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小山村
清明,确定了厂里放假5天。心想可以把陪爸爸妈妈和公公婆婆回老家上坟的时间错开了。打电话回家跟爸妈商量。妈妈:“说算了吧,你们这几年都陪着我们去了,心意我们都知道。现在油价这么高,跑一趟过路费油费怎么也要300多块钱。”妈妈又说4月份表哥的女儿结婚她是必须要回家的,(因为表哥的女儿从小没有妈妈,故妈妈对她们很疼惜)。虽然我一再说叫她不要考虑油费的事情,再说清明的祭祀活动和侄女的婚礼不能这样来权衡,是不同的事情。可是妈妈始终坚持说今年不去了。回家和胖子说了后,胖子说妈妈不去,不代表爸爸也不想去呀。再问问爸爸好了。
由于各种历史遗留原因,妈妈和大爹一家的关系一直不好。因此我们的记忆中和爸爸家族的来往很少,可以说是屈指可数的。自从我们买了车以后,我和胖子都尽量创造机会陪爸爸回回老家。每次回到那个小山村,爸爸都很激动,不停地跟我们讲着他童年、少年、青年的各种趣事;讲他的爸爸妈妈,更多的是他的妈妈如何地宠爱这个小儿子;讲他的哥哥、姐姐·······每次回去,一路上见到的人不停和爸爸打着招呼,爸爸告诉我们这个是大爹,那个叫叔叔,这个是和我们一辈的,家乡的人都很亲切。每次都是,我们到大爹家的时候,爸爸的堂兄、姐姐、侄儿都会陆陆续续地来了。一餐饭,几杯小酒下肚,大家就热闹地聊开了,这个时候,感觉爸爸是快乐的。随着我们去的次数多了,和大爹家的关系在渐渐地亲切起来了。其实毕竟是一家人,那种血缘关系是怎么也割舍不掉的。所以这几年每到清明、春节甚至是腊月宰猪,堂哥他们都会打电话来邀请我们回老家做做。
正在我和胖子纠结着要不要强制叫爸爸清明回老家的时候,三哥打电话来了,说准备4月2日全家去上坟,叫我们有时间的话回去聚聚。这样的话时间正好和公公准备回寻甸的时间错开。这几年虽然我们都回去,但每次都没有碰到他们选好的日子,不是早就是晚了。这种一大家子人共同举行的祭祀活动一直都没有参加。这样一想,回,肯定要回。于是和爸爸妈妈约时间,告诉他们一定要去。
4月1日早上接了爸爸妈妈出发,一路上,成片的麦田呼啸而过,成熟的麦苗是金色的,晚种的是青色的,形成了大自然特有的拼图。最美的是青青黄黄的麦田中间还有成片的苜蓿,是我最喜欢的配色。苜蓿花的紫色和我最喜欢的薰衣草是一样的颜色,我就把它当薰衣草来欣赏了!呵呵!
很应景的是还有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第一站,我们先回妈妈的老家,爸爸妈妈都是师宗的,所以来一次的话我们就两处都去的。外公几年前走了,那是一个很朴实的老人,话不多,对我们的爱都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着。记得小时候经常去外公家,外公家到姨妈家去的路上有一条大河,虽然修了两座桥,可是因为水太大,总是被冲垮。所以一直都用那种古老的渡船,岸两边有固定的桩子,栓住一根钢绳,船就套在钢绳上,渡船的人拉着钢绳向前,船就向前走。在云南很少有渡船,所以每次去,最愉快的事就是去做渡船。有一次玩得兴起就不停地要求外公,再渡一次,再渡一次······外公就微笑地看着我们,不停地在两岸穿行。我们过了愉快的一天,晚上回到家,才知道外公的手早已经是血迹斑斑。所以,对外公一直都有怀念。
4月2日,在四嬢家吃了早点后,向爸爸的家乡出发。
一路上,是爸爸熟悉的道路和田野。爸爸说这片田以前是他们家的;那个山坳他和小伙伴们来放过牛;当年去当兵他就是翻过这座山去到城里的。路过的是风景,怀念的是曾经的往事,是青春的蹉跎。
爸爸说在60年代,这个生他养他的小山村很贫穷,那个时候,哪个农村又不是这样的的。他虽是家里的小儿子,兄弟姐妹也不多,他只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可是一家5口人,仍是艰难地活着。那年爸爸出天花,这个家庭实在不堪重负。爷爷说算了吧。让他自生自灭了,挺不挺得过来都是他的命。是奶奶偷偷地给他送吃的,几天后他终于挺了过来。才有了后来我的爸爸。
转眼爸爸的哥哥到了婚嫁的年龄,因为家里穷,好多姑娘都看不上。终于隔壁村里的人介绍了大妈,当时的大妈是罗平的师范学校毕业生,毕业后分配了工作,大妈的父母嫌一个月16块钱太少,又是一个小姑娘,坚决不让她出去工作,就想让他找个农民嫁了,踏踏实实地过日子。大妈来看了后,坚决不答应。大爹是个老实巴交的人,没说什么。爸爸着急了,和另外一个堂兄商量,怎么也要让大爹娶上媳妇。于是两个人带着两把面条几块红糖,亲自去了大妈家。去到村口的时候,正好遇到大妈挑水,爸爸赶快跑过去说“大嫂,我来挑!”就这样,大妈的父母坚决地把她嫁给了我的大爹。就这样,一个优秀的师范生就在这个小山村贫苦地过了一辈子。遗憾!可是,命运就是这样捉摸不定。
再大点的时候,爸爸觉得这样一直困在山村,毫无头绪地和贫困抗争终究不是办法。于是想到要去当兵,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就瞒着奶奶去应征,第一年,嫌他小,没要。第二年,遇到家门里的一个哥哥在征兵处,问他:“你要当兵?”爸爸回答“是的,哥哥,我要当兵。”就这样,爸爸要去当兵了。一家人东拼西凑,给爸爸置了一件新衣,8块钱。送爸爸走的那天,爷爷奶奶一直把爸爸送到城里。一路上,奶奶不停地在哭,还不停地劝爸爸别走,再怎么说,做个农民,一辈子守着土地总是踏实的。但是爸爸坚决地头也不回地走了。
在部队,因为爸爸写得一手好字,工作踏实,性格也不错,有好几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可这时的爸爸却犯了迷糊,再也没有当时走出小山村时的决绝。最终只做了工厂里一名普通的工人。
爸爸的故事听了一遍又一遍,每次听都有不同的感触,感慨那个时代,感慨那个静静的小山村,感慨那些小山村里的人。
写到这里的时候,儿子一直在看,一直在夸妈妈太优秀了,写出这么精彩的故事,这么精彩的外公。儿子要求我再多写一点外公的故事在上面。我想我会的,一定把爸爸的经历写出来,让他们知道。不过,这些都不归功于他的妈妈优秀。这一切都归功于爸爸有这么样一个小山村。爸爸的小山村,有精彩的开始,有静静的回忆。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