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提问关于“超级金属球_...的超级微雕石,还有似不锈钢—样的不明金属球,还有...”的问题,52IJ师说平台通过网络上精心整理了以下关于“超级金属球_...的超级微雕石,还有似不锈钢—样的不明金属球,还有...”的一些有用参考答案。请注意:文中所谈及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真正观点,也请不要相信各种联系方式。下面是本网所整理的“超级金属球_...的超级微雕石,还有似不锈钢—样的不明金属球,还有...”的相关信息:
...的超级微雕石,还有似不锈钢—样的不明金属球,还有...
科目: 关键词:超级金属球我不能回答你是或者不是,但是有有些问题真的不好说是时期啊文明还是外来文明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中国的古应国是史前文明吗?在哪里啊?真的存在吗?
夏商时期,在今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一带有古应国,后来古应国的子民迁至今河南平顶山地区定居.西周初期,武王之子、成王之弟应叔被封为应侯,因封地属应国故地,国名仍为应国【西周初期应叔立国~东周早期灭国;历350余年历史】.周初到春秋之时的应国,在周王朝所辖诸侯国中,地位是非常高的,且具有一定的“监国”职能,因此,应国在周王朝建立之初,充当了开疆拓土,平叛伐逆的重要角色,也得到了周王朝的不断嘉奖,以致有诗经上所记周王“媚兹一人,应侯顺德”的赞誉.但是,随着周王朝的没落和连年征讨,应国终于国力衰竭,又加上北有晋,西有秦,东北有齐,东南有吴,可谓列强四起.更处险境的是,被称为荆蛮的楚国在南方逐渐强盛起来,敢于“问鼎”于周王朝,自封为王,以方城为城,以汉水为池,屡屡入侵江淮小国.可以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吞并了江淮诸国,如史籍所说“拓地千里,封畛于汝,江汉诸姬,楚尽有之”.应国也是在这一时期,在强楚狂风暴雨般的进攻下,连史官都来不及记载,就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
问题2:中国发现的史前文明有哪些?[历史科目]
肯定有的,
《中国史前神话解密》 《人类文明起源研究》
还有历代史书中有引用过,如《太平御览》中引用过的《三五历记》等
都是描绘中国有史前文明的书籍
泥河湾文化 按地质年代和考古鉴定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即以小长梁遗址和马圈沟遗址为代表的泥河湾早期遗址群(距今约150—200万年),以侯家窑遗址为代表的泥河湾中期遗址群(距今约10—30万年),以虎头梁遗址为代表的泥河湾晚期遗址群(距今约万年). 是迄今为止,东亚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具有确切地层的人类活动遗址,对人类起源于非洲埃塞俄比亚的一元论提出了挑战.
良渚文化距今5300年至4300年,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代表之一,1936年才被发现,目前发现的遗址集中分布在上海周边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遗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著名的北京猿人距今约四五十万年.
旧石器时代指距今约一万年以前的时期,新石器时代指距今一万年左右到四千年左右的时期.
泥河湾文化 按地质年代和考古鉴定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即以小长梁遗址和马圈沟遗址为代表的泥河湾早期遗址群(距今约150—200万年),以侯家窑遗址为代表的泥河湾中期遗址群(距今约10—30万年),以虎头梁遗址为代表的泥河湾晚期遗址群(距今约万年). 是迄今为止,东亚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具有确切地层的人类活动遗址,对人类起源于非洲埃塞俄比亚的一元论提出了挑战.
距今2万~10万年间浙江宁绍平原是越族人发展的一个基地.
距今1.5万年宁绍平原自然环境恶化,迫使越族人几次大规模迁徙.
以下是新石器时期我国主要文化遗存简单记略:
距今1万年左右,有一支越过钱塘江进入今浙西和苏南丘陵地带生息繁衍创造了马家浜文化.
红山文化是东北地区以出土玉器为主要特征的新石器文化,萌芽于公元前8000~6000年前后,发展于公元前5000~4500年前后,辉煌于公元前4000~2500年前后,一般把公元前6000~3000年这一时期带有红山文化特征的玉石器通称为红山文化.
贾湖遗址 贾湖遗址的地层比较单纯,主要为裴李岗文化遗存,绝对年代为BC7000—BC5800年,距今9000年左右.是淮河流域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存,提供了连接黄河中游至淮河中下游之间新石器文化关系的一个连接点.发现有房子、陶窑、墓葬与陶器、石器、骨器等.出土的钵、双耳壶与锥足鼎等陶器具有裴李岗文化同类陶器特征.有契刻符号的龟甲与石器 ,其契刻符号可能与原始文字有关.
磁山文化是中国华北地区的早期新石器文化.因首先在河北武安县磁山发现而命名.1973年发掘.年代约为公元前5400~前5100年.该文化与裴李岗文化关系密切,有人把两者连称为“裴李岗·磁山文化”.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5250~4150年,在1936年被发现,经半个多世纪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遗址分布于太湖地区.在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安溪、瓶窑三个镇地域内,分布着以莫角山遗址为核心的50余处 良渚文化遗址,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内涵丰富,范围广阔,遗址密集.八十年代以来,反山、瑶山、汇观山等高台 土冢与祭坛遗址相复合,.
仰韶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前3000年.仰韶文化以其分布之广泛,延续之久长,内涵之丰富,影响之深远,而成为中国诸新石器文化中的一支主干,它展现了中国母系氏族制繁荣至衰落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
半坡文化属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位于陕西省西安半坡村.年代约为公元前4800—4300年,半坡村的原始居民是定居的,以氏族或部落为单位,建立村落.半坡是一个没有贫富差别的原始社会.
