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语文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探险家的故事作文_探险家的故事简介 探险家的故事简介 我的感受有关探...[语文]”,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英国海军上校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
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英文名:Robert Falcon Scott)(1868--1912)是一位英国海军上校.他未能实现自己第一个到达南极极点的壮志.他的竞争对手罗阿尔德·阿蒙森抢先一个月到达那里. 1910年6月,斯科特乘坐“特拉·诺瓦号”启程.途中,他听说阿蒙森也正在前往南极. 右图:这幅斯科特的照片是由英国南极探险队队员赫伯特·庞廷拍摄的.不久,庞廷和一部分队员奉命回到基地,留下斯科特和他的10名同伴向南极挺进. 1911年11月1日,斯科特的一队人马离开自己的宿营基地,前往南极.暴风雪使旅行十分艰难.因此,1912年1月3日,斯科特决定只带4位同伴前行,他们是爱德华·威尔逊、享利·鲍尔斯和埃德加·埃文斯、劳伦斯·奥茨. 1月18日,斯科特一行到达南极点.但是,阿蒙森的挪威国旗已经在那里飘扬.他们深感失望,踏上了归途.埃文斯因精神失常死去;奥茨因患严重的冻伤,不愿连累别人,主动要求出去走一圈,在这种环境下,出去只会在零下的寒风中死去,但没人阻止他.剩下的3个人不得不扎营,以躲避恶劣的天气.但恶劣天气没有结束的迹象,终于在3月29日这天,斯科特等3人都死在离开他们的宿营基地几千米处. 人们知晓斯科特最后一次旅行的详情,因为他的日记记到了最后一天.1912年10月,一支搜寻队发现了这本日记,以及斯科特等3人的尸体.3人的尸体被就地掩埋,如今于南极冰下的深处.奥茨的尸体始终未被找到.
我感受到 斯科特是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如果将此事置于一个爱耍赖、不守信用的人面前,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从照片上看,他的脸同成千上万的英国人一样,冷峻、刚毅.脸部没有表情,仿佛肌肉被内在的力量凝住了似的.青灰色的眼睛,闭得紧紧的嘴巴.面容上没有任何浪漫主义的线条和一丝轻松愉快的色彩,只看到他的意志和考虑世界实际的思想. 他出征到过印度,征服过许多星罗棋布的岛屿,他随同殖民者到过非洲,参加过无数次世界性的战役.但不论到哪里,他都是一副同样冷冰冰的、矜持的面孔,带着同样刚强的毅力和集体意识. 课文中,写他们想到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时,就有了超人的力量.事实上,没有对探险的执著、超人的力量和勇气,是不可能从事这项事业的.而当他们在归途中与死亡抗争,一个个倒毙时,没有一个孬种,都是响当当的汉子,活得明白,死得悲壮. 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都做到了. 无私的爱.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死后的沽名钓誉,而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信写得如此镇静,丝毫不像一个行将离世的人!斯科特是怀着一种热烈的爱而没有丝毫的恨离开了那个冰冷的世界.
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在于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探险家的故事.文章篇名:探险家的故事简介:我的感受:[数学科目]
我也在写这个作业,没找到
问题2:探险家的故事并做记录篇名 故事简介 我的感受
阿蒙森
挪威极地探险家,第一个到达南极的人.1872年7月16日生于奥斯陆附近的博尔格.曾在挪威海军服役.1901年到格陵兰东北进行海洋学研究.1903~1906年乘单桅帆船第一次通过西北航道(从大西洋西北经北冰洋到太平洋),并发现北磁极.在获悉R.E.彼利成功到达北极后,积极准备探测南极.1910年6月乘“前进”号(Fram)从挪威出发,1911年1月3日到南极大陆的鲸湾,1911年10月20日阿蒙森与4个同伴乘狗拉雪橇向南极进发,12月14日到达.阿蒙森在南极进行了观测研究,于12月17日离开.1926年5月11日至13日,阿蒙森和美国探险家L.埃尔斯沃思、意大利航空工程师U.诺比莱从挪威乘飞艇到阿拉斯加,第一次飞越了北极上空.1928年6月18日,阿蒙森在一次前往北极的飞行中失事亡故.主要著作有《南极》(1912)、《我作为探险家的一生》(1927)等.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有6位神奇的探险家,他们的探险行动,也许改变了整个世界!
