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八年级语文试卷_语文版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八年级(上)期末测试卷
XX县第X中学 XXX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同学,你好.当你走进考场,你就是这里的主人.只要心境平静,只要细心认真地阅读、思考,你就会感到试题并不难.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请相信自己.
一 、语言的积累:(16分)
(一)默写诗词(10分)
1、我们全班都登上山顶啦!不知是谁脱口而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4、《爱莲说》中比喻君子洁身自好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维诗《使至塞上》中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你所学过的写友情的两句连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二)分析运用(6分)
7.音乐课上,师生正在欣赏音乐,忽见一学生埋头大睡,老师叫醒他说:“你听的是《摇篮曲》吗?”学生面带愧色,却不失幽默地自我解嘲道:“ .”(2分)
(1)老师的言外之意是:
(2)如果你是那位学生,你解嘲的话是:
8.依照下面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子,写出你对人生的感悟.要求所写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上下文意连贯,并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2分)
例句:人生是一支歌,悠扬的旋律谱写出你春天的耕耘和秋天的收获.
仿写:人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将序号依次写在横线上:(2分)
①我对一只空中的蝴蝶说,啊,好大的浪呀.
②透明的空气在蝴蝶看来,象海浪一样,是浩浩荡荡的.
③蝴蝶象遇到知音一样,频频扇翼.
④于是你看到蝴蝶小姐在飞翔中起伏,躲闪.
⑤没有什么生物比蝴蝶了解空气.
排序: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0.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念无与乐者 遂至承天寺
相与步于中庭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1.用课文原句或词语填空.(5分)
(1)表明作者夜游原因的句子是 ,表明寻找张怀民原因的是 ,能概括作者夜游感觉的词语是 .
(2)文章写景的句子是 ,议论抒情的句子 .
12. 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此景天天有,这种心境也是天天有.
B.这样的美景常常有,这种情境也是常常有.
C.这样的美景常常有,但此刻的情境却难得有.
D.月光虽非夜夜有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处处有,只要心胸开阔,淡薄名利,无论何处,都能享受到乐趣.
13.全文只用了十来个字,先正面描写,后又用竹柏的倒影来衬托月光,写出了月光 的特点,创造出宁静淡雅的美好意境.从邀友赏月的情形看,苏轼并未完全消沉,这可看出他是一个 的人.我国古代很多诗词中也有对月光的描写,请你写一句出来 .(3分)
三、 现代文阅读(30分)
(三)预报沙尘暴(16分)
①沙尘暴预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需要遍布各地的气象检测网站提供的测量数
据.又需要卫星云图和巨型计算机的加盟.有人说,沙尘暴预报的复杂程度要比天气预报高出lO倍,这并非夸大其词.
②天气预报一般考虑气温、气压、温度、风力等因素,这些都是大气层本身变化的结果,只要掌握这些因素,通过计算机的计算就能较准确地预报天气变化的趋势.沙尘暴作为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同样要考虑上述气象因素.据气象学家分析,强冷空气带来的大风天气、前期干旱少雨、气温回升是形成沙尘暴的必然天气条件.但是,除此之外.沙尘“恶魔’’的现身还需要其它一些特殊条件.
③悬浮在空气中的沙尘来自地表,地表的情况直接影响沙尘暴的发生.在同样的风速下,
(1)地表的沙粒比较大,它的传输距离(2)相对较近; (3) ,沙粒的传输距离相对较
远.另一方面,如果沙源地的地表植被比较丰富,尽管具备了形成沙尘暴的气象条件,也未必形成大规模的沙尘暴.一块沙地上如果有50%的植被覆盖,起沙量就会减少70%一80%.此外,影响沙尘暴形成的地表条件还包括地表湿度和积雪覆盖程度等因素.由此看来,即便具备了形成沙尘暴的天气条件?也未必会形成沙尘暴;即便形成了沙尘暴,其强度、持续时间、途径路线也
还需要考虑沙源地的地表情况.
④如何才能充分考虑沙源地的地表因素呢?这就要靠遍布各地的环境监测站多年来采集
的数据.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影响我国沙尘暴的沙源很大部分在境外,所以建立有效的国际合
作.对于监测和控制沙尘暴具有重大的意义.
