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2008年抗震救灾晚会_帮我写《2008年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晚会》观后感[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不怕黑.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慢慢地觉得肚子饿、口渴的厉害.当他因饥饿昏睡醒来时,用嘴去啃那硬硬的桌子,把桌子想象成了方便面.他带头和小伙伴们唱起了《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歌声从废墟中传出,紧张救援的消防官兵迅速赶过去,从洞口递进两瓶矿泉水.许中政却把水递给了同学,自己则使劲地舔着干渴的嘴唇.他们很快得救了.
在汶川大地震中,都江堰小学三年级的许中政和同学也无一例外的被压在了废墟底下.一个明亮的教室晃了几下,没等他们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一下子变成了一个黑暗的世界,这对于一个只有9岁大的许中政来说,也许连想都没想过.(据5月21日CCTV报道)
一时间,恐怖笼罩在整个废墟底下,哭泣声、呻吟声、绝望声充斥着几个幼小的心灵.但就在不经意间,一声声铿锵有力的国歌声飘进了许中政的耳朵,他随着哼唱起来,一声、两声、三声……不知何时,他的同学也跟着唱起来了,顿时一座废墟充满了生机.再和国歌相濡以沫28小时的漫长等待后,他们终于走出了这座废墟.
为什么一个小学生在生死关头,他的潜意识中萌发出唱国歌的念头,难道国歌里真有某种神奇的力量?
众所周知,我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它诞生于1935年,是剧作家田汉作的词,曾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它代表着中国,代表着中国的民族精神,是爱国主意精神的永远写照.其中四个“起来、起来、起来、起来”,将中国人不屈服任何压迫,不向任何困难低头,不言放弃的精神刻画的淋漓尽致,其中“前进!前进!前进!进!”,更是将中国人那种“力拔山河气盖世”的气魄,以及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勇气描写的入木三分.
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所蕴藏的巨大力量,唱着这样国歌的人,任何困难是挡不住的.接下来就很容易解释,为什么一个9岁的小学生,在废墟中用唱国歌来壮胆等待救援.因为,他心中充满希望,他相信党和国家一定会来救他们,他相信坚持就是希望.最后,他不但用国歌的力量战胜了恐惧的侵扰,而且,他挺起胸膛和同学走出了废墟.
其他回答
才30分,起码300分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英雄少年《英雄少年——2008抗震救灾颁奖晚会》观后感英雄少年颁奖晚会,看了以后的感受[语文科目]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观后感:向小英雄们致敬
当地震袭来,那些稚嫩生命的安危,是怎样牵动着人们的心灵;在灾难面前,那些孩子们的英雄故事,又是怎样感动着中国人民!
3岁、9岁、11岁……如花般的年龄,正需要呵护的年纪.然而灾难当前,这些年幼的孩子,却用坚强和勇敢,诠释着生命的勇气,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让我们铭记这些灾难发生后的场面:9岁半的林浩在自救后,把一名已昏迷的同学背出废墟,又毅然重返废墟,再次背出另一名被废墟掩埋的同学;14岁的小女孩邓清清,在被武警官兵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3岁的小男孩郎铮,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朝救出他的武警官兵敬礼;11岁的张吉万背着3岁的妹妹,在地震发生后走了10多个钟头到达绵阳安置点……
这一个个场面,动人心魄,让人们在悲伤中感到了欣慰,在欣慰中汲取着力量.
他们是灾区的孩子,中国的孩子.在灾难来临的生死瞬间,他们没有被灾难和悲伤压倒,却在内心生长力量,挺起稚嫩的肩膀.面对家园的破碎、面对亲人的离去,他们用坚强、勇气、乐观和善良与灾难搏斗,与死亡较量,让人们在满目疮痍的灾区大地上,看到了向死而生的希望.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这些新时代的小英雄身上,反映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品格.他们在巨大灾难来临时所表现出的意志坚强,让我们钦佩和骄傲.
灾难终将过去,生活重新开始.在灾害中磨砺意志,在危难中坚韧成长,这些稚嫩的脸庞,这些幼小的身影,带给了我们永久的感动和不灭的梦想.“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看到这些小英雄们,我们就看到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向小英雄们致敬,让我们为他们祝福,祝他们在祖国的蓝天下茁壮成长!
问题2:《2008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颁奖晚会》观后感超急,超急!拜托了各位! 帮个忙吧!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
--------- 林浩
“因为我是班长!”这是一位年仅九岁的男孩儿口中说出的话,虽然只有仅仅六个字,但是他在我的眼里却胜过千言万语.
