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狂人日记主要内容_概述《狂人日记》的主要内容[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⑵矣.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记中语误,一字不易;惟人名虽皆村人,不为世间所知,无关大体,然亦悉易去.至于书名,则本人愈后所题,不复改也.七年四月二日识.
一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我怕得有理.
二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根,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我可不怕,仍旧走我的路.前面一伙小孩子,也在那里议论我;眼色也同赵贵翁一样,脸色也铁青.我想我同小孩子有什么仇,他也这样.忍不住大声说,“你告诉我!”他们可就跑了.
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⑶,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赵贵翁虽然不认识他,一定也听到风声,代抱不平;约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对.但是小孩子呢?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出世,何以今天也睁着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这真教我怕,教我纳罕而且伤心.
我明白了.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
三
晚上总是睡不着.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
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
最奇怪的是昨天街上的那个女人,打他儿子,嘴里说道,“老子呀!我要咬你几口才出气!”他眼睛却看着我.我出了一惊,遮掩不住;那青面獠牙的一伙人,便都哄笑起来.陈老五赶上前,硬把我拖回家中了.
拖我回家,家里的人都装作不认识我;他们的脸色,也全同别人一样.进了书房,便反扣上门,宛然是关了一只鸡鸭.这一件事,越教我猜不出底细.
前几天,狼子村的佃户来告荒,对我大哥说,他们村里的一个大恶人,给大家打死了;几个人便挖出他的心肝来,用油煎炒了吃,可以壮壮胆子.我插了一句嘴,佃户和大哥便都看我几眼.今天才晓得他们的眼光,全同外面的那伙人一模一样.
想起来,我从顶上直冷到脚跟.
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
你看那女人“咬你几口”的话,和一伙青面獠牙人的笑,和前天佃户的话,明明是暗号.我看出他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
照我自己想,虽然不是恶人,自从踹了古家的簿子,可就难说了.他们似乎别有心思,我全猜不出.况且他们一翻脸,便说人是恶人.我还记得大哥教我做论,无论怎样好人,翻他几句,他便打上几个圈;原谅坏人几句,他便说“翻天妙手,与众不同”.我那里猜得到他们的心思,究竟怎样;况且是要吃的时候.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书上写着这许多字,佃户说了这许多话,却都笑吟吟的睁着怪眼看我.
我也是人,他们想要吃我了!
四
早上,我静坐了一会儿.陈老五送进饭来,一碗菜,一碗蒸鱼;这鱼的眼睛,白而且硬,张着嘴,同那一伙想吃人的人一样.吃了几筷,滑溜溜的不知是鱼是人,便把他兜肚连肠的吐出.
我说“老五,对大哥说,我闷得慌,想到园里走走.”老五不答应,走了;停一会,可就来开了门.
我也不动,研究他们如何摆布我;知道他们一定不肯放松.果然!我大哥引了一个老头子,慢慢走来;他满眼凶光,怕我看出,只是低头向着地,从眼镜横边暗暗看我.大哥说,“今天你仿佛很好.”我说“是的.”大哥说,“今天请何先生来,给你诊一诊.”我说“可以!”其实我岂不知道这老头子是刽子手扮的!无非借了看脉这名目,揣一揣肥瘠:因这功劳,也分一片肉吃.我也不怕;虽然不吃人,胆子却比他们还壮.伸出两个拳头,看他如何下手.老头子坐着,闭了眼睛,摸了好一会,呆了好一会;便张开他鬼眼睛说,“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几天,就好了.”
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养肥了,他们是自然可以多吃;我有什么好处,怎么会“好了”?他们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截下手,真要令我笑死.我忍不住,便放声大笑起来,十分快活.自己晓得这笑声里面,有的是义勇和正气.老头子和大哥,都失了色,被我这勇气正气镇压住了.
但是我有勇气,他们便越想吃我,沾光一点这勇气.老头子跨出门,走不多远,便低声对大哥说道,“赶紧吃罢!”大哥点点头.原来也有你!这一件大发见,虽似意外,也在意中: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
吃人的是我哥哥!
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五
这几天是退一步想:假使那老头子不是刽子手扮的,真是医生,也仍然是吃人的人.他们的祖师李时珍做的“本草什么”⑷上,明明写着人肉可以煎吃;他还能说自己不吃人么?
至于我家大哥,也毫不冤枉他.他对我讲书的时候,亲口说过可以“易子而食”⑸;又一回偶然议论起一个不好的人,他便说不但该杀,还当“食肉寝皮”⑹.我那时年纪还小,心跳了好半天.前天狼子村佃户来说吃心肝的事,他也毫不奇怪,不住的点头.可见心思是同从前一样狠.既然可以“易子而食”,便什么都易得,什么人都吃得.我从前单听他讲道理,也糊涂过去;现在晓得他讲道理的时候,不但唇边还抹着人油,而且心里满装着吃人的意思.
六
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
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
七
我晓得他们的方法,直捷杀了,是不肯的,而且也不敢,怕有祸祟.所以他们大家连络,布满了罗网,逼我自戕.试看前几天街上男女的样子,和这几天我大哥的作为,便足可悟出八九分了.最好是解下腰带,挂在梁上,自己紧紧勒死;他们没有杀人的罪名,又偿了心愿,自然都欢天喜地的发出一种呜呜咽咽的笑声.否则惊吓忧愁死了,虽则略瘦,也还可以首肯几下.
他们是只会吃死肉的!——记得什么书上说,有一种东西,叫“海乙那”⑺的,眼光和样子都很难看;时常吃死肉,连极大的骨头,都细细嚼烂,咽下肚子去,想起来也教人害怕.“海乙那”是狼的亲眷,狼是狗的本家.前天赵家的狗,看我几眼,可见他也同谋,早已接洽.老头子眼看着地,岂能瞒得我过.
最可怜的是我的大哥,他也是人,何以毫不害怕;而且合伙吃我呢?还是历来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
我诅咒吃人的人,先从他起头;要劝转吃人的人,也先从他下手.
八
其实这种道理,到了现在,他们也该早已懂得,……
忽然来了一个人;年纪不过二十左右,相貌是不很看得清楚,满面笑容,对了我点头,他的笑也不像真笑.我便问他,“吃人的事,对么?”他仍然笑着说,“不是荒年,怎么会吃人.”我立刻就晓得,他也是一伙,喜欢吃人的;便自勇气百倍,偏要问他.
