐遁与蜗居,只不过是消极逃遁的化名词。在错综复杂的社会里游仞自如的人,总是那些完全充分吃透社会的人,有时会悲哀地感到社会象一张巨大无形的网,而生命则不过是粘在网上的一只小飞虫,升腾与坠落均不属于自己,剩下的只有挣扎的无奈。以潜网来形容网络社会中人们生活的处境是再形象不过。网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却又无声无形。潜网成全着某一些人,来缠着另一些人。它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也使简单的问题在瞬间复杂起来。
冲破罗网是极为困难和需要极大勇气的。在罗网里生活又需要高明而特殊的本领,久而久之,人托人,人找人、人靠人、人难人的事情随处发生,人们为生计为活得更好,整日象比目鱼似在网里钻来钻去,然而谁也不愿钻出网眼。
但我相信,惟有钻出网眼,才有真正的亮度。
3
把教学工作当做生产力,那么师生、师师、生生之间的关系,就是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由人的因素即劳动者和物的因素即生产资料构成。其中劳动者是决定性的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管理、信息等对生产力的作用与日俱增;但它们不是独立的实体,只有通过人和物才能对生产力发挥影响。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它是人们最基本、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决定了其它社会关系。生产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的生产过程中、即物质资料生产四个环节中的“生产”环节中所建立起来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它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的全过程中、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全部四个环节中所发生和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广义的生产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二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为生产方式。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关系变化的原因和新旧生产关系更替的依据;是否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是评判生产关系先进或落后的根本标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回到我得痛苦思考,你没觉得“备学生”就是要建立和谐的教育生产关系,大大解放教育生产力吗?靠!我又2了。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