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2010高考山东卷_2010年高考山东卷语文文言文部分翻译[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申甫传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辩.为童子时,尝系鼠熙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予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已而瘗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之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招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俯下,呼曰:“臣不才,愿意思自救.”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捕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率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 注 ] ① 媐(xī):嬉戏. ② 瘗(yì):埋葬 ③ 窭(jǜ):贫穷.
附文言文翻译
申甫,云南人,以抑强扶弱为己任,有口才.做童生的时候,曾经用绳子拴着一只老鼠在路上玩儿.有一位道人经过这里,教申甫做游戏.于是那位道人让他拾起路边的瓦片石块,在地上按照四个方向摆放完毕,然后将老鼠放入其中,老鼠多次奔散突逃都不能逃出来.不久那道人又引来一只狐狸,那只狐狸想要抓住那只老鼠,但是那只狐狸也终于不能进入阵中,狐狸和老鼠相互对峙了很久.那道人就靠前附耳对申甫说:“这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八阵图’,小子也想学吗?”申甫当时年龄还很小,不明白他话中的意思,就回答说:“我不愿意学这个.”那道人就离开了.
明代天启初年,申甫那是正做和尚研究佛学,往来于河南、山东之间,在佛学方面没有什么心得.申甫进入嵩山,又遇到了过去小孩子时见到的道人,向他请求学习那本领,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那道人临离开他的时候,给他留下了一卷书,就分别离开了,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申甫打开看那卷书,发现都是古代的兵法,而且言及车战的部分特别详细.申甫就留在了嵩山中,学习一年多,从此也不再钻研佛学了.
后来把那卷书埋藏在嵩山下,自己出山来到颍州,寄居在颍州人刘廷传老先生的家里.刘老先生,是原先颍州有名的大侠,门下的食客有几百人,都喜欢谈论兵法,然而没有一个人赶得上申甫.刘老先生出资让申甫到京城.申甫多次凭他的法术拜谒诸位公卿大臣,常常不被信任接纳.愍帝即位后,北兵从大安口入侵,迅速逼近京城,京城九门白天都紧闭不开.在这种情况下,庶吉士刘之纶先生、金声先生知道形势紧急,就向朝廷推荐了申甫.愍帝在便殿召见了申甫,用温和恳切的诏谕慰问他,申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在殿前的台阶下面叩头谢恩,喊道:“我不成器,没有特别的才能,希望用自己的生命来报效皇恩.”于是皇帝立刻任命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凭御史的身份做参军,而申甫做京营副总兵,然而实在没有兵士派给申甫,只能下命听任他自己召募兵士.过了三天,招募的士卒逐渐集合起来,都是市井中不懂得执持与使用兵器的贫穷人家的子弟,而申甫所传授的法术,又以用车为主,仓猝不能够训练好.申甫正等着选定日期部署他的部属,还没来得及参战呢.在这个时候,朝中权贵重臣都不习练兵法,与刘公和金公屡屡意见相左,又忌妒申甫凭一介布衣的身份被破格启用,就商议先让他们对敌,于是他们日夜下达调兵的凭证,催促申甫,让他出战,而这时候正好遇上经略满桂在安定门外兵败被杀.满桂是原大同总兵官,是著名的老将,因为被调派赶来驰援护驾来到京城,愍帝正倚重他.他打败以后,整个京城都非常震惊恐惧.申甫不得已,为之痛哭,于是在夜里带领他的部属由城上顺着绳索而下出城,还未走到芦沟桥,他的部属已经差不多逃跑光了.申甫亲自与敌兵肉搏,被数十支飞箭射中,于是被杀掉了.在这种情况下朝中的权贵大臣争相指责申甫,并且讥讽刘公和金公不能知人善任.等到北兵撤兵回师的时候,竟然没有理会申甫之死的人.距离申甫死去几天以后,刘公又率领八路部队出战,赶往遵化,独自率领部下在娘娘山安营扎寨,结果遇到伏兵突然出现,刘公指挥将士殊死奋战,经过一昼夜多时间的顽强抵抗,几路援兵都没有到来,最终也战死了.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2012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把苏辙的伯父墓表翻译一下啊? 前两道选择题我选A C ,你们呢?