“对么?”
“这等事问他什么.你真会……说笑话.……今天天气很好.”
天气是好,月色也很亮了.可是我要问你,“对么?”
他不以为然了.含含糊糊的答道,“不……”
“不对?他们何以竟吃?!”
“没有的事……”
“没有的事?狼子村现吃;还有书上都写着,通红崭新!”
他便变了脸,铁一般青.睁着眼说,“有许有的,这是从来如此……”
“从来如此,便对么?”
“我不同你讲这些道理;总之你不该说,你说便是你错!”
我直跳起来,张开眼,这人便不见了.全身出了一大片汗.他的年纪,比我大哥小得远,居然也是一伙;这一定是他娘老子先教的.还怕已经教给他儿子了;所以连小孩子,也都恶狠狠的看我.
九
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都用着疑心极深的眼光,面面相觑.……
去了这心思,放心做事走路吃饭睡觉,何等舒服.这只是一条门槛,一个关头.他们可是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师生仇敌和各不相识的人,都结成一伙,互相劝勉,互相牵掣,死也不肯跨过这一步.
十
大清早,去寻我大哥;他立在堂门外看天,我便走到他背后,拦住门,格外沉静,格外和气的对他说,
“大哥,我有话告诉你.”
“你说就是,”他赶紧回过脸来,点点头.
“我只有几句话,可是说不出来.大哥,大约当初野蛮的人,都吃过一点人.后来因为心思不同,有的不吃人了,一味要好,便变了人,变了真的人.有的却还吃,——也同虫子一样,有的变了鱼鸟猴子,一直变到人.有的不要好,至今还是虫子.这吃人的人比不吃人的人,何等惭愧.怕比虫子的惭愧猴子,还差得很远很远.
“易牙⑻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还是一直从前的事.谁晓得从盘古开辟天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儿子;从易牙的儿子,一直吃到徐锡林⑼;从徐锡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捉住的人.去年城里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舐.
“他们要吃我,你一个人,原也无法可想;然而又何必去入伙.吃人的人,什么事做不出;他们会吃我,也会吃你,一伙里面,也会自吃.但只要转一步,只要立刻改了,也就是人人太平.虽然从来如此,我们今天也可以格外要好,说是不能!大哥,我相信你能说,前天佃户要减租,你说过不能.”
当初,他还只是冷笑,随后眼光便凶狠起来,一到说破他们的隐情,那就满脸都变成青色了.大门外立着一伙人,赵贵翁和他的狗,也在里面,都探头探脑的挨进来.有的是看不出面貌,似乎用布蒙着;有的是仍旧青面獠牙,抿着嘴笑.我认识他们是一伙,都是吃人的人.可是也晓得他们心思很不一样,一种是以为从来如此,应该吃的;一种是知道不该吃,可是仍然要吃,又怕别人说破他,所以听了我的话,越发气愤不过,可是抿着嘴冷笑.
这时候,大哥也忽然显出凶相,高声喝道,“都出去!疯子有什么好看!”
这时候,我又懂得一件他们的巧妙了.他们岂但不肯改,而且早已布置;预备下一个疯子的名目罩上我.将来吃了,不但太平无事,怕还会有人见情.佃户说的大家吃了一个恶人,正是这方法.这是他们的老谱!
陈老五也气愤愤的直走进来.如何按得住我的口,我偏要对这伙人说,“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你们要不改,自己也会吃尽.即使生得多,也会给真的人除灭了,同猎人打完狼子一样!——同虫子一样!”
那一伙人,都被陈老五赶走了.大哥也不知那里去了.陈老五劝我回屋子里去.屋里面全是黑沉沉的.横梁和椽子都在头上发抖;抖了一会,就大起来,堆在我身上.
万分沉重,动弹不得;他的意思是要我死.我晓得他的沉重是假的,便挣扎出来,出了一身汗.可是偏要说,“你们立刻改了,从真心改起!你们要晓得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
十一
太阳也不出,门也不开,日日是两顿饭.
我捏起筷子,便想起我大哥;晓得妹子死掉的缘故,也全在他.那时我妹子才五岁,可爱可怜的样子,还在眼前.母亲哭个不住,他却劝母亲不要哭;大约因为自己吃了,哭起来不免有点过意不去.如果还能过意不去,……妹子是被大哥吃了,母亲知道没有,我可不得而知.
母亲想也知道;不过哭的时候,却并没有说明,大约也以为应当的了.记得我四五岁时,坐在堂前乘凉,大哥说爷娘生病,做儿子的须割下一片肉来,煮熟了请他吃,⑽才算好人;母亲也没有说不行.一片吃得,整个的自然也吃得.但是那天的哭法,现在想起来,实在还教人伤心,这真是奇极的事!
十二
不能想了.
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大哥正管着家务,妹子恰恰死了,他未必不和在饭菜里,暗暗给我们吃.
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现在也轮到我自己,……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
十三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
一九一八年四月.
其他回答
小说塑造了一位狂人,看见什么人都以为是要吃他:他看见邻居交头接耳地议论,就觉得是在密谋害他;医生给他诊脉,他也觉得那人不过是刽子手假扮,是来“揣一揣肥瘠”的,好分他一片肉吃;大哥安慰他,让他静养着,他却怀疑是想养肥他,好多吃些肉;“狂人”还听说邻村狼子村有个“大恶人”,被佃户打死,连心肝也被挖出炒了吃,又联想起小时候大哥讲书时说的“易子而食”、“食肉寝皮”的事,就越发相信了自己的判断。最后他终于鼓...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狂人日记主要内容[语文科目]
《狂人日记》的主题十分明确,就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他还曾在1918年8月20日致许寿棠的信中说道:“《狂人日记》实力拙作……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后以偶阅《通鉴》,”乃司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此成篇.此种发见,关系亦甚大知者尚寥寥也.”由此可见,作品小序中所谓“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等语,完全可以理解为作者有意摹传统笔记小说作法而写的反语,也可以理解为作者所说的“医家”有更深广的含义,并非狭义的“医生”、“大夫”.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狂人虽然具有迫害狂的精神特征,诸如“今天全没有月光,我知道不妙”,“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想害我”,“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等等,但作品的深层意蕴却是有意识地指向几千年的历史和当时社会上的“吃人”现象从古代的“易子而食”,到“前天狼子村佃户来说吃心肝的事”;从“易牙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到徐锡林(即徐锡霖)被炒食心肝.作品内容虽然带有狂人的非逻辑心理特征,但始终围绕着“吃人”,围绕着中国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不断发生的有史可查和无史记载的形形色色的吃人现象,其意图是显而易见的.
