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长年终总结报告
回味2012,百感交杂……上半年死命的做——当时硼酸放料岗位标准为3个人7釜。别人每天只需完成2.5釜的情况下,我几乎每天都做到3釜,3.5和4釜也是常有的事,产量比别人多做20%-60,工资呢?没有多拿1块钱。绩效考核实行时,各个班组长统计标准不一,间接导致绩效考核的标杆无法统一,不公的现象时有发生。不要提标准工时一览表,闭门造法可行吗?
1总结:做的多不如做的巧,做的巧不如态度表现好。
年中领导提拔,让我试行带队己二酸铵,怪我自己,和不该说的人说了不该说的话,影响不好。但是之后发生的事,让人很不愉快——就因为中班下班带同事吃夜宵,没有叫上班长李邦,事后第2天,李邦和领导上报,说我拉帮结派,拉拢人心。一起吃个夜宵就叫拉拢人心?事后领导也不听我解释,却不知那天李邦,冒磊,孙亮三人也在吃夜宵,那是谁结的帐?不管谁结的,那也是拉帮结派,或者是下请上。说句不好听的,贼喊捉贼啊。中间的因果关系,各位领导深思过没有?
2总结:不该说的不说。领导层毕竟要互相关照,才能让这个圈子的阶级关系牢不可破。
经历上述事件,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以生产标准来,不多做,也不少做,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流程操作。以前嫌工艺要求麻烦,现在看看,也是保护工人操作是劳逸结合的一种制度。无耐,车间人员在这种管理模式下,辞职的比招收的人多。直至年末,3个班仅63人。现在某些岗位,3个人做着5个人的活,工资呢,却还没以前同样产量时拿的多,这尼玛合理吗?有领导站出来为工人争取福利吗?实实在在的站在工人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吗?
3总结:这年头,招管理人员比招工人容易的多。老工人走的越多,管理水平差的才会坐的稳。不是这样的话,为嘛车间留不住人呢?
在宙邦也有3年多了,要说没感情,那是假的。但是在现有的管理模式下,对公司的感情也在日渐降温,糊一天是一天。现有的环境下,普通员工想晋升,基本做梦。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奔头呢?
生产型的企业,却不抓操作技术规范性。说好的多劳多得历经两年的部署运行,还没有个合理方案拿出手。管理,生产方面各种各样的问题,各级领导以及责任人不去想着怎么解决,而是稀释问题,让员工提合理化建议并附上解决方案来解决问题。尼玛公司开那么多工资及各种年终福利给你们干嘛的?本该你们解决的事就这样一推了之,员工不上报,就当没发生。整天做做报表?开开会议?整整5S?抓个产量?谁不会做啊。最终总结:2013若继续,此地不宜久留。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