在今天看来,这些小故事和那些可怕的经历更像一部系列剧(其中的一些,确实被拍成了电影或电视):无论是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还是在干旱炎热的沙漠里,这6位无畏的探险家,勇敢地面对一切,最终发现了地球上那些原来没有人知道的地方.
如果你认为他们没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是有人与狮子搏斗,有人吞下老鼠……那么,如果有胆量的话,你也去探险吧!……
庞斯·德·利昂:发现“阳光国度”
探险成果:发现佛罗里达
时 间:1513年 ……
曾经有一个传说,有一眼泉水叫做不老泉,第一个尝到不老泉的人,将得到财富、名誉和再次年轻的机会.但问题是,没有人知道这传说中的泉水到底在哪里.
西班牙探险家庞斯·德·利昂从南美洲启航,一直走到土耳其岛和圣·萨瓦多岛,也没有找到.虽然庞斯没有找到不老泉,但是,作为第一个踏上这片土地、并将它命名为“Pascua Florida”(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佛罗里达)的欧洲人,他的确获得了财富和名誉.
马克·波罗:走进中国
探险成果:最早考察中国的欧洲人之一
时 间:始于1271年
在中世纪,当其他小伙伴还沉迷于弹子游戏时,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问他:要不要同他们一起骑马从意大利旅行到中国.现在,让我们看看真正不可思议的事吧:这个热爱冒险的17岁男孩,竟然毫不犹豫答应了!
马可说,在旅行中,他在沙漠里仿佛听到了死神的召唤.但是,当他到达庞大而辉煌的元大都(元朝首都)时,他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一切都那么神奇:可以买东西的纸(币)、色彩艳丽的纹身,像神话中独角兽一样的犀牛…
马可把这次旅行写成了一本很受欢迎的书《马可·波罗游记》.后来,就是这本书唤起了另一名意大利青年的冒险精神,他就是:克里斯多福·哥伦布.
佛迪南·麦哲伦:环球旅行
探险成果:进行了第一次环球航行
时 间:始于1519年
在佛迪南·麦哲伦的时代,人们相信地球是圆的,但是,却没有一个人通过环球旅行来证明这个事实.于是,证明地球形状这件事,就成了麦哲伦义不容辞的责任.
可怕的暴风雨几乎使他的船队覆没.由于食品短缺,他和他的队员们不得不拿船上的老鼠充饥.3年过去了,只有5艘船胜利到达终点,就是这些船带回了第一批环球航行的勇士们.
大卫·立文斯顿:“闯”入非洲
探险成果:第一次考察了中部非洲
时 间:1841年至1873年
对于苏格兰博士、传教士大卫·立文斯顿来说,穿越非洲的沙漠、雨林和荒山,意味着实现了他自己的梦想.他曾与狮子搏斗并差点失去一条手臂;他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瀑布之一,并以英国女王的名字将它命名为“维多利亚”.
他在寻找尼罗河源头的路上失明了.5年后,新闻记者亨利·斯丹在一个小茅屋前找到了立文斯顿博士,并提出了著名的口号:“立文斯顿博士,我想我做!”这句口号,激励了无数后来的探险家.
罗伯特·皮尔瑞:到达北极
探险成果:最早到达北极
时 间:1909年
罗伯特·皮尔瑞和他信赖的伙伴马瑟·汉森(另一个天才探险家),以及其他4名队员一起向北前进.前往北极的途中,他们铲除了15米高的冰峰,忍受着极其寒冷的天气,遭遇过漫无边际的大雾——那大雾仿佛是整个北美大草原燃烧冒出的黑烟.