⑤最近,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传统的天气预报计算模式中引入了沙源地的地表因素,包括沙粒大小、地表湿度、地表植被和积雪覆盖等,研制了“嵌套网格空气品质实时预报系统”即沙尘暴预报系统,实现了沙尘暴的精确数值预报.科学家可以提前4天预报未来沙尘暴发生的地点、强度、路线和持续时间.2003年4月16日,在“9355沙尘暴”10周年到来前夕,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制的沙尘暴预报系统成功预报出4天后在我国北方发生的今年第一场沙尘.
⑥科学的脚步从未止歇,人类总在不断进步.但愿那场“黑风”带来的悲剧不再重演.
14.通读全文,你认为准确预报沙尘暴应考虑哪两方面因素?(2分)
A. B.
15.在预报沙尘暴应考虑的两方面因素中,作者重点说明哪方面因素?为什么?(4分)
16.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由此者来”中韵“此”指代哪些内容?(2分)
17.文章第③段横线上应填人的恰当的关联词语依次是(3分)
(1) (2) (3)
18.请你说一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和短词的表达作用.(2分)
据气象学家分析,强冷空气带来的大风天气、前期干旱少雨、气温回升是形成沙尘暴的必要天气条件.
19.文章最后说“但愿那场‘黑风’带来的悲剧不再重演”,请从认识和行为两个方面,谈谈我们怎样才能使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呢?(3分)
(二)讨债(14分)
①那是一个除却精神,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十二块四毛钱,全在这儿了.昏暗的灯光下,妈摊开自己的掌心,怎么数还差十块. 明天——我们就要开学,姐妹仨的学费便成为父母的负担, 大姐那笔不少的开支和她班主任对欠款学生鄙夷的面孔更令全家焦虑万千.
②全家人惟一能做的只有等待和希望.爸眉头紧锁,欲言又止,这微妙的举止难逃妈犀利的目光,她紧紧地逼视着爸:有办法吗?
③爸终于下了很大的决心:“你还记得年前借给陈家的十块钱吗?说好过完年就还,可是直到现在……”
④妈呆楞了片刻,突然直立起身,咬咬牙说:“我带小三子去要!”
⑤陈家满目窘迫、凄凉.惟一值钱的恐怕就是那张摇摇欲坠的木板床,一位骨瘦如柴、眼窝深陷的女人头上扎根花布病恹恹地斜躺在上面.看到我们,女人眼里掠过一阵恐惧,男人缩了缩身子,近似卑微怯生生地嗫嚅着:“那十块钱早就该还了,可他妈生下孩子后,病倒了,几口人吃饭,还要看病,实在还不出来,缓一缓行吗?”
⑥妈深深地埋下了头,犹豫片刻,还是艰难地吐出:“我们如果有办法,也不要了,可三个娃明天要交学费,再穷不能穷孩子呀!”
⑦女人眼里浮着招人怜悯的微光,溢满了忧伤和无助.他们太穷了,妈也真够狠心的,简直是釜底抽薪,我对妈产生了一丝怨恨,甚至寒心:“妈——别要了……”
⑧不知什么时候男人不在了.当男人裹着一阵寒风进屋的时候,手里攥着不知如何弄来的十块钱.母亲和我坐了一阵冷板凳,终于捏着钱讪讪地走了.妈一路无言,临近家门时,她沉甸甸地叹了口气.
⑨日子一天天滑去,不知怎的,我有点挂念那家人,并深怀内疚,不知他们过得怎样了.
⑩一年后的一个傍晚,陈家男人突然亲自上门,并带来一包水果糖,憔悴的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男人刚坐下就从怀里掏出十块钱,妈直推搡,埋怨道:“不是说好送你们吗,不用还.”“不,欠钱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况且孩他妈病已经好了,家里境况已大大改善了.”
○11妈双手颤抖着,无语凝噎.我拉了拉她的衣襟,脸上写满了疑问.
○12后来,妈轻轻地说出了我永生难忘的一段话:“我一个家庭妇女又有什么法子,我只有第二天替你们交了学费后再想法子挣钱,把十块钱给他们送去.看他们那般困难,真不忍心,否则我会一辈子也不心安的.”
○13那一瞬间,我不禁泫然泪下.
○14我终于读懂了一颗熠熠生辉、美丽如金子般的心.
○15那一瞬间,我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敬畏,她为我拉开了认识善良的帷幕,使我终生感念人性的美丽,并埋下一颗仁爱的种子.
