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郑和下西洋小故事_...关于古代利用磁现象的小故事.除了郑和下西洋用罗...[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公元前4世纪左右成书的《管子》中就有“上有慈石者,其下有铜金”的记载,这是关于磁的最早记载.类似的记载,在其后的《吕氏春秋》中也可以找到:“慈石召铁,或引之也”.东汉高诱在《吕氏春秋注》中谈到:“石,铁之母也.以有慈石,故能引其子.石之不慈者,亦不能引也”.在东汉以前的古籍中,一直将磁写作慈.相映成趣的是磁石在许多国家的语言中都含有慈爱之意.
我国古代典籍中也记载了一些磁石吸铁和同性相斥的应用事例.例如《史记?封禅书》说汉武帝命方士栾大用磁石做成的棋子“自相触击”;而《椎南万毕术》(西汉刘安)还有“取鸡血与针磨捣之,以和磁石,用涂棋头,曝干之,置局上则相拒不休”的详细记载.南北朝(512~518年)的《水经注》(郦道元)和另一本《三辅黄图》都有秦始皇用磁石建造阿房宫北阙门,“有隐甲怀刃人门”者就会被查出的记载.《晋书?马隆传》的故事可供参考:相传3世纪时智勇双全的马隆在一次战役中,命士兵将大批磁石堆垒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身穿铁甲的敌军个个都被磁石吸住,而马隆的兵将身穿犀甲,行动如常.敌军以为马隆的兵是神兵,故而大败(“夹道累磁石,贼负铁镗,行不得前,隆卒悉被犀甲,无所溜碍”).
古代,还常常将磁石用于医疗.《史记》中有用“五石散”内服治病的记载,磁石就是五石之一.晋代有用磁石吸出体内铁针的病案.到了宋代,有人把磁石放在耳内,口含铁块,因而治愈耳聋.
磁石只能吸铁,而不能吸金、银、铜等其他金属,也早为我国古人所知.《淮南子》中有“慈石能吸铁,及其于铜则不通矣”,“慈石之能连铁也,而求其引瓦,则难矣”.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古代磁现象的故事关于古代利用磁现象的小故事.除了郑和下西洋用罗盘.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他的京城(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南)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阿房宫.为了防备刺客进入皇宫,他专门叫人把宫殿的大门做成磁石的,还特意起了个名字叫慈石门.慈石门能吸铁,他以为这样可以防备刺客破门而入.刺客若是佩带用铁制的刀枪利剑或穿着铁甲进宫,就会被慈石门吸住,然后被抓起来.当然,这个传说有点夸张,不过它说明,当时我们的祖先已经发现了磁石具有吸铁的能力,并已经开始大量开采使用了.
为什么当时把磁石叫慈石呢?因为磁石能牢牢地吸住铁砂、铁屑、铁钉之类的铁器,就像慈爱的母亲深深地吸引着自己的孩子那样.但“慈石”毕竟是没有感情的石头,所以后来人们就把慈字底下的心字去掉,换上个石字旁,写作磁.这样,慈石就变成磁石了.
问题2:介绍中国古代磁现象研究![语文科目]
§2.8中国古代对磁的认识
1.磁石的吸铁性及其应用
我国是对磁现象认识最早的国家之一,公元前4世纪左右成书的《管子》中就有“上有慈石者,其下有铜金”的记载,这是关于磁的最早记载.类似的记载,在其后的《吕氏春秋》中也可以找到:“慈石召铁,或引之也”.东汉高诱在《吕氏春秋注》中谈到:“石,铁之母也.以有慈石,故能引其子.石之不慈者,亦不能引也”.在东汉以前的古籍中,一直将磁写作慈.相映成趣的是磁石在许多国家的语言中都含有慈爱之意.
我国古代典籍中也记载了一些磁石吸铁和同性相斥的应用事例.例如《史记?封禅书》说汉武帝命方士栾大用磁石做成的棋子“自相触击”;而《椎南万毕术》(西汉刘安)还有“取鸡血与针磨捣之,以和磁石,用涂棋头,曝干之,置局上则相拒不休”的详细记载.南北朝(512~518年)的《水经注》(郦道元)和另一本《三辅黄图》都有秦始皇用磁石建造阿房宫北阙门,“有隐甲怀刃人门”者就会被查出的记载.《晋书?马隆传》的故事可供参考:相传3世纪时智勇双全的马隆在一次战役中,命士兵将大批磁石堆垒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身穿铁甲的敌军个个都被磁石吸住,而马隆的兵将身穿犀甲,行动如常.敌军以为马隆的兵是神兵,故而大败(“夹道累磁石,贼负铁镗,行不得前,隆卒悉被犀甲,无所溜碍”).