三星村遗址 三星村遗址位于江苏金坛市西岗三星村,年代为公元前4500—3500年左右.它对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和文明起源等课题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国新石器时代区域研究、体质人类学研究增添了新资料. 相当于长江下游地区崧泽文化早期到马家浜文化中晚用.出土的距今6000年前的石钺,是一件礼器,表示拥有者的权力、身份、地位.较目前最早最完整的良渚文化玉钺的年代早1000余年.
安徽凌家滩文化遗址 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遗址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经测定距今约5300年至5600年,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遗址还出土了两件科学文化史上有着特殊意义的文物——玉龟和玉版.专家推测,玉龟和玉版,有可能就是远古洛书和八卦.在即将开始的安徽凌家滩文化遗址的第五次发掘,将采用红外线摄影技术,寻找可能存在的5000年前的文字.
石家河文化 铜石并用时代文化,距今约4600─4000年.因发现于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镇而得名.此地有一个规模很大的遗址群,多达五十余处.该文化已经发现有铜块、玉器和祭祀遗迹、类似于文字的刻划符号和城址,表明它已经进入文明时代.陶器大部分为黑色,不过也有不少红色的陶杯和陶塑,是该文化的一大特色.
陶塑个体均很小,有狮、象、虎、鸡、鱼、龟,还有人像.这些小塑像集中出土于窖穴之中,有祭祀的味道.在埋小孩的瓮棺中,往往出有不少玉器,造型丰富,有人面、飞鹰、猪龙、蝉、璜、管等,雕刻精细,工艺水平相当高.
该文化出现如石家河遗址群那样的中心聚落,由邓家湾、土城、肖家屋脊等数十处遗址组成.当时的经济生活以稻作农业为主.在邓家湾遗址发现了铜块和炼铜原料孔雀石,标志着冶铜业的出现.琢玉工艺崛起,特色鲜明,玉器有人面雕像、兽面雕像、玉蝉、玉鸟、玦、璜形器等,都属于小型玉器.邓家湾遗址的个别地段,集中出土了大批小型陶塑,有的一座坑中竟达数千件之多.所塑有鸟、鸡、猪 、狗 、羊 、虎、象、猴、龟、鳖以及抱鱼跪坐的人物等.这些陶塑可能供原始巫术、祭祀活动之用,邓家湾似为专门产地,通过交换输往各地.
石家河文化晚期大小墓差别悬殊.肖家屋脊一座大型土坑墓长3米多 ,随葬品百余件 ;另一座成人瓮棺中有小型玉器56件,居该文化已发现的玉器墓之首.钟祥六合大多数瓮棺内随葬玉石器及玉石料.这些表明人们以玉器为财富.一般认为,该文化已处于原始社会瓦解阶段.
庙底沟文化与仰韶文化形式由于时代、地域或部族的不同,有其独特的内容,因首先在庙底沟发现,所以称庙底沟类型文化."碳化"测定为公元前3910年,上下浮动125年.
河姆渡文化 年代约为公元前4360年—前3360年.主要分布于浙江宁绍平原.以夹炭黑陶为主,少量加砂、泥质灰陶,均为手制,烧成温度800—930℃.
北阴阳营文化 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南京市北阴阳营遗址而得名.分布在江苏省宁镇地区和安徽省东南部.估计年代为公元前4000~前3000年.北阴阳营文化大致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末期,但已孕育着父系氏族社会的萌芽.
马家浜—崧泽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4000—前2685年.主要分布于上海、江苏南部与浙江北部.以红陶为主,少量灰陶、黑陶、黑皮陶,有夹砂、泥质、夹炭陶.烧成温度760—1000℃.陶器大部分手制,少量轮修.
大汶口文化 年代约为公元前4040—前2240年.分布于山东、江苏北部、河南东部、安徽东北部.有泥质、加砂陶,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灰、黑比例上升,并出现白陶、蛋壳陶.手制为主,晚期发展为轮制陶器,烧成温度900—1000℃.器型有鼎、鬶、盉、豆、尊、单耳杯、觚形杯、高领罐、背水壶等.许多陶器表面膜光,纹饰有划纹、弦纹、篮纹、圆圈纹、三角印纹、镂孔等.彩陶较少但富有特色,彩色有红、黑、白三种,纹样有圈点、几何、花叶等.
大溪文化 年代约为公元前3825—前2405年,主要分布于三峡地区和湖北西部长江沿岸.多泥质陶,细泥陶、加砂陶比较少,还有少量的夹炭陶;红陶为主,少量灰陶、黑陶.以手制为主,少量轮修,烧成温度600—800℃.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 城头山古城内遍地可见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陶片和文化堆积.城头山城始建于6000年前的大溪文化时期,距今5000年左右屈家岭文化时期又经过两次筑造.陶鬶、陶觚和陶温锅的发现,说明城头山及周边地区,5000年前饮酒已相当普遍和讲究,酒文化的发展已达到相当水平.
盘龙城遗址 盘龙城遗址位于武汉市黄陂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叶店村,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首次发现的商代早期城市遗址(距今3500年),也是迄今我国发现的同时期保存最好的城址之一.
良渚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前2000年,正式进入历史时代的吴越应该就是良渚人与吴越人有着某种关联的一种印证,其后马桥文化可能是他的继承者尚无根据;良渚文化先民分为两只一只到达粤北融入石硖文化,一只与中原部落交战,被吸收同化融合,出现在龙山文化之中.分布在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是承继崧泽文化发展形成的,得名于杭州附近的良渚遗址,良诸文化的稻作农业、竹木制作、养蚕、丝织、麻织等都有重要发展.尤为令人注目的是发现了以琮、璧、钺为主的大量玉器,浙江余杭的反山和瑶山、江苏武进的寺敦等地都出土有良渚文化的精美玉器,不仅说明制玉工艺精湛,而且其器形和纹饰多反映了社会上层建筑的深刻变化.