《狂人日记》在表现其主题时,也表现出鲜明的启蒙主义的思想特征.鲁迅对中国国民性中的“看客”心态最为深恶痛绝,他的“弃医从文”的重大抉择便直接由于这个因素.而顾在五四运动前后写的所有杂文和小说,都是以启蒙主义为总的思想特征的.
《狂人日记》的创作,下是鲁迅在经历了沉默与思索之后的第一声呐喊,其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他多年来的愤怒、怨恨、不满、焦虑,以及希望、企求等各种复杂的情绪,也必然地体现了他多年来对中国历史的深思和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是一篇彻底的反封建的“宣言”,也是作者此后全部创作的“总序言”.
《狂人日记》的启蒙主义思想特征,主要表现在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揭露,对麻木愚昧的国民性的批判,以及对将来的坚定信念和热烈希望.作者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礼教就是吃人,仁义道德是礼教虚伪的面具,这就是鲁迅对封建道德的定义,也是他多年来思考和认识的结果,也是这篇作品最辉煌的成就.
作品借主人公的眼睛,观察了他周围的人:“他们也有给知县打过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给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然而,他们不但没有起来反抗吃人的人,反倒也要吃人.作者为此感到不解和愤怒:“还是历来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作品还写道:“我诅咒吃人的人,先从他(即狂人的大哥引者)起头;要劝转吃人的人,也先从他下手.”“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作用!你们也会吃尽.”在作品的最后一日记里,作者深切地希望:“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并具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狂人日记》不仅表现了彻底批判封建礼教的勇气,而且还表现了鲁迅“忧愤深广”的人道主义情怀,表现了他以文艺创作来改造社会和人生的总体精神.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狂人日记》的意义,确实远远超出了文学的领域.
作品的主人公虽然是一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的“狂人”,但作品的主旨却并不是要写下层劳动人民所受到的迫害,更不是一个精神病人的“纪实文学”,而是要借狂人之口来揭露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因此作品中的狂人,实际上是一个象征性的形象.“历史上多少反抗旧传统的、离经叛道的人,曾经被视为疯子,如孙中山,也曾被人叫做“疯子”.从世俗的眼光看去他是疯子;站在革命的立场看去他是先知先觉.同一个人、同一个思想却在社会上有截然对立的两种看法和评价,这也是变革时代的社会矛盾的反映.鲁迅塑造这具有狂与不狂两重性的形象,就是对社会矛盾的一种揭示.这也是狂个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深刻含义”.掌握狂人形象的关键,就在于对狂人是真狂还是假狂的理解.
鲁迅曾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过:当时“大约所仰仗的全是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知识”.从作口中狂人的言行来看,他的确是一个“迫害狂”患者,具有恐惧、多疑、知觉障碍和逻辑思维不健全等特征,属于精神病学的“迫害妄想型”精神病患者.如作品所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又怕我看见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像这样的以为人人都要害他、要吃他的心理,在作品中处处可见.如果只看到这一方面,那就很容易认为狂人是真狂了.其实狂人的评议和心理有许多错乱和偏执的地方,却又表现出清醒的认识、深刻的思想和发言人的洞察力.在这方面,最为突出的就是前面提到的他从写满“仁义道德”几字的历史字缝里所发现的吃人的本质.这段话揭开了几千年中国封建礼教的面纱,揭露了封建礼教在精神上对人民的残害,揭示了封建制奴役压迫人民的罪恶.几千年来,敢于站出来说出这个本质的人难道不就是被世人看作是“狂人”的人吗?
作品开头,有这样一段话:“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作者按照一个迫害狂患者的思维特征来写人物的语言,其逻辑虽然常常很不清晰,但是,其含义却是相当丰富而且深刻的.所以,作品中的狂人,实际上是一个敢于向传统世俗社会挑战的清醒和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者的象征形象.
如果我们很好地解决了狂人形象是真狂还是假狂的问题,那么,对狂人形象所具有的“狂与不狂”的两重性就容易掌握了.狂人的“狂”,一方面是由于他所具有的精神病人的某些特征,更重要的一方面却是他对传统和世俗的反抗;狂人的“不狂”,则在于他“超前”的思想认识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并且被历史所证明是正确的,只是他说出了当时的人们不敢说或者是还没有说出的骇人听闻的话.我们说《狂人日记》是鲁迅全部创作的“总序言”,除了思想主题方面的因素外,还包含着它在鲁迅小说艺术上的开拓意义.鲁迅小说正是从这里开始,就一直既借鉴外国小说的长处,又继承传统小说的优点,从而创造出一种现代小说的新的民族形式.
《狂人日记》一发表,就以其“格式的特别”而引起了许多关注新文学的人们的注意.而它的特别,主要就在于它采用的是中国传统小说从来没有过的“日记体”形式.此外,作口中所带有的“淡淡的象征主义色彩”和新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的“寓热于冷”的风格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所以,茅盾说:当时“还没有第二个同样惹人注意的作家,更找不出同样成功的第二篇创作小说”.
在中国,以前没有日记体小说,只有笔记体和章回体小说.笔记体是“采风式”的,章回体是“说书式”的,它们在都采用第三人称,而日记体则全部采用第一人称,整篇作品几乎都是主人公内心世界的表白.鲁迅的《狂人日记》不但从题目上,而且从整体形式上都借鉴了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说.鲁迅在借鉴果戈理小说的同时,不仅在思想内容方面表现得更为“忧愤深广”,把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礼教,很好地表现了本民族的生活和意识,而且在艺术手法方面,并没有因此而完全抛弃本国的小说传统,在以自我表白为主要特征的日记体小说中,仍然能很好地运用白描手法,极简明地通过语言和行为刻画出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此外,作者对白话的运用,也达到了非常娴熟的程度.比如“早上,我静坐了一会.陈老五送进饭来,一碗菜,一碗蒸鱼,这鱼的眼睛,白而且硬,张着嘴,同那一伙想吃人的人一样.吃了几筷,滑溜溜的不知是鱼是人,便把它兜肚连肠的吐出.”从这短短的几十个字里,就可以看出作者文字功夫,其中有心理、有动作、有细节,用的都是标准的白话,自然朴实,却又处处生动形象,充满意趣.作品中还有一些警句式的词句,如“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等等,其概括的力度和含义的深度,都绝不亚于文言文.鲁迅正是他高超的语言功力,在借鉴外国小说形式的同时,很成功地与传统小说的优点结合在一起,深刻地表现了本民族的思想和生活,才创造出了“日记体”这样一种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
从创作方法上看,《狂人日记》主要采用的还是现实主义的方法.这表现在作品重视典型环境的描写、重视细节的真实性、重视人物性格的统一性等方面.我们在阅读中时,如果把狂人的“错觉”加以矫正,就可以发现,无论是路人对他的态度,还是何先生对他的诊断,都是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生活现象.而“从盘古开辟天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儿子;从易牙的儿子,一直吃到徐锡林”,甚至于“去年城里钉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着血舐”(这个细节后来被作者用于他的另一篇小说《药》之中),确实是“从来如此”.