当他们最终到达北极时,衣衫破烂的皮尔瑞激动万分,他挥舞着妻子亲手缝制的美国国旗,真实地感觉到自己正站在世界的顶端.
罗德·阿蒙森:到达南极
探险成果:最早到达南极
时 间:1911年
在向北极航行的途中,罗德·阿蒙森突然决定前往南极.因为他认为,比起考察已经被开发的土地,成为首先到达南极的人更“酷”.“我将在那里战胜你!”阿蒙森把这个消息传给了他的竞争者——正在前往南极途中的探险家罗伯特·斯科特.
在世界上最冷的地方,阿蒙森靠狗拖着雪橇在冰雪覆盖的荒原上滑行.事实证明,这简直是绝妙的主意.因为,斯科特选择了小马做交通工具,结果糟透了,马蹄在雪地上不停地打滑.最后,阿蒙森比斯科特早四个星期到达南极.
问题3:关于探险家的故事(文章篇名 探险家的故事简介 我的感受)[语文科目]
文章篇名:《鲁滨逊漂流记》
探险家的故事简介:一个名叫鲁滨逊的英国人在一次海难中漂流到一座孤岛上,他在这座孤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将近三十年,最后终于成功获救回到了家乡——英国.
我的感受:鲁滨逊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战胜了种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虽然像鲁滨逊那样的遭遇极其少见,但是,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对每一个人都很重要.
问题4:求3个探险家的故事简介及感想
探险家的故事
(一)魏格纳的故事
魏格纳于1880年11月l日出生在德国柏林,从小就喜欢幻想和冒险,童年时就喜爱读探险家的故事,英国著名探险家约翰·富兰克林成为他心目中崇拜的偶像.为了给将来探险做准备.他攻读气象学.1905年,25岁的魏格纳获得了气象学博士学位.1906年,他终于实现了少年时代的远大理想,加人了著名的丹麦探险队,来到了格陵兰岛,从事气象和冰川调查.为了找到更多的证据,1930年4月,魏格纳率领一支探险队,迎着北极的暴风雪,第4次登上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在零下65℃的酷寒下,大多数人失去了勇气,只有他和另外两个追随者继续前进,终于胜利地到达了中部的爱斯密特基地.11月1 日,他在庆祝自己50岁的生日后冒险返回西海岸基地.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他失去了踪迹.直至第二年4月才发现他的尸体.他冻得像石头一样与冰河浑然一体了.
(二)马可·波罗的故事
马可·波罗出身于旅行世家.他的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都是威尼斯商人.他俩于13世纪60年代因经商到了中国.1271年,两人再度出访,并带年轻的马可一起前往.他们到了中国,进宫觐见蒙古族统治者----元世祖忽必烈.他们在中国逗留了24年,经商发了大财.马可·波罗赢得了忽必烈的信任,多次受派遣远行中国各地,并到过印度、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以及东南亚等地.
附:马可·波罗的故事
马可·波罗历险记(第一集):魔币被窃
故事发生在七百多年前,意大利航海家马可·波罗即将卸任回国,中国古城香都国王忽必烈汗召见宰相福林,命他去宝库取一枚魔力金币,准备赠予马可,不料早有叛意的福林窃走了那枚金币,逃之夭夭.忽必烈汗遂将胸前的另一枚金币一掰为二,将半枚交给马可
马可·波罗历险记(第二集):家族秘密
若干年后的一个夜晚,爷爷发现东方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新星,便决意将家族的秘密告诉年轻的马可,交给他珍藏的半枚金币,嘱咐他准备远航去中国香都,探索那半枚魔力金币的奥秘.
马可·波罗历险记(第三集):叛臣逼婚
福林篡夺了香都的王位,狂喜不已.他滥施淫威,逼迫荷花公主与他成婚,这样他才能成为合法的君王.然而公主坚贞不屈.她仰望星空,盼望救星的到来.