5月12日是一个令世人难忘的日子,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林浩所在的班上正在上数学课.准备逃生的林浩刚跑到教学楼的走廊上,就被楼上跌下来的两名同学砸倒在地,那个同学压在他的背上,致使他怎么都动不了,他使劲的爬,使劲的爬,终于爬了出来了.” 终于逃出来的林浩,并没有立刻离开那个地方,而是又回去还困在里面的同学,当他看到有一个男同学压在下面,就马上爬过去,使劲扯她的身体,终于把他扯了出来,然后把他交给他妈妈背走了.后来,我又走回去,把一个昏倒在走廊上的女同学背了出来,她也被她的父母背走了.当说起自己救人时的情景,林浩显得分外镇定.当连续救了两个同学的林浩,再次跑进教学楼,想再救别人时,突然被垮塌的楼板埋在了下面,后来被老师救出.
再看林浩:脸上,擦伤的痕迹依然很清晰;头顶上有一块小疤,头发还没有长出来.说起脸上的伤,林浩说:“这是后来救他们时才伤的.” 当记者问到为什么去救人时,林浩平静地说道:“因为我是班长!如果其他同学都没有了,要你这个班长有什么用呢?”这一句话让我沉思了好久,从他说的身上,我看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
林浩的这种责任感是一种发自内心由衷的,一种不参任何杂质的责任感,是一种履行了责任后毫无满足和自豪自感平淡正常的责任感,一种脱离了任何个人私利的责任感.我们对待他人也应该用这种责任感,我们要对身边的每一个人承担责任!
地震摧毁了我们的家园,使我们的国家经济遭受了空前的损失,但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我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及其昂贵的精神价值,我们的同胞经受了考验,我们的民族经受了考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增强了,国民的爱心与责任感增强了,地震灾难检验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激情.在赈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无数英雄的人和事,我们的眼睛里每天都有泪花闪过,我们内心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汹涌而出.我第一次由衷地感到中国的未来是有希望的,中国是一个可爱的民族,我们的同胞都是热血儿郎,都是可亲可敬的好兄弟.从林浩,我看到了祖国更加美好的未来.
自己写的,不是很好哦
问题3: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观后感回答也要准确!
1.
少年强则国强
现今,灾区的孩子们早已擦干眼泪,带着伤痕毅然走进帐篷学校,“安心学习,立德成才,报效祖国,回馈社会”是他们的肺腑之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段脍炙人口的文字,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得到了崭新的诠释.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灾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为充分反映灾区少年儿童在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高尚品质,用他们的感人事迹激励全国广大未成年人奋发向上、健康成长,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决定评选表彰一批“抗震救灾英雄少年”.
当无情的灾难袭来,灾区那些稚嫩的生命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谁曾想,在灾难面前,他们竟然挺起了幼小的脊梁,让我们看到了不幸之中的大幸.他们的英雄气概、先进事迹和可贵精神,无论对孩子还是成人都有深刻教育意义.他们无私无畏,智慧勇敢,舍己救人;那种对死亡的藐视,对险境的淡定,对他人的无私,对逆境的坚强,对生活的热情,对关爱的感恩,让人刮目相看,令人肃然起敬,感动了全国亿万人民.
我们感动于灾区少年的坚强和英勇.在这场灾害中,灾区的少年儿童经受了巨大的伤痛和磨难,同时他们也表现出了超常的勇气和力量.女学生高莹双腿都断了,双手也被砸伤,不仅一直没哭,还一边微笑,对大家说“要勇敢”.灾害来临之际,中学生雷楚年在2分钟内,两次返回教室,带领7名同学脱险.12岁的女生廖桐,本可以自己迅速逃生,但看到班里惊慌的女生,就果断地叫大家跟她跑,安全带出十余名女生.
我们感动于灾区少年的智慧和乐观.很多幸存的孩子,在自救和互救上表现了惊人的智慧,在等待救援和获救后表现出罕见的乐观.他们知道保持清醒,用歌声驱赶恐怖、伤痛和困倦;他们懂得保持体力,用团结、友爱和鼓励支撑生命.小女孩邓清清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打着手电筒看书;被困废墟80小时的男生薛枭,被救出来后第一句话是“叔叔,我要喝可乐,要冰冻的.”这句话逗乐了电视机前很多悲伤的中国人.