马家窑文化 年代约为公元前3190—前1715年.受仰韶文化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主要分布于甘肃和青海的东北部,以洮河、大夏河和湟水的中下游为中心.
石峡文化是岭南地区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得名于广东曲江石峡遗址,其时代约为公元前3000—前2000年之间.
屈家岭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2550—前2195年.主要分布于长江中游江汉地区.早期以黑陶为主,晚期灰陶为主,少量红陶.陶器以手制为主,少量轮修,烧成温度900℃左右.
龙山文化 年代约为公元前2310—前1810年.继承仰韶文化因素发展起来.早期主要分布在关中、晋南、豫西一带.晚期主要分布于河南、和河北的南部.
马桥古文化遗址 马桥古文化遗址含3层不同时代的文化遗存 :上层为春秋战国时代印陶文化遗存;中层出土大量商代石、骨、陶器,为太湖地区早期印陶文化的典型遗存,被命名为马桥文化;下层发现新石器时代建筑遗迹和墓葬,为距今4000年的良渚文化遗迹.文化遗存下面还有一条贝壳沙带,说明遗迹所在地是古代海岸.遗迹的发现对于研究上海地区古海岸位置和成陆年代具有重要意义.
齐家文化 年代约为公元前1890—前1620年.继马家窑文化而发展起来.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宁夏等地.
小结:我国的古代神话传说,大多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由于年代的久远,文史资料的匮乏,思想的蒙昧等给我们的先民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二十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学的发展,使我们有机会近距离的接触他们,这无疑对我们正确地认识人类的历史和文化有重要的意义!夏商周的断代工程已经可以暂告一段落,而新石器时期的文化即史前文明的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另一巨大任务!有待我国广大的考古,文字,历史等学者的进一步努力.
问题3:中国有史前文明遗迹吗?
那些只不过是自然的人类进化结果
所谓史前文明应该是在人类的历史出现以前超出那个阶段历史应有水平的文明~
我想中国应该没有吧,不然早就有一大堆报道了
问题4:中国文字记录之前的最早史前文明的证据和可能是什么?天娲?母系夸父?父系山东昌乐原始文字及男根崇拜石柱群?嫦娥?夏禹朝代三星堆文明,商超前后
中国境内最早的史前文明应该是良渚古城(2900-2200B.C.)、山东的尧王城-两城都市体系(2600-2400B.C.)、陶寺史前城市(2100-2000B.C.)、夏家店古城市群(2000-1500B.C.)以及二里头古城(1800-1500B.C.)
公元前2900年,良渚古城在太湖南部突然崛起.它最初只是一个营建在天目山余脉边缘的一个小型的中心聚落,不过它在数十年间迅速壮大,到了2800B.C.,当地居民已经填平了天目山余脉南部的大片沼泽地,并且以一片天然沙洲为中心,修建了规模浩大的古上顶——也就是如今的莫角山遗址,莫角山遗址呈长方形,东西长约670米,南北宽450米,面积30余万平方米,最高处1.2米,土层厚达10.2米.动用土方量达200万立方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土建工程——在其上,还修建了更高的三个二层土台,在土台中间,发现了面积至少1400平方米的建筑基址,规模堪比紫禁城太和殿.之后,良渚人在莫角山西北部修建了一道六公里长的防洪大堤——塘山土垣,又在它的的西北部七公里处修建了第二道防洪大堤——长达11公里的奇坞山-彭公堤防,它们共同构成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庞大的都市防洪工程.
之后数百年中,良渚古城的规模稳步增长——到了公元前2500年,良渚人又在古上顶的周围修建了一圈城垣——此即著名的良渚古城墙.在古城墙外,还辐辏分布着密集的城镇社区,他们以长条状土垣为台基、复杂的木构建筑作为护岸,并且用复杂的运河系统将它们勾连起来,形成了面积达30平方公里的庞大都市.公元前2500-2400年之前,良渚古城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而它所辖制影响的地域——北及山东、东至大海、西至安徽、南抵浙中,五万多平方公里,是当时强盛的大国.
良渚玉器、陶器、漆器和纺织技术独步天下,还发明了最早的犁耕稻作农业,奠定了数千年中华文明的国本.良渚古国在公元前2200年左右被造律台人攻灭.此后,该地区又被一个落后的南方印纹陶文化所侵据,沦为卑湿蛮荒之地.
继良渚文明之后兴起的是山东史前文明.然而受到考古工作的局限,我们对其社会形态、社会组织情况仍然知之甚少.早在大汶口时期,良渚人入侵苏北,将辉煌的良渚文明因素传播到大汶口人的核心地区.不久南部的快轮制陶技术和制玉技术,以及稻作农业一同传播至山东的南部,促使该地区社会发生剧烈变化.
首先是日照尧王城遗址,它的面积有200万平方米,在城中发现了土坯建筑以及奠基典礼使用的柱石,这些在中国历史上都具有首创性.同时在城中还发现了优美的蛋壳陶.两城可能是它的一个姊妹城市,面积也有100万平方米,两个城镇的规模虽然远远比不上良渚古城,但是在黄河流域乃至世界上都是非常庞大的.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由于考古工作不够全面,尚未在两个城市中发现礼仪性建筑和贵族墓葬.
2400B.C.,由于干旱,尧王城和两城宣告废弃.此后山东龙山文化的最重要中心可能已经转移至桐林-田旺遗址,该遗址面积可能达到了320万平方米,其中发现了城垣、建筑物等遗迹,当然——也少不了山东龙山文化时期的代表性物品——蛋壳陶.不过由于考古工作不充分,在此地也没有发现过贵族墓葬和礼仪性建筑.
