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日记
今天是清明节,写下一篇清明节的日记后来记录下今天的生活。虽然此篇清明节的日记只有短短几百字,但是其中却掺带着我在清明节浓浓的情感。暮色苍茫,芳草青青。二月的东湖似乎还在沉睡,湖水尚没有随着和煦的春风泛起阵阵涟漪。刚从冬日复苏的垂柳丫条还没有展现婀娜多姿的轻佻和曼妙,依然固执地延生着略显僵硬的背膀。南望山上苍翠欲滴,珞珈山里樱花炫目,桂子山畔春气袭人。
如果不是天空飘起了几滴雨水,抑或是行人将踏青祭司挂在嘴边,我还真没有意识到清明的到来。

清明节的日记图片
说起清明,在脑海的印象大抵是清扫墓地,祭奠前人的印象。头脑中总是浮现一头笨硕水牛悠闲前行,上面端坐着一位手持短笛的牧童,吹着悠扬的曲调,闲适、恬静、自然,一切宛如一幅水墨泼彩,山水雅居图。
人的思绪总是在特定的时间飞回到特殊的场景。如果人类没有记载,个体忘了回忆,我不知道这个世界将是一个怎样的格局。在清明的这一天,注定是让万千思绪狂奔的时间,注定是一个让人在回忆中感受个体生命珍贵的日子,注定是一个梳理生命历程的时光隧道。在冥冥之中,仰望苍穹,望着繁星点点,悄然寻找自己的前世今生。祖辈应该在苍茫的宇宙下恩于后代,世代都在沿着前人的足迹艰难前行。同时,又在重复着先人的道路,周而复始,日月交替,在希望与失望中渡过,在欢聚与离别中轮回,在生存与死亡中延续。
情绪总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波动,得失也因为岁月的更迭而领悟。在不知不觉之中步入而立进惑之年,对清明的理解和感悟似乎又有了新的认识。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自我判定,大抵不属于两者,但却爱静。中华民族喜爱中庸,摒弃张扬,文化繁衍五千年而生生不息。在清明时节,对生命的参悟特别真诚和厚实。人的一生,受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印象,在芸芸众生里忙忙碌碌。正像长江边庙里得道高僧在看到长江里的船来船往后感慨,世上一切皆为名来,世上一切皆为利往。作为凡人,应该珍惜生命,生活的意义不在于索取什么,而是收获快乐,不在于追名逐利。
当然,和风顺畅的清明,还可以与亲人一起远离城市的喧嚣,带上亲情、友情和爱情到充满泥土气息的乡郊,到遍地油菜花开的田垄感受大自然的恩惠。忘记烦恼,抛却忧愁,体味人间的情怀。
雾霾几天了,总是想写点什么,可又没有时间坐下来去认真思考,提笔之间难免有些心伤,就此打住。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