伯父叫苏涣.最初取字公群,后来又取字文父.年少时很聪明.所结交的朋友都是当时的上了岁数的有德行的人.天圣元年,才参加乡试.第二年中举,被任命为凤翔府宝鸡县主簿.
不久,调任凤州司法.王蒙正担任凤州知州,因为与章献太后是亲家,就仗势欺人,骄傲蛮横.知道苏公贤能,屈心下意,以礼相待,把郡中事物托付给苏公.伯父虽然因为职务关系事奉他,但是鄙视他的为人.王蒙正曾经向朝廷举荐他,又给权要大官写信,说苏公可以被任用.苏公告诉郡中驻京办事机构的官吏,压下王蒙正的奏章并把王蒙正写给权要的私人信件藏起来.不久,王蒙正失势落马,当时的士人因此称赞苏公.
因为给太夫人服丧而离任.后来被起用为开封士曹.雍丘有个百姓死在了监狱里,县里的官吏害怕担罪,说是那人得病死的.州府派人审理这个案子,经过好几个人审理也没能查出真相.等到苏公一去,就给他伸了冤.西夏人进犯边境.府中赎买市民的马匹来扩充骑兵.府尹把此事交给苏公,需要的马匹全部征得并且没有扰乱百姓.虽然处理政务非常宽松,但是用法十分恰当,吏民敬畏他,但是又安于他的治理.阆中人鲜于冼,年少时喜欢学习,行为纯正踏实.苏公对待他非常关照,把他作为地方举荐的人选,他因此而得以进入仕途.他刚做官的时候,苏公又期望他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吏.后来鲜于冼做到谏议大夫,号称名臣.
被选任为祥符知县,乡里从事抄写工作的吏员张宗长久以来作奸犯科以权谋私.害怕苏公,借口有病,过了一百天就辞职了,又引荐他的儿子代替自己.苏公说:“按照法律,抄写人员应该任用三等人,你是第二等,不行.”张宗向来巴结了不少权贵,就向州府申诉,州府发函给祥符县,苏公把张宗打了一顿棍子.不久有地位比较高的宦官来到州府,传达皇帝的旨意,让张宗担任书手,苏公根据法律不接受诏命.又有一个宦官来到说:“即使不合法,也一定要给予他这个职位.”苏公对府尹李珣说:“一个平民百姓却能如此扰乱法律.府中也不能办成什么事了,你为什么不用县里不同意的原因来争辩呢.”李珣听了苏公的话很惭愧,第二天入朝上奏此事,皇上说很好,派内侍查究此事.因为张宗贿赂了温成等人求情,就不再深究这件事.打了假传诏命的宦官一顿棍子,将之贬斥.整个府中都很震动.孝肃公包拯见到苏公,赞叹道:“你凭借着一个县令的身份能够这样,比那些言事官强太多了!”升任利州路提点刑狱.苏公到任一年多,弹劾了一个擅自杀人的城固县令,整个利州路的人都震动害怕,因此而太平无事.
苏公死后27年,不危叙述记录了苏公过去的事情,并交给我苏辙说:“先君已经去世了,只有我们小辈人了,不及时加以记录,时间长了会更加散佚湮灭,那我们就太不孝了.”
我小时候在伯父跟前,听他说:“我小时候读书,稍大些后写文章,每天有一定的限量,不完成不罢休.到外面去的路上,言行都符合规矩,回到卧室,也没有怠惰的神情.所以在那个时候,没听说犯过什么错误.你们的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也学习我少犯错误的作法就可以了.我担心子侄辈每天懈怠,所以记录了我听说的这些,来警示他们.
问题2:英语翻译在文言文中,如何准确地找出句子中的主谓宾?例如:彼且恶乎待哉.这句的主谓宾是什么?如何翻译?能逐个字翻译吗?这句话话的主谓宾是什么?[语文科目]
彼:那
且:将要
恶:什么
乎:句中语气词,不译
待:依赖
哉:表反问的语气词,呢
那将还有什么可以来的呢
文言文的主谓宾的判断,首先的动词,一般动词前为主语,当主语不仅一个名词的时候要注意句式,应为文言句式和现代汉语不同.
