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高考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如何写好文章_如何写好一篇好文章?[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写作技巧概述
简介
写作技巧就是表现时运用的方法,是作者为表情达意而采取有效艺术手段.写作技巧受限于作者的世界观、艺术观,同时又作用于他的写作实践,为写作活动服务.
技巧介绍
写作方法属于艺术表现方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首尾呼应(也叫前后呼应)、衬托对比、伏笔照应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特点
六大特点
1、稳定性.是指技巧的成熟和稳固.
2、互渗性.文章写作中的技巧和方法,虽因文章门类和品种的不同有所差异,但在文章写作发展的过程中,各种技法又往往是相互参照、相互影响的,于是就形成了写作技巧的互渗性特点.
3、创新性.写作技巧如果仅有代代相承、墨守成规(解 释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故称善守为墨守;成规:现成的规矩、制度.指思想固执保守,守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 ,而无创作发展,那么文章就会僵化、萎缩,乃至消亡.
4、审美性.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写作技巧,将不同时空、不同角度的材料组合成绚丽多姿的文章大厦 ,因而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
5、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6、独立性.独立自主地创作,不追求华丽的词汇,而讲究真正自我的表现手法.
八大写作手法
1、第一人称叙事法
【特点】
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采用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写进去.
2、第三人称叙事法
【特点】
用第三人称叙事,叙述人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但第三人称叙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称叙事那么亲切自然.
3、顺叙法
【特点】
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4、倒叙法
【特点】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5、插叙法
【特点】
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6、补叙法
【特点】
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在前面,以引起下文.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7、分叙法
【特点】
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采用分叙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确立叙述的线索,还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
8、详叙法
【特点】
详叙一般用在对每件事发展变化过程的具体叙写.详叙时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或事情的细节进行详尽、细致的描叙.作文时,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部分,要详叙.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而又与也须交代的,则几笔带过,这样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否则文章会出现无中心或多中心,显得繁琐. 方法
写作技巧在写作活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写作技巧是实现作者写作意图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作者的写作活动都具有一定的写作意图.所谓的写作意图,就是指作者打算在文章或作品中表达什么样的生活和思想内容,以及通过这种表达达到什么目的.而要使这一写作意图圆满实现,就必须依靠写作技巧.
第二,写作技巧是构成文学作品艺术性的内在因素.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即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或表达思想感情所达到的完美程度.这种艺术性的取得,决定于作者的世界观、创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在具体的作品中,艺术性表现在作家在一定世界观的指导下,运用各种写作手法,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意境我典型形象,从而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文学作品的艺术性虽不同于形式美,但它更多地体现在与内容和谐统一的艺术形式之中,而艺术形式的完美创造,则依靠写作技巧.
那么什么是写作技巧的操作训练呢?
其他回答
真实就好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如何写好一篇好文章[语文科目]
它需要个人平时加强训练,不断总结、领会.愚以为,写好一篇文章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培养兴趣 提高自身修养
多读作品 常梳理
掌握文章的体式规范和
勤练苦练
留心生活 想象生活
重视锤炼语言
经常看书,看好文章,把好词好句记下来,有时间可以拿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如果你可以每天都写自己,练练笔就更好了!
问题2: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好文章?
真情实感最重要
问题3:怎样写好好文章?[语文科目]
(1)多看课外书,最好在早晨高声诵读.有时间最好把一些好句子背下来,并多多运用!
(2)你怎么想的就怎么写!这点很重要!就把写作当成说话一样,但不要罗嗦,不要为了什么有意义就写虚假的文章!
(3)别人写了你就不要写!
(4)文章要新颖,要独特,这样你才会让别人读你的文章时看起来耳目一新.
(5)坚持天天写日记,日久见效!坚持!我每天都写!
最后我把文章最重要的东西按重要顺序排列出来:
(1)新颖、独特!
(2)感情真挚!
(3)想象力丰富!
(4)构思巧妙!
(5)语句优美!
