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绿林好汉的旋律_写一篇关于水浒传中一个人物的作文[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名著,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过程中的一些本质问题,“官逼民反” 就是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水浒传》写绿林好汉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毅然参加了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从而走上梁山.解珍、解宝是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而起反抗的.鲁智深是个军官,他嫉恶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结果被逼上梁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报杀兄之仇,屡遭陷害,最终造反,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
《水浒传》的一百单八将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吴用.吴用几次献策:为晁盖献计,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醉题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押赴刑场,快行斩时,是吴用用计劫了法场;宋江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是吴用用双掌连环计攻克了祝家庄……他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真不愧为“智多星”呀!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腐败,绿林英雄的忠义精神.这确实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书,“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这个美名,它当之无愧!
真是我自己写的 只是其他地方也有发布而已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水浒传其中一个人物的评价作文 600字不要给我来复制的 最好是原创的 初二水平[语文科目]
天人武松
水浒英雄我最佩服的是行者武松,他是英雄里的英雄,好汉中好汉.清代大文学家、评论家金圣叹对武松也极为推崇,他讲道:鲁达阔人也,林冲毒人也,杨志正人也,柴进良人也,阮七快人也,李逵真人也,吴用捷人也,花荣雅人也,卢俊义大人也,石秀警人也,然皆不如武松,武松具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绝伦超群,天人也!
作为绝顶的英雄首先应该有英雄的相貌和英雄的身手,那么武二郎在这两方面如何呢?先看相貌,水浒传有诗为证: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话语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够用了,不说什么了.
关于武松的身手,一直以来有个说法,梁山好汉,马上林冲,马下武松.作者施耐庵在这个最喜爱的人物上倾注了大量的笔墨,不惜用十回的篇幅来描写这位英雄.景阳岗打虎、狮子楼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其他还算罢了,蒋门神绝对非同小可,身长力大,武艺高强,以我所见,应该不在少年英雄九纹龙史进之下.可就这样的高手,在武行者的玉环步、鸳鸯腿面前竟不堪一击.上梁山后,几乎每次征战都有武松的身影,一双镔铁戒刀,所向披靡.征辽大破混天阵,遇到御弟大王、十一曜大将之首的耶律得重,武松一刀掠断马头,揪住头发,斩下首级.征方腊,杭州城下,武松与方腊手下猛将贝应夔在吊桥上狭路相逢,武松撇刀闪身,让过对方的长枪,顺手抓住枪杆,连人带兵器拖下马来,手起刀落,贝大猛将身首异处,真利落!
真正的英雄当然不能光看他的外表和身手,关键要看他的为人行事.武二郎不贪钱财,不近女色,视兄如父,视友如亲,不惧生死,嫉恶如仇,真乃大丈夫!
景阳岗打虎以后,阳谷县知县将大户们捐凑的一千贯赏钱奖给武松,武松说:“我是托相公的福荫,侥幸打得这只大虫,非小人之能,何敢受赏?我听说众猎户为这只大虫受了相公的责罚,何不把这赏钱散与众人?”当时的一贯钱能约三五朋友很像样的吃顿饭了,一千贯不是小数,武松竟然想都没想送了出去.知县相公一看武松忠厚仁德,当即决定聘他为阳谷县都头,相当于现在的刑警队长,一步跨进了公务员序列.大树十字坡,张青孙二娘临行送武松纹银十两,武松顺手送给了一直小心服侍他的两个公人.
小叔子偷嫂千百年来一直是各类艺术创作的主题之一,金莲戏叔更为那些文人骚客们津津乐道,见于各类小说、剧本、传奇.水浒中的武二郎对嫂子尊重有加,第一次相见,面对比自己小三岁的潘金莲,推金山、倒玉柱,恭行大礼.送哥哥银两,给嫂嫂缎匹,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地过起了日子,这可能也是武松人生中不多的一段幸福时光.可惜呀,千不该万不该,可怜的金莲看上了武松.武松也不是傻瓜,一忍再忍,忍无可忍,终于爆发:“嫂嫂休要恁地不知羞耻,武二是个顶天立地、噙齿戴发的男子汉,不是那等败坏风俗、没人伦的猪狗.倘有些风吹草动,武二眼里认的嫂嫂,拳头却不认的嫂嫂!”铮铮铁骨,神鬼可鉴!
水浒传中没有交代武松的父母,但大家一直认为武松自幼父母双亡,和哥哥相依为命,兄弟情深.书中写到,武松在阳谷县与哥哥武大相遇,二郎喜出望外,武大在外人面前也扬眉吐气.好景不常,为了不装哥哥的幌子,武松忍声搬出了紫石街.他奉命出差东京,临行放心不下懦弱的哥哥,硬着头皮回到家里,对哥嫂千叮咛万嘱咐.即便这样,武松意想不到事情还是发生了,老实本份的哥哥竟被奸夫淫妇谋杀了.半夜里,武松在哥哥的灵前放声大哭,哭的两边邻舍无不凄惶.在走正当的途径未果的情况下,武松开始了他的复仇行动,剖金莲之腹,断西门之首,将王婆送上了木驴.