如例句,主语——彼 谓语——待 宾语——恶.此句子为宾语前置句
问题3:2010年江西语文高考文言文 翻译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①出夏州.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十七,自护②兵当前,所[语文科目]
王公德用(公:尊称.讳:名.古代对别人的名避免直接称呼,叫做避讳.因此也用来指出避讳的名字.译者黄运华注),字符辅,他的祖先是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以南)人.
至道(995-997,是宋太宗的最后一个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3年.至道三年三月宋真宗即位沿用)二年,宋太宗派出五路军队出兵讨伐李继迁(963-1004,宋朝党项割据首领,西夏地方政权的创建者)叛乱,而王德用之父王超出兵夏州(古地名,在今陕西横山县西.晋时赫连勃勃称夏王,筑统万城都之,后魏灭其国,置夏州,治岩绿县.隋改置朔方郡於此,唐复为夏州,唐末拓跋思恭镇夏州,子孙继之,遂为西夏所自始,元时州废).在这时,王德用在父亲身边担任西头供奉官(宋宦官阶官名.原名“内西头供奉官”,政和二年改名“左侍禁”),年龄十七,亲自在前面统率兵马,他俘获斩杀的人以及得到的马羊都很多,功勋卓著.等回到军中,王德用又请求担任殿将.到达险要的地方,王德用认为:“军队聚集在险要的地方士兵就会争着抢先,势必造成混乱;出现混乱而李继迁攻打我军,我军必败.”于是又请亲自率领士兵飞快地来到险要的地方布阵.父亲王超在王德用的军前命令道:“到了阵前胡乱行动的人,斩!”王德用也命令道:“到了我的阵前胡乱行动的人,我一定遵照命令执行!”到了阵前,士兵们秩序井然地行军,而王超也扣紧马缰慢慢地走.李继迁的士兵紧紧跟着,远远地望着王德用的军队,没有人敢靠近.于是王超感慨道:“我王家有后了!”
明道((1032-1033,宋仁宗年号)元年,王德用被授予福州观察使.有军人拿着内诏(不经过外朝,直接由宫中发出的皇帝的诏命),请求担任军官.王德用强谏(争:“诤”的本字.强谏;规劝.此处译作“抗争”也可.译者黄运华注)道:“军人敢于依仗昭命来干预军队制度以后就无法整治;况且,军职不能靠求取得到,靠这种方法得到职务一定使军人深受其害.”明肃太后坚决地要求王德用执行,公坚决地接受命令.不久太后也觉悟了,最终听了王德用的劝谏.因此宋仁宗认为王德用贤德,就让他担任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王德用坚决地推辞道:“臣(武人:指军人,此处谦称自己)没有学问,不能够担当这样重大的责任.”
起初,有人认为王德用威名天下皆知,相貌奇伟,恐怕不是做大臣的相貌.御史中丞孔道辅于是认为既然人们像这样议论,王德用就不再适合执掌重要而机密的大事,跟随在君王身边了.天子不得不让王德用去担任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王德用去上任之前,宋仁宗赐手诏勉励他.有人听说孔道辅死了,把这个消息告诉王德用说:“这个曾经陷害你的人,现在死了.”王德用忧愁凄怆地说道:“孔中丞哪里是陷害我啊?他用来侍奉国君的忠心就该是这样的,可惜啊,朝廷中没有一个忠臣.”
嘉佑(宋仁宗的最后一个年号,他在位一共用了九个年号.译者黄运华注)九年,王德用进封为鲁国公.第二年二月辛未,王德用因为患疾病而死.
