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节课要和大家分享的是Java算术运算符和关系运算符,运算符就是在用变量或常量进行运算时,经常需要用到的符号,目前常用的总共有十种:算术运算符、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位运算符、移位运算符、赋值运算符、三元运算符、逗号运算符、字符串运算符、转型运算符。下面将会对每种运算符结合实例作详细的讲述。
一.算术运算符
算术运算符总共有 7 种:“+”、“ - ”、“*”、“/”、“%”(余数)、“++”(自加)、“――”(自减)。
运算符的精度:
1、当使用运算符把两个操作数结合到一起时,首先会将两个操作数转化成相同类型的数据。
2、两个操作数中如有一个是 double 型,那么另一个操作数一定先转化成 double 型,再进行运算。
3、两个操作数中如有一个是 float 型,那么另一个操作数一定先转化成 float 型,再进行运算。
4、两个操作数中如有一个是 long 型,那么另一个操作数一定会先转化成 long 型,再进行运算。
5、其他任何两个基本类型数据操作,两个操作数都会自动转化成 int 型。
6、下面重点讨论自加和自减运算符的用法,它可以使一个变量自动加 1 和自动减 1,得到的值再赋给这个变量。下面以自加运算为例介绍。
自加运算符又分为两种:
一种是前自加:先进行加1运算,再赋值;
一种是后自加:先赋值,在进行加1运算。
public class data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a=10;
int b=10;
System.out.println("后自加 a="+(a++));
System.out.println("a的值 a="+a);
System.out.println("前自加 b="+(++b));
}
}运行结果:
后自加 a=10 a 的值 a=11 前自加 b=11
以上结果可以看出:a 先将原来的值输出,再加1;b 先进行加1,再将值输出。
总结:算术运算符用在数学表达式中,它们的作用和在数学中的作用一样。下表列出了所有的算术运算符。
表格中的实例假设整数变量A的值为10,变量B的值为20:
| 操作符 | 描述 | 例子 |
|---|---|---|
| + | 加法 - 相加运算符两侧的值 | A + B等于30 |
| - | 减法 - 左操作数减去右操作数 | A – B等于-10 |
| * | 乘法 - 相乘操作符两侧的值 | A * B等于200 |
| / | 除法 - 左操作数除以右操作数 | B / A等于2 |
| % | 取模 - 右操作数除左操作数的余数 | B%A等于0 |
| + + | 自增 - 操作数的值增加1 | B + +等于21 |
| - | 自减 - 操作数的值减少1 | B - -等于19 |
实例
下面的简单示例程序演示了算术运算符。复制并粘贴下面的Java程序并保存为Test.java文件,然后编译并运行这个程序: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 = 10;
int b = 20;
int c = 25;
int d = 25;
System.out.println("a + b = " + (a + b) );
System.out.println("a - b = " + (a - b) );
System.out.println("a * b = " + (a * b) );
System.out.println("b / a = " + (b / a) );
System.out.println("b % a = " + (b % a) );
System.out.println("c % a = " + (c % a) );
System.out.println("a++ = " + (a++) );
System.out.println("a-- = " + (a--) );
// 查看 d++ 与 ++d 的不同
System.out.println("d++ = " + (d++) );
System.out.println("++d = " + (++d) );
}
}以上实例编译运行结果如下:
a + b = 30 a - b = -10 a * b = 200 b / a = 2 b % a = 0 c % a = 5 a++ = 10 b-- = 11 d++ = 25 ++d = 27
二.关系运算符
关系运算符就是指两个操作数之间的关系,它包括了:“>”、“<”、“>=”、“<=”、“==”、“!=”。
算术运算符的结果都是数字,而关系运算符的结果则是布尔型的数据,这一点一定要注意。例如:
public class data9{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a=10; int b=21;
System.out.println("说 a>b,对吗?"+(a>b));
}
}运行结果:
说 a>b,对吗?false
从以上的程序段可以看出,关系运算符的结果是布尔型数据。
总结:下表为Java支持的关系运算符
表格中的实例整数变量A的值为10,变量B的值为20:
| 运算符 | 描述 | 例子 |
|---|---|---|
| == | 检查如果两个操作数的值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则条件为真。 | (A == B)为假(非真)。 |
| != | 检查如果两个操作数的值是否相等,如果值不相等则条件为真。 | (A != B) 为真。 |
| > | 检查左操作数的值是否大于右操作数的值,如果是那么条件为真。 | (A> B)非真。 |
| < | 检查左操作数的值是否小于右操作数的值,如果是那么条件为真。 | (A <B)为真。 |
| > = | 检查左操作数的值是否大于或等于右操作数的值,如果是那么条件为真。 | (A> = B)为假。 |
| <= | 检查左操作数的值是否小于或等于右操作数的值,如果是那么条件为真。 | (A <= B)为真。 |
实例
下面的简单示例程序演示了关系运算符。复制并粘贴下面的Java程序并保存为Test.java文件,然后编译并运行这个程序: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 = 10;
int b = 20;
System.out.println("a == b = " + (a == b) );
System.out.println("a != b = " + (a != b) );
System.out.println("a > b = " + (a > b) );
System.out.println("a < b = " + (a < b) );
System.out.println("b >= a = " + (b >= a) );
System.out.println("b <= a = " + (b <= a) );
}
}以上实例编译运行结果如下:
a == b = false a != b = true a > b = false a < b = true b >= a = true b <= a = false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