真正体现武松性格的应该是在孟州牢城.按太祖武德皇帝旧制,新到配军要打一百杀威棒,一百棒下去,不死即伤.梁山好汉被发配充军的不少,即便是好汉林冲在挨了差拨一顿臭骂以后,也是低眉顺眼把钱送上.而武都头的态度是,要是他好问我讨时,便送些与他,若是硬要,一文也没.前来索要的差拨指手画脚,神气活现,武松根本不买他的帐:“你指望老爷送人情与你,半文也没,我精拳头一对相送!金银有些,留了自买酒吃,看你怎地奈何我?”到了点视厅上,武松依然不惧,告诉打手们:“我要躲闪一棒不算好汉,我要叫一声也不算好汉,不要人情棒,打的我不快活!”
得知蒋门神恃强霸占了快活林,武松第一反应就是:“蒋门神几颗头,几条胳臂?若有三头六臂,我便怕他,既然不是,却如何怕他?”“我凭胸中本事,平生只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真好汉也!
血溅鸳鸯楼,怒杀张都监、张团练和蒋门神,一十五口性命,如砍瓜切菜,“杀人者,打虎武松也!”粉墙血字,快意恩仇,武松,天人也!
问题2:水浒传的人物评价作文怎么写?要600字的[语文科目]
作为文学形象,宋江是整部小说中最丰满、最立体、最复杂、最有艺术魅力的一个人.宋江的性格是在说话人的描述中逐渐丰富起来的.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曾引元人陈泰《所安遗集·补遗》中《江南曲序》,云其“童艸时,闻长老言宋江事”,“宋之为人,勇悍狂狭”.《水浒传》成书过程中,又结合杂剧戏曲的刻划,对其人其事进行了全面“包装”.宋江是《水浒传》里边名号最多的一个,宋江的绰号有四个.一出场就介绍了宋江的三个绰号,这三个绰号实际上就是介绍了宋江的三个性格特点:一个是黑宋江,因为他长得面黑,身体比较矮,这是就他的形体来讲的,并不是如林冲、关胜等人英武挺拔,也不如吴用、公孙胜等人那样温文尔雅文质彬彬,他长的其貌不扬.第二个是孝义黑三郎,讲的是他对待父母,讲究孝道,他的孝道贯穿到了他的思想当中,成为他思想的一个部分,并且是他的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支撑点;第三个是及时雨,讲的是他仗义疏财,扶危济困,这在后面他陆续和弟兄们交往中能够看得出来,在这一点上他做得到位.这三个绰号实际上重点介绍了宋江平时的为人和喜好,而且都是正常工作之外的表现,比如“爱习枪棒”、“ 挥金似土”、“ 排难解纷”、“ 扶人之困”等等,这些好处多都具有一些江湖上的感觉,在民间宋江是一个喜欢做好事、愿意做好事的热心人,无论是在家庭伦理上还是在社会关系中他以自己的作为赢得了大家普遍的认可.还有从“浔阳楼宋江吟反诗”可以看出宋江有谋略,有志向,不满足于现状.
宋江的形象一直不能讨好.《容与堂刻本水浒传》沙弥怀林述语有“若夫宋江者,逢人便拜,见人便哭,自称曰‘小吏小吏’,或招曰‘罪人罪人’,的是假道学真强盗也,然能以此收拾人心,亦非无用人也.当时若使之为相,虽不敢曰休休一个臣,亦必能以人事君,有可观者也.”金圣叹则认定作者“痛恨宋江奸诈”,他也认为“宋江是纯用术数去笼络人”,所以“时迁、宋江是一流人”,在一百单八人中“定考下下”.但大多数人不喜欢宋江,是因为他一直是梁山好汉中的主降派,并最终导致了起义军和他自己的悲剧命运.
问题3:急需一篇关于<<水浒传>>的1500作文,写其中一个人物的,[语文科目]
我小时候也最讨厌看书,更讨厌写文章,现在想来后悔啊,发现最有用的是读书能力啊,与其它技能相比,是最基础性,最重要的了!
眼前这不是,小朋友,你提的问题我就没时间,更没能力回答你,只能把自己的感受写给你看了!
所以建议你出读几遍水浒,我想一定要你喜欢的人物,一定有感动你的故事,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感想的!
顺便说一下,我喜欢的是行者武松,步兵头领,三十六天罡星里面的,我们山东的好汉,英雄胚子,豪情万丈!
