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数学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d8_...1的正约数等于(d1+d2+d4)×d8,试求正整数N一定要...[数学]”,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设m=d4-1,则dm=d8*(d1+d2+d4)>d8
所以12=>m>=9
有13>=d4>=10.
又N恰有12个正约数,则N的大于1的互不相同的素因子不可能超过3个.
如果有多余3个不同的素因子,则至少有2*2*2*2=16个不同的正约数.
因此素因子不可能超过3个,通过枚举,知N可能的标准分解有以下三种情况(这里并没有对q1,q2,q3做大小排序):
1.3个不同的素因子,则N=q1^2*q2*q3
2.2个不同的素因子,则N=q1^5*q2
3.1个素因子,N=q^12.
考虑情况3.设该素因子为p,有:d4=p^3,m=p^3-1.
dm=(1+p+p^3)*p^7.
因m>=9
则p^8|dm
有p|(1+p+p^3).不可能!
考虑情况2.令p1 因10<=d4<=13. 若d4=11,或13 则必有:p2=11或13. 此时p1=3 dm=15*d8或dm=17*d8 这两种情况都出现了新的素因子,因此d4不为11,13. 若d4=10,则p1=2,p2=5.d9=13*d8.矛盾. 若d4=12,则p1=2,p2=3.d11=15*d8,5|N矛盾. 所以情况2不可能. 考虑情况1.令2<=p1 d4=10,时,有p1=2,p2=5或p3=5.则,当p3=5时,p2=3,此时d4=5或4矛盾. 当p2=5,则p3>=11,此时d9=13*d8,所以p3=13,p1^2不可能整除N,所以若p2^2|N,则d8=50,d9=65,不可能,若p3^2|N,则:d8=130,d9=13^2,矛盾. d4=12时,有p1=2,p2=3,此时d4=4,矛盾. 故d4=11或13. 当d4=13时,p3=13,m=12, N=d12=(1+d1+13)*d8.=(14+p1)*d8. d4|N,所以13|d8或13|14+p1显然后者不成立.13|d8. 若13^2|N,则p1*p2=14+p1,13^2=d8因此p1=2或7. 当p1=2时,p2=8,这与p2是素数矛盾, 当p1=7时,p2=3,矛盾. 若p1^2|d8,则p2=14+p1不可能. 若p1^2*p2=14+p1,则d8=13也不可能. 若p1^2=14+p1,则p2*13=d8. 此时p1无解. 若p1*13=d8,p2*p1=14+p1,不可能. 若p2^2|d8,则p1=14+p1,不可能. 若p2^2*p1=14+p1,则d8=13,不可能. 若p2^2=14+p1,则d8=p1*13. 则小于d8大于d4的正约数只能是由p1,p2组成,因此必有p2^<13 所以p2=3,此时p1=14-p2^2=5矛盾 若p2*13=d8,则p1*p2=14+p1,不可能. 因此d4!=13. 当d4=11时:有d10=(1+p1+11)*d8=(12+p1)*d8.p3=11 d10可能为q1*q2*q3,或q1^2*q2: 若为前者,则12 +p1必定为q1*q2,此时d8=q3但q3<=d3.故d10必为后者 并且d10*d3=N,d3=p2. 因此d10=p1^2*p3或p1*p3^2. 若为后者,则d8=11^2,此时12+p1=p1矛盾. 若为前者,则必有p1^2|12+p1,11|d8矛盾. 通过上面的枚举,问题没有解啊?难道我算错了? 正整数N恰有12个正整数? d1+d2+d4>3×d1=3,(d1+d2+d4)×d8>3×d8>3×d4>d4>d4-1的正约数 d4-1的正约数≠d1+d2+d4)×d8
追问:
肯定是对的
证 ∵ax+by是整数,且ax0+by0>0,由带余除法, ax+by=(ax0+by0)q+r(q是整数,0≤r<ax0+by0). ∴ r=ax+by-(ax0+by0)q=a(x-x0q)+b(y-y0q), 说明r也是形如ax+by的数,但ax0+by0是形如ax+by这样的数的集合中最小正数,又0≤r<ax0+by0, ∴ r=0, 即得 (ax0+by0)|(ax+by). 由(x,y)=5!,可设x=(5!)a,y=(5!)b.则(a,b)=(x,y)/5!=1,即a和b互素,所以[a,b]=ab.所以[x,y]=(5!)[a,b]=(5!)ab.所以问题等价于: 求有序正整数对a,b的个数,使得a和b互素,且ab=50!/5!=6*7*8*...*50. 引理:设正整数N有k个素因子,则恰有2^k个有序正整数对a,b,使得a和b互素,且ab=N. 证明:设N=(p1^n1)(p2^n2)...(pk^nk).由条件易知若pi|a,则pi^ni整除a(否则pi|a且pi|b).所以a总等于某些pi^ni的乘积,而b等于N/a.这样的不同取法恰好一一对应于集合{p1^n1,p2^n2,...,pk^nk}的不同子集(空集对应于a=1,b=N;全集对应于a=N,b=1),共有2^k个. 6*7*8*...*50的素因子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共15个.