我们感动于灾区少年的仁爱和感恩.女生马小凤和男生薛枭被困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营救人员发现薛枭受伤严重些,但薛枭坚持说“先救她”,而马小凤则说“不,先救他,他的伤势比较重”.这种仁爱之心让救援人员为之动容.3岁的小男孩郎铮被救出后,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朝救出他的武警官兵敬礼.一些逃过劫难的孩子,在路边向前来救援的人们致谢,有的甚至加入志愿者队伍,积极贡献出他们微薄的力量.
苦难是良师,逆境出人才.现今,灾区的孩子们早已擦干眼泪,带着伤痕毅然走进帐篷学校,“安心学习,立德成才,报效祖国,回馈社会”是他们的肺腑之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段脍炙人口的文字,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得到了崭新的诠释.这些坚强而可爱的孩子,让我们看到了灾区的希望,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未来.
英雄少年,时代骄子.让我们向这些少年英雄致敬,并伸出我们热情有力的双手,共同托举起祖国明天的太阳!
2.
从地震发生到现在,每天晚上睡觉前一闭上眼睛,我就反复的想:我可以舒服的躺在床上,吃饱喝足盖着被子睡觉,可就在几千公里之外,就在同时同刻,很多人正在被冰冷沉重的楼板和砖头压着,在残垣断壁的缝隙中挣扎着,他们的心或许正在慢慢绝望,或者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苦苦等待着救援人员.我不知道那种自己动弹不得,疼痛和寒冷一并袭来,只能把生存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的心情有多么的难受!
地震之后,我才终于明白,人类是多么的渺小,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就那么几秒钟,一切都完了!美丽的家园变成残垣断壁,几十年盖出的城市变得面目全非,活泼可爱的孩子变成了一具具冰冷的尸体,曾经的欢声笑语变成了撕心裂肺的哭喊.
但我们一定要坚信,这次灾难会很快过去,请相信:我们有为了护住4个孩子,而用自己坚强的身躯抵抗坚硬楼板的谭千秋!我们有不顾自己性命安危,为了多救几个学生而跪下的英雄!我们有救死扶伤,即使失去了亲人还坚持在前线的白衣天使,我们有纷纷捋起袖子,伸出手臂,为灾区献血的人民.只要我们中华民族将爱心凝聚,我们就会变得强大而不可战胜!我不知道奥运年的中华大地为什么这么多灾多难,但我相信灾难不会将我们摧垮,一次又一次袭来的灾难只能使我们的意志更加坚强,使我们中华民族更加团结!"别害怕,我就站在你身边,看黑夜无法吞没黎明的天!"
问题4:有关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读后感[语文科目]
学习英雄少年 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以英雄少年为榜样,学习宣传抗震救灾精神
一是认真组织收看《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大型公益活动.9月1日18:55—20:55,全市中小学师生、家长收看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播出的关于中小学安全教育特别节目《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大型公益活动.武汉外国语学校、砺志中学、新洲区邾城中心小学等学校组织学生撰写观后感,进一步强化“知识守护生命”意识.武汉西藏中学9月2日即对全校学生进行了避险自救培训.二是开展好送温暖、献爱心“三个一”活动.通过写一封慰问信和爱心卡、赠一件文具、寄一本好书等形式,为灾区少年儿童提供帮助,送去关怀和祝福.青山区武钢三中等17所学校组织学生给参加抗震救灾的驻汉部队和武警官兵寄一封慰问信,共寄信3000余封;钢城五中等10所学校组织学生开展“致灾区少年儿童的一封信”活动,并到武钢总医院看望来汉治病伤员.硚口区部分学校自发捐款,购买学习用具与励志书籍送给来自四川灾区的学生.江夏区义贞小学在新学期初,举行了简洁而隆重的“爱心捐助日”活动,师生们慷慨解囊,为灾区儿童送去一份温暖和真情.三是学习、宣传教育部《挺起不屈的脊梁——“抗震救灾中孩子们的感人事迹”之一》和中央文明办《英雄少年》,观看《“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颁奖晚会》光碟.黄陂区五中、盘龙二小等学校组织学生撰写读后感、心得体会,举办班级抗震精神宣传黑板报评比活动.武汉小学利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语文等学科教学,结合《挺起不屈的脊梁——“抗震救灾中孩子们的感人事迹”之一》等宣传材料,学习、宣传英雄少年的感人事迹和他们“坚强勇敢,团结互助,乐观向上”的品德.市常青一中以“不抛弃,不放弃”为主题征文200多篇,并将获奖作文贴上班级文化墙,形成持久激励.武汉外国语学校美加分校请来湖北省消防教导大队王宏、吕玉金为全体师生讲述灾区一线的亲身经历,将“即使有一丝希望,也要付出百倍的努力”的抗震救灾精神传递给师生.