但是,龙山文化时期的小型遗址西朱封遗址却发现了恢弘的贵族大墓,出土了璇玑、蛋壳陶等重要的礼器.而山东龙山文化的制玉技术比起良渚玉器,似乎还更胜一筹.
与良渚文明不同,山东龙山文化从来就不是一个统一的政权.在山东及其周边地区,分布着许多不同的类型.每一个类型所统辖的地域并不大,古城遗址也是天女散花般的分布.有些地区,比如丁公古城,还发现过“连笔字”陶文——这些文字和后来莱夷所使用的连笔字有很大的相通性.山东龙山文化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出现了原始的红铜冶炼技术,不过这种技术并不是非常普及.
在山东龙山文化外围,同时还有造律台人和后冈人,三者可能都源于大汶口文化.造律台文化人群建立了平粮台古城,该城中有相当规整的方形台基建筑、土坯房屋,还出现了环绕内城的“品字形”排水管道.而后冈二期文化人群则建立了高城古城——该城面积至少有100万平方米,历史记载其地为“颛顼之墟”,这座城后来被岳石文化、二里头文化以及商周时期各种人群所沿用,春秋时又成了卫国的都城——直至汉代毁于洪水.
山东龙山文化在2000B.C.突然崩溃,原因不明.造律台人和后冈二期文化也相继毁灭,原因不明.山东龙山文化之后的岳石文化时期人口大降、城市数量骤减,但是引进了青铜技术,还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甲骨文.直到汉代,山东地区的人口才恢复到了龙山文化时期的水平.
在中原,最早的城市文明当属陶寺.不过它可能不是华夏族建立的,而是来自东部的一个民族.陶寺古城的面积达到280万平方米,他们建造了规模庞大的版筑城墙,恢弘的宫殿区.他们为了取水,能够钻通数十米的深井,为了储存大量的粮食,还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带有回旋梯的地窖.宫殿区外,还有护城河以及吊桥设施.
在城墙外围,还有一个小城,城中发现了贵族墓葬和大规模的列柱式天文观象台.在城外的墓葬区,还发现了更多的贵族大墓.尤其可贵的是,陶寺古城所在的地区和所处的时间都和传说中的“尧都平阳”非常吻合,连传说中的“羲和御日”似乎也在陶寺的天文观象装置中得到证实.
陶寺古城后来毁于内乱.
陶寺之后是夏家店下层文化城市群.
夏家店文化位于辽河流域,在那里,出现了东部地区最早的青铜技术,还出现了最早的贝币和金属货币.最为可贵的是,出现了数百个布局清晰、建造精致的石城.这些石城不但用石头构筑,还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墙马面技术.城内房屋多为圆形,规整精致,属于一种军事功能房间庭院建筑.
在夏家店人的墓葬中,发现了极为精致的彩陶和玉器.是史前时代难得一见的精品.
夏家店下层文化在商代早期突然消亡,原因不明.该地区后来被一个半游牧民族占据,形成夏家店上层文化,很可能就是后世的山戎.
至于二里头,被国内一些学者认定为夏朝的都城斟寻.它的面积和桐林-田旺相当,不过经过考古发掘,它的布局——比如宫城、住宅区、工匠区等等都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揭示.其宫城有十万平米,内部有纵横交错的道路网格系统,在其中央,还有若干规模庞大的宫殿基址.还发现了最早的车辙.同时,二里头也是中原地区青铜时代遗址最早的代表.
在二里头之外,中原地区二里头文化的分布区尚无一个聚落可以和二里头相比肩,这说明其控制面积达到数万平方公里,可能超过了良渚古国.美中不足的是,二里头还没有发现过贵族的大墓.
公元前1450年,二里头古城被商攻灭.
问题5:据说史前文明被毁灭与大概1万2千年前,亚特兰蒂斯那时候科技已经很发达了,甚至超越我们现在很多很多?有这个可能性吗?地球已经存在几十亿年,而人类才存在几万年(大概是这个数字吧,不[语文科目]
根据史书记载,我们本次人类从最原始的石器时代到出现现在的高度文明,才不超过一万年时间.很显然,这些文明古迹不属于我们本次人类所创造.实际上,许多文明古迹,我们现在人类科学技术都无法建造.根据这些确凿的证据,一些学者提出了史前文明学说,是指在我们本次人类文明之前在地球上曾经存在过人类文明.
同时,所发现的许多文明古迹时间跨度非常古远.从当今发掘和发现的各种不同史前人类文明遗迹看,从一个非常久远的远古时代开始,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就一直存在着人类,并发展出高度发达的文明.如在三叶虫化石上发现的6亿年至2.5亿年前的穿着鞋的人类脚印,在今天的非洲加蓬共和国发现的20亿年前的大型链式核反应堆,在现今南非发现的28亿年前的金属球,及多次不同时期的石器等等,很难想象它们属于同一人类文明时期.因此,科学家们又提出了多次史前文明的理论,认为地球上曾经有过多次史前人类及文明.人类的发展并不象以前想象的那样,而是周期性的,不同时期地球存在不同的文明.
现代科学已认识到,一切事物发展皆有周期性.人有生、老、病、死;植物、动物也有生、老、病、死;社会的发展有周期性,同样,人类的发展也很可能有周期性.这可以从当今发掘出和发现的各种不同史前人类文明遗迹和不同史前人类石器时代留下的工具找到线索.