《狂人日记》的现实主义精神,最重要的是念念不忘对封建道德的批判、对愚昧国民的同性和鞭挞.在作品中,除了现实主义的方法外,象征主义也时常可见.无论是“很好的月光”,还是“赵家的狗”;无论是狼子村的炒吃心肝,还是李时珍写的人肉可以煎吃,都既可以看作是现实主义的刻画,也可以看作是象征主义的结合.狂人的精神病状的描写是逼真的,而他的几乎所有语言又都是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他的形象本身的象征意义则更为突出.
茅盾曾在1923年这样写道“这奇文冷隽的句子,挺峭的文调,对照着那储蓄半吐的意义,和淡淡的象征主义色彩,便构成了异样的风格,使人一见就感着不言而喻的悲哀和愉快.”鲁迅从《狂人日记》开始就形成了一种“异样的风格”,即作品虽然一开篇就使人笼罩在阴冷的恐惧之中,虽然处处使人感到毛骨悚然,但是,作品中狂人昂扬的斗志,却不能不使人振奋,不能不使人觉得作者在冷峻的文字中还流淌着热烈的感情,还寄托着热切的希望.概而言之,是鲁迅小说“异样的风格”就是寓热于冷.
《狂人日记》将彻底的反封建精神与崭新而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结合,深刻地体现了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实绩,对其也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问题2:狂人日记的主要内容[语文科目]
这是《阿Q正传》的主要内容.
鲁迅小说《阿Q正传》是一部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品,它深刻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面貌,批判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尖锐地提出了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农民问题.作品表明: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思想启蒙,打碎农民精神上的枷锁,才能使他们真正的走向反抗和斗争的道路.
小说的主人公阿Q生活在辛亥革命时期阶级矛盾非常尖锐、阶级对立十分严重的一个江南农村——未庄,是一个极其贫困的流浪雇农,也沾染了一些流氓无产者的习气,即鲁迅所说的“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他无家无业、无亲无故,借住在一个土谷祠里,靠着给人做短工维持生活.阿Q的社会地位也非常低,连准确的姓氏都不可考,地主赵太爷竟然可以不许他姓赵,并且给了他一记耳光.未庄的人平时谁也不注意阿Q,只在活儿忙的时候才记起他这个廉价劳动力来.人们对阿Q可以随便嘲弄,使他的人格受到难以容忍的伤害.然而可悲的是,这样一个被侮辱被损害者,却似乎并无真正的愁苦,倒反而总是那么达观和得意.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阿Q不但贫困和不幸,而且在他身上还束缚着一种可怕的精神枷锁,那便是精神胜利法(即阿Q主义或者叫阿Q相).
一、自欺欺人、自我安慰.其特点是用从幻想中求得胜利、从精神上战胜对方的方法来消除耻辱,取得安慰.因此,所谓精神胜利法,实质上乃是一种奴隶主义和失败主义的表现.比如阿Q虽然用“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来解脱被人揪住辫子在墙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的难堪的局面,虽然在赌赢的一堆洋钱被抢走后用自打耳光而以为是打别人的耳光的“转败为胜”的办法来“战胜”对方,但是,这一切并不能掩盖他实际上处处是一个失败者.尤为令人吃惊的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发展到极致时,竟由“怒目而视”变成了“你还不配”,以丑骄人.
二、爱面子、讳疾忌医,不敢正视自己的弱点和缺点.他连身上的虱子不如王胡多也觉得“大失体统”.他很自尊,可偏偏头上有几个癞疮疤,因而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阿Q既自尊自大而又最能自轻自贱,这两种对立的东西在他身上奇怪地统一着;当被人扭住黄辫子,形势于自己很不利时,他可以大胆承认:“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但不到十秒钟,阿Q又觉得仍是心满意足和得胜了:因为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而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这是何等荒唐的阿Q式的逻辑!
三、阿Q还欺善怕恶、欺弱怕强.他遭到失败后往往不敢向真正的敌手做斗争,比如被赵太爷打了耳光,他不敢抗议,换了假洋鬼子的哭丧棒,他也不敢抗争.却转而向弱小者去报复.他的调笑小尼姑、与王胡以及小D的打架,都是他欺弱怕强的典型表现.
四、此外,阿Q还十分麻木、健忘,特别是对于被压迫被损害的麻木、健忘.他的糊涂和麻木可以说基本上贯穿了一生,如画圆圈时的思想状态,以及游街时竟因没唱几句戏而“很羞愧自己没志气”等等,都是精神极端麻木的突出表现.阿Q还患有一种对于被压迫被损害的惊人的健忘症.他经常这样:在生活中受了侮辱,以“你算是什么东西”等“妙”法“战胜”怨敌之后,便愉快地跑到酒店里喝几碗酒,和别人调笑一通,口角一番,“得胜”后,就愉快地回到土谷祠,放倒头睡着了.挨他一向瞧不起的“假洋鬼子”的打,是多么大的屈辱!但“幸而拍拍地响了之后,于他倒似乎完结了一件事,反而觉得轻松,……他慢慢地走,将到店门口,早已有些高兴了”.这种惊人的健忘症,使得他老是处于被侮辱中而不自觉.至于他认为“女人是害人的东西”,对“男女之大防”非常严以及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等,则都是封建道德观念的遗毒的具体表现.
