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实践出真知的格言_实践出真知的名言有那些?[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七《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
北京市西城区民族团结小学 张 建
执教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七《评改读后感》(课文内容见附件)
一、教材分析:
“写读后感”在五年级的教学中是一个起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为完成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组习作——学写读后感,特意从课外选择并修改了一篇寓言故事.将“学写读后感”的作前指导课与作后讲评课,视为一个整体.“积累将感受写具体的方法并初步运用这些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完成的初稿中能明确自己的感受点,并呈现出了多个角度,但不能将感受写具体,没有说服力.本节评改课中,努力体现让学生自主发现、亲自体验和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生成并将其当作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在促进学生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同时,注意开拓他们的思维,培养其创造潜能.力求营造和谐、务实的课堂氛围.
二、教学目标:
(一)习作整体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读后感这种文体.
2.明确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写法.
3.积累将感受写具体的方法,并初步运用这些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第一课时初学读后感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读后感这种文体.
2.明确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初步了解写读后感的方法.
3.明确自己的感受点,用凝练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
(三)第二课时评改读后感教学目标:
1.在评价、分析读后感的初稿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读后感的基本要求,积累将感受写具体的方法.
2.在修改读后感的初稿过程中,初步运用将感受写具体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教学准备:
选择、修改《“渔王”与渔民》这篇文章,作为学生写读后感的原文.学生完成读后感的初稿.教师阅读全班同学完成的初稿,分析、提炼出共性的优点与不足,选择部分学生的初稿或初稿片段当作例文,制作幻灯片(ppt).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学读后感(略)
(一)阅读习作要求,初识读后感
(二)阅读教材中的例文——《愤怒与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学习读后感的基本写法: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结合原文中的关键词句谈感受
(三)阅读教师提供的原文——《“渔王”与渔民》:
1.自读《“渔王”与渔民》,概括主要内容,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
2.品读、批画自己感受深的内容,提炼感受点,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3.明确感受点,试着用一句比较凝练的话写出来,同桌互相说说
4.为读后感列提纲,教师巡视指导
(四)布置作业:依据提纲完成读后感的初稿
第二课时 评改读后感
(一)导入:
1.回顾:什么是读后感?写读后感的最基本要求是什么?(读是基础,感是重点)
2.我们还一起读了《“渔王”与渔民》这篇文章,完成了读后感的初稿.这节课,我们将以一些同学的读后感当作例子进行讲评,使自己的初稿修改得更好.明确学习任务——评改读后感
【设计意图:复习回顾第一课时初学读后感的内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整体初步讲评:
1.教师对初稿进行整体评价:
(1)常规评价 书写比较工整:95%
语句比较通顺:77%
没有错别字:18%
写后进行了修改:64%
(2)写读后感的专项评价 清楚简练地概括原文的主要内容:93%
自拟题目恰当:86%
能用凝练的一句话明确自己的感受点:95%
指名朗读原文,回顾主要内容.指名汇报自己的题目.
指名朗读自己的感受点,并说说是从哪个角度写的.
①“读了这篇文章,我最大的感受是实践出真知.”——郭紫约
角度一:实践出真知
②“亲身体验成功与失败是多么重要.”——杭昊
角度二:亲身体验对于学习和成长多么重要
③“家长不能什么都包办代替,否则孩子将一事无成.”——赵奕
“家长不肯放手,反而会害了孩子.”——姚菁璇
角度三:家长要让孩子亲身实践是重要的教育方法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当像渔民那样善于总结,发现问题的人.”——王雪岩
角度四:要像渔民那样寻找问题的根源
91%的同学读后感的结构比较完整
过渡语:看到大家完成了上节课学习任务和认真的写作态度,我真替你们高兴.不过,大家的读后感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征得王泽鑫的同意,我们先以她的初稿为例进行评改.
2.指名朗读例文,请同学们思考:这篇读后感具备了以上这些优点之外,还有什么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还有哪些不足?
学生发言,教师进行梳理规整:优点——她运用了结合原文关键词句谈感受和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的方法;不足——谈感受的内容不够具体.