20.根据上下文,依次填入第①段中空缺处最恰当的一组关联词是( )(2分)
A.可是 尤其 B.可是 而且
C.因为 尤其 D.因为 而且
21.文中主要写“讨债”,可第①段却是写那个年代,写“我”的家境.这跟写“讨债”有什么关系?试简要分析.(2分)
22.第11段共两句话.第一句中“妈双手颤抖着,无语凝噎”,这是为什么?第二句中“脸上写满”的“疑问”的具体含义是什么?(2分)
23.简要解释第⑧段中“坐了一阵冷板凳”和第15段中“她为我拉开了认识善良的帷幕”的含义.(2分)
24.文中母亲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这些特点是怎样表现出来的?(2分)
25.文章主要写的是母亲,那么,“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26、读完此文,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有何感受?(2分)
四、作文(40分)
当你看到柳絮飞扬,你会为它为繁殖生命而不计成本的“奢侈”所震撼;当你看到青松挺拔,你会为它不畏严寒的傲骨所震撼;你会为丛飞放弃救治自己的生命资助贫困儿童的义举震撼;为刘翔稚气未脱却如此阳光自信而震撼┅┅世间让我们震撼的东西太多了,你可曾用心感受过?请以“震撼”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题目自拟.(诗歌除外)
(3)字数在500字以上.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八年级(上)期末测试卷
参 考 答 案
一、积累运用:
(一)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烟波江上使人愁.3、夜阑卧听风吹雨.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6、例: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二)7.(1)你怎么在课堂上睡觉?(2)我被这优美的音乐陶醉了.
8. 人生是一首诗,悠远的意境抒写着你失意的懊恼和成功的欢乐.人生是一台戏,精彩的剧情演绎着你创业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9、(5-2-4-1-3 )
二、文言阅读
10.想,想到 于是,就 一同,共同 只
11.(1)月色入户 念无与为乐者 欣然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2.D
13. 皎洁、清澈、透明 旷达(或乐观) 诗词略
三、现代文阅读
(一)14.A.天气因素 B.地表因素
15.地表因素.因为:①沙尘来自地表,地表的情况直接影响沙尘暴的发生.②天气因素是人们所熟知的,是一种普遍因素.无需多加说明.
l6.包括3个方面:一是沙粒大小;二是植被覆盖程度;三是地表湿度和积霉覆盖程度.
17.(1)如果 (2)就 (3)反之(相反)
18.“据气象学家分析”明确了信息来源;“前期'限定了时间;“必要”限定了条件的必不可少.它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9.揭示:第一,要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第二,要利用所掌握的科技保护自然.
(二)20.A
21.第一段写的是讨债的背景.假如不是那个“年代”,不是“我”那样的家境,“讨债”的故事就不会发生,也就表现不出母亲善良、仁爱的美丽人生.(意思对即可)
22第一问,为当初对陈家的误解而懊悔,为当初“讨债”的举动而自责.第二问,当初那钱已经讨回来了,为什么陈家又来还钱?
23.①不是受到了热情接待,而是受了冷落.②我从她身上开始认识什么是善良.
24.善良、仁爱.通过行为描写:把钱要回来,然后又想法挣钱送给人家;通过语言描写:“不是说好送你们吗,不用还”;通过心理、神态描写等.答出两点即给满分.
25.“我”是母亲行为的见证人或线索人物亦可,“我”的感悟使母亲的优秀品质得到升华.意思对即可.
26、能结合实际谈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即可,有真实感受,中心明确,文句通顺即可.
四、作文(按中考评分标准)
其他回答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终质量自查试卷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其中卷面占3分)
卷面 积累运用 阅读
阅读(一) 阅读(二) 阅读(三) 文言文 作文 总分
3分 14分 12分 12分 11分 8分 40分 100分
一、积累和运用(14分)
1...
展开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要有答案..[语文科目]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八年级(上)期末测试卷
XX县第X中学 XXX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同学,你好.当你走进考场,你就是这里的主人.只要心境平静,只要细心认真地阅读、思考,你就会感到试题并不难.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请相信自己.