学者Emilio Spedicato在其著作《Galactic Encounters, Apollo Objects andAtlantis: A Catastrophical Scenario For Discontinuities in Human History》中对史前人类毁灭的原因作了深入的分析,认为来自外星际空间的物体(彗星、陨石等)造成地球气候的异常,可能导致人类文明的毁灭.
然而,很明显的是,这些不同史前人类及其拥有的文明都最终从地球上消失了.不同时期地球的大灾难毁灭了当时的文明,甚至灭绝了当时绝大多数的生物,只残留下极其少量幸存者.那么这些文明为什么被淘汰?如何被淘汰?
史前人类文明是否消失?
现代科学界已发现:在地质历史上发生过几次特大的灭绝,几乎灭绝了所有的生物.地球周期性灾变的直接证明非常多.从已发现的证据看,史前人类文明曾因各种灾变而毁灭,这包括地震、洪水、火山、外来星体(包括陨石、彗星)撞击、大陆板块的升降、气候突变等等.
1万2千年前沉入海底的亚特兰蒂斯大陆
亚特兰蒂斯曾是一个具有高度人类文明的大陆,但却在大约11600年前一场世界性的大地震灾难中沉入海底.现今的加那利群岛被怀疑是其在海平面以上的残留部分.(这实际上是一种附会,亚特兰蒂斯的高度文明至今只存在于少数古代书籍和疑似的古代遗迹中,更重要的是,即使按照古人的说法,其文明水准依然只有奴隶到封建社会的程度)
列举史前文明之谜
沉入海底的遗迹
在秘鲁海岸边的水下200米深处,人们发现了雕刻的石柱和巨大的建筑物.在直布罗陀海峡外侧的大西洋海底,成功地拍摄了八张海底照片.从这些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有一座古代城堡的墙壁和石头台阶. .它沉沦的时间也是在大约一万多年以前.在百慕大三角地带海域西面,发现了一座巨大的金字塔.
很显然,这些曾代表着史前人类并有光辉灿烂文明的城市遗迹,却因大陆下沉而沉入海底.
史前大洪水之谜
大约1万2千年前左右,上一期人类文明曾遭受一次特大洪水的袭击,那次洪水也导致大陆的下沉.考古学家陆续发现了许多那次大洪水的直接和间接证据.人类文化学家也通过研究世界各地不同民族关于本民族文明起源的传说则发现: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古老传说都普遍述及人类曾经历过多次毁灭性大灾难,并且如此一致地记述了在我们本次人类文明出现之前的某一远古时期,地球上曾发生过一次造成全人类文明毁灭的大洪水,而只有极少数人得以存活下来.全世界已知的关于大洪水的传说有600多则.例如,中国及日本、马来西亚、老挝、泰国、印度、澳大利亚、希腊、埃及及非洲、南美、北美土著等各个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传说中都保留着对一场大洪水的记忆.虽然这些传说产生于自各个不同的民族、文化,却拥有极其相似的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对于这一切证据和现象,用偶然或巧合是根本无法解释的.有关那次大洪水的过程,《圣经》中有所描述.虽然《圣经》是一本宗教书籍,但很多学者认为《圣经》描述的是真实的人类历史.以下为《圣经》中关于那次大洪水的摘要:“洪水泛滥地上40昼夜,水往上涨,把方舟从地上漂起”;“水势在地上极其浩大,山岭都淹了”;“5个月后,方舟停在亚拉腊山上;又过4个月后,诺亚离开了方舟,地已全干了.”那次洪水同时伴随着大陆的变迁完全摧毁了当时整个地球的人类文明,只有极少数人活下来了.近来考古学家发现的许多史前遗迹,如亚特兰第斯大陆、希腊文明及海底建筑物等等均可能因那次洪水而消失.
曾受陨星撞击的地区
中、美等国专家最新联合测定出中国广西百色打制石器的年代在80万年前.专家推断,万古以前,这一地区曾经受到陨星的撞击,大火烧毁了茂盛的森林,留下一层红色的溶岩,打制石器就埋在这层溶岩底下,可以推断制造那些石器的人类就在那场天灾中消失了.
踩在三叶虫上的足印
1938年美国肯塔基州柏里学院地质系主任柏洛兹博士宣布,他在石炭纪砂岩中发现10个类人动物的脚印.显微照片和红外线照片证明,这些脚印是人足压力自然造成,而非人工雕刻.据估计,有人足痕迹的这些岩石约有二点五亿年历史.
更早一些时候,有人在美国圣路易市密西西比河西岸一块岩石上,曾发现过一对人类脚印.据地质学家判断,这块岩石约有二点七亿年历史.
最为奇特的发现,是在美国犹他州羚羊泉.业余化石爱好者米斯特于1968年6月发现了几块三叶虫化石.他叙述说,当他用地质锤轻轻敲开一块石片时,石片“像书本一样打开,我吃惊地发现,一片上面有一个人的脚印,中央处踩着三叶虫,另一片上也显出几乎完整无缺的脚印形状.更令人奇怪的是,那几个人穿着便鞋!”
之后,1968年7月,地质学名家伯狄克博士亲往羚羊泉考察,又发现了一个小孩的脚印.1968年8月,盐湖城公立学校的一位教育工作者华特,又在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同一块岩石中发现了两个穿鞋子的人类足迹.
所有这些发现,经有关学者鉴定,均认为令人无法怀疑,是对传统地质学的严重挑战.犹他州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馆长马迪生,在记者招待会上说,那时候“地球上没有人类,也没有可以造成近似人类脚印的猴子、熊或大懒兽,那么,在连脊椎动物也未演化出来之前,有什么似人的动物会在这个星球上行走呢?”