王德用忠诚老实,和乐平易,与人交往不疑心,不诘责别人的小过错,远看他凛然不可侵犯.等到接近他,就会发现他温柔和蔼的样子.一生少有玩赏爱好,不凭借名声官位傲慢待人.他所得到的俸禄和赏赐,大多散发给亲友乡邻.他善于治军,对士兵宽厚仁爱,士兵们乐于为他效力.与士大夫交往,大家也大多佩服他的度量,认为他没有值得窥伺的地方.(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卷九十·行状》之《鲁国公赠太尉中书令王公行状》,有删节.)
问题4:2010广东高考卷 文言文全文翻译
原文: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①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 百人守之,万夫莫窥.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 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拔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吴玉守之.
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 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降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仇.将士闻之,或信或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 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选自明?谢眞《后鉴录》卷下,有删改)
【译文】
丁丑年,俞瑱在居庸关大肆抢掠,在当地居住的百姓偷偷地前来报信,皇上说:"通往居庸关的山路地势险要,高峰林立,是北方边境通往北平的咽喉.如果有一百个人(在这个地方),那么有一万个人窥视中原,据守此地就可以不用担心北面的忧患.现在,俞瑱占领了这个地方,这种地理上的便利被他所占有,我们势必要把它夺回来.就好像家的后门,怎么能够允许把它舍弃给强盗土匪呢.现在趁着俞瑱刚刚到达(居庸关),又忙于抢掠,民心不服,占领(居庸关)是非常容易的;如果刚纵他而不去攻打,他们增加兵力据守(居庸关),以后再想攻打就困难了."于是就命令徐安前往居庸关讨伐俞瑱.徐安攻占了这座城池,俞瑱逃跑到怀来,依附于宋忠.取得胜利的消息传到京城,皇上说:"假如贼人知道坚持团结人民,笼络民心,小心谨慎地坚守这座城池,即使我们想攻占它,怎么能够这么快就攻破呢?而今上天把(居庸关)授予我们,不可以(再)丢失."于是命令千户吴玉据守(居庸关).
皇上对诸位将领说:"宋忠率领军队驻扎怀来,有必然(与我们)争夺居庸关的势头,因为他还没有到达,(我们)可以首先攻击他."诸位将领都说:"贼人众多,我们人少,很难与他们争锋,攻打他们没有益处,应该坚守来等待他的到来."皇上说:"你们有所不知,贼人虽多但他们是刚刚聚集在一起的,他们的内心并不一致,宋忠轻敌暴躁,缺少谋略,生性凶残,自以为是,我们趁着他们还没有安定下来,攻打他们一定可以打败(他们)."
癸未,皇上率领八千精锐骑兵、步兵,携带盔甲而进军.甲申,(大军)到达怀来.在到达之前,抓获了贼人的间谍,(间谍)说宋忠欺骗(部队)中北平籍的将士:你们全家都被皇上杀害了,丢弃的尸体填满了沟壑,(你们)应该给他们报仇.将士听到后,有的相信有的不信.
皇上知道了这个情况,于是就让他们的家人作为前锋,使用他们原来的旗帜,(宋忠的)众多将士远远看见那些旗帜,知道父母、兄弟、孩子都还活着,高兴地说:"啊,我们本来没有什么值得担忧的,是宋都督在欺骗我们,差一点被他误导了."于是调转枪头前来归降.宋忠和余下的众人仓惶摆兵布阵没有成功,皇上指挥军队度过黄河,呐喊(着)直接冲击宋忠的军阵.宋忠大败,逃入城池.王师趁机攻入城池,宋忠急忙藏匿在厕所,被王师搜查抓获,并且还擒获了俞瑱,在阵前斩杀了孙泰,其余的人全都投降了.
诸位将领擒获宋忠以后,面带笑容,非常高兴.皇上说:"宋忠本来就是一个平庸的人,凭借着能说会道,阿谀奉承,用财务贿赂奸恶之人,获得官职,执掌军权,便骄躁放纵,他能够迷惑一般的将士民众,但是(我们)看待他就好像是狐鼠而已.小小的胜利有什么值得欢喜的."大家都磕头说皇上说的对.