一 、语言的积累:(16分)
(一)默写诗词(10分)
1、我们全班都登上山顶啦!不知是谁脱口而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4、《爱莲说》中比喻君子洁身自好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维诗《使至塞上》中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你所学过的写友情的两句连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二)分析运用(6分)
7.音乐课上,师生正在欣赏音乐,忽见一学生埋头大睡,老师叫醒他说:“你听的是《摇篮曲》吗?”学生面带愧色,却不失幽默地自我解嘲道:“ .”(2分)
(1)老师的言外之意是:
(2)如果你是那位学生,你解嘲的话是:
8.依照下面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子,写出你对人生的感悟.要求所写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上下文意连贯,并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2分)
例句:人生是一支歌,悠扬的旋律谱写出你春天的耕耘和秋天的收获.
仿写:人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将序号依次写在横线上:(2分)
①我对一只空中的蝴蝶说,啊,好大的浪呀.
②透明的空气在蝴蝶看来,象海浪一样,是浩浩荡荡的.
③蝴蝶象遇到知音一样,频频扇翼.
④于是你看到蝴蝶小姐在飞翔中起伏,躲闪.
⑤没有什么生物比蝴蝶了解空气.
排序: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0.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念无与乐者 遂至承天寺
相与步于中庭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1.用课文原句或词语填空.(5分)
(1)表明作者夜游原因的句子是 ,表明寻找张怀民原因的是 ,能概括作者夜游感觉的词语是 .
(2)文章写景的句子是 ,议论抒情的句子 .
12. 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此景天天有,这种心境也是天天有.
B.这样的美景常常有,这种情境也是常常有.
C.这样的美景常常有,但此刻的情境却难得有.
D.月光虽非夜夜有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处处有,只要心胸开阔,淡薄名利,无论何处,都能享受到乐趣.
13.全文只用了十来个字,先正面描写,后又用竹柏的倒影来衬托月光,写出了月光 的特点,创造出宁静淡雅的美好意境.从邀友赏月的情形看,苏轼并未完全消沉,这可看出他是一个 的人.我国古代很多诗词中也有对月光的描写,请你写一句出来 .(3分)
三、 现代文阅读(30分)
(三)预报沙尘暴(16分)
①沙尘暴预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需要遍布各地的气象检测网站提供的测量数
据.又需要卫星云图和巨型计算机的加盟.有人说,沙尘暴预报的复杂程度要比天气预报高出lO倍,这并非夸大其词.
②天气预报一般考虑气温、气压、温度、风力等因素,这些都是大气层本身变化的结果,只要掌握这些因素,通过计算机的计算就能较准确地预报天气变化的趋势.沙尘暴作为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同样要考虑上述气象因素.据气象学家分析,强冷空气带来的大风天气、前期干旱少雨、气温回升是形成沙尘暴的必然天气条件.但是,除此之外.沙尘“恶魔’’的现身还需要其它一些特殊条件.
③悬浮在空气中的沙尘来自地表,地表的情况直接影响沙尘暴的发生.在同样的风速下,
(1)地表的沙粒比较大,它的传输距离(2)相对较近; (3) ,沙粒的传输距离相对较
远.另一方面,如果沙源地的地表植被比较丰富,尽管具备了形成沙尘暴的气象条件,也未必形成大规模的沙尘暴.一块沙地上如果有50%的植被覆盖,起沙量就会减少70%一80%.此外,影响沙尘暴形成的地表条件还包括地表湿度和积雪覆盖程度等因素.由此看来,即便具备了形成沙尘暴的天气条件?也未必会形成沙尘暴;即便形成了沙尘暴,其强度、持续时间、途径路线也
还需要考虑沙源地的地表情况.
④如何才能充分考虑沙源地的地表因素呢?这就要靠遍布各地的环境监测站多年来采集
的数据.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影响我国沙尘暴的沙源很大部分在境外,所以建立有效的国际合
作.对于监测和控制沙尘暴具有重大的意义.
⑤最近,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传统的天气预报计算模式中引入了沙源地的地表因素,包括沙粒大小、地表湿度、地表植被和积雪覆盖等,研制了“嵌套网格空气品质实时预报系统”即沙尘暴预报系统,实现了沙尘暴的精确数值预报.科学家可以提前4天预报未来沙尘暴发生的地点、强度、路线和持续时间.2003年4月16日,在“9355沙尘暴”10周年到来前夕,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制的沙尘暴预报系统成功预报出4天后在我国北方发生的今年第一场沙尘.