马可·波罗历险记(第四集):海上风暴
福林恼羞成怒将荷花公主关进了塔楼.又借助火神的威力在海上掀起了狂风巨浪,把马可的帆船沉入海底.海鸥瑞杰愤怒呵斥:“你以大欺小算什么本事!”
马可·波罗历险记(第五集):身陷海盗
爷爷的嘱咐唤醒了马可,他顽强地与海浪搏斗,被一艘大船救起.不料这是一艘被海盗侵占的战舰,马可在船上沦为苦力,而海盗船长垂涎的却是马可脖子上挂着的半枚金币.
(三)麦哲伦的故事
死亡剥夺了麦哲伦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探险家的荣誉.1519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领探险队寻找到通往东印度群岛的香料群岛这一西行路线,西行横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风平浪静,但后来情形开始恶化.船队中有一艘船遇风暴失事.接着几名船长密谋反对他.有一艘船调头返航.麦哲伦将谋 反者中的一名处死,将两名弃留在荒凉的海滩上后,又扬帆启航. 当船队抵达马里亚纳群岛时,当地居民向他们发起了攻击.在一次与菲律宾麦克坦岛上部落的交战中,麦哲伦阵亡.
(四)哥伦布的故事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于1451年出生在意大利的热那亚港,14岁时就到海上生活.他通过对地图和书本的学习和研究后确信,向西横越大西洋航行能到达亚洲.
(五)阿蒙森的故事
阿蒙森在探险史上获得了两个“第一”:第一个航行于西北航道;第一个到达南极.
1903年6月,阿蒙森的探险队开始远航寻找西北航道.整队人马在深入北极圈的威廉王岛上安营扎寨,度过了两个冬季,并在马更些岛上又度过了一个冬季.他们于1906年9月完成了到达太平洋的航行.
1910年11月,阿蒙森乘坐另一位探险家弗里乔夫·南森的“弗拉姆号”船离开挪威,前往南极.1911年10月20 日,他赶在他的英国竞争对手斯科特船长前,从罗斯冰架东端的基地出发,于1911年12月14抵达南极.
作者: eali 2007-1-13 23:16 回复此发言
--------------------------------------------------------------------------------
2 探险家的故事
罗阿尔德·阿蒙森是最早飞越北极的两位探险家之一.1926年,他和意大利探险家乌姆伯托·诺毕尔乘飞艇绕行北极两圈.在两年后另一次北极上空的飞行中,诺毕尔的飞艇与另一飞行物相撞失事,阿蒙森则在寻找诺毕尔的过程中失踪.
(六)张骞的故事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前往大月氏国.他的使 命是帮助该地区人民起来抵抗侵略者.张骞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获释后再度前往中国以西的地方探险.他的旅行路线经过阿富汗.当时尚无人到过中国以西这么远的地方.因此,张骞给皇帝带回了中国第一次听到的关于印度、中东以及欧洲诸国的消息.
张骞是第一位横穿阿富汗旅行的中国人,后来是中国商人带着丝绸和玉石,沿张骞所经过的路线,翻山越岭来到中国西北并穿过了戈壁沙漠.这条路线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
(七)玄奘的故事
玄奘是一位前往佛教发源地印度取经的和尚.他从中国出发,旅途历时16年,行程达6·4万千米,途经阿富汗、克什米尔和印度北方等地.他的旅行是秘密进行的,因为当时的皇帝尚不允许中国人跨出国门到外界去旅行.
玄奘在旅途中多次遇险.危险来自恶劣的天气和高山.玄奘有一次在喝泉水时,差点被箭射死.后来他又在印度北方塔克西拉王国被投入狱中.为了逃命,他几乎冻死.
(八)古奇人--徐霞客
徐宏祖(1586-1641),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是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一生钟情于神州山水.在“学而优则仕”的旧封建时代,他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从二十二岁开始,周游全国.