【设计意图: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整体评价全班完成初稿的情况,学生汇报各自的感受点,并用凝练的一句话写出来,从多个角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再以一篇具有典型性初稿为例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其优点与不足.】
(三)指导把“感”写具体:
1.进一步学习“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的写法:
(1)学生自由朗读例文的第4自然段.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去年我想向妈妈学习做饭,但妈妈怕油烫到我,所以半途而废了,一直到今天,我才只会蒸米饭.
她在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时结合的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两个内容——“不会炒菜”和“只会蒸米饭”.对照着她的感受点——“亲自体验非常重要”,你认为把哪个内容写具体更好呢?为什么?根据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明确要把突出感受点的内容写具体.
谁蒸过米饭?为了突出感受点——“亲自体验非常重要”,说说你亲手蒸米饭时有什么想法呀?学生交流后小结:如果王泽鑫同学在读后感中能把这些内容都写出来,突出感受点的内容就写得具体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明确了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时,要把突出感受点的内容写具体,可以增强读后感的表达效果.】
(2)默读例文2思考:用笔画出他的感受点,想想他是怎么把突出感受点的内容写具体的呢?
根据学生的发言小结:看来,感受点可以在开头就明确,也可以在结尾深化主题,还可以出现在文章中间,说明读后感的行文结构不是单一死板的.
他是怎么把突出感受点的内容写具体的呢?(结合的是看书中的事例)
出示例文2的片段:
我曾在《读者》中看到一个故事:小雄鹰出生后,鹰妈妈要让它们学会飞翔,就会先把小鹰带到悬崖上,并把它们推下去.如果它们不飞翔的话,则会摔死,小鹰只好张开双臂,最终学会飞翔.不久,母亲又会断了小鹰的粮,小鹰会饿得嗷嗷叫,只好自己去捕食.鹰妈妈就是这样让孩子们独立生活的.
小结:这就是我们第一课时所学到的引用资料谈感受的写法.看来我们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时,既可以结合亲身经历,也可以结合阅读中获取的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一篇初稿引导学生发现感受点可以出现在文章的不同位置,读后感的行文结构不是单一的,同时拓宽了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的写作思路,让学生明确结合生活中的直接体验或阅读中的间接经验都可以把感受写具体.】
2.进一步学习“结合原文中的关键词句谈感受”的写法:
在初稿中,老师还看到有些同学先摘录了原文中的关键词句,再写出了自己对某句话、某个词语的感受,大家读一读,她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了吗?
出示学生初稿中的片段:
我对第3自然段中最后一句话很有感受:我都毫无保留地告诉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还不见长进!我觉得“毫无保留”就是说明“渔王”把自己一生总结的技术全部、一点儿都不留地告诉了他的儿子.
学生自由朗读后发现:没有真正将感受写出来,而且表达比较生硬、不自然.怎样能做到自然、富有真情地表达自己的体会呢?请试着读一读,填一填.
小组讨论,之后学生汇报.
故事里的“渔王”说过,“我都毫无保留地告诉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还不见长进!”读到这里,我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汇报填空的内容.适时提炼:我们刚才先结合了原文的关键词句,之后产生联想.这样表达不但自然,还使读后感有了说服力.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初稿中的片段,感受到结合原文中的关键词句不要生硬地转述,可以对感受深的语句产生联想,自然流露自己的想法.】
(四)修改习作:
1.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自己的初稿,想一想把突出感受点的内容写具体这一点你做得怎么样?修改问题突出的片段,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2.学生个人修改,教师巡视.
3.学生在实物投影下,汇报交流过程中,发现、积累将感受写具体的其他写法,如:将生活中的人物、情节与原文进行对比;引用名言警句、谚语俗语、古诗词;想象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设计意图:学生当堂修改自己初稿中没有写具体的片段,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继续引导学生发现、积累将感受写具体的其他方法.】
(五)小结:
1.布置作业:继续对全篇读后感进行修改.
2.推荐阅读记录卡,鼓励学生在日常的课外阅读中为今后写读后感积累素材.
3.齐读有关写读后感的名人名言,鼓励学生将写读后感养成习惯.
