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格纳:清明随笔
除格纳有写日记的习惯,因此哪怕是清明节格纳也不会例外的。印象中每年的清明节都是在伴着蒙蒙细雨,今年也一样,除格纳认为这样也更和清明这个节气增添了一些气氛吧,它让我们新中关升起了一抹淡淡的忧愁。
清晨的四点钟,格纳老爸的一声呼叫,除格纳便从梦中醒来, 往窗外一看,虽然天还没亮,但是给人的的感觉却是“又是忧愁浓郁的天”。梳洗完毕,带上早已准备好的祭品,衣物,带着对祖先的缅怀,除格纳踏上了拜祭的旅程!
清明时节雨茫茫,碧水云天一色长。一路的风景,都在一大片的大雾中,雨打在车窗上。仿佛慰息着逝去的身影 。也似乎要勾起离人的回忆,郁结的心情只能作为花瓣 ,点缀着哀伤的风景 ,哀悼着我们逝去的青春!心中总会有丝淡淡的莫名的哀愁,不甚强烈,却也挥之不去,就这样在心头绕着、纠缠着。那蒙蒙细雨就如同我们心情写照,夹着对儿时回忆中的人物淡淡的思念。是清明成就了这雨?还是这雨衬托了清明?没人回答除格纳,而窗外的细雨却一样飘洒着。这时,我们来到清远境内。
车子愈来愈靠近家乡了,望着熟悉的山峰,那“亚洲第一高桥”还是一样的宏伟,进入杜步了,和心中所想那般,人愈来愈少了,儿时记忆中的热闹画面不复存在。回味少年时,那商贩的吆喝声,络绎不绝的人,那热闹的场面仿佛只是一场梦而已。人究竟抵不过时间,就像断线的风筝!消失的无影无踪,那淡淡的忧愁加深了。
穿过了十八弯的山路,终于来到了除格纳儿时成长的地方,一切是那么的熟悉,脑中还在回放着儿时与伙伴无忧无虑嘻哈着的画面。偶尔的一声狗吠,霎间的一声鸡啼,抑或山上一声父母的喊吃饭的吆喝。一切是那么的祥和。而如今却是物是人非。进入我们的耳朵只有那偶尔的一阵风吹树动声,静的可怕!那季节鸟依然叫着,告诉人们春天到了,该耕种了,可是给它回应的只是一片寂静!曾经充满生机的大地,现已荒芜了!曾经一起把石头砸成比玻珠大小后用来玩抛石头的游戏而聚集着伙伴的大石头,现在已经是杂草丛生,看不到一丝丝过去的痕迹。那恼人的菜园围墙,似乎不再恼人,已经不需要在为那几块石头而烦恼着。
那为何除格纳心情没有变好呢?我们再往屋里去,映入眼的是一片狼藉,门口不再是干干净净的,门前左右的石凳不再是光滑的,甚至都已经是长满苔藓,再也看不到老人安静的坐在石凳上,看着村里的小孩一起嬉闹的场面了。我不禁眼红了!雨似乎大了!再走近,发现原来屹立于门樘左边的屋子倒了,一些杂草已经生长出来!除格纳别开脸。再进入祠堂的那一条小巷,已经倒塌的房屋把我们的去路挡住了!那泥土把原先干净的路面掩埋了,我们只能弓着身子穿过危险的房屋,到达自己的“家”。毛毛细雨更大了一点!徘徊了一会,感到分外的忧愁!把锁打开,屋里已经渗透水了,除格纳想!明年这个时候,除格纳还能看见这个“家”全貌嚒?
拿起香纸,扛起锄头,带着对先人的想念,我们真正的踏上拜祭之路!路途中,我们遇到了许多拜祭祖先的人,我不禁想起这句诗:“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除格纳想,我们往日的玩伴,曾经的右邻右舍才能见到一次面!只有匆匆的一句唏嘘!这时,我想起一位叔公,即使过了再长的时间,在每次忆起他音容笑貌时,心中总会有些酸酸凉凉的感觉。
哪怕是十年、几十年,这种感觉也不会减弱、消失,反而会变的更加强烈。正因如此,才有了“春雨杏花满清明,追思犹怨水烟轻”这样的意境吧。所以清明时节的细雨,才会绵绵不绝地纷纷而至,这大概是对于人们心中哀愁的感应吧。我们不能流泪,只能把缅怀之前寄托于清明的细雨了,而它如期而至,是世人欲流而难流的泪吗?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