三叶虫是细小的海洋无脊椎动物,与虾、蟹同类.在地球上存在时间从6亿年前开始,至2.8亿年前灭绝.而人类出现的历史与之相比,很短,至于穿上像样的鞋子不过三千多年.这一切,又该作何解释?
20亿年前的核反应堆
原子能技术是人类近几十年中才开始掌握的一门高科技技术,而在非洲,却发现了一个20亿年前的核反应堆!
法国有一家工厂使用从非洲加蓬共和国进口的奥克洛铀矿石,他们惊讶地发现,这批进口铀矿石已被人利用过.铀矿石的一般含铀量为0.72%,而奥克洛铀矿石的含铀量却不足0.3%.这一奇怪的现象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他们纷纷来到加蓬奥克洛铀矿考察,发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史前遗迹——古老的核反应堆,由6个区域约五百吨铀矿石构成,输出功率估计为100千瓦.这个反应堆保存完整,结构合理,运转时间长达50万年之久.
据考证,奥克洛铀矿成矿年代大约在20亿年之前,成矿后不久就有了这一核反应堆.而人类只是在几十万年之前,才开始使用火.那么,是谁留下了这个古老的核反应堆?是外星人的作品,还是前一代地球文明的遗迹?
矿石中的人造物
人类学会制造工具不过几十万年历史,然而,人们却从几千万年甚至几亿年前形成的矿石中发现人工制造的东西.
1844年,苏格兰特卫德河附近的矿工,在地下8英尺的岩石中发现藏有一条金线.
1845年,英国布鲁斯特爵士报告,苏格兰京古迪采石场在石块中发现一枚铁钉,铁钉的一端嵌在石块中.
1851年,美国马萨诸塞州多契斯特镇进行爆破,从坚实的岩床中炸出了两块金属碎片.
这两块碎片合拢后,竟是一个钟形器皿,高12厘米,宽17厘米,是用某种金属制成,有点像锌或锌与银的合金,表面铸刻着6朵花形图案,花蕊中镶有纯银,底部镌刻着藤蔓花环图纹,当地报刊誉为“精美绝伦”.
1852年,苏格兰一处煤矿中,在一大块煤炭中发现一件形状像钻头的铁器,而煤块表面无破损,也找不到任何钻孔.
1885年,澳大利亚一处作坊的工人,在砸碎煤块时发现煤中有一个闪闪发光的金属物,是一平行六面体,两面隆起,其余四面均有深槽,形状规则,使人无法否认这是一个人造物体.
1891年,伊利诺州摩里逊维尔镇的柯尔普太太在敲碎煤块时,发现煤里有一条铁链,两端还分别嵌在两块煤中.这两块煤原来是一个整体,只是在敲碎时才分开.
196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兰恰市洛亨斯宝石礼品店3位合伙人兰尼、米克谢尔和麦西,在一个海拔4300英尺的山峰上,找到一块化石.当他们用钻石锯开化石时,锯刃被坚强的东西弄坏了,打开后才发现,化石中包着一个“晶洞”,里面有一个像汽车火花塞一类的东西.中间是一条金属圆芯,外包一个陶瓷轴环、轴环外又有一个已变成化石的木刻六边形套筒,套筒外面便是硬泥、碎石和贝壳化石碎片.据地质学家估计,这块化石在50万年前就已形成.而50万年前又何来汽车火花塞?
不可思议的史前文明遗迹
古怪古冢
距离澳大利亚东海岸约750英里的新喀里多尼亚岛以南40英里处,有一个叫派恩的小岛.岛上有四百多个像蚁丘似的古怪古冢,用沙石筑成,高8至9英尺,直径300英尺.
古冢上寸草不生,古冢内也找不到任何遗骸,只在3个古冢中各发现一根直立水泥圆柱.在另一个古冢中发现有两根并排的水泥圆柱.这些圆柱,直径从40英寸至75英寸不等,高40英寸至100英寸.用放射性同位素碳检验法测定,这些圆柱是公元前1095年至1120年间的东西.是谁在人类发明水泥之前就已使用水泥了?这些圆柱究竟有什么用处?为什么在附近找不到任何有关的人类遗物?
在南美发现一个秘密的隧道系统.这个隧道系统的秘密入口处由印第安人的一个部落把守,一直通向250米深的地下.隧道内壁光洁平滑,顶部平坦.其中有几处宽阔的厅洞,竟有喷气客机停机库那么巨大.在一处宽153米、长164米的大厅中,放着一张桌子,7把椅子.这些桌椅不知用何种材料制成,像石头又不冰冷,像塑料却坚硬如钢.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佐治亚州及南卡群岛一带海底,人们发现一条路面宽阔的平坦大道.潜水艇安上轮子后可以像公共汽车一样在大道上行驶
超时代的技术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比宫珍藏着一张奇特的古代地图.这张古地图是18世纪初发现的,看样子是一份复制品.地图上,只有地中海地区画得十分精确,其余地区,如美洲、非洲都严重变形.然而,当科学家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时,惊讶地发现,这张古地图其实是一张空中鸟瞰图.同阿波罗八号飞船所拍摄的地球照片相比,土耳其的这张古地图就像是它的翻版一样.地图上美洲、非洲的变形轮廓线,同阿波罗飞船拍摄的照片完全重合.尤其令人惊讶的是,古地图上还绘出了南极洲冰层覆盖下的复杂地貌,同南极探险队在1952年用回声探测仪对南极冰下地形的探测图毫无二致.是什么人在远古时代就已掌握了太空航摄的高技术?