(九)历史选择了我 我选择了苦难――刘雨田
刘雨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探险家.1942年2月26日生于河南省长葛县,原是新疆乌鲁木齐铁路局机关的一名干部.
面对外国人的挑战,1984年5月,他毅然舍弃一切,开始徒步万里长城.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跋涉完成壮举,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徒步万里长城的人.之后,他又徒步丝绸之路、黄土高原、新疆罗布泊,攀登格拉丹冬和昆仑雪山,考察神农架野人、喜马拉雅雪人、绒布冰川,沿喜马拉雅和雅鲁藏布江旅行,试登珠穆朗玛,三次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等中国五大沙漠.
至今他已经完成四十三个考察旅行探险项目.足迹遍及祖国大陆的山山水水,港台及世界数百家报刊、杂志、电视台报道了他探险事迹,人称他为“二十世纪世界罕见的旅行家、探险家” .
风风雨雨!近十年来,他只身闯大漠,走戈壁, 攀山,涉大河,用自己的血水、泪水和汗水为祖国填补了一个以一个的探险空白.
生生死死!他用自己的双手拍摄了一万多张黑 白彩色照片,写下了二百多万字的探险日记,内容涉及政治、历史、地理、文学、哲学、艺 术、气功和考古等各种领域,他的几部作品已 陆续发表,曾多次获得全国大奖,有的还作为 爱国教材选进初中课本,待出的书目是《长城漫记》《丝路纪行》《神秘的罗布泊》《穿越死亡之海》《世界第三极探险记》《探险生涯》等.
探险家的故事
哲伦(Magellan,Ferdinand),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险家,先后为葡萄牙(1505~1512)和西班牙(1519~1521)作航海探险.从西班牙出发,绕过南美洲,发现麦哲伦海峡,然后横渡太平洋.虽在菲律宾被杀,他的船只继续西航回到西班牙,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被认为是第个环球航行的人.
麦哲伦出身于贵族家庭,1505年参加葡萄牙海军去印度作战.虽然葡萄牙在非洲东海岸及印度西海岸作战胜利,从而打破了印度洋上的穆斯林势力,也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取了海上贸易控制点,但没能控制马六甲,其成就还欠完美.为此,1511年参加攻占马六甲之役.东方的财富经过马六甲流入西方世界的港埠,葡萄牙因控制了马六甲海峡,掌握了通往马来西亚海域与港口的钥匙.但还需要向香料群岛、产生财富的摩鹿加群岛探险.因此于1511年12月作一次侦察航行,到达班达岛后,带了一批香料于1512年回里斯本,次年随军攻打摩洛哥要塞阿萨莫尔,因受伤成终身跛脚.1514年回国后两次上奏国王要求晋级和增加年金,均被拒绝.
1517年麦哲伦偕同宇宙学者法菜罗去西班牙,放弃葡萄牙国籍,转为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服务.1518年出任远征船队队长,前往为西班牙开辟新的通往摩鹿加的路线.麦哲伦自信能发现一条从大西洋通往南面的海的海峡.1519年9月20日船队启航,270名水手来自9个国家.9月26日到达特内里费岛,10月3日继续向巴西远航;曾在几内亚岸外停泊.11月29日航行到圣奥古斯丁角西南方27里格处(1里格约为5千米).绕过卡布弗里乌之后,12月13日,船队到达里约热内卢湾.次年3月到达圣朱利安港.
在镇压了西班牙船长们发起的叛乱后,1520年8月24日离开圣利安港,船队继续南下,10月21日绕过维尔京角时,在南纬52度50分处进入他们要找的海峡(后以麦哲伦的名字命名).到达淘峡西端,船队只剩下3条船.10月28日进入“南面的海”.回海域风平浪静,被称为“太平洋”.船员们忍受着饥饿的折磨,借助于秘鲁洋流的推动,在麦哲伦无情的决定下,进行横渡太平洋的伟大航行.