以上,就是阿Q性格的基本特征,阿Q主义的一些主要因素.但是,在阿Q身上除了阿Q主义之外,还在某种程度显示着劳动者的对压迫者的仇恨心理和要求改变不幸命运的愿望,当辛亥革命的风暴掀起时,阿Q甚至被革命所吸引,接近和要求参加革命.尽管阿Q对革命的理解荒唐可笑,只是一种“阿Q式”的革命,但是,他对于改变不幸命运的愿望却是热烈而真诚的.因此,阿Q的阿Q相和革命要求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我们理解阿Q这一艺术典型的思想性格时不能忽视的.
阿Q主义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精神病态,鲁迅对它的解剖意在批判整个旧社会,小说的谴责对象广泛涉及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几十年来,阿Q精神已经成为一切自欺欺人、因循守旧的腐朽思想的通用名词,人们常常用它来讽刺敌人和批评群众中的落后现象.今天,阿Q所生活的时代和环境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是,这个形象至今仍具有现实教育意义,能鞭策我们进一步向旧思想的残余影响进行坚决斗争.
这是狂人日记的主要内容.
《狂人日记》的主题十分明确,就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他还曾在1918年8月20日致许寿棠的信中说道:“《狂人日记》实力拙作……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后以偶阅《通鉴》,”乃司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此成篇.此种发见,关系亦甚大知者尚寥寥也.”由此可见,作品小序中所谓“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等语,完全可以理解为作者有意摹传统笔记小说作法而写的反语,也可以理解为作者所说的“医家”有更深广的含义,并非狭义的“医生”、“大夫”.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狂人虽然具有迫害狂的精神特征,诸如“今天全没有月光,我知道不妙”,“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想害我”,“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等等,但作品的深层意蕴却是有意识地指向几千年的历史和当时社会上的“吃人”现象从古代的“易子而食”,到“前天狼子村佃户来说吃心肝的事”;从“易牙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到徐锡林(即徐锡霖)被炒食心肝.作品内容虽然带有狂人的非逻辑心理特征,但始终围绕着“吃人”,围绕着中国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不断发生的有史可查和无史记载的形形色色的吃人现象,其意图是显而易见的.
《狂人日记》在表现其主题时,也表现出鲜明的启蒙主义的思想特征.鲁迅对中国国民性中的“看客”心态最为深恶痛绝,他的“弃医从文”的重大抉择便直接由于这个因素.而顾在五四运动前后写的所有杂文和小说,都是以启蒙主义为总的思想特征的.
《狂人日记》的创作,下是鲁迅在经历了沉默与思索之后的第一声呐喊,其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他多年来的愤怒、怨恨、不满、焦虑,以及希望、企求等各种复杂的情绪,也必然地体现了他多年来对中国历史的深思和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是一篇彻底的反封建的“宣言”,也是作者此后全部创作的“总序言”.
《狂人日记》的启蒙主义思想特征,主要表现在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揭露,对麻木愚昧的国民性的批判,以及对将来的坚定信念和热烈希望.作者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礼教就是吃人,仁义道德是礼教虚伪的面具,这就是鲁迅对封建道德的定义,也是他多年来思考和认识的结果,也是这篇作品最辉煌的成就.
作品借主人公的眼睛,观察了他周围的人:“他们也有给知县打过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给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然而,他们不但没有起来反抗吃人的人,反倒也要吃人.作者为此感到不解和愤怒:“还是历来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作品还写道:“我诅咒吃人的人,先从他(即狂人的大哥引者)起头;要劝转吃人的人,也先从他下手.”“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作用!你们也会吃尽.”在作品的最后一日记里,作者深切地希望:“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并具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狂人日记》不仅表现了彻底批判封建礼教的勇气,而且还表现了鲁迅“忧愤深广”的人道主义情怀,表现了他以文艺创作来改造社会和人生的总体精神.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狂人日记》的意义,确实远远超出了文学的领域.
作品的主人公虽然是一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的“狂人”,但作品的主旨却并不是要写下层劳动人民所受到的迫害,更不是一个精神病人的“纪实文学”,而是要借狂人之口来揭露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因此作品中的狂人,实际上是一个象征性的形象.“历史上多少反抗旧传统的、离经叛道的人,曾经被视为疯子,如孙中山,也曾被人叫做“疯子”.从世俗的眼光看去他是疯子;站在革命的立场看去他是先知先觉.同一个人、同一个思想却在社会上有截然对立的两种看法和评价,这也是变革时代的社会矛盾的反映.鲁迅塑造这具有狂与不狂两重性的形象,就是对社会矛盾的一种揭示.这也是狂个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深刻含义”.掌握狂人形象的关键,就在于对狂人是真狂还是假狂的理解.
鲁迅曾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过:当时“大约所仰仗的全是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知识”.从作口中狂人的言行来看,他的确是一个“迫害狂”患者,具有恐惧、多疑、知觉障碍和逻辑思维不健全等特征,属于精神病学的“迫害妄想型”精神病患者.如作品所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又怕我看见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像这样的以为人人都要害他、要吃他的心理,在作品中处处可见.如果只看到这一方面,那就很容易认为狂人是真狂了.其实狂人的评议和心理有许多错乱和偏执的地方,却又表现出清醒的认识、深刻的思想和发言人的洞察力.在这方面,最为突出的就是前面提到的他从写满“仁义道德”几字的历史字缝里所发现的吃人的本质.这段话揭开了几千年中国封建礼教的面纱,揭露了封建礼教在精神上对人民的残害,揭示了封建制奴役压迫人民的罪恶.几千年来,敢于站出来说出这个本质的人难道不就是被世人看作是“狂人”的人吗?
作品开头,有这样一段话:“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作者按照一个迫害狂患者的思维特征来写人物的语言,其逻辑虽然常常很不清晰,但是,其含义却是相当丰富而且深刻的.所以,作品中的狂人,实际上是一个敢于向传统世俗社会挑战的清醒和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者的象征形象.
如果我们很好地解决了狂人形象是真狂还是假狂的问题,那么,对狂人形象所具有的“狂与不狂”的两重性就容易掌握了.狂人的“狂”,一方面是由于他所具有的精神病人的某些特征,更重要的一方面却是他对传统和世俗的反抗;狂人的“不狂”,则在于他“超前”的思想认识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并且被历史所证明是正确的,只是他说出了当时的人们不敢说或者是还没有说出的骇人听闻的话.我们说《狂人日记》是鲁迅全部创作的“总序言”,除了思想主题方面的因素外,还包含着它在鲁迅小说艺术上的开拓意义.鲁迅小说正是从这里开始,就一直既借鉴外国小说的长处,又继承传统小说的优点,从而创造出一种现代小说的新的民族形式.