问题4:怎么样写好一篇好文章[语文科目]
把话说清楚,加点形容,把一般的语言用修辞手法换说法,头尾主题要好,吸引人,能做到这样就差不多了
俗话说“文无定法”,一篇文章主题、结构、材料、语言等诸多方面质量的高低,与人的写作水平密切相关,写好文章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并非易事,怎样写好文章呢?至今无人能提供使人一步登天的捷径,它需要个人平时加强训练,不断总结、领会.愚以为,写好一篇文章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兴趣,提高自身修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一件事,如果没有兴趣,就很难做好.对写文章畏首畏尾,或漫不经心,马马虎虎,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有了兴趣,你就能热情投入,开动脑筋,挖掘潜能,发挥想象,促使自己努力把文章写好.因此,平时就应当把写文章当作一种乐事,积极主动去面对,而不要把它当成一种负担.
人的理想、信仰、世界观、价值观境界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一篇文章格调的高低、质量的优劣.一个心胸狭隘、自私自利,或凶横霸道的人,其写出的文章只能是格调低下、没有眼光的作品,只有思想达到高深境界的人才会写出健康向上、感人肺腑的文章来.而一篇死气沉沉或哗众取宠不务实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每个人都要重视培养自身修养,树立高尚的人格,陶冶情操,提高自身职业道德,这一点,对人们写好文章是很关键的.
二、多读作品,常梳理.
文章写得好坏与人的知识多寡、阅厉深浅有关.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里的“会吟”、“有神”、“逸于”是建立在“熟读”、“破万卷”、“劳于”的基础上的.因此,平时要多读书、读好书,只有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坚持不懈,方能旁征博引,得心应手.当然,书读多了,有了材料,并不是任何材料都有用,这就要求平时经常疏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以归类.使用材料时,要好中选优,选取准确、典型、有价值的材料,这样才能使文章说服力强,血肉丰满.
三、掌握文章的体式规范和写作的基本要求.
写作是一门科学,它有自己的理论、规律和丰富的知识,从采集、构思到表现、修改,每个环节都有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从文章构成要素来讲,主题、材料、结构、表达、语言等,都有规律可循;从文体来讲,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每种文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尤其必须正确体现体式规范.平时应认真掌握这些基础理论知识,要常翻阅复习,摸索总结,熟练驾驭它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就能首先给文章定下一个正确框架或模式,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对所写的内容进行分析,选用最佳的方式,准确地通过语言文字予以表达.
四、勤练苦练.
写文章最好的办法就是勤练笔.清人唐彪有一段论述:“学人只喜多读文章,不喜多做文章;不知读书乃藉人之功夫,多做乃切实求己功夫,其相去甚远也.人之不乐多做者,大抵因艰难费力之故……”这说明写文章要“内”、“外”结合,要借鉴别人做法,藉人之功,更要不怕艰苦,勤练“内”功.凡有成就的作者在谈到写作时,都强调“做”,但许多人都害怕这个“做”,有的人写文章刚开始兴致很高,但一遇到困难就动摇信心了;有的人则一曝十寒,不能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写作本身是一种创造,是一种突破,一个懒惰的人,是不会有创造有突破的.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这其中强调了一个“量”字,同样的道理,一件东西,一句话,本来它是平常的,你要把它写成一篇文章,就必须花费劳动,挖掘潜能,发挥才干,努力去写.也许,你能完成的是一篇高质量的文章,甚至不止一篇.
五、留心生活,想象生活.
生活无处不文章.我们要热爱生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留心观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从平凡中发现奇特.有时候,一件事、一个人、一句话就可以激发我们的灵感,如果我们能够发挥想象,也许一篇文章的模式很快就出现了,比如那么一潭人们熟视无睹的臭水沟,闻一多先生却能发现新意,写出富有象征意义的好诗来.让我们看看他《死水》一文中的句子: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这些句子十分优美生动,想象丰富独特,不留心观察、想象生活,是写不出这样的诗句来的.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主题歌歌词写道:生活是一根绳,生活是一团麻,生活是一条路,生活是一首歌…… 对生活的这种比喻,是深入体验生活和想象生活的必然结果.而郭沫若《天上的街市》那优美的想象,引人入胜的意境,正是作者对生活充满激情形成的一种创造,至今,这首诗依然充满着生命力.如果不留心生活,想象生活,就会写不出文章来,写出文章也只是矫揉造作、枯燥无味.