二.以争创文明城市为契机,努力争做有道德、讲文明学生
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组编《我与文明同行——武汉市中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日记专辑》,出版后免费发放到全市中小学两万多个班级.市常青实验小学各班通过音乐欣赏课《国歌》、阅读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班会《为祖国绘蓝图》等课堂渗透民族精神教育.东西湖区金银湖小学编写并试行《良好习惯成就美丽人生》校本教材,大力普及文明知识,践行文明行为,展示文明成果.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重点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等社会公德教育,在校园内设立“红领巾监督岗”、“文明监督岗”、“卫生监督岗”,不断规范学生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养.蔡甸区二小开展“弘扬民族精神,做具有良好素养的小学生”系列教育活动,将行为养成教育、文明素质教育与民族教育紧密结合.武昌区充分挖掘本区人文资源与革命教育资源,通过阅读一部辛亥革命历史书籍、观看一部辛亥革命电影,寻访以为辛亥革命志士后裔、参观一处辛亥革命旧址、办一张纪念辛亥革命小报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体会辛亥革命精神,锻炼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江岸区二七小学“雏鹰管理委员会”到福建社区,打扫街道、擦洗桌椅门窗、陪老人们聊天,使学生多接触社会,多了解社会,多回馈社会.硚口区东方红小学以“同一个世界,同一种精神,它的名字叫奥运精神”为主题,将奥运赛场感人故事和精彩瞬间办成一道文化墙,深受师生、家长以及社会好评.
三.以“校园交流开放日”为桥梁,积极营造文明育人环境
9月19日,全市中小学校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团队会、学生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等渠道,开展“校园交流开放日”活动,面向家长和媒体开放,介绍和展示学校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据统计,学生家长、各级媒体共24万余人次参加了全市“校园交流开放日”活动.汉南区育才中学特邀部分学生家长代表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学校领导、家长代表分别发言,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汉阳区钟家村小学在活动中还请家长进行了评教评学,填写《活动反馈表》,对学校提出意见与建议.洪山区部分学校邀请家长和社区领导到学校参加观摩座谈会,并以精彩的文艺演出展现学校教育成果.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500余名家长参观校园,具体了解学校发展情况,接受教育方法与艺术指导,走进课堂听课,感受校园文化氛围.市常青第一学校的学生志愿者作为“校园导游”,就学校情况为家长们作详细讲解,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武汉电视台、武汉教育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我市“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进行了跟踪报道.
问题5:抗震救灾英雄少年 观后感心得体会500字以上.
英雄少年
——观《2008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颁奖晚会》
“从没见过的地动山摇,把我们的房屋震垮……”随着这首感人而又优美的《我不哭》,开始了由鞠萍姐姐和白岩松叔叔主持的“2008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颁奖晚会”.
我们第一次认识了许中正.他梦见自己吃着方便面,把自己身旁的木板当作方便面的桶,把自己的衣服当作方便面的包装,使劲撕也撕不烂.后来才知道是自己的衣服.
第二次认识了可乐男孩——薛枭.地震发生时,他和一个叫马小风的同学被埋在废墟里.被发现时,他们俩总是让着,让对方先出去,后来两人都获救了但薛枭的右手被截肢了.
还有好多好多人让我敬佩……
其中,让我最难忘的是林浩.他虽然只有9岁,但他挽救了几个同学的生命,林浩很爱笑,人们都说林浩的笑像水一样清澈,像阳光一样充满温暖和力量.但人们无法想象,这个胖乎乎的小孩,曾经用他小小的双肩在那场毁灭性的地震浩劫中,扛起了生命的矗量.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林浩被压在了走廊角落里,当时有两个同学压在他身上.面对死亡的威胁,林浩表现出超乎寻常的镇定和勇敢.他使出全部力气将两个昏迷的同学挤向了逃生的出口.在救同学的途中,他被一块石头砸伤了头.
很多孩子被接走了,可林浩怎么也联系不上自己的爸爸、妈妈.一个星期后,林浩与失散的父亲相见了.爸爸来了,林浩才在经历10天磨难后放声大哭.
当在2008年6月1日,鞠萍姐姐问他有什么愿望时,他只说了想让自己的头发快点长出来.
我看完了他的故事以后,不禁为他面对巨大灾难那种乐观向上的心态而感到敬佩.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