⑥科学的脚步从未止歇,人类总在不断进步.但愿那场“黑风”带来的悲剧不再重演.
14.通读全文,你认为准确预报沙尘暴应考虑哪两方面因素?(2分)
A. B.
15.在预报沙尘暴应考虑的两方面因素中,作者重点说明哪方面因素?为什么?(4分)
16.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由此者来”中韵“此”指代哪些内容?(2分)
17.文章第③段横线上应填人的恰当的关联词语依次是(3分)
(1) (2) (3)
18.请你说一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和短词的表达作用.(2分)
据气象学家分析,强冷空气带来的大风天气、前期干旱少雨、气温回升是形成沙尘暴的必要天气条件.
19.文章最后说“但愿那场‘黑风’带来的悲剧不再重演”,请从认识和行为两个方面,谈谈我们怎样才能使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呢?(3分)
(二)讨债(14分)
①那是一个除却精神,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十二块四毛钱,全在这儿了.昏暗的灯光下,妈摊开自己的掌心,怎么数还差十块. 明天——我们就要开学,姐妹仨的学费便成为父母的负担, 大姐那笔不少的开支和她班主任对欠款学生鄙夷的面孔更令全家焦虑万千.
②全家人惟一能做的只有等待和希望.爸眉头紧锁,欲言又止,这微妙的举止难逃妈犀利的目光,她紧紧地逼视着爸:有办法吗?
③爸终于下了很大的决心:“你还记得年前借给陈家的十块钱吗?说好过完年就还,可是直到现在……”
④妈呆楞了片刻,突然直立起身,咬咬牙说:“我带小三子去要!”
⑤陈家满目窘迫、凄凉.惟一值钱的恐怕就是那张摇摇欲坠的木板床,一位骨瘦如柴、眼窝深陷的女人头上扎根花布病恹恹地斜躺在上面.看到我们,女人眼里掠过一阵恐惧,男人缩了缩身子,近似卑微怯生生地嗫嚅着:“那十块钱早就该还了,可他妈生下孩子后,病倒了,几口人吃饭,还要看病,实在还不出来,缓一缓行吗?”
⑥妈深深地埋下了头,犹豫片刻,还是艰难地吐出:“我们如果有办法,也不要了,可三个娃明天要交学费,再穷不能穷孩子呀!”
⑦女人眼里浮着招人怜悯的微光,溢满了忧伤和无助.他们太穷了,妈也真够狠心的,简直是釜底抽薪,我对妈产生了一丝怨恨,甚至寒心:“妈——别要了……”
⑧不知什么时候男人不在了.当男人裹着一阵寒风进屋的时候,手里攥着不知如何弄来的十块钱.母亲和我坐了一阵冷板凳,终于捏着钱讪讪地走了.妈一路无言,临近家门时,她沉甸甸地叹了口气.
⑨日子一天天滑去,不知怎的,我有点挂念那家人,并深怀内疚,不知他们过得怎样了.
⑩一年后的一个傍晚,陈家男人突然亲自上门,并带来一包水果糖,憔悴的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男人刚坐下就从怀里掏出十块钱,妈直推搡,埋怨道:“不是说好送你们吗,不用还.”“不,欠钱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况且孩他妈病已经好了,家里境况已大大改善了.”
○11妈双手颤抖着,无语凝噎.我拉了拉她的衣襟,脸上写满了疑问.
○12后来,妈轻轻地说出了我永生难忘的一段话:“我一个家庭妇女又有什么法子,我只有第二天替你们交了学费后再想法子挣钱,把十块钱给他们送去.看他们那般困难,真不忍心,否则我会一辈子也不心安的.”
○13那一瞬间,我不禁泫然泪下.
○14我终于读懂了一颗熠熠生辉、美丽如金子般的心.
○15那一瞬间,我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敬畏,她为我拉开了认识善良的帷幕,使我终生感念人性的美丽,并埋下一颗仁爱的种子.