六、重视锤炼语言.
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词句运用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文章质量的高低,因此,推敲、锤炼语言是写文章必不可少的步骤.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其中的“绿”字,初稿为“到”字,后来改为“过”字,又改为“入”、“满”等十几个字,最后才定为“绿”字.这一“绿”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早春的景色,而且用得很有气势,所以能流传千古.大家熟知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其中的词语“闹”、“天上”,分别因意境奇特和气势雄伟给人以无穷的想象余地,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其概括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岳阳楼记》才成为名篇.语言的使用是千变化,没有止境的,有的人不重视语言的锤炼,用词马虎,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会生动.须知文章不厌千回改,古人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颈须”,“为求一字稳,耐得半霄寒”.不下功夫锤炼语言,就写不出生动多彩的文章来.
七、转变角度,力求“新”、“特”.
文章要有新意,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不要千篇一律,平平淡淡,给人一种乏味的感觉.我们要跳出常人的眼光,学会从多种角度看问题,反复推理,认真比较,发挥想象,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比如一颗树,有的人认为它可以用来烧火做饭,有的人认为它可以用来盖房子,有的人认为它可以加工成木地板,有的人认为它可以做成精美的工艺品,有的人认为它有很重要的生态作用和对人身体的调养作用等.由于人们看这颗树的观点、角度不同,这颗树的使用价值就有大有小,写文章也一样,如果不能放出眼光,转变角度,而是默守陈规,结果就会老调重弹,毫无新意,就象看待一颗树一样,只懂得它能用来烧火做饭.当然,要写出集“新”、“特”、“奇”于一体的文章,并不是单纯从转变角度看问题就能做到的,它还需要个人知识、经历、素养等各方面的积淀.
问题5:怎样写好一篇好文章我的作文!55555[语文科目]
俗话说“文无定法”,一篇文章主题、结构、材料、语言等诸多方面质量的高低,与人的写作水平密切相关,写好文章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并非易事,怎样写好文章呢?至今无人能提供使人一步登天的捷径,它需要个人平时加强训练,不断总结、领会.愚以为,写好一篇文章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兴趣,提高自身修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一件事,如果没有兴趣,就很难做好.对写文章畏首畏尾,或漫不经心,马马虎虎,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有了兴趣,你就能热情投入,开动脑筋,挖掘潜能,发挥想象,促使自己努力把文章写好.因此,平时就应当把写文章当作一种乐事,积极主动去面对,而不要把它当成一种负担.
人的理想、信仰、世界观、价值观境界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一篇文章格调的高低、质量的优劣.一个心胸狭隘、自私自利,或凶横霸道的人,其写出的文章只能是格调低下、没有眼光的作品,只有思想达到高深境界的人才会写出健康向上、感人肺腑的文章来.而一篇死气沉沉或哗众取宠不务实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每个人都要重视培养自身修养,树立高尚的人格,陶冶情操,提高自身职业道德,这一点,对人们写好文章是很关键的.
二、多读作品,常梳理.
文章写得好坏与人的知识多寡、阅厉深浅有关.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里的“会吟”、“有神”、“逸于”是建立在“熟读”、“破万卷”、“劳于”的基础上的.因此,平时要多读书、读好书,只有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坚持不懈,方能旁征博引,得心应手.当然,书读多了,有了材料,并不是任何材料都有用,这就要求平时经常疏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以归类.使用材料时,要好中选优,选取准确、典型、有价值的材料,这样才能使文章说服力强,血肉丰满.
三、掌握文章的体式规范和写作的基本要求.