其他回答
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古波斯.萨迪
要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列宁
千虚不搏一实。——《象山集·语录》
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英.托·富勒
不要担心犯错误,最大的错误是自己没有实践的经验。——法.沃韦纳戈
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实践将为你解决。——德.费尔巴哈<...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说明多实践才能出真知的格言有[语文科目]
实践是真理的唯一标准.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1、自古圣贤之言学也,咸以躬行实践为先,识见言论次之.——林希元(明)
2、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鲁迅(中)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宋)
4、只有实践能克服经验的错误.——巴人(中)
5、只有实际生活中可以学习,只有实际生活能教训人,只有实际生活能产生社会思想.——瞿秋白(中)
6、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熹(宋)
7、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英.托·富勒
8、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萨迪(波斯)
9、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子思
10、用理论来推动实践,用实践来修正或补充理论.——廖沫沙(中)
11、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呷一口的明白.——鲁迅(中)
12、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毛泽东(中)
13、一个人只有经过东倒西歪的、让自己像个笨蛋那样的阶段才能学会滑冰.——萧伯纳(英)
14、一个人怎样才能认识自己呢?决不是通过思考,而是通过实践.——歌德(德)
15、一个人,只有在实践中运用能力,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小塞涅卡
16、一定是实践和实际的人生经验教给了他这么些高深的理论.——莎士比亚(英)
17、实践,是个伟大的揭发者,它暴露一切欺人和自欺.——车尔尼雪夫斯基(俄)
18、实践决定理论,真正的理论也有着领导行动的功用.——邹韬奋(中)
1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
20、所有的理论法则都依赖于实践法则;如果只有一条实践法则,那么它们就都依赖这一条实践法则.——费希特
21、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陆游(宋)
22、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颜元(清)
23、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陶行知(中)
24、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陶行知(中)
25、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
26、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李光地(清)
27、要想获得一种见解,首先就需要劳动,自己的劳动,自己的首创精神,自己的实践.——陀思妥耶夫斯基
28、如果你不带偏见地去考虑问题,如果你思考一下这些准则的一般性质,你就可以得出一个完全不同的结论.因为所有的准则事实上都是实践上的.——布拉德利
29、任何理论都不如现实具体.——沈从文(中)
30、人类用认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用实践的活动去改变事物;用前者去掌握宇宙,用后者去制造宇宙.——克罗齐(意)
31、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马克思(德)
32、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列宁
33、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下.——毛泽东
34、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自吃一吃.——毛泽东(中)
35、没有实际的理论是空虚的,同时没有理论的实际是盲目的.——徐特立(中)
36、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列宁(苏)
37、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实践将为你解决.——德.费尔巴哈
38、理论上一切争论而未决的问题,都完全由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来解决.——车尔尼雪夫斯基(俄)
39、离开实际的理论是死理论,离开理论的实际是瞎实际.——刘伯承(中)
40、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斯大林(苏)
41、经不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是毫无用处的,甚至是有害的.——陶铸(中)
42、仅仅一个理论上的证明,也比五十件事实更能打动我.——狄德罗
问题2:实践出真知的名言有那些?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出处】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问题3:你知道哪些古代名人有关 实践出真知 的名言?[政治科目]
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英.托·富勒
不要担心犯错误,最大的错误是自己没有实践的经验.——法.沃韦纳戈
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实践将为你解决.——德.费尔巴哈
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子思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
道虽学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下.——毛泽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
九层之台,起于磊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 ——列宁
问题4: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名言[政治科目]
1,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真正的哲学是写在那本经常在我们眼前打开着的最伟大的书里面的,这本书就是宇宙,就是自然界本身,人们必须去读它.作者:伽利略
2,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作者:毛泽东
3,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鲁迅
4,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工作.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李大钊
5,行动是通往知识的惟一的路.——萧伯纳
6,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 爱迪生
7,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 高尔基
问题5:关于多实践才可以出真知的名言[政治科目]
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英.托·富勒
不要担心犯错误,最大的错误是自己没有实践的经验.——法.沃韦纳戈
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实践将为你解决.——德.费尔巴哈
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子思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
道虽学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下.——毛泽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
九层之台,起于磊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列宁?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