《狂人日记》一发表,就以其“格式的特别”而引起了许多关注新文学的人们的注意.而它的特别,主要就在于它采用的是中国传统小说从来没有过的“日记体”形式.此外,作口中所带有的“淡淡的象征主义色彩”和新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的“寓热于冷”的风格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所以,茅盾说:当时“还没有第二个同样惹人注意的作家,更找不出同样成功的第二篇创作小说”.
在中国,以前没有日记体小说,只有笔记体和章回体小说.笔记体是“采风式”的,章回体是“说书式”的,它们在都采用第三人称,而日记体则全部采用第一人称,整篇作品几乎都是主人公内心世界的表白.鲁迅的《狂人日记》不但从题目上,而且从整体形式上都借鉴了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说.鲁迅在借鉴果戈理小说的同时,不仅在思想内容方面表现得更为“忧愤深广”,把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礼教,很好地表现了本民族的生活和意识,而且在艺术手法方面,并没有因此而完全抛弃本国的小说传统,在以自我表白为主要特征的日记体小说中,仍然能很好地运用白描手法,极简明地通过语言和行为刻画出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此外,作者对白话的运用,也达到了非常娴熟的程度.比如“早上,我静坐了一会.陈老五送进饭来,一碗菜,一碗蒸鱼,这鱼的眼睛,白而且硬,张着嘴,同那一伙想吃人的人一样.吃了几筷,滑溜溜的不知是鱼是人,便把它兜肚连肠的吐出.”从这短短的几十个字里,就可以看出作者文字功夫,其中有心理、有动作、有细节,用的都是标准的白话,自然朴实,却又处处生动形象,充满意趣.作品中还有一些警句式的词句,如“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等等,其概括的力度和含义的深度,都绝不亚于文言文.鲁迅正是他高超的语言功力,在借鉴外国小说形式的同时,很成功地与传统小说的优点结合在一起,深刻地表现了本民族的思想和生活,才创造出了“日记体”这样一种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
从创作方法上看,《狂人日记》主要采用的还是现实主义的方法.这表现在作品重视典型环境的描写、重视细节的真实性、重视人物性格的统一性等方面.我们在阅读中时,如果把狂人的“错觉”加以矫正,就可以发现,无论是路人对他的态度,还是何先生对他的诊断,都是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生活现象.而“从盘古开辟天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儿子;从易牙的儿子,一直吃到徐锡林”,甚至于“去年城里钉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着血舐”(这个细节后来被作者用于他的另一篇小说《药》之中),确实是“从来如此”.
《狂人日记》的现实主义精神,最重要的是念念不忘对封建道德的批判、对愚昧国民的同性和鞭挞.在作品中,除了现实主义的方法外,象征主义也时常可见.无论是“很好的月光”,还是“赵家的狗”;无论是狼子村的炒吃心肝,还是李时珍写的人肉可以煎吃,都既可以看作是现实主义的刻画,也可以看作是象征主义的结合.狂人的精神病状的描写是逼真的,而他的几乎所有语言又都是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他的形象本身的象征意义则更为突出.
茅盾曾在1923年这样写道“这奇文冷隽的句子,挺峭的文调,对照着那储蓄半吐的意义,和淡淡的象征主义色彩,便构成了异样的风格,使人一见就感着不言而喻的悲哀和愉快.”鲁迅从《狂人日记》开始就形成了一种“异样的风格”,即作品虽然一开篇就使人笼罩在阴冷的恐惧之中,虽然处处使人感到毛骨悚然,但是,作品中狂人昂扬的斗志,却不能不使人振奋,不能不使人觉得作者在冷峻的文字中还流淌着热烈的感情,还寄托着热切的希望.概而言之,是鲁迅小说“异样的风格”就是寓热于冷.
《狂人日记》将彻底的反封建精神与崭新而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结合,深刻地体现了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实绩,对其也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问题3:狂人日记》的主要内容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一篇短篇小说,也是第一篇白话小说.1918年5月15日发表于《新青年》杂志.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它由13则日记组成,记录了“狂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深刻揭露了封建主义的“吃人”本质,表现出彻底反封建的战斗精神.在艺术上运用了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
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⑵矣.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记中语误,一字不易;惟人名虽皆村人,不为世间所知,无关大体,然亦悉易去.至于书名,则本人愈后所题,不复改也.七年四月二日识.
一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我怕得有理.
二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根,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我可不怕,仍旧走我的路.前面一伙小孩子,也在那里议论我;眼色也同赵贵翁一样,脸色也铁青.我想我同小孩子有什么仇,他也这样.忍不住大声说,“你告诉我!”他们可就跑了.
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⑶,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赵贵翁虽然不认识他,一定也听到风声,代抱不平;约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对.但是小孩子呢?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出世,何以今天也睁着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这真教我怕,教我纳罕而且伤心.
我明白了.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
三
晚上总是睡不着.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
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
最奇怪的是昨天街上的那个女人,打他儿子,嘴里说道,“老子呀!我要咬你几口才出气!”他眼睛却看着我.我出了一惊,遮掩不住;那青面獠牙的一伙人,便都哄笑起来.陈老五赶上前,硬把我拖回家中了.
拖我回家,家里的人都装作不认识我;他们的脸色,也全同别人一样.进了书房,便反扣上门,宛然是关了一只鸡鸭.这一件事,越教我猜不出底细.
前几天,狼子村的佃户来告荒,对我大哥说,他们村里的一个大恶人,给大家打死了;几个人便挖出他的心肝来,用油煎炒了吃,可以壮壮胆子.我插了一句嘴,佃户和大哥便都看我几眼.今天才晓得他们的眼光,全同外面的那伙人一模一样.
想起来,我从顶上直冷到脚跟.
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
你看那女人“咬你几口”的话,和一伙青面獠牙人的笑,和前天佃户的话,明明是暗号.我看出他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
照我自己想,虽然不是恶人,自从踹了古家的簿子,可就难说了.他们似乎别有心思,我全猜不出.况且他们一翻脸,便说人是恶人.我还记得大哥教我做论,无论怎样好人,翻他几句,他便打上几个圈;原谅坏人几句,他便说“翻天妙手,与众不同”.我那里猜得到他们的心思,究竟怎样;况且是要吃的时候.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书上写着这许多字,佃户说了这许多话,却都笑吟吟的睁着怪眼看我.