写作是一门科学,它有自己的理论、规律和丰富的知识,从采集、构思到表现、修改,每个环节都有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从文章构成要素来讲,主题、材料、结构、表达、语言等,都有规律可循;从文体来讲,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每种文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尤其必须正确体现体式规范.平时应认真掌握这些基础理论知识,要常翻阅复习,摸索总结,熟练驾驭它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就能首先给文章定下一个正确框架或模式,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对所写的内容进行分析,选用最佳的方式,准确地通过语言文字予以表达.
四、勤练苦练.
写文章最好的办法就是勤练笔.清人唐彪有一段论述:“学人只喜多读文章,不喜多做文章;不知读书乃藉人之功夫,多做乃切实求己功夫,其相去甚远也.人之不乐多做者,大抵因艰难费力之故……”这说明写文章要“内”、“外”结合,要借鉴别人做法,藉人之功,更要不怕艰苦,勤练“内”功.凡有成就的作者在谈到写作时,都强调“做”,但许多人都害怕这个“做”,有的人写文章刚开始兴致很高,但一遇到困难就动摇信心了;有的人则一曝十寒,不能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写作本身是一种创造,是一种突破,一个懒惰的人,是不会有创造有突破的.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这其中强调了一个“量”字,同样的道理,一件东西,一句话,本来它是平常的,你要把它写成一篇文章,就必须花费劳动,挖掘潜能,发挥才干,努力去写.也许,你能完成的是一篇高质量的文章,甚至不止一篇.
五、留心生活,想象生活.
生活无处不文章.我们要热爱生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留心观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从平凡中发现奇特.有时候,一件事、一个人、一句话就可以激发我们的灵感,如果我们能够发挥想象,也许一篇文章的模式很快就出现了,比如那么一潭人们熟视无睹的臭水沟,闻一多先生却能发现新意,写出富有象征意义的好诗来.让我们看看他《死水》一文中的句子: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这些句子十分优美生动,想象丰富独特,不留心观察、想象生活,是写不出这样的诗句来的.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主题歌歌词写道:生活是一根绳,生活是一团麻,生活是一条路,生活是一首歌…… 对生活的这种比喻,是深入体验生活和想象生活的必然结果.而郭沫若《天上的街市》那优美的想象,引人入胜的意境,正是作者对生活充满激情形成的一种创造,至今,这首诗依然充满着生命力.如果不留心生活,想象生活,就会写不出文章来,写出文章也只是矫揉造作、枯燥无味.
六、重视锤炼语言.
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词句运用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文章质量的高低,因此,推敲、锤炼语言是写文章必不可少的步骤.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其中的“绿”字,初稿为“到”字,后来改为“过”字,又改为“入”、“满”等十几个字,最后才定为“绿”字.这一“绿”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早春的景色,而且用得很有气势,所以能流传千古.大家熟知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其中的词语“闹”、“天上”,分别因意境奇特和气势雄伟给人以无穷的想象余地,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其概括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岳阳楼记》才成为名篇.语言的使用是千变化,没有止境的,有的人不重视语言的锤炼,用词马虎,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会生动.须知文章不厌千回改,古人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颈须”,“为求一字稳,耐得半霄寒”.不下功夫锤炼语言,就写不出生动多彩的文章来.
七、转变角度,力求“新”、“特”.
文章要有新意,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不要千篇一律,平平淡淡,给人一种乏味的感觉.我们要跳出常人的眼光,学会从多种角度看问题,反复推理,认真比较,发挥想象,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比如一颗树,有的人认为它可以用来烧火做饭,有的人认为它可以用来盖房子,有的人认为它可以加工成木地板,有的人认为它可以做成精美的工艺品,有的人认为它有很重要的生态作用和对人身体的调养作用等.由于人们看这颗树的观点、角度不同,这颗树的使用价值就有大有小,写文章也一样,如果不能放出眼光,转变角度,而是默守陈规,结果就会老调重弹,毫无新意,就象看待一颗树一样,只懂得它能用来烧火做饭.当然,要写出集“新”、“特”、“奇”于一体的文章,并不是单纯从转变角度看问题就能做到的,它还需要个人知识、经历、素养等各方面的积淀.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