问题5:英语翻译[语文科目]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说六》原文: 晋文公攻原得卫: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 公曰:‘安信?’曰:‘信名.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今返而御.’吴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 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 ’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患也. 一曰.李悝与秦人战,谓左和曰:‘速上,右和已上矣.’又驰而至右和曰:‘左和已上矣.’左右和曰:‘上矣. ’于是皆争上.其明年与秦人战,秦人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 有相与讼者,子产离之而毋得使通辞,到至其言以告而知也. 惠嗣公使人伪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谴之.’ 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译文: 晋文公攻打原国时,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因.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文士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已经粮食枯竭,力量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我和武士约期十天,还不离开的话,那就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于是收兵离去.原国人听到后说:“君主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怎好不归顺呢?”就向晋文公投降了.卫国人听到后说:“君主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怎么能不跟从他呢?”随后投降了晋文公.孔子听到后记下来说:“攻打原国而得到卫国,靠的是信用.” 晋文公问箕郑说:“怎样救济饥荒?”箕郑回答说:“守信用.”文公说:“怎样守信用呢?”箕郑说:“在名位、政事、道义上都要守信用:名位上守信用,群臣就会尽职尽责,好的坏的不会混杂,各种政事不会懈怠;政事上守信用,就不会错过天时季节,百姓不会三心二意;道义上守信用,亲近的入就会努力工作,疏远的人就会前来归顺了.” 吴起出门,碰到了老朋友,就留人家一起吃饭.老朋友说:“好吧.马上就会回来吃饭的.”吴起说:“我等您来吃饭.”老朋友到晚上还没来,吴起不吃饭等候着他.第二天早上,派人去请老朋友.老朋友来了,吴起才和他一起吃饭.魏文侯和守山的人约定了打猎时间.第二天,正巧碰上天刮大风,近侍劝阻文侯不要再去,文侯不听,说:“不可因风大的缘故而失掉信用,我不能那样处身行事.”于是亲自驾车前去,冒风告诉守山人打猎的事作罢. 曾子的妻子上集市去,小儿子跟在后面哭泣.孩子母亲说:“你回去,等我回来给你杀个猪吃.”她去集市回来,曾子打算抓猪来杀.妻子阻止说:“不过是和小孩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可不是开玩笑的对象.小孩没什么才智,要靠父母作出样子才会跟着学,完全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了他,也就是教儿子学会骗人.做母亲的欺骗孩子,孩子就不相信母亲了,这不是进行教育的方法.”于是就把猪杀掉煮了.楚厉王遇到军情警报,就立起军鼓作为号召,通知民众一起防守.他喝酒喝醉后,错误地敲响了军鼓,民众都非常惊慌.厉王派人安抗大家说:“我是醉酒后和近侍开玩笑,才错误地击了鼓.”于是民众都松懈了下来.过了几个月,又遇到军情警报,厉王击鼓,民众却不去备战.于是他更改命令,明确信号,这样民众才信从了. 李悝警告左有壁垒的军队说;“小心地警惕敌人,他们早晚就会来袭击你们.”像这样的警告说了好多次,但敌人却没有来.左右壁垒的军队都松懈了下来,不再相信李悝,过了几个月,秦人前来袭击他们,打起来后,几乎消灭李埋全军,这是不讲信用的祸害.另一种说法:李悝和秦人就要交战.他对左边壁垒的军队说:“快上.右边壁垒的军队已经上阵了.”又骑马到右边壁垒的军队说:“左边壁垒的军队已经上阵了.”两翼军队都说:“上阵吧.”于是都争先恐后地上了阵.过后第二年,和秦人交战.秦人前来偷袭,一交手,差点儿消灭魏军.这是不讲信用的祸害. 有两个有争吵,请子产为他们评理.了产把他们隔离在两处,使他们互相不能交谈.然后把他们两人的话都颠倒其词告诉对方,是非曲直很快就知道了. 卫嗣公派人扮成经过关卡的人,这个人在过关时受到了主管官吏的非难,该人于是贿赂这个官吏,才得以顺利过关.后来,卫嗣公对那官吏说:“某月某日,有个人给了你金钱,你就放他过关了.”关卡上管理官吏特别害怕,认为卫嗣公明察下情.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