我也是人,他们想要吃我了!
四
早上,我静坐了一会儿.陈老五送进饭来,一碗菜,一碗蒸鱼;这鱼的眼睛,白而且硬,张着嘴,同那一伙想吃人的人一样.吃了几筷,滑溜溜的不知是鱼是人,便把他兜肚连肠的吐出.
我说“老五,对大哥说,我闷得慌,想到园里走走.”老五不答应,走了;停一会,可就来开了门.
我也不动,研究他们如何摆布我;知道他们一定不肯放松.果然!我大哥引了一个老头子,慢慢走来;他满眼凶光,怕我看出,只是低头向着地,从眼镜横边暗暗看我.大哥说,“今天你仿佛很好.”我说“是的.”大哥说,“今天请何先生来,给你诊一诊.”我说“可以!”其实我岂不知道这老头子是刽子手扮的!无非借了看脉这名目,揣一揣肥瘠:因这功劳,也分一片肉吃.我也不怕;虽然不吃人,胆子却比他们还壮.伸出两个拳头,看他如何下手.老头子坐着,闭了眼睛,摸了好一会,呆了好一会;便张开他鬼眼睛说,“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几天,就好了.”
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养肥了,他们是自然可以多吃;我有什么好处,怎么会“好了”?他们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截下手,真要令我笑死.我忍不住,便放声大笑起来,十分快活.自己晓得这笑声里面,有的是义勇和正气.老头子和大哥,都失了色,被我这勇气正气镇压住了.
但是我有勇气,他们便越想吃我,沾光一点这勇气.老头子跨出门,走不多远,便低声对大哥说道,“赶紧吃罢!”大哥点点头.原来也有你!这一件大发见,虽似意外,也在意中: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
吃人的是我哥哥!
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五
这几天是退一步想:假使那老头子不是刽子手扮的,真是医生,也仍然是吃人的人.他们的祖师李时珍做的“本草什么”⑷上,明明写着人肉可以煎吃;他还能说自己不吃人么?
至于我家大哥,也毫不冤枉他.他对我讲书的时候,亲口说过可以“易子而食”⑸;又一回偶然议论起一个不好的人,他便说不但该杀,还当“食肉寝皮”⑹.我那时年纪还小,心跳了好半天.前天狼子村佃户来说吃心肝的事,他也毫不奇怪,不住的点头.可见心思是同从前一样狠.既然可以“易子而食”,便什么都易得,什么人都吃得.我从前单听他讲道理,也糊涂过去;现在晓得他讲道理的时候,不但唇边还抹着人油,而且心里满装着吃人的意思.
六
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
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
七
我晓得他们的方法,直捷杀了,是不肯的,而且也不敢,怕有祸祟.所以他们大家连络,布满了罗网,逼我自戕.试看前几天街上男女的样子,和这几天我大哥的作为,便足可悟出八九分了.最好是解下腰带,挂在梁上,自己紧紧勒死;他们没有杀人的罪名,又偿了心愿,自然都欢天喜地的发出一种呜呜咽咽的笑声.否则惊吓忧愁死了,虽则略瘦,也还可以首肯几下.
他们是只会吃死肉的!——记得什么书上说,有一种东西,叫“海乙那”⑺的,眼光和样子都很难看;时常吃死肉,连极大的骨头,都细细嚼烂,咽下肚子去,想起来也教人害怕.“海乙那”是狼的亲眷,狼是狗的本家.前天赵家的狗,看我几眼,可见他也同谋,早已接洽.老头子眼看着地,岂能瞒得我过.
最可怜的是我的大哥,他也是人,何以毫不害怕;而且合伙吃我呢?还是历来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
我诅咒吃人的人,先从他起头;要劝转吃人的人,也先从他下手.
八
其实这种道理,到了现在,他们也该早已懂得,……
忽然来了一个人;年纪不过二十左右,相貌是不很看得清楚,满面笑容,对了我点头,他的笑也不像真笑.我便问他,“吃人的事,对么?”他仍然笑着说,“不是荒年,怎么会吃人.”我立刻就晓得,他也是一伙,喜欢吃人的;便自勇气百倍,偏要问他.
“对么?”
“这等事问他什么.你真会……说笑话.……今天天气很好.”
天气是好,月色也很亮了.可是我要问你,“对么?”
他不以为然了.含含胡胡的答道,“不……”
“不对?他们何以竟吃?!”
“没有的事……”
“没有的事?狼子村现吃;还有书上都写着,通红崭新!”
他便变了脸,铁一般青.睁着眼说,“有许有的,这是从来如此……”
“从来如此,便对么?”
“我不同你讲这些道理;总之你不该说,你说便是你错!”
我直跳起来,张开眼,这人便不见了.全身出了一大片汗.他的年纪,比我大哥小得远,居然也是一伙;这一定是他娘老子先教的.还怕已经教给他儿子了;所以连小孩子,也都恶狠狠的看我.
九
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都用着疑心极深的眼光,面面相觑.……
去了这心思,放心做事走路吃饭睡觉,何等舒服.这只是一条门槛,一个关头.他们可是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师生仇敌和各不相识的人,都结成一伙,互相劝勉,互相牵掣,死也不肯跨过这一步.
十
大清早,去寻我大哥;他立在堂门外看天,我便走到他背后,拦住门,格外沉静,格外和气的对他说,
“大哥,我有话告诉你.”
“你说就是,”他赶紧回过脸来,点点头.
“我只有几句话,可是说不出来.大哥,大约当初野蛮的人,都吃过一点人.后来因为心思不同,有的不吃人了,一味要好,便变了人,变了真的人.有的却还吃,——也同虫子一样,有的变了鱼鸟猴子,一直变到人.有的不要好,至今还是虫子.这吃人的人比不吃人的人,何等惭愧.怕比虫子的惭愧猴子,还差得很远很远.
“易牙⑻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还是一直从前的事.谁晓得从盘古开辟天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儿子;从易牙的儿子,一直吃到徐锡林⑼;从徐锡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捉住的人.去年城里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舐.