问题4:作文我最喜爱的英雄——水浒传里的一个人物600字[语文科目]
千古幽局一旦开,
天罡地煞出泉台.
自来无事多生事,
本为禳灾却惹灾.
社稷从今云扰扰,
兵戈到处闹垓核.
高俅奸佞虽堪恨,
洪信从今酿祸胎.
中国古代著名作家施耐庵所写的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想必大家人人皆知吧.《水浒传》以它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不仅如此,还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此外,《水浒传》中还写了地主恶霸的种种作恶行为,如郑屠霸占金翠莲,西门庆害死武大郎,毛太公勾结官府构陷猎户解珍、解宝.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的农民起义,中国的农民富有武装斗争的传统和经验,但用文学形式来歌颂农民战争,并且真实生动地作全面的艺术再现的,只有《水浒传》.怪不得金圣叹评论《水浒传》“无美不归绿林,无恶不归朝廷.”
我读《水浒传》,最喜爱天雄星豹子头林冲.他生性耿直,爱交好汉,武艺高强,惯使丈八蛇矛.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六,马军五虎将中第二员,初充太尉府八十万禁军教头.因他的妻子被高俅儿子高衙内调戏,自己又被高俅陷害,在发配沧州时,幸亏鲁智深在野猪林相救,才保住性命.被发配沧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场时,又遭高俅心腹陆谦放火暗算.林冲杀了陆谦,冒着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为白衣秀士王伦不容.晁盖、吴用劫了生辰纲上山后,王伦不容这些英雄,林冲一气之下杀了王伦,把晁盖推上了梁山泊首领之位.林冲武艺高强,打了许多胜仗.在征讨江浙一带方腊率领的起义军胜利后,林冲得了中风,被迫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故.林冲虽武艺高强,但有时却懦弱隐忍.
《水浒传》的语言是以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提炼而创造的文学语言.其语言特色是明快、洗炼、准确、生动.无论是作者的描述语言,还是作品人物的语言,许多地方都惟妙惟肖,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写景、状物、叙事、表情,极为灵动传神,让我赞不绝口.
问题5:我要关于水浒传的人物或故事的作文,每篇只描写一个人物 或只写一个故事 急用[语文科目]
宋江
宋江形象分析
自从《水浒传》问世以来,一直对宋江的评价褒贬不一.宋江是《水浒传》中最复杂的人物形象,也是最经得起琢磨的一个人物形象.他是阴险奸诈,还是忠义两全?是道貌岸然,还是江湖好汉??
宋江的绰号
《水浒传》里边的每一个英雄好汉,基本上只有一个绰号.宋江却有四个绰号:黑宋江、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而他每一个绰号,都表现了他在这个方面的特点,也表现出了这个人物的复杂性.
《水浒传》第18回:
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自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住,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如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作及时雨.
呼保义 第四个绰号就是“呼保义”.呼保义这个词,一直到今天,大家都无法把它解释清楚.有一种解释说,保义是南宋时候武官的一个称呼,叫保义郎.另外一种解释,说“保”,就是保持的保;“义”就是忠义的义,“保义”即保持忠义,呼的意思,就是大家都那样叫他.大体上说,呼保义这个词实际上讲的是宋江对待国家的态度,对待朝廷的态度,对待皇帝的态度.?
对宋江的第一个角度的理
《水浒传》第18回宋江刚出场的时候,就对他有一个全面的介绍.他是世代务农,世世代代种地,守一些田园过活.自幼攻读经史,受到传统的文化教养.更主要的一点?就是他所从事的职业.他在县衙里边当一个押司.所以从他的家境出身以及所受的文化教养和所从事的职业,我们可以判断,他的家境出身使他有一定的正义感,他的职业养成他处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的习惯,也培养了他喜欢玩弄权术的手段.这是我们对宋江的第一个角度的理解.?
对宋江的第二个角度的理
第二,宋江到底是仗义的英雄?还是国家的忠臣?我们可以从他上梁山之前和上梁山之后的几件事来分析一下.上梁山之前,他为了自己的心腹兄弟,私放晁盖.并且为了怕事情暴露,杀死阎婆惜.从这些事情上来说,我们可以说宋江是一个仗义的英雄.那么上梁山之后,他就变成了一个义军的首领,他领导梁山兄弟的几次战役,都充分显示了他的指挥和组织才能.而在受招安之后,他就变成了一个国家的忠臣.他把梁山的堂名由原来的“替天行道”改为“顺天护国”,这是一个国家的忠臣才有的行为.所以说无论我们以怎样的主观情感对宋江或褒或贬,或爱或恨,都不能否认他是中国古典文学人物画廊里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
林冲
林冲形象分析
《水浒传》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有生活的依据,而且能够随着生活矛盾的发展,他的性格要产生变化.《水浒传》写林冲的性格转变,写得非常出色,有根有据.他为什么要变化?什么时候变化?都是从生活出发,这是《水浒传》的现实主义.