12月18日船队从智利海岸向西北航行,1521年1月24日才看见陆地,可能是土阿莫图群岛的普卡普卡.2月13日在西经158度处穿过赤道,3月6日在马里亚纳群岛中的关岛首次登陆,获得99天以来第一次弄到的新鲜食品.3月9日起航,向西南方向进发.后在今菲律宾群岛的马萨瓦登陆,为西班牙在太平洋找到第一个同盟者.在宿务岛,使地方统治者及其官员们皈依天主教.不到两个月之后,4月27日麦哲伦在麦克坦岛上与当地人作战时被杀.麦哲伦死后,只有两条船到达摩鹿加,而只有“维多利亚”号于1522年9月由埃尔卡诺指挥回到西班牙.生还者还有另外17名欧洲人和4名印第安人.埃尔卡诺从太平洋绕好望角回到大西洋,证明地球是圆的.
麦哲伦的突出贡献不在于环球航行本身,而在其大胆的信念和对这一事业的出色指挥.他是第一个从东向西跨太平洋航行的人.他以3个多月的航行,改变了当时流行的观念:从新大陆乘船向西只消几天便可到达东印度.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圆体,不管是从西往东,还是从东往西,毫无疑问,都可以环绕我们这个星球一周回到原地.这在人类历史上,永远是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
问题5:搜寻探险家的故事,文章篇名,探险家故事简介,我的感受.[历史科目]
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县)人,郑和约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出生.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原因,幼年时的郑和已开始学习伊斯兰教的教义和教规.郑和父亲与祖父均曾朝拜过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熟悉远方异域、海外各国的情况.从父亲与祖父的言谈中,年少的郑和已对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而父亲为人刚直不阿、乐善好施、不图回报的秉性也在郑和的头脑中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元朝统一云南战争后,郑和给带到南京,受阉,作了宦官后被分到北平,在燕王府服役.
郑和的成长
郑和在燕王府期间,因为学习刻苦、聪明伶俐、才智过人、勤劳谨慎,取得了燕王的信任,被朱棣选在身边作为贴身侍卫.此时的郑和本身所具有的优秀光荣传统和领袖才能开始逐渐显露,在长达四年之久的"靖难之役"中,郑和跟随朱棣出生入死,南征北战,参加了多次战斗,建立了许多战功,成为朱棣夺取政权即位称帝的主要功臣之一,明成祖朱棣登上皇位之后,对跟随自己多年的武将文臣大都提升重用.其中也包括身为宦官的郑和,朱棣赐 "郑"姓与郑和,又将其升迁为内官监太监,由于郑和又名"三保",所以人们也叫"三保太监".
成就事业的基础
郑和能成就一番辉煌的事业是有其独特的机会和良好的条件的.作为燕王的亲信与随从,郑和有机会广泛接触统治阶级上层人物,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又由于他为人正直,能与燕王推心置腹,共同商量国家大事,并随时向燕王学习政治、军事及处理各类事物的谋略.跟随燕王之后,耳濡目染,郑和受教育程度又加深了一层.这一切都促使朱棣在寻找下西洋的最佳人选时,首先想到的是郑和.郑和姿貌才智,在内侍当中无人可比,是领航远洋的最佳人选.
非凡的个人才能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郑和的才能在他一生所做的各项伟大事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在航海、外交、军事、建筑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智慧与才识.
从永乐初年起,郑和按照明成祖朱棣的安排转向航海事业.在郑和早期的航海活动中,郑和已在研究和分析航海图、通晓牵星过洋航海术、熟通各式东西洋针路簿、天文地理、海洋科学、船舶驾驶与修理的知识技能.从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郑和先后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远航亚非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航海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七次航行的规模之大,人数之多,组织之严密,航海技术之先进,航程之长,不仅显示了明朝国家的强大,也充分证明了郑和统帅千军的才能.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