“他们要吃我,你一个人,原也无法可想;然而又何必去入伙.吃人的人,什么事做不出;他们会吃我,也会吃你,一伙里面,也会自吃.但只要转一步,只要立刻改了,也就是人人太平.虽然从来如此,我们今天也可以格外要好,说是不能!大哥,我相信你能说,前天佃户要减租,你说过不能.”
当初,他还只是冷笑,随后眼光便凶狠起来,一到说破他们的隐情,那就满脸都变成青色了.大门外立着一伙人,赵贵翁和他的狗,也在里面,都探头探脑的挨进来.有的是看不出面貌,似乎用布蒙着;有的是仍旧青面獠牙,抿着嘴笑.我认识他们是一伙,都是吃人的人.可是也晓得他们心思很不一样,一种是以为从来如此,应该吃的;一种是知道不该吃,可是仍然要吃,又怕别人说破他,所以听了我的话,越发气愤不过,可是抿着嘴冷笑.
这时候,大哥也忽然显出凶相,高声喝道,“都出去!疯子有什么好看!”
这时候,我又懂得一件他们的巧妙了.他们岂但不肯改,而且早已布置;预备下一个疯子的名目罩上我.将来吃了,不但太平无事,怕还会有人见情.佃户说的大家吃了一个恶人,正是这方法.这是他们的老谱!
陈老五也气愤愤的直走进来.如何按得住我的口,我偏要对这伙人说,“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你们要不改,自己也会吃尽.即使生得多,也会给真的人除灭了,同猎人打完狼子一样!——同虫子一样!”
那一伙人,都被陈老五赶走了.大哥也不知那里去了.陈老五劝我回屋子里去.屋里面全是黑沉沉的.横梁和椽子都在头上发抖;抖了一会,就大起来,堆在我身上.
万分沉重,动弹不得;他的意思是要我死.我晓得他的沉重是假的,便挣扎出来,出了一身汗.可是偏要说,“你们立刻改了,从真心改起!你们要晓得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
十一
太阳也不出,门也不开,日日是两顿饭.
我捏起筷子,便想起我大哥;晓得妹子死掉的缘故,也全在他.那时我妹子才五岁,可爱可怜的样子,还在眼前.母亲哭个不住,他却劝母亲不要哭;大约因为自己吃了,哭起来不免有点过意不去.如果还能过意不去,……妹子是被大哥吃了,母亲知道没有,我可不得而知.
母亲想也知道;不过哭的时候,却并没有说明,大约也以为应当的了.记得我四五岁时,坐在堂前乘凉,大哥说爷娘生病,做儿子的须割下一片肉来,煮熟了请他吃,⑽才算好人;母亲也没有说不行.一片吃得,整个的自然也吃得.但是那天的哭法,现在想起来,实在还教人伤心,这真是奇极的事!
十二
不能想了.
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大哥正管着家务,妹子恰恰死了,他未必不和在饭菜里,暗暗给我们吃.
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现在也轮到我自己,……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
十三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
一九一八年四月.
注释 ⑴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一八年五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作者首次采用了“鲁迅”这一笔名.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猛烈抨击“吃人”的封建礼教的小说.作者除在本书(《呐喊》)《自序》中提及它产生的缘由外,又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指出它“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可以参看.⑵候补:清代官制,通过科举或捐纳等途径取得官衔,但还没有实际职务的中下级官员,由吏部抽签分发到某部或某省,听候委用,称为候补.⑶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这里比喻我国封建主义统治的长久历史.⑷“本草什么”:指《本草纲目》,明代医学家李时珍(1518—1593)的药物学著作,共五十二卷.该书曾经提到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中以人肉医治痨的记载,并表示了异议.这里说李时珍的书“明明写着人肉可以煎吃”,当是“狂人”的“记中语误”.⑸“易子而食”:语见《左传》宣公十五年,是宋将华元对楚将子反叙说宋国都城被楚军围困时的惨状:“敝邑易子而食,析骸而爨.”⑹“食肉寝皮”: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晋国州绰对齐庄公说:“然二子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按:“二子”指齐国的殖绰和郭最,他们曾被州绰俘虏过.)⑺“海乙那”:英语hyena的音译,即鬣狗(又名土狼),一种食肉兽,常跟在狮虎等猛兽之后,以它们吃剩的兽类的残尸为食.⑻易牙:春秋时齐国人,善于调味.据《管子?小称》:“夫易牙以调和事公(按:指齐桓公),公曰‘惟蒸婴儿之未尝’,于是蒸其首子而献之公.”桀、纣各为我国夏朝和商朝的最后一代君主,易牙和他们不是同时代人.这里说的“易牙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也是“狂人”“语颇错杂无伦次”的表现.⑼徐锡林:隐指徐锡麟(1873—1907),字伯荪,浙江绍兴人,清末革命团体光复会的重要成员.1907年与秋瑾准备在浙、皖两省同时起义.七月六日,他以安徽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监督身份为掩护,乘学堂举行毕业典礼之机刺死安徽巡抚恩铭,率领学生攻占军械局,弹尽被捕,当日惨遭杀害,心肝被恩铭的卫队挖出炒食.⑽指“割股疗亲”,即割取自己的股肉煎药,以医治父母的重病.这是封建社会的一种愚孝行为.《宋史?选举志一》:“上以孝取人,则勇者割股,怯者庐墓.”
问题4:请问《狂人日记》的主要内容
小说塑造了一位狂人,看见什么人都以为是要吃他:他看见邻居交头接耳地议论,就觉得是在密谋害他;医生给他诊脉,他也觉得那人不过是刽子手假扮,是来“揣一揣肥瘠”的,好分他一片肉吃;大哥安慰他,让他静养着,他却怀疑是想养肥他,好多吃些肉;“狂人”还听说邻村狼子村有个“大恶人”,被佃户打死,连心肝也被挖出炒了吃,又联想起小时候大哥讲书时说的“易子而食”、“食肉寝皮”的事,就越发相信了自己的判断.最后他终于鼓足勇气,发出:“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愤怒的呐喊.
问题5:狂人日记的主要内容和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大概就是有一个疯子,他觉得自己周围所有的人都想要吃他,他觉得每个人都是吃人的怪物…然别人觉得他是疯子,其实不然,只有他一个人是清醒的,在当时那个社会,每个人都处于浑浑噩噩之中,那本就是个吃人的社会,而鲁迅以这样的形式,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向人们呼唤,想要唤醒人们的良知和思想道义.(大概就是这样.)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