20.根据上下文,依次填入第①段中空缺处最恰当的一组关联词是( )(2分)
A.可是 尤其 B.可是 而且
C.因为 尤其 D.因为 而且
21.文中主要写“讨债”,可第①段却是写那个年代,写“我”的家境.这跟写“讨债”有什么关系?试简要分析.(2分)
22.第11段共两句话.第一句中“妈双手颤抖着,无语凝噎”,这是为什么?第二句中“脸上写满”的“疑问”的具体含义是什么?(2分)
23.简要解释第⑧段中“坐了一阵冷板凳”和第15段中“她为我拉开了认识善良的帷幕”的含义.?(2分)
24.文中母亲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这些特点是怎样表现出来的?(2分)
25.文章主要写的是母亲,那么,“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26、读完此文,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有何感受?(2分)
四、作文(40分)
当你看到柳絮飞扬,你会为它为繁殖生命而不计成本的“奢侈”所震撼;当你看到青松挺拔,你会为它不畏严寒的傲骨所震撼;你会为丛飞放弃救治自己的生命资助贫困儿童的义举震撼;为刘翔稚气未脱却如此阳光自信而震撼┅┅世间让我们震撼的东西太多了,你可曾用心感受过?请以“震撼”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题目自拟.(诗歌除外)
(3)字数在500字以上.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八年级(上)期末测试卷
参 考 答 案
一、积累运用:
(一)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烟波江上使人愁.3、夜阑卧听风吹雨.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6、例: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二)7.(1)你怎么在课堂上睡觉?(2)我被这优美的音乐陶醉了.
8. 人生是一首诗,悠远的意境抒写着你失意的懊恼和成功的欢乐.人生是一台戏,精彩的剧情演绎着你创业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9、(5-2-4-1-3 )
二、文言阅读
10.想,想到 于是,就 一同,共同 只
11.(1)月色入户 念无与为乐者 欣然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2.D
13. 皎洁、清澈、透明 旷达(或乐观) 诗词略
三、现代文阅读
(一)14.A.天气因素 B.地表因素
15.地表因素.因为:①沙尘来自地表,地表的情况直接影响沙尘暴的发生.②天气因素是人们所熟知的,是一种普遍因素.无需多加说明.
l6.包括3个方面:一是沙粒大小;二是植被覆盖程度;三是地表湿度和积霉覆盖程度.
17.(1)如果 (2)就 (3)反之(相反)
18.“据气象学家分析”明确了信息来源;“前期'限定了时间;“必要”限定了条件的必不可少.它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9.揭示:第一,要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第二,要利用所掌握的科技保护自然.
(二)20.A
21.第一段写的是讨债的背景.假如不是那个“年代”,不是“我”那样的家境,“讨债”的故事就不会发生,也就表现不出母亲善良、仁爱的美丽人生.(意思对即可)
22第一问,为当初对陈家的误解而懊悔,为当初“讨债”的举动而自责.第二问,当初那钱已经讨回来了,为什么陈家又来还钱?
23.①不是受到了热情接待,而是受了冷落.②我从她身上开始认识什么是善良.
24.善良、仁爱.通过行为描写:把钱要回来,然后又想法挣钱送给人家;通过语言描写:“不是说好送你们吗,不用还”;通过心理、神态描写等.答出两点即给满分.
25.“我”是母亲行为的见证人或线索人物亦可,“我”的感悟使母亲的优秀品质得到升华.意思对即可.
26、能结合实际谈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即可,有真实感受,中心明确,文句通顺即可.
四、作文(按中考评分标准)
问题2:八年级语文卷面分析如题,主要问题在阅读题.快啊![语文科目]
本次命题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注重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人文精神和新课改理念的渗透,强调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要求,较好地体现了教育部“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精神.
本试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参加考试的总共有374人,其中最高分为 112分,最低分为 10分,平均分为75.6分.
本次试卷共包括三个部分:一、积累运用(18分);二、阅读(52分)1、文言文阅读(16分),2、现代文阅读(36分);三、作文(50分) .我们采取抽样的方法,对这次试卷的答题情况作了分析,以便准确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第一部分为积累运用,主要有两大板块:古诗词填空和名著填空.古诗文名句默写,这是近几年来考查的一个重要题型,学业考试中也是重点考查的,这种题型一般有三种类型:机械型默写,即给出上句,要求写出下句,或给出下句,要求填出上句;理解型默写,即给出有关诗句的理解,要求写出相关的诗句;运用型默写,即给出一定的背景,按要求填出诗句.第一种类型是必考的题型,前六句考查的填出上句,难度较小,个别的有错别字,比如“东风不与周郎便”的“郎”,“千里共婵娟”的“婵”字.后面三句是理解型的背诵,很多的同学答不上来.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的句子,有很多同学都答了最后两句.这是不正确的.从这里可以反映出学生较注重机械记忆,但没有真正理解,因而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古诗文.