南美喀喀湖高原,古城第阿瓦拉克神秘的废墟,有一座用整块红色砂岩雕刻成的巨大神像.神像上刻有一幅完整无缺的星空图,以及上百个符号.考古学家多年研究,终于破译了星图及符号.他们认为,这幅星图所描绘的是2.7万年前的古代星空,那些符号记述的是极为深奥的天文知识.这些知识是现代人类所未掌握的.数万年前居住在南美喀喀湖畔的古人类,又怎样掌握了超过现代人类的天文知识?
更为奇特的是,1921年在非洲赞比亚,人们发现了一个古尼德人的头骨,头骨左方有一个边缘平滑的圆孔,这圆孔唯有子弹射击才能形成.而据考证,古尼德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有7万年.当时的人类,才刚刚学会使用石斧!
还有,在巴格达城郊的一座古墓中,科学家发现一组两千年前的化学电池,他们仿造古电池成功地获得0.5伏电压,持续工作了18天.世界公认的第一个电池,是公元1800年发明的,距今不到200年.
在埃及金字塔中,考古学家们从一具男童木乃伊的左胸中发现一颗人造心脏.现代医学研制使用人工心脏不过十来年历史,而木乃伊的这颗人造心脏却在5千年之前,就已通过精密的外科手术安进一个男孩子的胸腔!
沉没古大陆连接史前文明 13艘核潜艇在此失踪
一块沉没的古大陆被发现 街道住宅保存相当完整 13艘核潜艇在这里神秘失踪——
消失的亚特兰蒂斯大陆令人神往,吸引了无数科学家和探险家追寻其踪迹.然而今天,探险家、科学家又把目光转向另一个失去的大陆———传说中的“姆大陆”.因为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姆大陆”可能连接着某种文明的脐带……
街道住宅保存完整城市港口规模庞大
潜水考古学的发现已为有关“姆大陆”的见解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在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中有一个波纳佩岛,附近海底有一片沉没的古陆.潜水人员果然在附近海底发现了保存得相当完整的街道、石柱、石像和住宅.他们还从当地海底捞出了十分珍贵的黄金和珠宝饰物.
太平洋中的许多岛屿上都留有巨大的石头平台、石头城遗址、石头雕像等.学者们猜测:“这一地区曾经存在着一个高度文明的种族,他们在以高度的建筑技巧建成大规模城市、雕像与港口后,因为某种我们迄今尚不知道的原因而集体撤离或是集体灭绝,留下壮观的建筑遗迹.”
能够冶炼金属还能使用核能
科学家以及考古学家们在今天的非洲加蓬共和国发现了20亿年前的大型链式核反应堆;在南非发现了28亿年前的金属球等等.
很显然,这些文明古迹不属于我们本次人类所创造,实际上,许多文明古迹我们现在人类技术都无法建造.根据这些确凿的证据,一些学者提出了史前文明学说,是指在我们本次人类文明之前在地球上曾经存在过高度文明.
罗盘失灵无线电中断多艘核潜艇神秘失踪
“姆大陆”沉没的地方,自古以来就经常发生神秘的失踪事件.船只和飞机一旦进入这里的水域时,就会出现罗盘失灵、无线电通讯故障或中断等现象.
根据已经透露出来的消息,军用船只也照样在这里发生事故.前苏联先后就有13艘潜水艇在这里失踪,而且其中大部分是具有先进设备的核动力潜艇.有人据此猜测,大洋海底可能隐藏着某种文明留下来的核防卫系统,导致这些核潜艇“翻船”.
航海建筑很发达来往乘坐飞行船
根据专门收集古代玛雅传说或者神话的书《特洛亚诺古抄本》记载,“姆大陆”消失于一万两千年前,与亚特兰蒂斯大陆同时沉没.“姆大陆”土地辽阔,东起现今夏威夷群岛,西至马里亚纳群岛,南边是斐济、大溪地群岛和复活节岛,全大陆东西长7000公里,南北宽5000公里,总面积约为3500万平方公里,是一块美丽富饶的地方.
英国人詹姆士·丘吉沃德在他的《遗失的大陆》一书中,详细描绘了地面上繁荣昌盛的“姆帝国”.“姆大陆”上有一个“姆帝国”,人们在这里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他们的航海业和建筑业都相当发达,并去大作诸岛传播了文明.“姆帝国”的人们科学技术水平很高,他们发明的飞行船,经常来往于各地,带去各种珍奇物品和金银宝石.
空中鸟瞰古地图绘出冰下南极洲
爱因斯坦和不少科学家坚信,如今冰天雪地毫无生机的南极,在一万多年前可能曾经存在着史前文明.
科学家们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比宫发现一张空中鸟瞰古地图,上面美洲、非洲的变形轮廓线,同“阿波罗”飞船拍摄的照片完全重合.更令人惊讶的是,古地图上还绘出了南极洲冰层覆盖下的复杂地貌,同南极探险队用回声探测仪对南极冰下地形的探测图毫无二致.
另外有证据显示,有关南极洲最早的地图绘制成于6000年前,当时这块大陆犹未被冰雪覆盖.科学家们由此设想,在一万多年前,南极大陆处于温带,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那里的人们掌握着先进的航海技术和天文知识,他们率领着船队,穿梭于大洋大陆之间.他们把自己的文明带到世界的每个角落,给蛮荒落后的大陆带去智慧和奇迹,也成为彼此文化间交流和联系的桥梁.