古代,还常常将磁石用于医疗.《史记》中有用“五石散”内服治病的记载,磁石就是五石之一.晋代有用磁石吸出体内铁针的病案.到了宋代,有人把磁石放在耳内,口含铁块,因而治愈耳聋.
磁石只能吸铁,而不能吸金、银、铜等其他金属,也早为我国古人所知.《淮南子》中有“慈石能吸铁,及其于铜则不通矣”,“慈石之能连铁也,而求其引瓦,则难矣”.
2.磁石的指向性及其应用
在我国很早就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并制出了指向仪器 司南.《鬼谷子》中有“郑子取玉,必载司南,为其不惑也”的记载.稍后的《韩非子》中有“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的记载.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记有“司南之杓(勺子),投之于地(中央光滑的地盘),其柢(勺的长柄)指南”.
不言而喻,司南的指向性较差.北宋时曾公亮与丁度(990~1053)编撰的《武经总要》(1044年)在前集卷十五记载了指南鱼的使用及其制作方法:“若遇天景噎(阴暗)霾,夜色瞑黑,又不能辨方向……出指南车或指南鱼,以辨所向……鱼法,用薄铁叶剪裁,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形,置炭中烧之,候通赤,以铁钤钤鱼首出火,以尾正对子位,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以密器收之.用时置水碗于无风处,平放鱼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南向午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极为清晰地论述了热退磁现象的应用.当烧至通赤时,温度超过居里点,磁畴瓦解,这时成为顺磁体.再用水冷却,磁畴又重新恢复.这时鱼尾正对子位(北方),在地磁场作用下,磁畴排列具有方向性,因而被磁化.还应注意到,“钤鱼首出火”时“没尾数分”,鱼呈倾斜状,此举使鱼体更接近地磁场方向,磁化效果会更好.从司南到指南鱼,无疑是一个重大进步,但在使用上仍多有不便.我国古籍中,关于指南针的最早记载,始见于沈括的《梦溪笔谈》.该书介绍了指南针的四种用法:水法,用指南针穿过灯芯草而浮于水面;指法,将指南针搁在指甲上;碗法,将指南针放在碗沿;丝悬法,将独股蚕丝用蜡粘于针腰处,在无风处悬挂.磁针的制作,采用了人工磁化方法.正是由于指南针的出现,沈括最先发现了磁偏现象,“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南宋时,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记述了将指南龟支在钉尖上.由水浮改为支撑,对于指南仪器这是在结构上的一次较大改进,为将指南针用于航海提供了方便条件.
指南针用于航海的记录,最早见于宋代朱彧(yù)的《萍洲可谈》:“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以后,关于指南针的记载极丰.到了明代,遂有郑和下西洋,远洋航行到非洲东海岸之壮举.西方“关于指南针航海的记载,是在1207年英国纳肯(A.Neckam,1157~1217)的《论器具》中.
3.其他与磁有关的自然现象
极光源于宇宙中的高能荷电粒子,它们在地磁场作用下折向南北极地区,与高空中的气体分子、原子碰撞,使分子、原子激发而发光.我国研究人员在历代古籍中业已发现,自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1751年,有关极光记载达474次.在公元1~10世纪的180余次记载中,有确切日期的达140次之多.在西方最早记载极光的,当推亚里士多德,他称极光为“天上的裂缝”.“极光”这一名称,始于法国哲学家伽桑迪.
太阳黑子,也是一种磁现象.在欧洲人还一直认为太阳是完美无缺的天体时,我国先人早已发现了太阳黑子.根据我国研究人员搜集与整理,自前165年~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史书中观测黑子记录为127次.这些古代观测资料为今人研究太阳活动提供了极为珍贵、翔实可靠的资料.
遗憾的是,关于磁的认识尽管极为丰富,而关于磁现象的本质及解释,往往又是含糊的,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就连被称作“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的沈括,对磁现象也认为,“莫可原其理”,“未深考耳”,致使在我国历史上,一直未能产生可与英国吉尔伯特《论磁》比美的著作.
问题3:磁现象给人不便的例子急!!!!!!!!!!!!!!1
手机把银行卡消磁了.
问题4:有关古代不文明礼貌行为的故事要短一点的,最好能演出来的那种
比较著名的,课本里就有很多.
比如《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问题5:什么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