第二大部分为阅读,这个题目共有两个板快,即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的选择的是文言文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和现代文严春友的《大自然的语言》,课外的是毕淑敏的《进当铺的男孩》.总体来说,学生答题情况较好,正确率达到了83%.但在答题的细节方面又显露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欠缺.
文言文阅读的问题是学生的文言文基础不扎实.个别的同学对“患”的解释不清楚.对两句文言句子的翻译解释不出来;对于课外的现代文阅读,总体上的感觉就是同学们在考场上阅读的程度还是不深、不细,这使答题的时候很不全面,或者大不到点子上.
语言表达能力欠缺.阅读理解综合分析能力差,这是阅读题失分多的重要原因.这不仅表现在第一部分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语言运用题的解答上,而且还表现在通过阅读材料,对文章的大意的把握,概括捕捉信息等阅读题的答案表述和作文的语言表达中.学生心中所想没有准确说出,言不达意,是不会得分的.尤其是问答题,突出考查学生阅读表达能力和独特的体验,同时注重到读书方法和探究意识的考查.试题分别从字词的认读,词句理解,信息筛选,文意概括,中心与材料的关系,句子的含义和作用,感受、体验、品味能力等角度考查.比如课内的现代文阅读中答的最不理想的就是13题,从此题可看出同学们对议论文的知识掌握的不好,还不会很好的找论据论点,这在教师的教学中应是一个注意点.
从答题情况看,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字词的认读、词语的运用、修辞方法和表达方式的运用等一些最基础的题失分都不少,但更突出的是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大意,不能准确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不能准确提取必要的信息,也就是抓不住题眼、找不准答案信息所在,即没有把握题干的特点,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运用语言.答的不少,但没扣住要点.
第三部分为话题作文.以“真情”为话题,这个作文学生有较深刻的体验,有话可说,感情也较为真挚,但缺少深刻的表现,就是说,自己的感情,不知道怎么表达,不懂得在细节中体现人物情感.阅读面窄,选用的材料不是很新颖,有不少同学的材料显得老套.滥用词语,语句不通,语言匮乏.不能很好地借助一些有效的表达方式突出主旨.
对考生来说,选题作文写作选择的面更宽,灵活性更大,自由性更大.试卷中的作文题,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对题目拟定,中心确立,文体选择,写法运用,都有较大选择自由,倡导多元而富有个性的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有创意的、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但有不少学生对这种要求把握不准,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也是要中心突出,所选材料不能偏离主题,不能偏离话题,文体也要明确,不能四不像.作文语言假大空,缺乏真情实感.
本次检测中既有它的进步方面,也有它的不足之处
进步方面: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在文言古诗的背诵、仿句能力、换位思考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关于这些语文最基本知识的学习、训练,要继续坚持.
不足之处:
1文言默写,学生眼高手低.依提示填写诗文原句,得满分的同学很少,其原因不是学生不会背,而是眼高手低.而此类题的评判标准又恰恰非常严格,错一个字就算错.
2学生审题意识及其领悟力不够.
3作文分数普遍不高.作文历来是语文成绩优异与否的最大制约因素,它也是语文的老大难,整个八年级学生的作文能上50分的寥寥无几,让人心理真不是滋味.
