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数学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天干地支查询表_看书时看到天干地支纪年法所以查了查,我是90年的可是...[数学]”,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两种可能,一是余数计算错误,二是得出的余数与干支对应错误
(1990-3)÷12=165 余数7
余数7 对应 地支 午
公元1990年 尾数0 对应 天干 庚
经过计算, 1990年为庚午年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天干地支生辰八字是怎么算的
生辰八字是指:出生的年、月、日、时辰.皆由天干地支的两个字组成,所以称八字.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生辰八字或者说八字,其实是周易术语四柱的另一种说法.四柱是指人出生的时间、即年、月、日、时.在人用天干和地支各出一字相配合分别来表示年、月、日、时,如甲子年、丙申月、辛丑日、壬寅时等.每柱两字,四柱共八字,所以算命又称“测八字”.依照天干、地支沂涵阴阳五行属性之相生、相克的关系,推测人的体咎祸福.不过我们在这里要讲的不是如何“测八字”,而是如何算八字.
四柱八字排立
四柱以指一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四柱排立是指找出一个人的生辰八字.主要分四步进行.
排年柱
年柱, 即人出生的年份用干支来表示. 注意上一年和下一年的分界线是以立春这一天的交节时刻划分的, 而不是以正月初一划分. 如某人阳历2000年2月4日22点17分生, 由于阴历2000年交立春是阳历2000年2月4日20点32分, 因此此人的年柱为2000年之庚辰,而非1999年之已卯.
排月柱
月柱, 即用干支表示人出生之年月所处的节令. 注意月干支不是以农历每月初一为分界线, 而是以节令为准, 交节前为上个月的节令, 交节后为下个月的节令.
一月 寅月 二月 卯月 三月 辰月 四月 巳月
从立春到惊蛰 从惊蛰到清明 从清明到立夏 从立夏到芒种
五月 午月 六月 未月 七月 申月 八月 酉月
从芒种到小暑 从小暑到立秋 从立秋到白露 从白露到寒露
九月 戌月 十月 亥月 十一月 子月 十二月 丑月
从寒露到立冬 从立冬到大雪 从大雪到小寒 从小寒到立春
节令含义:
正月立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 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天又开始了, 天气将回暖, 万物将更新, 是农事活动开始的标志. 立春是公历的2月4日或5日.
二月惊蛰: 春雷开始轰鸣, 惊醒了蛰伏在泥土里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 过冬的虫卵快要孵化了, 这个节气表示春意渐浓, 气温升高. 惊蛰是公历的3月6日或7日.
三月清明: 这个节气表示气温已变暖, 草木萌动, 自然界出现一片清秀明朗的景象. 清明是公历的4月5日或6日.
四月立夏: 这个节气表示夏季开始, 炎热的天气将要来临, 农事活动已进入夏季繁忙季节了. 立夏是公历的5月6日或7日.
五月芒种: "芒"是指壳实尖端的细毛, 在北方是割麦种稻的时候, 也是耕种最忙的时节, 芒种是公历的6月6日或7日.
六月小暑: 这个节气表示已进入暑天, 炎热逼人, 小暑是公历的7月7日或8日.
七月立秋: 这个节气表示炎热的夏季将过, 天高气爽的秋天开始. 立秋是公历的8月8日或9日.
八月白露: 这个节气表示天气更凉, 空气中的水气夜晚常在草木等物体上凝结成白色的露珠, 白露是公历的9月8日或9日.
九月寒露: 这个节气表示冬季的开始, 预示气候的寒凉程度将逐渐加剧, 寒露是公历的10月8日或9日.
十月立冬: 这个节气表示清爽的秋天将过, 寒冷的冬天开始, 立冬是公历的11月7日或8日.
十一月大雪: 这个节气表示降雪来得较大, 大雪是公历的12月7日或8日.
十二月小寒: 这个节气表示开始进入冬季最寒冷的季节, 会有霜冻, 小寒是公历的1月5日或6日.
以下是年上起月表.
月/年 甲己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
------------------------------
正月 丙寅 戊寅 庚寅 壬寅 甲寅
二月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乙卯
三月 戊辰 庚辰 壬辰 甲辰 丙辰
四月 己巳 辛巳 癸巳 乙巳 丁巳
五月 庚午 壬午 甲午 丙午 戊午
六月 辛未 癸未 乙未 丁未 己未
七月 壬申 甲申 丙申 戊申 庚申
八月 癸酉 乙酉 丁酉 己酉 辛酉
九月 甲戌 丙戌 戊戌 庚戌 壬戌
十月 乙亥 丁亥 己亥 辛亥 癸亥
冬月 丙子 戊子 庚子 壬子 甲子
腊月 丁丑 己丑 辛丑 癸丑 乙丑
排日柱
从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2年)二月己巳日至今, 我国干支记日从未间断. 这是人类社会迄今所知的唯一最长的记日法.
