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蜀道后期_阅读唐诗《蜀道后期》作者:张说.回答以下问题.(1)本...[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原诗: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1)一二句“预”字用的好:把作者当时面临的客观情况,心里的筹划、掂量,都写出来了,简练明白,又为下文伏下一笔.
(2)末两句使用拟人手法:避开了率直无味的毛病,把本来无情的秋风人格化了,借抱怨秋风,抒发心中烦恼,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谁有《蜀道后期》,古诗赏析?[语文科目]
这首诗写作者从四川回归洛阳,落后于预定的日期.作者来往旅途本来是抓紧时间,预定期限的.一个“预”字把作者当时面临的客观情况,心里的筹划、掂量,都写出来了,简练明白,又为下文伏下一笔.作者力争按时回到洛阳,不料情况突变,秋前回洛阳的希望落空了.心中怅惘,可想而知,作者却绕开一笔,埋怨秋风无情,不等自己抢先到洛阳去了.这样就避开了率直无味的毛病,把本来无情的秋风人格化了,借抱怨秋风,抒发心中烦恼,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问题2:古诗小廊的作者读啥?[语文科目]
燮
xiè
谐和,调和:燮理.调(ti俹 )燮.
笔画数:17;
部首:火;
笔顺编号:41112514334433454
小廊
[清]郑燮
小廊茶熟已无烟,
折取寒花瘦可怜.
寂寂柴门秋水阔,
乱鸦揉碎夕阳天.
意思:小廊上的茶花已熟透,稀少的茶花被风吹得又瘦又可怜,柴门外的水非常平静,乱乱的乌鸦打破了夕阳天空.
问题3:阅读唐诗《蜀道后期》作者:张说.回答以下问题.(1)本诗一二句哪个字用得好,好在何处,请简要分析.(2)结尾两句,采用什么写作手法?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写有何好处?[语文科目]
蜀道后期
(唐)张 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1)“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客心”是旅外游子之心,“争日月”,象同时间进行一场争夺战.这“争”字实在下得好,把处在这种地位的游子的心情充分表露出来了.“来往预期程”,是申说自己所以“争日月”的缘故.公府的事都有个时间规定,那就要事先进行准备,作出计划,所以说是“预”.十个字把诗人当时面临的客观情况,心里的筹划、掂量,都写进去了,简炼明白,手法很高明. 这十个字又是下文的伏笔.本来使蜀的日程安排是十分紧凑的,然而诗人回归之心更急切,他要力争按时回洛阳.他是洛阳人,在洛阳有家,预期回归,与家人团聚. (2)下文忽然来个大转折:“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不料情况突变,原定秋前赶回洛阳的希望落空了.游子之心,当然怅惘.然而诗人却有意把人的感情隐去,绕开一笔,埋怨起秋风来了:这秋风呵,也是够无情的,它就不肯等我一等,径自先回洛阳城去了. 这一笔,妙在避开了率直无味的毛病,而且把人格化了的秋风形容为“无情的秋风”.这秋风先至,自然要引起许多烦恼.可以试想,秋风一至洛阳,亲人们必然要翘首企盼;而自己未能如约的苦衷就更不用说了.淡淡一笔,情致隽永深厚. 出自: http://baike.baidu.com/view/383856.htm#3 .
问题4:《蜀道后期》阅读答案?[数学科目]
你先把文章和问题发出来.
问题5:学习《诗中的“秋”》一文,我总结出了作者读古诗和欣赏古诗的一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按________________的结构,以饱含深情的语言,用恰当的_____和__________等写[语文科目]
学习《诗中的“秋”》一文,我总结出了作者读古诗和欣赏古诗的一些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将古诗读懂读通.
2、想象画面,入情入境.
3、了解诗人身世际遇.
4、不同诗比较读,体会感情 .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