《水浒传》中,林冲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一般的小说,要充分地理想化的写一个正面人物,往往一开始就要写他的优点.但是《水浒传》不一样,林冲在《水浒传》里边是个响当当的英雄,了不起,作者是热烈地歌颂他的.可是一出场就写他的弱点,写他性格里边的弱点,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
“忍”之一:
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奇耻大辱,不能忍受的.所以他非常气愤地去了.“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非常值得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一般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内心世界.所以小说写林冲怒气未消,知道以后,扳过来,先自手软了.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这口气.小说在这里写得非常好,写出了人物内心的活动.
林冲与鲁智深此时的比较:鲁智深就不买账,鲁智深有一段话是响当当的,跟林冲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去了”.一个是忍辱怕事;一个是疾恶如仇.一个是自己受侮辱、受压迫不敢反抗;一个是看见自己的朋友受压迫,就不能忍受,这两个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忍”之二:
接下来还是写林冲想苟安,忍.但想苟安也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所以小说接着写高衙内又收买了陆谦,让陆谦把林冲的妻子骗到他家里面楼上.林冲得知后,“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径直奔到樊楼,前去找陆虞侯”.他拿起这个解腕尖刀不是去找高衙内,而是去找陆谦.也就说,林冲已经开始反抗了,但是他反抗的程度和范围有限.应该找高衙内,这里大概有两个意思.第一,还是怕高衙内,不敢惹他.前面说了,权且饶他这一次.这是第二次了,他又忍让了;第二,这是写林冲重义.就是说陆谦是林冲的结义兄弟,背信弃义,不讲义气的人林冲是最痛恨的.讲义气是林冲性格当中非常美好的东西,很宝贵的东西.这是他以后能够转变,而且转变以后革命性非常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忍”之三:
林冲发配沧州以后,还是能忍,还是忍辱负重.小说这里写得非常精彩,他临走之前写了一封休书.这纸休书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写出林冲的善良,他替妻子考虑得很周到;另一方面也写出他能忍的性格,也天真幼稚.你以为写了一纸休书以后高衙内就不来了?照样来.所以这些地方,一方面写出他的善良,引起读者对他的同情,另一方面,引起读者对于罪恶势力的更加憎恨.?
“忍”之四:
刺配沧州,有一个情节:押监他的两个差人董超、薛霸,一路上虐待他,用烫水让他洗脚,连读者都不能忍了,他还是“忍”,后来走到野猪林,就是董超、薛霸受高俅、高衙内之托付要杀害林冲的地方.到这个时候了,而林冲一点都没想到可能要杀他(武松到飞云浦就已想到差人要杀他),你要捆就捆吧.换成另外的人,像鲁智深也好、李逵也好,在这种情景下绝不会这样说.鲁智深救下了他,要杀两个公人,林冲极力阻挡.这时他还是忍,不想反抗.
“忍”之五:
到沧州牢营不久,他从李小二口中得知来了几个“尴尬人”,于是买了一把解腕尖刀,街上寻了几日不着,“心下且自慢了”,又“忍”过去了;
沧州牢营安排他到草料场,这是个阴谋,林冲浑然不知,还打算“待天晴到城中换个泥水匠修补”,“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还以为给他一个好的差事,到那儿去过得比较安稳.最后火烧草料场,他在山神庙里面听见陆谦他们三个人说话,要把他的骨头拣回去到高俅那儿去领赏.这时林冲满腔怒火一下子爆发出来,打开山神庙的门出去把几个人杀了,然后造反上山,由此就实现了彻底地转变.?
小结:林冲走的道路是非常艰苦,林冲走了一个很漫长的、很艰苦的道路.作者写林冲的转变,它是有很多伏笔,譬如说他和陆谦是好朋友、结义兄弟,但是后来陆谦害他了,那么他就曾经跟陆谦讲:“贤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也就说,就是他在统治阶级的压迫之下,满腔不平之气.这个满腔不平之气,就是林冲能够一步一步向前迈进,最后实现了思想转变,造反上山的基础.他虽然是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个中级军官,但是他一出场就是被压迫的.所以虽然是统治阶级里边的人物,但是他所处的地位和广大被压迫的人民群众有相通之处,这是他能够转变的一个基础.林冲能忍,宽容了压迫他、侮辱他的人,但是他的对手可没有放过他.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那个社会的黑暗势力、罪恶势力,不断地向他紧逼而来,所以他非常不满的胸中,有一腔不平之气的.
希望能帮到你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