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陶渊明是哪朝人_陶渊明作者简介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生平等等[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九江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相关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陶渊明的名是什么?[语文科目]
楼上的,元亮是字
陶渊明的名是陶潜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问题2:陶渊明的简介只要简介和身世 跪求 这是我们的今天的作业 谢谢了[语文科目]
陶渊明画像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陶渊明大约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他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后弃官归隐.后世称靖节先生.有《陶渊明集》.陶渊明 画像(13张)陶渊明 隐逸文化总的风格有三:其一是柔(弱),其二是淡,其三是远 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都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问题3:对陶渊明的评价[语文科目]
陶渊明堪称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也是杰出的辞赋家与散文家.
“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晋书 陶潜传》
“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如之京.”萧统《陶渊明集序》
“赏读《高士传》,最佳陶征君,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孟浩然《仲夏归汉南寄京邑旧游》
“宽心应是酒,谴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杜甫《奉寄河南韦尹丈人》
“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欧阳修
“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苏轼《与苏辙书》
“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辛弃疾《念奴娇》
陶渊明的不朽诗篇,陶渊明的伟大人品,影响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辛弃疾等几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希望对你有帮助
问题4:陶渊明怎么死的
贫病交加而死.其死亡年代有不同的说法,不去细说了.
陶渊明先生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有时,他也不免上门请求借贷.他的老朋友颜延之,于刘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每天都到他家饮酒.临走时,留下两万钱,他全部送到酒家,陆续饮酒.不过,他之求贷或接受周济,是有原则的.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这时,他又病又饿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檀道济馈以梁肉,被他挥而去之.
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已看得那样平淡自然.
死前作品:《自祭文》、《挽歌诗》三首.
问题5:什么的陶渊明[语文科目]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
豪华落尽见真淳的陶渊明,
东篱把酒黄昏后的陶渊明,
十愿十悲诉衷情的陶渊明,
说不尽的陶渊明……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