所以所求正整数对的个数=2^15=32768 这就是著名的角谷猜想,至今尚无人证明. “角谷猜想”又称“冰雹猜想”.它首先流传于美国,不久便传到欧洲,后来一位名叫角谷的日本人又把它带到亚洲,因而人们就顺势把它叫做“角谷猜想”.其实,叫它“冰雹猜想”更形象,也更恰当. 为什么叫它“冰雹猜想”呢?顾名思义,这首先要从自然现象——冰雹的形成谈起. 大家知道,小水滴在高空中受到上升气流的推动,在云层中忽上忽下,越积越大并形成冰,最后突然落下来,变成冰雹. “冰雹猜想”就有这样的意思,它算来算去,数字上上下下,最后一下子像冰雹似地掉下来,变成一个数字:“1”. 这个数学猜想的通俗说法是这样的: 任意给一个自然数N,如果它是偶数,就将它除以2,如果他是奇数,就将他乘3减1 对任意的一个自然数施行这种演算手续,经有限步骤后,最后结果必然是最小的自然数1. 对这个猜想,你不妨任意挑几个数来试一试: 若 N=9,则 9×3+1=28, 28÷2=14, 14÷2=7, 7×3+1=22,22÷2=11,11×3+1=34,34÷2=17,17×3+1=52,52÷2=26, 26÷2=13,13×3+1=40,40÷2=20,20÷2=10,10÷2=5,5×3+1=16,16÷2=8,8÷2=4,4÷2=2,2÷2=1. 你看,经过19个回合(这叫“路径长度”),最后变成了“1”. 若 N=120,则120÷2=60,60÷2=30,30÷2=15,15×3+1=46,46÷2=23,23×3+1=70,70÷2=35,35×3+1=106,106÷2=53,53×3+1=160,160÷2=80,80÷2=40,40÷2=20,20÷2=10,10÷2=5,5×3+1=16,16÷2=8,8÷2=4,4÷2=2,2÷2=1. 你看,经过20个回合,最后也仍然变成了“1”. 有一点更值得注意,假如N是2的正整数方幂,则不论这个数字多么庞大,它将“一落千丈”,很快地跌落到1.例如: N=65536=216 则有:65536→32768→16384→8192→4096→2048→1024→512→256→128→64→32→16→8→4→2→1. 你看,它的路径长度为16,比9的还要小些. 我们说“1”是变化的最终结果,其实不过是一种方便的说法.严格地讲,应当是它最后进入了“ 1→4→2→1”的循环圈. 这一结果如此奇异,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曾经有人拿各种各样的数字来试,但迄今为止,总是发现它们最后都无一例外地进入“1→4→2→1”这个死循环.已经验证的最大数目,已达到1099511627776. 由于数学这门科学的特点,尽管有了如此众多的实例,甚至再试验下去,达到更大的数目,但我们仍不能认为“冰雹猜想”已经获得证明,因此还只能称它为一个猜想.(在我们所查阅的资料中,尚未见到对这一猜想的完整证明.)可想而知,要证明它或推翻它,都是很不容易的,要设法说出它的实质,也似乎是难上加难. 不仅如此,对于“角谷猜想”,人们在研究过程中或作出了改动,或进行了推广,得出的结果同样富有奇趣.比如,对于“角谷猜想”若作如下更动: 任给一个自然数,若它是偶数,则将它除以2;若它是奇数,则将它乘以3再减1.……如此下去,经过有限次步骤运算后,它的结果必然毫无例外地进入以下三个死循环: ①1→2→1;②5→14→7→20→10→5; ③17→50→25→74→37→110→55→164→82→41→122→61→182→91→272→136→68→34→17. a^4+a+4=(a^2)^2+2^2=(a^2+2)^2-2*a^2*2 =(a^2+2)^2-(2a)^2=(a^2+2+2a)(a^2+2-2a) 将x≡8(mod 15)分成 x≡8≡2(mod 3) x≡8≡3(mod 5) 后一式可以不要,因含于x≡13(mod 25),最后方程组同解化为 x≡2(mod 3) x≡5(mod 8) x≡13(mod 25)其他回答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一题经典的数论题目,若ax(0)+by(0)是形如ax+by(x,y为任意整数,a,b是两个不全为零的整数)的最小整数,则[ax(0)+by(0)]|(ax+by)给个详细点的证明谢谢.[数学科目]
问题2:关于一道数论的问题!高手解答试求有序正整数对x、y的个数,使(x,y)=5! [x,y]=50!题目不难,希望高手能给出很简洁的做法,不胜感激,奖赏可以高追加,非诚勿扰![数学科目]
问题3:解决一道有关数论的题,有点难,谢谢!已知任取一个数n(n∈N+)反复经过如下计算若数为奇数,则将(此数乘3)+1若为偶数,则将此数除以2数n经过m次计算最后一定=1求m与n的关系[数学科目]
问题4:一道数论题目a是大于2的正整数,求证a的4次方加上4是合数.[数学科目]
问题5:求解下列同余式组:x=8(mod 15),x=5(mod 8),x=13(mod 25)用孙子剩余定理做,(主要是孙子定理中需要三个模数两两互素,但这题中15和25不是互素的,如何处理?)[数学科目]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