教学启示:
1、更新教学理念,探求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师一定要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法的指导者、促进者,一定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究,要强调学习的过程而非仅仅是学习的结果,一定要改变程式化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2、拓宽知识视野,增强自觉主动的阅读意识.语文教学承载的任务很重很广: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注重文化积累和培养语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主动创新的意识,等等.语文教学的这些任务,说明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凭课堂内和课本内容远远承担不了,学生在答题中出现的错别字,古诗词默写错误,基本的文学常识缺乏,写作中名言名句引用少、事例都是老一套等等,都说明了我们平时在阅读教学中还不够重视多方面的积累.所以必须引导学生向课外要时间,扩大阅读面,拓展知识视野,丰富语言积累;同时,教师本人也要加强学习,不断“充电”,储备能指导学生阅读的资本,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重视基础知识,加强扎实有效的技能训练.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一直是语文教学研究关注的一个话题,两者必须并重齐抓.试卷答题情况就足以证明:知识与能力同样重要,抓“双基”是一项务实工程,只有务实,才能创新.例如写作,最突出的现状是多数学生作文是基本功不扎实,缺乏起码的“规范”,所以教师一定要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投身课改,正确认识很大一部分学生语言表达不佳的现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帮助学生打实基础,提升能力.在课内,要充分发挥课文的范例作用,从小处、从底处入手,进行科学有序的扎实训练,少一些只给一个题目的大作文,多一些有针对性的小作文等片段练习,精心指导,重视过程,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掌握应有的写作方法.在课外,教师要鼓励带领学生深入生活,积极参加语文综合性学习,关注社会、关注大自然,使他们多一些实践机会,多一些生活积累,同时要大力提倡用写日记、周记或随笔,以此来反映自己的思想言行,记录自己的人生轨迹,来表达对人对事的态度,描绘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的方方面面,鼓励他们说真话、抒真情,学做真人.
4、转变教学评价,注重学生创造性回答.在新课改下,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树立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课程目标意识.建构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充分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多种功能的科学评价意识.
总之,本次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命题是非常成功的,测试内容遵循新课标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和基本理念,在一份语文试卷中力图体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会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的精神,收到了较好的成效.本次考试作为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其评价功能不仅表现在价值判断上,更体现在价值导向上.
问题3:镇江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快啊.明天就要考试了[数学科目]
治水必躬亲,因为它是唯一篇议论古文
估计还考上半学期的文章,《最后一课》很有可能
问题4:2011济南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答案
各地市的试题取决于各地市教育局怎么出题,而且有的学校自己出题.所以在网上很难找到答案吧.还有几天就开学了,开学学校里就会有答案了吧.
问题5: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尽管你是怎样的咆哮,你也不能把他们从梦中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语文科目]
一、课文在形式上并不押韵,但节奏分明,声调铿锵有力,试反复朗读课文,背诵前六段;说说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设题意图:由于这篇独白是一篇抒情意味非常浓厚的散文诗,所以要引领学生在反复的吟读中把握诗情、诗味和诗理以及作品内蕴的深刻的思想内涵,着重体会抒情主人公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二、课文运用了象征手法,说说风、雷、电等形象象征了什么.再举例说说课文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设题意图:理解作品是如何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作品的艺术表达效果的.
“风雷电”的形象象征了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课文通篇运用了拟人兼呼告的修辞手法,还有反复、排比、比喻、反问等方法.
例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这些语句,兼用拟人、呼告、排比;“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运用比喻,热切地向往和赞美风、雷、电这种自然界的伟力;而“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等语句兼用反复、排比、反问,无比愤怒地斥责恶神.这样,就直接有力地抒发了爱憎的感情,好像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达到了最大限度的抒情效果,往往能感人肺腑,撼动人心.句子本身又具有诗的形式美和节奏感,增强了语句的气势,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三、与以前读过的诗歌《天上的街市》《静夜》相比,本文这种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
设题意图:与以前所学的郭沫若的《诗两首》作一番比较,在体裁上一个是诗,一个是散文诗式的戏剧独白.两个作品表现了郭沫若特有的个性风格,但在抒情方式上却有各自的特点.
《诗两首》是在案头供人吟读的小诗,两首诗都是由地上写到天上,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传说中天上的人和事,写牛郎织女的故事,写鲛人泣珠的传说,目的是与现实中不自由、黑暗的生活对照,以此反衬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和前途的渺茫,表达诗人面对浩瀚的宇宙时对理想境界的朦胧的向往.两首诗都是借景抒情,通过意象,隐隐流露出淡淡的忧伤,清幽、典雅、含蓄,节奏徐缓,音调和谐,想像贴切新颖,有着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如一首小夜曲,流过人们的心田,给人美的享受.
而《雷电颂》是供舞台表演的人物的内心独白,所以它的抒情方式和前者不同.它不再是含蓄、婉转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如急风骤雨般直接有力地表达自己的爱憎情感,气势磅礴,酣畅淋漓,以求最有效地抓住观众,感染观众,获得一种现场感,达到最大的抒情效果.所以它多运用呼告、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方法,有利于将积聚在人物内心的情感激流直接喷泻出来,使观众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