是否存在着史前超文明
以上种种超文明不解之谜,一些科学家认为有两种解释,一是外星人访问地球所留下的痕迹,一是现代人类文明之前,曾经出现过前一届高级人类的史前超文明.越来越多的人更为相信后一种解释,有科学家提出了地球文明周期进化论.生物考古学家认为,地球诞生至今的45亿年历史中,地球生物经历了5次大灭绝,生生死死,周而复始,最后一次大灭绝发生在6500万年之前.有人据此推断,20亿年前地球上存在过高级文明生物,但不幸毁灭于一场核大战或巨大的自然灾变.亿万年的沧海桑田几乎抹去了一切文明痕迹,仅留下极少遗物,成了现代人类的不解之谜.也有人认为,前一届高级文明的毁灭,是因为地球气候的周期性变化.或者因为地球磁场的周期性消失.太阳系运转到宇宙空间某个特定位置时,地球上将会周期性地出现不适应人类生存的气候.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便是一个例证.地球的这种周期性气候变化会导致高级智慧生物的周期起源和进化.
当然,这些仅是一家之言,或者说仅是一些猜测.然而,超文明的不解之谜,倒确实值得人们认真探索……
史前文明毁于核大战?
众所周知,人类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至今不过2000年,但是7000年前的人类却建筑起埃及金字塔.人类懂得穿上衣服的历史至今不过4600年,但是,大西洋海底却发现了1.1万年前的精致铜器.此外,世界各地还发现并证实了2万年前的铁钉,3万前的壁画以及4万前的牛羊骸骨中赫然的子弹穿过的痕迹.
这样相互矛盾而发人深省的例子有很多.这些奇迹是来自“外星人”或来自我们的祖先?世界各国科学家和考古学家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人类进化至今是不是只是30-40万年历史呢?可以肯定地回答不是.人类进化至现在,已经有上百万年历史,通过碳14已经精确地估算出某种高度文明的产物远在3-4万年前就已出现.而它的范围之大,使我们有理由相信3-4万年前,人类有一个活跃,鼎盛时期.
我们的地球曾经不止一次遭到大洪水、大爆炸、大灾难的侵袭,因此古文明可能一毁再毁,古人类也死而复生.
对于这些大洪水的各种传说,考究其历史,都可以追溯到1.2万年前以前,刚好在冰河结束时期,这使我们对这些传说无法掉以轻心,仅仅视为神话或多事的臆测.同时这也证明了人类远在1.2万年前就有“历史”,而且较4000年前甚至比今日更发达.
最近从海底探测获得的资料显示,那些在古代哲学家的著作中被称为“奇迹”的亚特兰蒂斯,可能正沉在百慕大三角的西方.由水中拍摄的照片和实地勘测可知,1000年前的人类已能举起数百吨的巨石了.这个“大洪水”时代以前的文明废墟,其海底墙壁和海中道路的浩大精妙,无殊于今日视之为谜的7000年前埃及金字塔.
也许在1.2万年前,人类对宇宙的知识已经超过了今日;也许在三四万年前或十多万年以前,人类已经有了数次这种文明的高峰.我们仅仅可以知道地球文明史的高峰是人类创造的,但无法得知人类文明的进程.
有一部著名的古印度史诗《摩诃波罗多》,写成于公元前1500年,距今有3400多年了.而书中记载的史实则要比成书时间早2000年,就是说书中的事情是发生在5000多年前的事了.
此书记载了居住在印度恒河上游的科拉瓦人和潘达瓦人、弗里希尼人和安哈卡人两次激烈的战争.令人不解和惊讶的从这两次战争的描写中看,他们是在打核战争!
书中的第一次战争是这样描述的:“英勇的阿特瓦坦,稳坐在维马纳(类似飞机的飞行器)内降落在水中,发射了阿格尼亚(可能类似火箭武器),它喷着火,但无烟,威力无穷.刹那间,潘达瓦人的上空黑了下来,接着,狂风大作,乌云滚滚,向上翻腾,沙石不断从空中打来”.“太阳似乎在空中摇曳,这种武器发出可怕的灼热,使地动山摇,大片的地段内,动物倒毙,河水沸腾,鱼虾等全部烫死.火箭爆发时声如雷鸣,敌兵烧得如焚焦的树干”.
第二次战争描写更令人毛骨悚然,胆颤心惊:“古尔卡乘着快速的维马纳,向敌方三个城市发射了一枚火箭.此火箭似有整个宇宙力,其亮度犹如万个太阳,烟火柱滚升入天空,壮观无比”.“尸体被烧得无可辨认,毛发和指甲脱落了,陶瓷器碎裂,盘旋的鸟在天空中被灼死”.
看到此惨状,现代人会立刻联想到原子弹爆炸后产生的威力.在原子弹还没有产生的年代,许多学者一直认为此书中的那些悲惨的描写是“带诗意的夸张”.可是到了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之后,他们才恍然大悟,这些描写就似原子弹爆炸目击记一样准确.
后来考古学家在发生上述战争的恒河上游发现了众多的已成焦土的废墟.这些废墟中大块大块的岩石被粘合在一起,表面凸凹不平.要知道,能使岩石溶化,最低需要1800度.一般的大火都达不到这个温度.只有原子弹的核爆炸才能达到.
在德肯原始森林里,人们也发现了更多的焦地废墟.废墟的城墙被晶化,光滑似玻璃,建筑物内的石制家具表层也被玻璃化了.除了在印度外,古巴比伦、撒哈拉沙漠、蒙古的戈壁上都发现了史前核战的废墟.废墟中的“玻璃石”都与今天的核试验场的“玻璃石”一模一样.
由此而论,国外物理学家弗里德里克.索迪认为:“我相信人类曾有过若干次文明.人类存在时已熟悉原子能,但由于误用,使他们遭到了毁灭”.
这可能吗?大部分科学家们认为这仅是一种附会,是不能令人信服的.但是另有一些人坚持自己的看法,认为我们的地球早已存在50多亿年了,而人类文明仅仅有5000多年历史有些“说不过去”.谜,现在仍未解开……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