日柱, 即用农历的干支代表人出生的那一天. 干支记日每六十天一循环,由于大小月及平闰年不同的缘故, 日干支需查找万年历.
另外,日与日的分界线是以子时来划分的, 即十一点前是上一日的亥时, 过了十一点就是次日的子时. 而不要认为午夜十二点是一天的分界点.
排时柱
时柱, 用干支表示人出生的时辰. 一个时辰在农历记时中跨两个小时,故一天共十二个时辰.
子时: 23点 --凌晨1 丑时: 1 点 --凌晨3
寅时: 3 点 --凌晨5 卯时: 5 点 --凌晨7
辰时: 7 点 --上午9 巳时: 9 点 --上午11
午时: 11点 --上午13 未时: 13点 --上午15
申时: 15点 --上午17 酉时: 17点 --上午19
戌时: 19点 --晚上21 亥时: 21点 --晚上23
日上起时表:
时/日 甲己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
------------------------------
子 甲子 丙子 戊子 庚子 壬子
丑 乙丑 丁丑 己丑 辛丑 癸丑
寅 丙寅 戊寅 庚寅 壬寅 甲寅
卯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乙卯
辰 戊辰 庚辰 壬辰 甲辰 丙辰
巳 己巳 辛巳 癸巳 乙巳 丁巳
午 庚午 壬午 甲午 丙午 戊午
未 辛未 癸未 乙未 丁未 己未
申 壬申 甲申 丙申 戊申 庚申
酉 癸酉 乙酉 丁酉 己酉 辛酉
戌 甲戌 丙戌 戊戌 庚戌 壬戌
亥 乙亥 丁亥 己亥 辛亥 癸亥
拿我的一位朋友举例:朋友生于1984年8月27日,此年为甲子年(书中查到);按照立月柱歌诀可知:他的年天干为甲,所以月以丙为首,所以他的立月柱为,癸酉;相应的他的日柱为癸巳(书中查到);而他的时立柱根据时立柱歌诀得知:癸巳为日干时,以壬配子时,所以时柱应为戊辰.这样就排出了他的生辰八字:“甲子 癸酉 癸巳 戊辰”.
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希望,宝宝一出生,就有了个准确的时间,年月日时,即古人常说的生辰八字,这八个字包含了一个人出生时的天体运行的基本状态,也蕴含了一个人今后的命运.
要得到正确的出生时间,白天以日晷仪测量最准.钟表时间是人为的平均时和地区标准时,必须依节气(太阳黄经)计算“真太阳时差”与依出生地计算“地方经度时差”,才能得到真正的出生天文时间.
推夜子时法(妥否?):
夜子时,与正子时不同,推法亦稍异.查子时之时间,由夜间十一点钟开始,至一点钟为止.在夜十一点至十二点之间生人者,乃是夜子时.是时为今夜之子时,乃属于今日之内.十二点钟后,属明日.所谓夜子时者,乃今日之夜,非明日之早.正子时者,乃明日之早,非今日之夜也.一时有两点钟,前一点钟是夜子,后一点钟是正子.遁干之法,与日上起时法,稍有区别.必须于遁得亥时之后,再加遁一位也.
例:假如丙午年,庚寅月,乙丑日,十一点钟后,十二点钟前,夜子时生.歌诀云:乙庚丙作初.是乙日子时(正子)遁丙子,依次顺数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夜子时须即戊子也.
《克择讲义》:每午后十一点五十九分五十九秒五十九微为夜子,属阴; 就是上四刻,原作现日之额.若超过十二点起至一点内止,则是早子明日,作下四刻,属阳,万年不易.
自古至今甲己日起甲子时,夜子原起甲子相同,加注夜子可也.
参考资料:http://www.sobenboardhs.com/bbname/tongdao/hewei.htm
问题2:什么是天干地支[语文科目]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问题3:天干地支是什么?[语文科目]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用来纪年的
问题4:天干地支是啥[语文科目]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辞源”里说,“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天干地支”又称“干枝”.前人有云:“天干,犹木之干,强而为阳;支,犹木之枝,弱而为阴.”可见称为干支的原始用意.天干的数目有十位,它们的依次顺序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数目有十二位,它们的依次顺序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问题5:什么叫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西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过去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於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这几个朝代.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中国历法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补充典故:
相传黄帝时代,因有蚩尤神扰乱,黄帝忧民之若,遂与蚩尤大战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黄帝於是斋戒沐浴、筑坛祀天、方丘礼地.天乃降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帝乃将十干圆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干为天,支为地,然后乃能治之.后有大挠氏将十天干、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并以黄来开国日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此为天干地支之由来.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